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情景模拟教学法的优化教学程序

情景模拟教学法的优化教学程序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情景模拟活动的内容应该依据课程标准的内容和活动建议进行选择。下面,笔者将展示两则以不同的教学内容来确定情景模拟教学内容的教学案例。

情景模拟教学法的优化教学程序

(一)情景模拟活动准备

1.确定模拟活动内容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考虑哪些内容适合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一般来说,教师应该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教学目标是什么?是否有必要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实现目标?是否可以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学生的经验、兴趣和特点是什么?这些问题考虑清楚后,才能决定是否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哪些内容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

(1)课程标准要求的模拟必要性分析

新课程标准是道德与法治教学开展的立足点,是道德与法治针对不同内容采取相应教学方法的根本依据。因此,情景模拟活动的内容应该依据课程标准的内容和活动建议进行选择。正如前面所述,《新课标》仍然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活动有效展开的根本依据。所以,教师需要把《新课标》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与本次实践研究的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内容进行对比。

《新课标》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中设计实践教材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对应的活动建议是回忆自己和父母当时的表现、感受,交流解决矛盾的方法,讨论、分享成功解决矛盾的经验;合理利用互联网等媒介,对应的活动建议是开展“网络的利与弊”课堂辩论会;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对应的活动建议是从不同角度给自己画像;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学习基本的自救自护常识,对应的活动建议是讨论人应该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就“人生的意义”开展一次主题讨论,初步了解地震火灾水灾自然灾害,学习一些自护、自救、互救、他救的常识。这些活动建议包括认知活动、体验活动、自创活动、探究互动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建议。其中没有专门的模拟性体验活动,但是有些体验性活动有模拟活动的可能,包括“我是如何化解与父母的冲突”“学习一些自护、自救、互救、他救策略”。而(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中与此相对应的与同伴、家长、教师的相处,对生命的思考等内容分布在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中。

(2)教材内容的可模拟性分析

教材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情景模拟活动的内容应该在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从教材的内容中选择,而且应该在教材中选择具有可操作性的内容。内容的可操作性是指某一内容可以转化为一定的模拟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从内容的性质来看,与具体行为密切相关的道德与法治内容都具有情景模拟的可操作性,有进行情景模拟的可能。从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的设计思路来看,每一课内容起始的“运用你的经验”和最后的“方法与技巧”都具有可模拟性,特别是“方法与技巧”的可模拟性更强。因此,教师要在整体理解编排意图、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

(3)学生的模拟兴趣和实际需求分析

道德与法治内容和初中学生的个体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紧密联系,是对学生在这些生活领域中可能的体验、认识和遇到的问题所进行的梳理、加工与提炼。因此,在选择情景模拟活动的内容时,要注意了解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模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体验,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

第一,依据学生的学习兴趣,确定情景模拟活动的内容。初中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要求是共性的,但每个年级的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主题是不同的,而且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关注的兴趣点也不同。七年级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的主题是“成长”,包括初中阶段的新感受,了解并认识自己,学习与同伴、家长、教师相处,对生命进行思考。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学生选择的内容是珍贵的资料,但是不能不加筛选地予以采纳。

学生选择的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或是他们在生活中有困惑的内容。这些内容代表着学生最真实的想法和需求,对情景模拟活动内容的确定具有很大的价值。但是,学生并不知道哪些内容具有模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因此,学生选择出来的内容有一部分是不可用的。

第二,依据学生的实际生活需求和身心特点,确定情景模拟的内容。

下面,笔者将展示两则以不同的教学内容来确定情景模拟教学内容的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1:“直面挫折”

【第一幕 阿木的烦恼】

(阿木自述)我叫王阿木,个头不高,长得不帅,同学们都取笑我。别看我叫阿木,可我这人并不“木”。上小学时,我特喜欢学习,门门功课班级排名第一,老师表扬我,同学羡慕我,要多风光就有多风光!(高兴的表情)哎!

可时过境迁,自从升入初中后,我一如既往地沿用小学时的学习方法,没比别人少花时间,但我发现身边高手如林,我的学习成绩明显下降,现在一听说要考试,心里就害怕。这次数学考了多少?59分!要是95分就好了。老师要求回去让家长签字,回想起老妈恶狠狠的样子,我就怕……

【第二幕 阿木的烦恼续集】

哎!我真笨!真没用!同学们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他们一定在笑我笨!讨厌的阿呆还嘲笑我又矮又丑,青春期发育不良。当时,我生气极了,狠狠地给了他一个巴掌!老师看我的目光也很冷淡,回想起老妈恶狠狠的样子,我想我还是毁灭证据吧(随手将考卷撕掉)。哎,人生不幸的事情都发生在我身上了。可过两个星期,又快期末考试了。哎,最近比较烦,比较烦啊!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中去发现知识,懂得将掌握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将教学内容与生活融为一体。在小品式教学法的剧本编写中,应当遵循剧本的生活化原则。教师在进行“直面挫折”的教学时,在向学生介绍生活中的常见烦恼时,编写创作了一个名为《阿木的烦恼》的剧本,描述了一个名叫阿木的初中学生在发育、学校学习、同学人际关系和父母家庭矛盾冲突中所遇到的挫折、烦恼。通过描述这些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挫折,引发学生对挫折的共鸣,理解挫折就在身边、人生难免有挫折,从而使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教学案例2:“诚实守信”

