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艺术的本质是反映生活,将生活中的片段以戏曲形式表现出来,是对生活的一种舞台形式模仿。其所表演的内容必须是真实的,表现形式以及模式等服务对象,均为所表现的内容。但是只讲究内容展现不要求形式属于戏曲的一种错误观。之所以产生此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在分析戏曲艺术时没有从其发展历程出发,没有真切认识到戏曲中的艺术规律,也分不清楚戏曲是属于再现艺术、表现艺术,还是再现与表现艺术相融合的艺术形式,所以在进行题材提炼与甄选时更侧重于真实,将生活中的事项直接照搬照抄到舞台上,比如英雄事迹、社会实践、先人事迹以及革命过程等,在进行展现时不讲求想象以及虚构艺术,也没有相应的艺术传统以及舞台程式,“说话加唱”以及“戏不够,舞来凑”是其主要特征。缺乏舞台感或缺乏一定的舞台效果,唱念以及动作不连贯,缺乏表演特点,且整体美感不足,只追求现代化,缺乏戏曲性,让整体表演变成事迹的模仿秀以及政策与新闻的报道。
在进行音乐设计时,对传统的色彩以及曲调等加以滥用,不尊重戏曲艺术,只是将其任意音乐化、戏剧化;追求京剧学习时摒弃传统地方戏曲的特点以及优势等,只要求剧种的学习与传承,缺乏小戏剧种所特有的特色,使得整体戏曲缺乏个性、千篇一律。追求国外剧种的舞台效果,比如美术、灯光打造以及音乐展现等,将实景进行简单堆积,没有戏曲中的意境展现以及虚实效果。导演在对整体戏曲进行布局时,只是简单使用传统的程式表演,连贯性以及灵动性等没有增加或创新,整体艺术提炼不到位,过于平凡化与生活化;内容和戏曲表演形式不符,剧目内容掩盖了剧中的表现形式,使得整体剧目缺乏戏曲性以及戏剧化。
在对我国戏曲进行研究分析时,不仅需要分析其中的历史现象,也需要将研究探索逻辑本质,只有两者相融合,才能将我国戏曲发展历程以及其中的规律和特性挖掘出来。很多人认为戏曲艺术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其中包含歌、舞以及造型艺术等。如果对于戏曲的研究只停留在这一层面,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哲学与美学研究。哲学与美学层面的研究,需要人们对戏曲进一步探索。
不论是戏曲还是话剧均属于戏剧,戏剧艺术的主要特点是将生活再现,特别是生活中存在的矛盾与冲突等,在进行艺术展现时,有对应的人物以及故事情节、环境等再现特点。所以,戏曲与话剧的内容在表达时均需要真实性,要将人物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从而引起观众的情感投入与共鸣。对于戏曲与话剧的此种共同性,在研究分析时需要得到重视。对于戏曲艺术来说,有其突出的表现特色,在将生活中的场景进行再现时,还需要追求相应的舞台效果,比如形象展现、演员表演以及音乐、舞台美术等,是对生活再现的同时还要加以表现。从戏曲艺术的本质上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与话剧还有很大差别,不同于话剧营造一种“生活的幻觉”。戏曲艺术在进行舞台再现时,不仅可以展现生活本质内容,还可以结合创作者的思想以及演员对于角色情感的了解进行深入展现。话剧的艺术再现更多的是追求生活的真实性或者典型生活案例,对应的戏曲更多的追求意境以及情感展现。
我国以戏曲为代表的艺术特点,是将再现与表现相结合,使整体的舞台展现更加和谐统一。所以,在后期出现了此种情形:在展现相应音乐舞蹈艺术时,更侧重于生活的再现,或者表现中穿插再现;展现绘画以及雕塑或者戏剧艺术时,更加侧重于表现生活,或者是再现时穿插表现。再现与表现两者相互融合到一种情感中,使整体艺术更加平稳和谐。
戏曲本质上属于再现艺术,对于其中的真实性并不会过多突出;对比舞蹈艺术的热烈与激情,表现艺术的戏曲更加温婉舒缓,所以在展现戏曲剧情以及各任务之间的联系时,其中的音乐场景以及舞蹈动作等会有一定局限性,比如戏曲理论中的唱、念、背以及身段、动作等。我国戏曲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是模仿能力强,基于此特点,我国很多戏曲在进行舞蹈动作以及设置音乐场景时,会受到模仿本体的情节限制。
