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模拟活动依据呈现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仿真型情景模拟、游戏型情景模拟、仿真与游戏结合型情景模拟。
(一)仿真型情景模拟
仿真型情景模拟是指创设的模拟活动具有仿真性。教师依据学习的内容,创设与内容运用环境高度相似的替代性活动模型,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例如,模拟法庭学习开庭程序、模拟购物学习货比三家、地震逃生演练学习逃生技巧。
仿真型情景模拟的优点是,不仅学习的情景与运用的情景高度一致,而且学习情境与运用情境也一致。这有利于学生对内容的迁移应用。
仿真型情景模拟的缺点有三点:首先,仿真型模拟活动的趣味性不足,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其次,仿真型模拟活动的创设灵活性受限。因为仿真性活动必须与生活中的原型状况保持一致,所以可以发挥的空间不大。再次,仿真型情景模拟活动的效率不高。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情景,因为情景是简单的、外延广泛的,而情境是复杂的、外延狭窄的。所以,学生在一次仿真模拟活动中学到的经验和教训应用范围不广,应用于其他情境的灵活度不高。
下面,笔者将展示一则仿真型情景模拟教学案例。
“法律护我成长”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此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本课包括三个内容: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权;维护合法权益是我们的责任;机智勇敢、不能硬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青少年应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权;知道不仅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要依法维护国家、集体、他人的合法权益;知道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时要机智勇敢,不能硬拼,并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巧妙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实践能力,在情景模拟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增强学生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突破】
重点:机智勇敢、不能硬拼。
难点:维护合法权益是青少年的责任。
教学突破: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调查资料和案例,引导学生评议,以明确责任;通过角色模拟、分组表演,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学情分析】
经过前几课时的学习,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了解了一些法律知识,基本掌握了通过诉讼和非诉讼手段保护自己的方式,但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都还较差,各方面都还不成熟,对自己肩负的责任以及如何机智勇敢地面对不法侵害行为的认识还不够清楚。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调查学生是否有被抢钱的经历及处理态度,收集后可作为课堂教学服务的相关案例,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回答教师课前调查的问题,收集关于“智斗”的案例。
【简要的教学过程和流程设计】
教学过程:本课以展示课前对学生的调查结果——三种方式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三种方式进行评议,然后通过对一个反面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使学生明确观念,再通过分组的角色模拟表演与评议,运用集体的智慧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最后通过向学生展示教师自编的顺口溜,对本课的内容进行小结,提高升华。
流程设计:联系实际资料导入→评议行为,明确观念→反面案例,激起责任→角色模拟,现场演练→儿歌结尾,总结概括。
【教学实录】
一、联系实际资料导入
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课前关于“是否有被抢过钱的经历及处理方式”的调查结果:本次接受调查的学生共有321人,其中有49人曾被抢过钱,约占15.3%。这些被抢过钱的学生的处理方式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第一种,先把钱交出来,然后告诉家长、老师或报警,共有31名学生;第二种,当时把钱交出去,过后找人将要钱的人痛打一顿,共有5名学生;第三种,仅仅是把钱交出来,之后再也没有声张,共有13名学生。
教师:为什么在被抢的49名同学中,有31人采取了第一种方式呢?
学生通过评议,明确这种做法的优势,教师只是借学生的评议点拨。
教师:这些同学的做法可谓一举两得,不仅可以保护自己,还能使不法行为受到法律的制裁。这种做法正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内容。
多媒体显示:第八课第三课时“善于斗争”。
二、评议行为,明确观念
教师:同学们,你们能评议一下采取第二种方式的5名同学的行为吗?
学生通过评议,明确这种做法的不可取之处,教师借学生的评议总结。
教师:我们生活在法治社会,应时时处处遵守法律,绝不能用违法犯罪的方法制止违法犯罪的行为,尤其是我们青少年,更应该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权。这样,才能保护自己健康成长,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稳定。
多媒体显示:1.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权。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再来评议一下第三种行为。
学生通过评议,明确这种忍气吞声的方式的不可取之处,教师适当点拨,使学生明确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必须依法维权。
三、反面案例,激起责任
教师:当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你应该依法维权。那么,当国家、集体、他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你应该怎样做呢?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多媒体显示案例:刘女士发现有人在偷自己的钱包,于是就拼命往回抢,其姐也过来帮忙,谁知又来了四五个年轻男子,一起殴打刘氏姐妹。双方相持五六分钟,有上百人围观,却无一人帮忙,最终以刘氏姐妹受伤、钱包被抢而告终。
教师:看完这个案例,你有何感想?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么做?