故事主线:(旁白)早晨,小叶和两位同学结伴上学,走到公交车站时发现匆忙之中忘记带钱了,大家身上只有1.5元钱。

(场景:公交车站)

小叶:哎呀,糟糕!我今天早上换衣服,零用钱都放在家里了,这可怎么办?谁带钱了,借我1元钱坐公交车。

同学甲:呀!真是祸不单行啊!我也是换衣服把公交卡放家里了。(看向同学乙)哥们,关键时刻拉兄弟一把,快借我1元钱坐车,搞不好要迟到了。

同学乙:(全身上下翻口袋)我身上只有1.5元钱了,三个人怎么用?

同学甲:干脆换成3张5角的,叠起来蒙混过关吧,反正早上人多,要不然来不及了。你看,(手指远方)车又走了一辆。

小叶:把5角折叠冒充1元钱,你这不是逃票嘛!

同学甲:这叫有难同当!我们又不是故意的,今天情况特殊,赶紧走吧,要迟到了。

同学乙:就是,赶紧走了,车来了!

小叶:亏你们天天受教育,这种不道德的事情怎么能干呢?要不走路算了。

同学甲:你看看都几点了!你不走,我们先走了!

(同学甲、同学乙上车)

(公交车上)

同学甲:小叶真是个笨蛋,有车不坐,非要走路,还以为自己道德高尚,真是笨到家了!

同学乙:就是!一会儿他上学迟到了才有他好看的,老师一定会批评他的。

(旁白)两位同学坐车顺利到达学校,而小叶走到学校,并且因为迟到而受到老师的批评。小叶很想不通……

(场景:教室门口)

教师:你看看都几点了!怎么现在才到学校!

小叶:老师,我……

教师:别解释了!作为一个学生,按时到校是最基本的要求。

小叶感叹:别人逃票按时到校,我做人老实却上学迟到,太不公平了!

教学源于生活,因而挖掘身边的教学素材,关注社会新闻热点,将成为教学的重要来源。在昆明,公交车实施无人售票制度多年,公交假币现象已成为一个令人们长期热议的社会屡见不鲜的问题。曾有报道称,昆明公交一个月收到的假币数量高达十万元之多。同时,乘坐公交车是目前大部分学生每天都选择的上学方式。所以,根据社会新闻热点,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编写了《上学途中》的小品剧剧本,通过剧本中小叶和其他两名同学在早晨上学途中企图采用不诚信的手段搭乘公交车的行为,来讲解在社会生活中坚持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一方面反映社会新闻热点,另一方面告诉学生诚实守信是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品质。

一个好的思维碰撞点会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促进学生合作能力、互助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竞争意识的培养。在剧本编写时,教师不能把知识硬塞给学生,灌输式的教育会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厌恶感。所以在“小品式教学法”的剧本创作中,应该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和培养组织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剧本的内容中感受到思维的冲击和碰撞,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成为有思想的人。

2.设置具体模拟活动

模拟情景的设计是道德与法治教学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关键与核心。情景模拟的设计要处理好设计与改编、复杂性与简单性、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1)情景模拟活动的设计和改编

一方面,师生可以自己进行模拟活动设计;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收集一些在其他课程或领域应用的情景模拟活动。

师生自己设计的情景模拟活动的优点:依据的是对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因此,师生自己设计的活动更加符合教学目标且具体可行。

师生自己设计的情景模拟活动的缺点:费时、费力,而且师生自己设计的模拟活动会比较粗糙,需要在多个学期的多次实践教学中逐步完善。

(2)情景模拟活动设计的复杂性和简单性

复杂性是指情景模拟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有复杂性。情景模拟活动内容的设计就是要从现实生活中提炼、焊接和润色出可以运用理论生活的模拟生活。模拟情景内容的复杂性应与现实问题情景的复杂性相似,即设计的模拟情景不能够明确或应存在一定争议。在具体的模拟情景创设时,要结合学生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情景进行设计,以使学生在模拟问题情景中进行思考与探究,进而实现个体态度的转变与素质的提升。

简单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模拟情景活动创设的活动形式要简单。模拟形式要适合学生在较短且集中的时间内有效参与,能让学生在简单的模拟生活形式中去领悟、体验和思考所学到的理论生活,在模拟生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形成对一定生活情景的思考与态度,从而提高对现实生活的适应和创造力。其次,设计和表演都要遵循简约原则,基本表现出主要内容即可,不要投入太大,不必追求高大上的形式。因为情景模拟活动是手段,道德与法治课的有效教学是目标,所以要保证情景模拟活动为道德与法治课堂服务,不可本末倒置。

总之,情景模拟设计应该让复杂的现实生活反映在模拟生活的内容中,用简单、便于操作的模拟形式承载复杂的内容,最终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3)情景模拟活动设计的预设和生成

情景模拟活动的预先设计包含主题、规则和内容三个方面。其中,对于主题的选定在准备阶段已经完成。而规则的设计应该考虑教学目标、主题需求、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能力、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具体包括模拟情景背景是什么、模拟情景矛盾冲突如何呈现、情景模拟活动参与者如何活动、情景模拟活动效果如何呈现。对情景模拟活动的预设,可以保证情景模拟活动顺利有效的开展。

