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戏曲的功用主要是用于娱乐和教化,很多戏曲作品从深层次而言,还给知识分子以情感寄托。进入近代以后,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根据改造社会现实的目的和吸取西方戏曲关注社会现实的作用,认为中国戏曲应该具备与中国传统诗文一样的地位,即戏曲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应该为社会革命服务。
进入新时代,国家政策日益放开,使得戏曲表演的自由度增加,大量好戏被推出来。也就是说,改革开放以后,传统戏曲或戏曲现代戏的娱乐功能被释放出来。正是这种娱乐性以及传统戏曲的教育内容符合新形势下人们的生活形式——家庭需要而繁荣起来。但是应该看到,正是因为戏曲的娱乐性表现不足,又导致戏曲在短暂的繁荣后走向萧条。这种变化在某种程度上也让广大戏曲工作者开始探索:戏曲在当代的作用,以及如何应用戏曲功能。经过研究,人们在短时间内找到一些出路,比如将戏曲与电视相结合,把自己的竞争对手变成传播自己的媒介。但是,就整体而言,戏曲依然被人疏远,并不是因为戏曲已经落后,也不是某一个或者全部戏曲工作者的不努力奋斗,而是一个系统性的机制问题。
为了提高戏曲的娱乐功能,夺回被挤占的市场,很多人对戏曲进行了探索。当电影盛行时,拍摄戏曲电影;当电视盛行时,拍摄戏曲电视。目前,戏曲与电视的结合效果较好,其结合形式也很多,如专门的戏曲频道,以及各种戏曲教育、戏曲鉴赏、戏曲比武、戏曲晚会节目。这些形式的本质都是通过影视媒体形式增加戏曲的娱乐性,收到了一定效果。例如,河南《梨园春》节目,一度是娱乐性节目中收视率最高的;陕西《秦之声》栏目坚持几十年,至今依然存在。这种效果显然是其他娱乐节目无法比拟的。
以上说明,戏曲具有很大娱乐性,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之所以不被市场接受,与其说是戏曲本身的原因,不如说是商业运作的手段问题。当然,戏曲经过多年低迷,今天很多表演艺术已经无法得到传承,许多优秀的戏曲人才已经流失,这种现象不单是表演艺术的问题,而是一个根本性问题。如果要振兴戏曲,不能寄望于观众的回头与青睐,而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壮大这一群体,不断创新,提高演员群体的水平,建立健全演出机制、剧团管理机制,不断出好剧目,建立良好的传承机制,建立良性的商业运作渠道、赢利模式以及优秀演员与剧团合理的利益分配方式,这些不是局部调整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彻底、全面地对戏剧界进行改革。目前,一些地方在尝试改革,如江苏和上海已经向各个戏曲演出单位输入现代企业运作模式,短期内也收到了一定效果。
戏曲作为一项民族文化资源,不但属于戏曲本身,也属于整个民族。戏曲作为一种文化资源,不同的人通过不同的开发认识形成不同的应用。有人将之变为电视剧,有人将之变为电影,有人将之看作商机。如果能够激发人们的积极性,挖掘戏曲与戏曲现代戏的应用空间,传统戏曲与戏曲现代戏才能够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审美享受,传统戏曲与戏曲现代戏本身也自然会有很大发展。
目前,大型综艺节目中出现戏曲节目,人们还能感受到亲切,因为这是中国自己独有的艺术。但是,这样的机会对于观众而言并不多。而且现代社会不同于古代社会,也不同于20世纪80年代的社会。现代的演出市场形势显然与戏曲演出的现状是相反的,戏曲没有走出去寻找观众和市场,而是在等待节目,等表演机会,等观众来观看。这显然是行不通的,是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现状的。
戏曲现代戏以及整个戏曲在应用上不够重视观众对演出后续的关注。例如,观众看完一场戏曲表演,也许会关注某一位演员,进而关注他的动态,由此一来,该演员就可能成为公众人物,具有一定明星效应。明星效应对于娱乐界来说非常重要,可以扩大娱乐业的影响。所以,戏曲也可以像流行音乐等娱乐形式一样包装演员,推出他们。只有打造出戏曲娱乐界的领军人物,戏曲才能融入现代的娱乐社会。(www.daowen.com)
因此,戏曲在应用方面,最紧迫的任务之一是改变单一的、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培养后备人才,要通过加强利用戏曲舞台包装和打造戏曲人才。为此可以向电影电视界学习,推出人们喜爱的戏曲明星,由此扩大戏曲艺术的关注。而且就艺术底蕴来说,经过多年的沉淀,戏曲的艺术底蕴要更加深厚。
如何应用好传统戏曲与戏曲现代戏,才是戏曲工作者和研究者应该考虑的问题。对此,戏曲人应该利用社会资源,进入演艺市场学会竞争。一项艺术的成熟与否,不能只看艺术品本身,还要看到艺术品传播的环境与渠道是否成熟。如果戏曲与戏曲现代戏不能获得全国性的演出渠道和终端剧院,如果不能掌握宣传和广告技巧,是无法成熟的,无法与电影、电视、流行音乐等竞争。
【注释】
[1]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戏曲研究》编辑部.戏曲研究 第109辑[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9.
[2]《当代中国戏曲》编辑委员会.当代中国戏曲[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香港祖国出版社,200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