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发展之路中的第三次转折

发展之路中的第三次转折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这种产生的征兆已经逐渐显现出来,预测第三代戏曲将与曲牌体和板腔体不同,是自由的形态。这种可变性包含两方面:第一,戏曲是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形成自身基本特征;第二,戏曲形成基本特征后,会呈现相对稳定和不断变化的局面,这种发展存在于构成基本特征的不同组成部分。“话剧加唱”曾经遭到很多非议。这一说法本身是伪命题,如今还没有人能够指出真正算得上“话剧加唱”的现代戏。

发展之路中的第三次转折

虽然在形式和内容方面,戏曲艺术存在严重问题,但并没有走到绝望的地步。准确来说,更新换代是戏曲艺术所处的阶段。如果追溯到戏曲的成熟时期,将第一代戏曲作为曲牌体的杂剧和传奇,将第二代戏曲作为清代崛起的板式戏曲,第三代戏曲将会在目前的危机过后产生。目前,这种产生的征兆已经逐渐显现出来,预测第三代戏曲将与曲牌体和板腔体不同,是自由的形态。戏曲的舞台不可能被任意一种戏曲样式或体制永远主宰,戏曲艺术将会在更新换代中发展。但否定传统形式并不是新老交替的前提,新老交替是新的戏曲体制创造与旧有体制改造并存。戏曲艺术将在诸多声腔剧种和新旧体质长期共存的局面下,获得繁荣和多样化。

(一)戏曲的可变性

我们应该从理论上明确戏曲特征的可变性,再进行新戏曲体制创造途径的探索。

戏曲的第一性特征并不是不变。这种可变性包含两方面:第一,戏曲是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形成自身基本特征;第二,戏曲形成基本特征后,会呈现相对稳定和不断变化的局面,这种发展存在于构成基本特征的不同组成部分。戏曲是由歌与舞等构成。歌唱在元杂剧时代占有重要地位,与舞蹈相比,拥有更大的发展前景。舞蹈在进入明传奇时代后开始逐步戏剧化,在演出中的比例得到上涨,尤其是昆曲演出。

舞蹈、歌唱和表演在板式戏曲出现后都有很大发展,而表演本身也具有更强的独立性,出现白口戏、做工戏和武打戏。可以看出,戏曲构成要素的地位和发展程度都在不断变化,使得不同发展阶段的戏曲艺术呈现不同特色。因此,不应该孤立地研究戏曲,而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戏曲的各个特征,在不同阶段对其进行研究,对要素的可变尺度和稳定程度加以认识。

对于戏曲特征可辨性的深刻认识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不仅能够深化理论研究,还能够打破旧有戏曲体质观念框架的束缚,促进新体制的创造。

(二)戏曲的新体制

对戏曲特征可变性的认识等同于对新戏曲体质创造可能性的承认,并将为这种创造提供理论依据。这种创造应当将现代生活作为切入点。现代戏曲中正孕育着新的体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www.daowen.com)

首先,戏曲的表现逐渐将现代生活作为主要内容,戏曲舞台形象首次成为现实生活中的人。这种变化是戏曲艺术以往历史的结束,剥离了社会母体,在现代生活的土壤中扎根。

其次,戏曲艺术在美学特征和表现形式两方面都在不断发展变化。①做、唱、打、念四种表现手法正在发生功能转变,大大削弱了开打作用;②淘汰或改造传统程式音乐结构和行当设置较大突破、翎子功和甩发等都已经被淘汰;③舞蹈地位相比于表演和歌唱已经明显下降;④观众和剧作家越来越关注现代戏对生活反映的广度与深度,人们不再过于重视表演和歌舞本身的观赏价值;⑤写实因素在写意观念中逐渐增加,在表演体系中逐渐加强,戏曲的第二特征和戏曲的基本特征发生改变。说明在一定程度上,现代戏已经突破传统戏曲体制框架,正引领新的体制。

现代戏可以有多种途径创造新体制,入手点既可以是现存剧种,也可以是表现内容。通过现存剧种大胆改造旧体制,从而进行创新;通过表现内容为新体制设计框架。当然,新体制的创造必须遵循戏曲艺术规律,应当创造具备戏曲基本特征的成果。“话剧加唱”曾经遭到很多非议。这一说法本身是伪命题,如今还没有人能够指出真正算得上“话剧加唱”的现代戏。当然,说和唱是现代戏的主要手段,有歌剧和话剧的影子,但这些现代戏从本质上来看,并不是简单地组合“唱”和“话剧”的成品。

(三)戏曲的综合化与地方化

戏曲这项艺术是综合性的,戏曲形成和发展的整个历史和过程都体现综合性。不仅如此,任何一种剧种或声腔在产生过程中都要对其他剧种声腔,甚至其他门类的艺术进行吸收。例如,皮黄腔将众多声腔进行杂交,其中有高腔、吹腔和秦腔等,从而产生新的戏曲种类。当我们对戏曲的综合化特点有了一定认识,并以此对新体制进行创造时,应当注意不被戏曲本身的范围所束缚,而应将大背景放在现代,不仅要综合不同声腔剧种的优点,还要吸收其他艺术门类和文学式样的营养。例如,歌唱可以借鉴飞速发展的民族音乐和不断走入人们视野的西洋音乐;舞蹈可以借鉴芭蕾舞和现代舞蹈;表演和舞美可以借鉴电影和话剧等艺术形式。在发展的历史上,艺术总是会迅速地吸收各种文学艺术的优点并进行综合,使艺术得以保持领先。要在现阶段使戏曲艺术不断发展,必须站在新的层次和高度上进行综合。

下面两点是戏曲地方化特点的意义:第一,任何一种声腔的形成一定存在于某一地域,它形成的基础是当地的民间音乐和语音,地方色彩浓重;第二,一种新兴声腔在逐渐成熟后,会慢慢走向外地。在这个过程中,新的地域和观众会不断使艺术原来的面貌被改变,其中最明显的是唱腔变化,唱腔会随着不同地区的语音而改变。这是声腔在新地区扎根的前提;这一声腔在落地生根后,会孕育出新的剧种。

我们从地方化特点可以看出,某一具体的地域是新的戏曲样式和体制形成的前提,我们无法创造出一种适合于众多声腔剧种的演剧体制。从目前种种迹象来看,新体制很可能是先孕育于某一声腔剧种,它的优越性不断地显现出来,并向外扩散影响,繁衍出新生剧种。某些声腔剧种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效仿,将原有体质进行不同程度地改造。从历史经验来看,我们不能在创造新体制时以固化的声腔剧种作为土壤,只能对新兴的、正蓬勃发展的声腔剧种寄予希望,戏曲的顺应性和可变性在它们身上得到充分体现,所以其可塑性较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