情景模拟活动的设计要在预设的基础上留白。学生主体的根本特点是具有主动性,是有情感、有思想的鲜活个体,在面对情景问题和冲突时有自己的态度与想法。让学生在情景模拟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与生命感受去有效解决问题,是情景模拟教学的独特优势所在。因此,情景模拟活动的设计要在重视设计预设性的前提下,强调模拟活动设计的弹性,激发和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相信学生身上有无限可能。

总之,强调情景模拟活动的预设性和生成性相统一可以保证情景模拟活动的实效性,防止情景模拟活动沦为单纯的表演。一方面,情景模拟活动设计要以明确科学的主题、正确合理的设计目的和意图、合理详细的设计建立结构,配置材料,保证情景模拟活动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而不是表演、好看、随大流、哗众取宠。另一方面,情景模拟活动的设计在对待冲突、问题解决等方面给学生留出了自我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切合情景模拟活动中的“身份”去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而不是仅仅为了表现自己,让自己光鲜亮丽。

3.准备辅助资源

进行情景模拟活动的内容确定和模拟活动设计是道德与法治教师进行情景模拟活动的主要准备。但为了保证情景模拟活动的有效开展,学生和教师还需要在活动开始前依据情景模拟活动设计,做好其他的辅助资源准备工作,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场所、其他资源(如教学辅助资料、活动所需要的道具)、活动战队的准备等。

(1)时间准备

时间因素是教师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因为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决定着情景模拟活动的成败。这里所说的时间是情景模拟活动的时间,不包括课堂其他教学时间。总体来说,情景模拟活动应控制在20分钟以内,并且放在课堂教学的后20分钟。因为初中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在上课后的20分钟内。因此,可以在一节课的前20分钟进行常规教学,之后结合教学内容展开情景模拟活动。

具体来说,情景模拟活动的时间除了活动开展的时间外,还应包括活动前教师对整个模拟情景和规则的讲解以及活动后的总结和讨论。其中,一般来说,总结和讨论部分的时间最为重要,因为这是学生能否在情景模拟活动体验中建构起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并进行内化的关键所在。鉴于此,教师要给这个环节留出足够的时间。当然,时间安排是有弹性的,不能限定过死。例如,在情景模拟教学法实施初期,教师可以专门留出时间帮助学生熟悉场景布置,但是由于场景一般设置比较简单,所以可以在进行几次模拟活动后,利用学生讨论的时间进行场景布置。

(2)场所准备

模拟活动的场地是模拟活动的构成要素之一。依据模拟活动设计的需求不同,场地配备也有所不同。一般的生活情景都可以利用普通的教室进行,但是需依据模拟内容对教室场地进行合乎模拟情景的假设。此外,虽然场景比较简单,学生容易记住,但是教师可以用简单的纸张卡片标注相应的模拟场景。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熟悉场景,另一方面可以给学生以正式感,帮助学生投入模拟情景。

(3)其他资源准备

其他资源准备包括教学材料准备和道具准备。其中,教学材料对于情景模拟活动教学是比较重要的。这些材料可以是关于模拟情景活动流程的资料,以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忘记活动步骤和任务。例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借助PPT播放“火灾自救”模拟活动的规则。可以是活动需要的观察表或评价表,可以是模拟情景的专业知识展示,还可以是关于模拟活动情景的介绍性资料。以上可以用角色卡的形式呈现,展示给模拟者,供其研究角色地位和角色情感。

(4)组建活动战队

在实验开始前,组建模拟活动战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的评分规则设定。这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保证情景模拟活动的顺利开展。

组建活动战队的原因:活动的竞争性是保证情景模拟活动有效实施的措施之一。而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保证活动的竞争性。因此,要在实验前进行班级分组,组建模拟战队,让学生以不同战队的形式参与模拟活动。

实验前组建的战队的运作方式:无论座位如何变动,战队都不散。战队学期末最终得分由其所有成员得分相加构成,而且每位成员的分数从每次模拟活动中获得。在模拟活动中,如果是个人角色,分数归个人;如果是小组(非一个战队组成的小组)活动,分数由活动小组成员均而分之。

(二)情景模拟活动组织实施

1.准备开始活动

准备开始活动主要在于帮助参与人员进入活动状态。这个状态包括积极参与的态度、理解活动规则与认真完成任务的态度。因此,教师在活动开始前,要做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创设良好氛围,让学生自愿参与到活动中;第二,详细解释相关的活动事项,保证学生严肃认真地参与活动;第三,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前讨论,帮助学生理解任务,进行计划,从而有效地参加活动。

(1)创设良好活动氛围

初中学生反抗性与依赖性并存。反抗性是指学生为了展示独立的人格,掩饰自己的软弱,即使情景模拟是具有趣味性的活动,也未必愿意主动参与其中。依赖性是指他们又希望获得理解与支持。因此,教师有意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情景模拟活动,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教师要尽力给学生情绪安全感的生成创造条件。初中学生非常关注自我形象,害怕在模拟活动的过程中表现不好而丢面子。因此,教师要主动给学生提供额外的帮助,经常表示出对学生的关心,同时应强调情景模拟活动关注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

