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可行性考察

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可行性考察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情景模拟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可行性体现在三个方面:道德与法治部分内容的可操作性、生活情景的可模拟性、情景模拟活动操作结果的可检测性。就目前的实验水平来看,与具体行为密切相关的道德与法治内容都具有情景模拟的可操作性。(二)生活情景的可模拟性生活情景的可模拟性关键在于以“人”为核心的情景的可模拟性。

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可行性考察

教学方法在学科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学法本身具有可操作性、可检测性;第二,操作、检验教学法的条件可以由人工创造实现。情景模拟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可行性体现在三个方面:道德与法治部分内容的可操作性、生活情景的可模拟性、情景模拟活动操作结果的可检测性。

(一)道德与法治内容的可操作性

道德与法治课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研究或描述现实中人们的行为、行为与行为规范、行为与价值观、行为与事实之间的实然或应然关系”。其中,涉及的核心要素——行为及其判断和选择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可以转化为一定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进行模拟。因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涉及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具有可操作性。

就目前的实验水平来看,与具体行为密切相关的道德与法治内容都具有情景模拟的可操作性。以本次实践研究运用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其中与具体行为密切相关的内容有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涉及如何交朋友及维护友谊,第三单元“师长情谊”涉及和教师、家长的交往,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中第九课第一框“守护生命”涉及如何自救。

当然,并非所有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都具有可操作性,特别是涉及比较纯粹的“意义、价值、精神、存在”等抽象内容,或者涉及比较宽泛的“人民、历史、国家、主义、道路”等宏大叙事,就不具有可操作性,或者操作比较困难。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成长节拍”第一课“中学时代”第二框中的梦想、理想信念与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关系。

(二)生活情景的可模拟性

生活情景的可模拟性关键在于以“人”为核心的情景的可模拟性。这里的“人”并不是指生物学上由细胞组成的生物学意义的人,而是指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有情感的现实的人。情景模拟活动抓住生活情景的关键因素,对现实生活情景进行模拟,可以实现“人”参与到与生活相似的情景中进行思考、判断和做出行为选择。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不仅可以组织学生亲自参与模拟活动,也可以借助计算机实现对生活情景的模拟。当然,这里指的并不是一般性的单项多媒体,而是借助最新的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等将所需要的人物、场景、物品等元素按照要求进行设计、组合和呈现,并创设出二维三维动画形式的“人”以及可以实现人机互动的生活情景进行情景模拟。

(三)情景模拟活动操作结果的可检测性

情景模拟活动操作结果的可检测性是指活动的有效性检测。而情景模拟活动的有效性检测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www.daowen.com)

1.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兴趣可测

关于兴趣的测评,特别是学生学科兴趣的测评,在较多的著作和文献中都有体现。因此,这一方面的效果有比较成熟的测评理论和工具,一般通过相关的问卷调查进行比较合理和有效的学科学习兴趣测验。

2.学生对于相关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认同可测

学生的知、情、意、信、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学生在情景模拟活动中对相关理论进行验证和体会,可以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和认同。因此,这一方面的效果可以通过学生的纸笔测验进行检测。

3.学生学习的道德与法治内容的相关情感、观念和态度、道德行动力可测

学生品德发展方面的测评比较困难,但教育领域对学生品德测评的研究从未停止,为学生的品德发展测评提供了一些较为科学的方法。学生在情景模拟活动中应用道德与法治内容处理问题,自然表达相关内容蕴含的情感,从而形成处理问题相对稳定的态度或者使原来的态度有所转变,掌握一定的处理问题技巧。因此,这一方面的能力可以通过情景测验和相关品德发展问卷等方式,进行检测和分析。

既然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实施情景模拟教学法具有较强的可行性意义,是落实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方式,那么教师就应该全面分析情景模拟教学法的教学程序与实施策略,设计符合教学需要的情景模拟教学活动,促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初中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