理论教育 现代戏创作的时空超脱之美

现代戏创作的时空超脱之美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现代戏的第二性特征中,时空超脱性同虚拟性的关系最为直接,在很多情况下,舞台时空的转换是通过虚拟方法完成的。现代戏则不然,既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固定时间,也不要求事件的时间与表演时间的一致性。这一段表演时间约20分钟,而“事件的时间”却从傍晚到半夜;空间的范围也很大,由庙外到庙内再到庙外,进行四次转换,全部表演都是在空旷的舞台上通过虚拟完成的。这个例子说明现代戏舞台时空的超脱性和转换方式。

现代戏创作的时空超脱之美

任何形态的演剧活动都要在一定舞台时间和空间里进行,舞台时间和空间的假定性程度及处理方式,是不同戏剧形态性质及区别的标志。在现代戏的第二性特征中,时空超脱性同虚拟性的关系最为直接,在很多情况下,舞台时空的转换是通过虚拟方法完成的。也可以说,转换舞台时空是虚拟的组成部分。

写实戏剧要求演出时间与“自然时间”基本一致,也要求情节在“固定空间”里进行,才能产生真实感,符合“模仿”自然原则。现代戏则不然,既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固定时间,也不要求事件的时间与表演时间的一致性。以昆曲林冲夜奔》为例,林冲出场时是傍晚,演员在台上走几个圆场。进庙门后,他睡了一觉,时交三更醒来,走出庙门,继续赶路。这一段表演时间约20分钟,而“事件的时间”却从傍晚到半夜;空间的范围也很大,由庙外到庙内再到庙外,进行四次转换,全部表演都是在空旷的舞台上通过虚拟完成的。这里的时间和空间都是虚拟的,转换起来也非常自然和自由。这个例子说明现代戏舞台时空的超脱性和转换方式。

演员既是虚拟时间的载体,又是虚拟空间的载体,两者通过虚拟动作统一起来。在角色没有出场前,舞台只是一个抽象的空间,即使有简单的道具,也不能表明具体环境。只有当角色出场时,舞台才具有具体内容,而一旦角色离去,又变成抽象的演出区域。所以,舞台空间转换的契机是角色,而最常见的转换方式是上下场。除此之外,现代戏还创造了一套转换空间的方法,比如用圆场表示行千里路,用趟马表示渡过了万水千山。在同一场域,可以通过人物活动实现环境转换。比如《法门寺》中,刘瑾伴驾皇太后从宫中到法门寺降香,两人在台中央走动,几个龙套走了一个圆场,就算到了法门寺。至于上下楼、门里门外地转换,更是屡见不鲜。时空的超脱性为制造多重空间提供了可能性。

现代戏演出时间的长短,完全由刻画人物的需要决定,而处理时间的关键也系于演员一身,所以现代戏表演的时间是随着角色流动的。在京剧《文昭关》中,伍员住在东皋公后花园,因为无计出昭关而愁闷,一夜之间须发皆白。这场戏的事件时间是从初更到天亮,而表演时间只需要20多分钟。在《拾玉镯》中,孙玉姣拾起玉镯时的内心矛盾和羞涩心理不过是瞬间之事,但为了突出人物内心活动,演员几次拾起放下,通过延长时间进行渲染。这种压缩时间和延长时间的做法,在现代戏中十分普遍。

虚拟的舞台时空对现代戏的舞台造型提出了特殊要求。如果景片是写实的,意味着时空的相对固定,而固定的时空则无法实现自由变幻。虚拟既然可以创造虚拟的时间和空间,也能创造虚拟的景物造型,这种景物造型附丽于虚拟动作中,也是流动的、自由变幻的,而不是固定和写实的。(www.daowen.com)

在现代戏的舞台实践过程中,审美特征呈现出复杂的、胶着状态,但是,其内部结构则按照序列进行组合排列,彼此间以决定和被决定、互相制约的关系存在,这种关系便是这一系统的有机原则。由审美特征所构成的现代戏审美系统,具有自身系统质,这种系统质不是审美特征的简单相加,而是以自身有机整体性显示其审美价值。

【注释】

[1]邹世毅.论戏曲现代戏“非自觉”创作的“三昧”[J].艺海,2019(03):5-12.

[2]胡芝风.戏曲现代戏形象创作的美学规律[J].戏曲研究,2003(03):28-4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