第二,给学生以归属感。归属感是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的一个非常强大的动力因素。同伴支持对于学生归属感的形成至关重要。教师可以让几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共同代表一个模拟角色,小组内部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让他们觉得安全和放松,同时每个学生都能在为小组做贡献中得到自身价值的确证。情景模拟活动涉及的一般是同伴间的交流,如“友谊的澄清”模拟活动就是由4个组共同参与的,每个组的成员都要出谋划策,决定自己小组的具体情景。

第三,赋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情景模拟的实施本身就是给学生创造一种获得权力和自由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活动主题、活动程序、活动伙伴与参与活动程度等方面自主做出决定。例如,在“友谊的澄清”模拟活动中,每个组的模拟主题、情景都由各小组内部商定。

(2)解释活动事项

初中学生具有勇敢和怯懦并存的特点。比如,他们常常在公众场合羞羞答答,不够坦然和从容,但在某些情况下,似乎能表现出很强的勇敢精神。不过,这时的勇敢往往带有莽撞和冒失的成分。他们在此情形下参与活动,可能会因为过于争强好胜而对活动任务和规则不加理解,对输赢结果耿耿于怀。这无疑会对活动效果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必须详细解释情境。解释情境最大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所进行的情景活动与他们现实生活的相关性和他们活动的意义。

教师要进行的活动相关解释事项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明确模拟活动的情景背景。教师要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解释清楚模拟的情景背景。第二,明确学生在情景模拟活动中的角色与任务。第三,明确活动程序和活动要求,特别是提醒学生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第四,特别明确学生参与情景模拟活动要有活动精神。一切模拟以现实为依据,不能为了输赢,不顾现实可能性,而做出违背角色任务和不合现实逻辑的行为。

(3)学生分组进行活动准备

①学生分组

这里的分组指的是在每次课堂情景模拟活动时依据模拟需求进行的分组。虽然在学期初,班级分成了几个战队,但是已经给出战队得分规则,并不影响具体活动分组。依据不同模拟活动的需求,对学生进行分组,可以有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依据活动需求,按座位进行分组。例如,“友谊的澄清”模拟活动需要学生合作编剧,完成表演。因此,依据座位分成4组,每组7人。这样,每个组人数少,学生可以各自发挥才能,喜欢写故事的进行编剧,喜欢领导的进行组织,能写会画的准备工具,爱表演的进行模拟展示等。又如,在“火灾自救”模拟活动中,可以依据座位分为左组和右组。

第二,自由组合。学生对自己选择的情景任务会更有动力去完成。

②学生讨论

在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明确相关事项后,教师要留给学生准备与讨论的时间,以保证他们在情景模拟活动中认真完成任务,防止活动流于热闹的表演。学生在活动前要进行的讨论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在组内认真研究情景模拟活动的背景与规则并协商应对策略;第二,进行组内任务分工和配置准备工作;第三,依据一些情景模拟活动需求,完成各组所承担的资料补充或者材料准备。

2.展开活动

准备充分后,实施情景模拟活动就可以顺利展开了。这是情景模拟活动的核心环节,是学生充分体验活动过程的阶段。

(1)活动展开流程

模拟包括仿真型情景模拟、游戏型情景模拟、仿真与游戏结合型模拟。这几类模拟活动的展开要求有所不同。

仿真性模拟的展开是先由教师设定一个情景背景,再由学生对情景发展自由进行模拟。具体开展步骤如下:第一,各组简要介绍自己的模拟方案和角色配置,如有相似或者重复的模拟方案,则失去模拟资格;第二,在前期宣布模拟背景和讨论思考后,各组学生依次进行情景模拟,展示各组解决问题、完成情景任务的方案;第三,各小组完成后,其他小组依据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具有可行性对展示小组进行质疑,展示小组学生则就质疑进行回应。在双方发表观点时,教师要注意从中调节和引导,把学生的思路引导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来。

相比之下,游戏型情景模拟、仿真与游戏结合型模拟的开展要简单得多。因为前期已经详细设定了游戏规则,告知了学生要做什么,所以学生只需要在弄清楚规则后依据规则展开活动即可。

下面,笔者将展示一则相关案例。

“欣赏与赞美”剧本《交流的艺术》案例

剧情:班里准备排练一出小话剧,参加学校艺术节演出。班委们开筹备会时,都认为小周最适合当编剧,但是谁都知道小周难说话,又一向不爱参加班级活动,能不能请到他,班委们心里都没底。

剧本要求:请五六个学生扮演班委,一个学生扮演小周,班委们以不同方式与小周对话,邀请他担任编剧,扮演班委的学生抽签决定对话方式:公事公办式、命令式、祈求式、讥讽式、真诚赞美式。

自编对话内容,表演不同的交流方式对事态发展的影响。表演结束后,先前参加表演的学生谈谈模拟不同态度的体验,再由全班讨论与人交流的艺术。

一、表演者

(一)既定表演

表演者的既定表演就是尊重剧本编写要求,忠实客观地反映剧本内容的人物形象特点。在上述小剧本中,表演者要按照剧本的要求,将公事公办式、命令式、祈求式、讥讽式、真诚赞美式5种对话方式的特点表现出来,让观看的学生可通过对比,明白不同的交流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对话效果。

