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博物馆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划分博物馆类型的主要依据是博物馆藏品、展出、教育活动的性质和特点。国外博物馆,一般划分为艺术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科学博物馆和特殊博物馆四类[6]。其中,艺术博物馆,包括绘画、雕刻、装饰艺术、实用艺术和工业艺术博物馆。也有把古物、民俗和原始艺术的博物馆包括进去的。有些艺术馆,还展示现代艺术,如电影、戏剧和音乐等。世界著名的艺术博物馆有卢浮宫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等;历史博物馆,包括国家历史、文化历史的博物馆,在考古遗址、历史名胜或古战场上修建起来的博物馆也属于这一类。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博物馆、秘鲁国立人类考古学博物馆是著名的历史类博物馆;科学博物馆,包括自然历史博物馆,内容涉及天体、植物、动物、矿物、自然科学,实用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博物馆也属于这一类。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巴黎发现宫等都属此类;特殊博物馆,包括露天博物馆、儿童博物馆、乡土博物馆等,后者的内容涉及这个地区的自然、历史和艺术。著名的有布鲁克林儿童博物馆、斯坎森露天博物馆等。国际博物馆协会将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自然保护区、科学中心和天文馆以及图书馆、档案馆内长期设置的保管机构和展览厅都划入博物馆的范畴。
中国博物馆在1988年前都是被划分为专门性博物馆、纪念性博物馆和综合性博物馆三类,国家统计局也是按照这三类博物馆来分别统计公布发展数字的。中国博物馆事业的主管部门和专家们认为,在现阶段,参照国际上一般使用的分类法,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应将中国博物馆划分为历史类、艺术类、科技类、综合类这四种类型。其中科技类博物馆包括自然博物馆、科学技术馆、学科专业馆等。
我们日常习惯用的“科技馆”或“科学技术馆”定义究竟是什么,它又包含哪些范围呢?在西方国家,广义的科学博物馆(Science Museum)包括自然博物馆(Natural History Museum,简称NHM)、科学工业博物馆(Museum of Science and Industry,简称MSI)、科学中心(Science Center,简称SC)三种类型。这其中,科学中心诞生最晚,基本上不收藏,以动态演示型和参与体验型展品为主,帮助观众在玩乐和亲手操作中理解科学。狭义的科学博物馆往往专指其中的第二类即科学工业博物馆。就目前全国各地实际的科技馆建设方案来看,不搞收藏、专门展出互动展品,则相当于西方的“科学中心”(比如广东省科学中心就称“广东科学中心”而不称“广东省科技馆”)[7]。世界上第一座现代科学中心是1937年的法国发现宫,它完全以科学教育为目的,几乎没有历史收藏,所有展品都是为演示科学原理或现象而专门研制的,其教育理念更加强调对科学过程的教育,强调对科学兴趣的激发,强调对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正因为在科学教育上的独特作用,使其受到了各国的普遍关注。(www.daowen.com)
关于这三个类别的科学博物馆,在我国有一个广泛存在的认识误区。有些人认为上述三个类别是科学博物馆发展历史的三个阶段:自然博物馆活跃于17、18世纪,科学工业博物馆活跃在19世纪,科学中心活跃在20世纪。这当然也不错,但我们要注意到,历史上三个类别的科学博物馆虽然有历史先后的顺序关系,但是新的类型出来之后并没有把老的类型取代掉。科学工业博物馆出来后,自然博物馆没有被取代;同样,科学中心出来之后,科学工业博物馆也照办不误。因此,我们要认识到,三大类别的科学博物馆既是历时的又是共时的:“历时的”,是指历史上先后出现的;“共时的”,是指后者并不取代前者,而是各有所长、相互补充、相互借鉴、相互渗透。在中国科学博物馆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跳过了科学工业博物馆这个环节,直接由自然博物馆走向科学中心类型。这个做法虽然有所欠缺,忽视了科学技术的历史维度和人文维度,但也有其历史合理性,强调了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本书的研究关注博物馆拓展类教育活动与“三科整合”之间的内在联系,即文科、理科、艺体科的内部和它们之间在知识、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联结、互补和相互渗透,特别关注和落实教学方法的相互借鉴、学科知识的综合运作、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交叉融合,因此研究范围以注重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培养的科技馆、科学中心为主体,兼顾人文艺术类的博物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