综上所述,我国戏曲所具备的形式和内容等存在一定内在联系,戏曲艺术在展现舞蹈和音乐场景时,其形式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凑,更具表现力。
我国戏曲艺术与西方美学中的内容与形式上的表现派或者再现派有一定差别。西方美学侧重于内容的展现,对应形式较少,通常表现为理性内容多于感性形式;在形式展现方面,是对对象进行直接描写或者直接将内容寄托于形式中,而真正意义上的表现艺术,是对形式规律的发掘,比如书法结构以及音乐的和声与对位等,对应的再现艺术则是侧重于具体内容的展现。(www.daowen.com)
我国戏曲艺术属于一个综合性艺术,结合我国众多艺术特色,其中最主要的艺术形式是歌唱、音乐以及舞蹈。音乐与舞蹈实际上都属于一种表现艺术,将其列入戏曲艺术中并不是硬性地结合,而是均带有相应的重现性。比如,舞蹈中的虚拟动作表演和舞蹈的各种成分,和戏曲艺术中的音乐等,均是表现基础上的再现;舞蹈和音乐均是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展现时需要遵循艺术规律,也是戏曲艺术在发展过程中逐步程式化的一个原因。
艺术表现的程式性,本质上是对形式美的熟练掌握以及使用。对于戏曲艺术的程式性,包含表现的同时又加入了写实,比如划船、上马、下马、上楼、下楼等。因此,戏曲中的程式化是将日常生活进行程式化,其在进行展现时,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表现。
综上所述,之所以会出现戏曲艺术程式化现象,主要是在进行戏曲展现时可以将其形式更加突出,通过形式作用更加容易展现特定内容,通过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展现,使得整体内容在舞蹈展现以及歌唱艺术时更具规律。通过形式特点对特定内容进行制约,属于我国戏曲艺术的特性,通过程式性使整体剧情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展现内容与表现形式的相互作用,使得戏曲艺术整体更具观赏性、舞蹈与音乐效果和谐统一。
对于我国戏曲现代戏来说,实践基础源于我国戏曲内容与形式,我们需要传承我国戏曲艺术,借鉴其中光彩博纳以及调侃讽喻的特点。调侃讽喻不仅代表艺术人员的态度,更是素材本身所包含的内涵或精神,属于一种较为典型的创作手法,在进行音乐以及语言选择时均有其特色,同时可以喜剧的形式,将其中的审美以及戏曲艺术展现出来。
高尔基说,民间文艺“是与悲观主义完全绝缘的”。恩格斯说,民间文艺界的使命是“使一个农民做完艰苦的田间劳动,在晚上拖着疲乏的身子回来的时候,得到快乐、振奋和慰藉,使他忘却自己的劳累,把他的贫瘠的田地变成馨郁的花园”,“使一个手工业者的作坊和一个疲惫不堪的学徒的寒碜楼顶小屋,变成一个诗的世界和黄金的宫殿,而把他矫健的情人形容成美丽的公主”。在运用调侃讽喻的艺术形式时,各种语言以及动作融合使得整体表演更具动感,且容易引人深思,与观众产生共鸣,比如千变万化的外部动作、丰富多彩的表情动作以及各种灵动搞笑的语言与音乐等。当然,调侃讽喻也可以通过传神的写意表演得到展现,通过惟妙惟肖的表演,将整个舞台表演具体化,让观众在欣赏的同时产生相应联想,在情感投入的同时,将自己与舞台形象相融合,从而了解当时的历史,知古懂今。
随着社会发展,现代戏的内容也在不断革新,相应的艺术形式也要进行创新,对此应广泛借鉴戏曲中的各种精神,从而让戏曲达到“移步不换形”的效果,还可以创新出更多内容和形式。戏曲艺术中的高度程式化与呈现,属于戏曲本身自有的一个特点,也是与其他戏剧不同的主要特点。所以,现代艺术家在进行现代戏创作时,不论是剧本创作,还是音乐、舞蹈以及舞台等整体构思,都需要立体,需要将整体的舞台形象展现出来,使整体的想象思维以及程式思维更加具体。通过这两种思维的融合运用,可以提升剧目质量。因此,两者的和谐统一程度是影响剧目的整体优劣因素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