其中,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明白真诚的赞美是温暖的阳光,是一种促使人不断完善的途径。如果能够真诚地赞美别人,那么被赞美的人就会更加乐于去做事。人们也可能会因为真诚的赞美而变得越来越完美。所以在《交流的艺术》小品剧表演中,将真诚赞美式的交流方式准确地表演出来,即为本节课的既定表演。

(二)即兴发挥表演

即兴发挥表演是指在课堂表演过程中,表演者不依靠剧本而自然流露出的动作和台词表演。在不同班级的小品剧表演中,由于各班参与表演的学生各有不同,所以每次演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即兴表演存在。如果即兴表演处理得当,那么会使小品剧角色更加生动、丰满。例如,在《交流的艺术》小品剧中,笔者在所任教的2018届初中二年级的8个教学班中分别布置了相同的小品剧演出任务,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却出现了8种不一样的表演效果。其中,初中二年级(2)班的《交流的艺术》小品剧表演在已有的既定演出的5种交流方式的基础上,即兴发挥,出现了爱答不理式、念经式交流方式。而在初中二年级(7)班的小品剧表演中,学生在表演时即兴发挥,加入了班委会上、放学后的教室、放学回家的路上、第二天的早上、午自习、下午数学课后等丰富多彩的场景元素。每一个班的小品剧表演都呈现出不一样的风格特色。

二、观众

(一)观看与思考

除去上台参与小品剧表演的学生外,其余的学生都属于在台下观看表演的观众。在观众欣赏小品剧表演的同时,教师应该给观众布置相应的思考任务,让观众能够带着问题观看与欣赏小品剧,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地观看小品剧,思考由小品剧所引发的问题和现象。例如,在欣赏《交流的艺术》小品剧时,教师可以提前布置给学生一个思考问题:最后是谁说服了小周担任编剧?原因是什么?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欣赏风趣幽默的小品剧时,除了收获笑声,更能有明确的思考方向和深刻的行为反思认识。(www.daowen.com)

(二)礼貌与纪律

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具有热情、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但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较弱,在课堂上很容易出现不遵守纪律、随意说话、起哄、嬉戏打闹等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更甚者会出现随意评价小品剧内容和表演者的行为,发生讨论讲话的情况。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注意维持课堂教学纪律,保证小品剧顺利表演和教学进度有效推进。同时,在课堂上,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的文明用语规范,引导学生文明观看,尊重表演者,不随意打断同学的表演,不随意使用不尊重人的语言评价同学的表演。例如,在维持课堂教学秩序时,可以采用小组评分制或个人奖惩加减分制等方法来进行课堂纪律的维持。

(2)活动展开形式

无论哪一类模拟类型,其展开的形式都主要有鱼缸形式、多人模拟形式、角色轮换形式和角色倒置形式。

①鱼缸形式

鱼缸形式是指一部分学生进行情景模拟,另一部分学生进行观察的一种形式。该形式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区分模拟者和观察者,有利于观察者对模拟者进行较为细致、全面的观察。但是,这会使模拟者暴露在大家的注视下,会更加焦虑或拘束,所以难以表现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行为,而观察者也会觉得模拟活动与自己无关,注意力不集中。

②多人模拟形式

多人模拟形式是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对同一个问题或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进行分组模拟的形式。这种形式的优势是避免了模拟者在全班学生的注视下而变得紧张。此外,多个小组同时开展模拟活动会使更多的学生在同样多的时间内参与。

③角色轮换形式

角色轮换形式是让不同的学生体验同一个模拟角色的形式。这种形式可以为多数学生提供参与活动和体验角色的机会,而且可以为同一个问题提供多种解决方法。这种形式与多人模拟形式相似,但是花费的时间更多。同时,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角色扮演次数较多,所以会导致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来探索和解决问题。如果教师采用这种形式,那么情景和角色必须设计得简单易懂,避免花过多时间来解释活动背景和实施程序。

④角色倒置形式

角色倒置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让不同的模拟者互换角色,使模拟者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另一种形式是让模拟者扮演自己经验以外的角色。

3.总结和评价活动

(1)情景模拟活动总结

情景模拟实践活动完成后,教师要帮助学生结合模拟活动情况进行总结,使不同个性、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这是把学生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提炼总结并把知识、价值观内化的过程,是情景模拟活动必不可少的关键阶段。总结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进行。

第一,提醒活动结束。教师在情景模拟教学活动一结束就要立刻提醒学生,让他们跳出所在的情景氛围,重新回到学生的角色中。这可以防止学生为了输赢而继续争吵不休,让学生以相对冷静的态度进入总结环节。

第二,了解学生感受。学生自身的感受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表达自我的机会,进一步帮助学生慢慢由情景模拟状态回到现实状态;另一方面有助于师生了解相同情景下不同角色的内心情感和情绪。这个步骤主要是参与情景模拟活动的学生表达自己在情境中的感受和体验,未担任角色解决任务的学生以投票、质询的形式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第三,分析模拟情景内容,把握模拟情景实质。学生在表达了对情景中角色的感受和体验后,站在客观的角度上分析模拟情景中出现的问题,收集对比不同的应对情景状况的行为态度与策略,理解、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现的知识内容,探讨模拟情景的实质。在这个阶段中,学生能体会到道德与法治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并能在各种态度和策略对比中打破原有的认知,开始重新审视和思考一些生活情景。这可以培养学生面对生活情景做出正确道德判断的能力。

第四,分析模拟情景中行为的原因与后果,明确自己的情感态度。这是对上一个步骤的深化和拓展,是学生澄清困扰,形成内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探索阶段,因而是关键的步骤。在这个步骤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回答,对正确的分析予以肯定,对错误的分析予以引导纠正。这可以帮助学生锻炼面对生活情景做出正确道德抉择的能力。

第五,探讨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在了解了学生感受并分析了应对情景状况的行为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基础上,教师要带领学生总结应对情景问题的态度与策略。这是学生对一定生活情景形成较为稳定的认识与态度的关键,会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以致用,并通过类化把知识运用到相似情境中,形成一种普遍经验。这个阶段的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在生活情景中可能遇到的不同障碍,提高学生的道德行动履行能力。

下面,笔者将展示一则以学生合作交流为主的情景模拟教学案例。

“维护财产权”剧本《遗产风波》案例

人物:张浩,张浩父亲,张浩母亲,爷爷,奶奶,姑姑,医生,王律师。

【第一幕:一纸病危通知平添乱】

初中二年级学生张浩,全家共六口人,父亲是市文化馆的一位有名画家。张浩父亲出版作品获得稿酬8 000元,个人积攒下来的存款有6万元,炒股的股票价值2万元,图书字画30件,收藏的宝石古玩11件,其中3件玉器是从好朋友那里借来观赏的。此外,还有90平方米的商品房1套,文化馆内安排的画家工作室1间。因张浩父亲病情恶化,医院已经下了三次病危通知书。张浩的母亲、爷爷、奶奶、姑姑都在谈论财产继承的问题,都认为自己有权继承张浩父亲的财产。张浩也觉得大家说得都有道理。

【第二幕:遗产风波】

不久,张浩的父亲因病去世,张浩的家人召开了家庭会议,讨论如何继承遗产。可是,在谁能继承、继承多少等问题上争执不休。爷爷、奶奶认为遗产应该由他们来继承,因为他们为养育张浩父亲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张浩的母亲认为姑姑不能继承。姑姑认为继承遗产是大人的事,张浩年龄太小,还没成年,不能继承。全家人为此吵得不可开交。

【第三幕:中途“杀出”遗嘱惹事端,遗产分配再掀波澜】

正当张浩的家人为遗产的继续问题争吵不休时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张浩父亲的律师来到家中,拿出了张浩父亲生前立下的一份遗嘱。张浩的母亲极力否认此份遗嘱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并以张浩父亲生前从来没有与自己商量过、征求过自己的意见为由,拒绝承认遗嘱真实有效。爷爷、奶奶、姑姑也否认遗嘱的存在。但王律师拿出了张浩父亲的亲笔遗嘱和委托律师见证、执行遗嘱的委托书。

遗嘱

张云个人存款中的一万元捐献给云南昭通地震灾区重建一所希望小学。张浩是未成年人,把遗产的二分之一留给张浩作为抚养费;父母年老体弱,剩下遗产的四分之三留给父母作为赡养费;另外四分之一留给张浩的母亲。张浩那部分遗产暂时由母亲管理至张浩成年。

立遗嘱人:张云

2015年4月30日立于省工人医院

见证人:律师王征

【第四幕:人间自有真情在——张浩巧妙平息家庭纷争】

张浩不愿意看到家人为争遗产闹得天翻地覆、亲情不认,寻思着怎样解决这场遗产继承风波,为此还专门咨询律师,上网查找了国外富翁将遗产捐赠给社会的资料。终于,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既维护了亲情,又化解了纠纷。你知道他是怎样巧妙平息这场遗产风波的吗?请表演的同学根据回答情况,合理进行表演。

一、表演者的演技交流讨论

(一)表演者是否完整表达了剧本内容

在课堂交流讨论中,首先是对表演者的演技进行交流和讨论,如要评价小品剧表演中表演者是否准确无误地表达了剧本要求的内容,有无歪曲或误导学生之处。对此,可以通过现场观看的学生的发言来评价表演者的演技。在该环节,教师可以设置一个简单的问题:请观看的同学复述小品剧的剧情和主要内容。

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一方面可以考查观看学生的认真专心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观看学生的发言来评价表演者的演技是否完整准确地表达了剧本的内容,以及是否通过表演让观众清晰明白地把握了剧情主旨。例如,在上述案例《遗产风波》的小品剧表演中,需要让观看的学生明白张浩一家是因为张浩父亲的去世而引发全家人争夺遗产。

(二)表演者的舞台动作是否自然大方

在课堂交流讨论环节中,还需要对表演者的舞台动作进行评价讨论。自然大方、流畅自如的表演会有带入感,更容易让学生准确把握剧情内容,也方便教师从小品剧中归纳总结知识。例如,在上述案例《遗产风波》中,对于张浩、张浩母亲、爷爷、奶奶、姑姑一家五口人关于争夺遗产的家庭矛盾冲突,表演者对角色特征把握到位,家庭矛盾冲突明显,争吵激烈而不混乱,能够真实再现一家五口人之间的矛盾。自然大方的表演有助于观看者更好地理解剧情,感受家庭遗产争夺的冲突,为实际教学讲解财产继承权打下良好的生活情景基础。

二、表演内容的交流讨论

(一)表演内容是否体现教学主题

在对表演者的演技进行交流讨论后,第二部分应就表演内容展开交流讨论。对表演内容的交流讨论,可以直接体现教学目的,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联系教材。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讨论中,可以结合小品剧的内容,联系教材,分析相关教学知识点;也可以透过小品剧分析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例如,在上述案例《遗产风波》中,对于“第一幕:一纸病危通知平添乱”,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表演,对剧中张浩父亲的稿酬、个人存款、股票、图书字画、宝石古玩、房产、画家工作室这些物件的归属来展开讨论,并通过结合教材分析得出哪些属于遗产,哪些不属于遗产。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归纳分析,总结出遗产的含义与分类,从而体现教学主题。

(二)剧情中人物言行的正确与否讨论

围绕小品剧展开的讨论,除去对表演内容的讨论外,还可以对剧中人物言行的正确与否展开讨论。在对与错的判断中产生思想的交锋和思维的碰撞,在不同思维的碰撞中逐渐归纳形成普遍认可的观点和结论,形成初中学生应有的道德良知判断。例如,在《遗产风波》第二幕的表演中,面对张浩父亲的去世,张浩的家人召开家庭会议讨论继承遗产时在继承多少这种问题上争执不下。爷爷、奶奶的观点是遗产应该由他们继承,因为他们为养育张浩的父亲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张浩的母亲认为姑姑不能继承。姑姑则认为继承遗产是大人的事,张浩年龄太小,还没成年,不能继承。面对一家人不一样的观点,在教学讨论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开动脑筋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分别对张浩的爷爷、奶奶,张浩母亲,以及张浩姑姑的观点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判断他们每个人观点的对错,从而归纳得出关于遗产的法定继承顺序,进而教师可以总结归纳出法定继承中第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和第二顺序的法定继承人之间的先后关系。同时,针对张浩姑姑观点中的“未成年人不得继承遗产”的错误观点进行判断分析,可以归纳得出通过继承的方式获得财产的所有权是未成年人获得财产的主要形式,而且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此外,在小品剧的“第三幕:中途‘杀出’遗嘱惹事端,遗产分配再掀波澜”中,可以归纳得出财产继承的第二种方式为遗嘱继承。这样,就可以通过对小品剧中人物言行的正误分析与判断,归纳得出相关的教学知识点。

(三)剧情故事续编——如果你是编剧

围绕小品剧展开讨论的第三种教学模式是剧情故事续编。该环节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学生可以不受限制地发挥想象,展开思考的空间,对故事剧情的发展设计不同的结局和后续发展。同时,在续编故事时,可以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即将本节课已经学习和掌握的知识运用到故事的剧情发展中,并通过故事续编实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升华教育,使德育的理念渗透到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例如,在《遗产风波》小品剧的“第四幕:人间自有真情在——张浩巧妙平息家庭纷争”中,通过铺垫国外富翁将遗产捐赠给社会的资料,引导学生将故事的结局续写为将遗产捐献给社会公益组织或希望工程,通过用慈善爱心捐款的行为来化解一家人的遗产争夺风波。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学生联系到初中一年级和初中二年级已经学过的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关爱社会、培养亲社会行为、与人为善等相关教学知识,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灵活迁移运用。

(2)情景模拟活动评价

学生参与情景模拟活动,进行角色思考、探究,完成任务得出结论后,情景模拟教学并没有结束。因为在模拟活动教学中还需要进行活动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应有的环节,因为教学评价给出的教学反馈是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教学发展的动力。

①情景模拟活动评价理念

对于情景模拟活动的教学评价,教师首先要明确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

第一,强调质性评价。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不是甄别和筛选,而是一种反馈。情景模拟教学更是不需要甄别和筛选,而是强调在情景中评价,评价学生在情景中的思维、行为表现等。虽然这种评价有极大的主观性,但是课堂情景模拟活动录像可以提供客观依据。

第二,重视评价个性化。既然情景模拟活动的评价是一种对学生表现的评价,那么评价就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别和个性特点,并且有意地在活动中发现学生不同的闪光点。

第三,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情景模拟活动对不同学生在活动中表现的评价源于观察,而不同评价主体的观察可以为评价提供比较全面的依据。因此,情景模拟活动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教师、学生本人和同伴。

②情景模拟活动评价方法

第一,一般评价表。一般评价表用于评价学生行为是否符合情景与角色,适用于多种情景模拟活动的评价。在使用这种评价方法时,教师仅让学生打出等级即可。这种评价方法用时少且便捷。但是,这种评价也需要一定的评价标准。如果可以结合讨论,让学生先依据不同的项目和标准给出一个分数评价,那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出等级评价。如果不能结合明确的量化评价值进行,也要给出一定的等级说明标准。

当然,若没有辅助的评价依据,还需要附上一定的评价标准说明。例如,很差——准备非常不充分,与现实生活逻辑不符;差——肤浅地表演,不够严肃认真;一般——基本能表现出角色应有的行为和感受,但没有创造性,照抄课本原话;好——表现出一定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能够较好地解决情景问题;很好——在完成情景任务时,表现出真实的才能和技巧,应对态度和策略充满智慧,实用性强。

第二,特殊评价表。这是一种相对而言比较细致的评价方法。在进行评价之前或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就给学生发放一张评价表,评价表所包含的内容应该包括模拟活动表、学习目标两方面。

第三,情境测验。强调评价问题的真实性、情境性是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改革的方向之一。这种评价强调“教育真正的价值,不仅在于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更在于学生解决生活中真实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求评定问题的设计要具有真实性、情境性,以便于学生形成对现实生活的领悟能力、解释能力和创造能力”。此外,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在“评价建议”中指出:“情境测验评价可以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在道德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情景模拟活动结束后,为了测验学生是否对相关知识的生活情景有所了解、领悟,能否创造性地解决生活情境问题,教师可以设置类似的情景,让学生进行迁移运用。

下面,笔者将展示一则完整的情景模拟教学内容案例。

“处处保护”小品剧《杜紫藤外传(序章)》剧本

【第一幕:幕起】

父(苦恼地):家有儿女,接下句(让观众接),常备鸡毛掸子。我家有个儿子,人家学习他玩游戏,人家读书他玩游戏,人家上课……他睡觉,这学习实在……只有鸡毛掸子好使了。喏,他来了。

杜紫藤(拿着手机):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父(奇怪地):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手机(话外音):杀一下(女声)、闪(男声)、南蛮入侵(男声)……

杜紫藤:(恶狠狠)(说脏话)。

父:你再说一遍?

杜紫藤(先是一惊)(温柔地):我说,我妈去哪了?

父:还有呢?

杜紫藤:爸,你怎么那么早就回来了?

父:你说说你,我这鸡毛掸子怕是两三个小时没用了吧。喏,我才去买了个新的,要不要试试?你明天不用去上学了,我已经打电话给你们班主任赵老师了,虽然她有点不情愿,但从今往后,我再也不会送你去学校了。

(时间暂停)

(杜紫藤的心理活动):哈哈,大计成功,我这一激将法真是太机智了!

(继续播放)

杜紫藤(可怜吧唧):爸爸,我敬爱的父亲大人,你不能这样啊!

父:出去,我没有你这样的儿子!

(上来两个人把杜紫藤拖走)

【第一幕,幕落】

【第二幕,幕起】

(有人敲门)

父:谁来了?

杜紫藤:应该是我的政治老师厉老师。

父:你怎么知道的?

杜紫藤:因为暗号对上了。

父:什么暗号?

杜紫藤:天王盖地虎。

厉老师:宝塔镇河妖。

杜紫藤:脸怎么黄了?

厉老师:防冷涂的蜡。

杜紫藤:怎么又白了?

父(大喝一声):开门!

厉老师(进门):是赵老师让我专门和您谈谈的。

父:我的儿子已经不在你们这里上学了,你们已经管不着我家的事了。

厉老师(翻开政治书)(连续不断地):1991年9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公布,这是我国第一部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专门法律……

父:停!讲重点。

厉老师:您必须让您的孩子来上学!

父:为什么?

厉老师:家庭、学校、社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损害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现象,为防止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父:停停停,我知道了,我必须让杜紫藤来上学,这是法律规定的,是吧?

厉老师:没错,就是这样。

父:杜紫藤,你有这么负责任的老师,你应该感到庆幸,放下你的手机吧。爸爸不是真的讨厌你,只希望你能更优秀。我已经说了八千多次了,我是你爸爸,不是驯兽师,每次拿鸡毛掸子打你,爸爸也很心疼。从今往后,爸爸会更尊重你的意见,也不会经常打你了,乖乖回去上学吧!

【第二幕,幕落】

【教学评析】

首先,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教学需要。在《杜紫藤外传(序章)》剧本中,可取之处在于该剧本全由学生自己原创编写,并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法法》中的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部分来创作编写,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在剧本创作时,就依据实际情况,设置了本班班主任赵老师和政治老师厉老师的人物角色,剧本语言风趣幽默。此外,该剧本还以杜紫藤同学为人物线索,编写了一系列的法律小品剧。

反思该小品剧的不足之处在于该剧本轻教学性而重娱乐性。对于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家长要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尊重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和遗弃未成年人以及学校要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保护未成年人在学校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和健康等相关法律内容,在该剧本中并未得到充分、明确的体现,导致教学重点无法凸显,教学目的不明确。所以在准备剧本时,教师在放手让学生自主创作剧本的同时,必须做好必要的指导监督工作,保证剧本的创作体现教学目的。

其次,模拟活动的可操作性。《杜紫藤外传(序章)》中的表演舞台主要集中在讲台上,演员的肢体动作幅度不大,主要是语言表达,避免了在拥挤的教室里过多地走动。同时,涉及使用的道具,如手机、鸡毛掸子、政治书,都非常容易准备或容易找到相应的替代道具。这样,在剧本的实施中,就具有了可操作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