这个反面案例使学生激愤不已。通过大家评议,他们明确了自己的责任,之后教师总结。
教师:同学们,我为有你们这样富有正义感和责任心的学生而感到自豪。我们不仅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要维护国家、集体和他人的权益,这是我们的责任。
多媒体显示:2.维护合法权益是我们的责任。
教师借学生发言中一些机智的做法进行总结,引出下一个话题:机智勇敢、不能硬拼。
教师:在为你们感到自豪的同时,我也感到庆幸,庆幸的是大多数同学的做法都很机智。这正是我们提倡的:机智勇敢、不能硬拼。
多媒体显示:3.机智勇敢、不能硬拼。
四、角色模拟,现场演练
多媒体显示案例:小刚放学回家,刚要拿钥匙开门,却发现门开着一条小缝,然后看到有三个人正在他家翻东西。但由于紧张,小刚不小心碰了门一下,其中一人迅速走到门口……
教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如果你是小刚,你会怎么做?各小组讨论之后,请表演一下,之后各组再为其他组的做法提几条建议。
学生经过讨论、表演、观看、集体评议这些合作学习的环节,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之后,教师再适时总结。
教师:当我们面对不法侵害时,一定要沉着冷静,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的相貌,或者留意他们的去向,及时拨打110或向邻居、家人、保安等求助,要机智勇敢,不能硬拼。
五、儿歌结尾,总结概括
教师以自编儿歌总结本节课内容,师生共同朗读,总结升华。
多媒体显示:
依法二字要记牢,
保护自己很重要,
国家集体和他人,
同样需要你关照。
面对歹徒要沉着,
记住去向和面貌,
社会力量不可少,
警察更能及时到。
(二)游戏型情景模拟
游戏型情景模拟是指创设的模拟活动是纯粹的游戏形式,即教师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按照一定的规则,把游戏的比赛特性与模拟的现实生活情境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活动。学生在完成游戏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情感,引发观念碰撞、态度发展,运用知识,学习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例如,“红黑纸牌游戏”让学生体会诚信、合作与竞争;“你敢倒下吗”“怎样能画出好看的脸图”让学生体会同伴的重要性。
游戏型情景模拟的优点有三点:首先,游戏型情景模拟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娱乐性,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其次,游戏型情景模拟活动游戏创设的灵活性更大。游戏型情景模拟活动只要能够表现一定内容的关键因素和状况即可,而不要求仿真现实生活中事物的样子。所以,对于一些较为抽象或宏观的内容(如自尊、自强),不容易进行有效的仿真型情景模拟,而游戏型模拟活动可以把这些内容整合进游戏中加以表现。再次,游戏型情景模拟效率高。游戏型情景模拟活动蕴含一定的主题,但无仿真形式的束缚,而且在同一游戏性情景活动中学到的理论,可以运用于同一主题不同形式的生活情境。
游戏型情景模拟的最大缺点是不真实。虽然游戏型模拟活动蕴含着一定的生活中存在着的主题内容,但是其呈现的游戏形式在真实的生活中不会发生。同时,学习情境与运用情境不一致。因此,学生对内容的迁移运用有一定的困难。
下面,笔者将展示一则游戏型情景模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案例。(www.daowen.com)
教学案例1:“体验探究类游戏”
【教学目标】
悦纳自己的生命,并且尊重他人的生命。
【案例设计】
以角色扮演实体游戏教学为例。
【游戏功能】
此类游戏适合运用于讲授抽象的知识点。游戏中的角色和故事情节能使缺少社会经验的中学生感同身受,化抽象为具体,有利于接受道德与法治课本中的知识,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生命和生活的正确态度。
开展具体的游戏活动教学,是游戏精神运用于教育中的一种展开的表现形式,是让游戏精神回归教育的直接、简单的途径。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本中,尤其是初中一、二年级的课本中,会在适当的内容中穿插一些小故事、小剧情。
例如,初中一年级课本的“让生命之花绽放”上就有“比尔和油漆匠”的故事。比尔在一次意外中眼睛受了伤,几个月后将完全失明。妻子为了留住丈夫的记忆,决定把家里粉刷一遍。油漆匠工作很认真,虽然是断了半只胳膊的残疾人,但是很快乐。最后,比尔对油漆匠说:“你天天都那么开心,我也想要生活可以这么过,也可以过得那么快乐。”算工钱时,油漆匠故意少收了100美元。油漆匠说:“我已经多拿了,一个即将失明的人还那么平静,你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但比尔却坚持要将少给的100美元给油漆匠,因为比尔在他身上看到了一种对生活的乐观,即使残疾,照样可以活得快乐。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明白生命是可贵且短暂的,何时何地我们都不能有轻易放弃生命的念头,要尊重他人的生命,也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理解悦纳自己的生命,关爱其他生命,感悟生命的意义不仅在于长短,更在于内涵。从游戏精神的视角设计教学过程,然后根据剧情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表演,一人当导演,另外三人分别扮演比尔、比尔妻子、油漆匠,给学生几分钟的准备时间,再让他们上讲台表演。相信通过熟悉剧情到模仿、表演,学生一定能比传统的讲授法更能理解课本中的人物为什么会做这样的选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也能理解故事所传达的意思与意蕴,也更易于接受其中的道理,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游戏教学给了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游戏中的角色和故事情节往往是现实生活的缩影,在某种程度上表达着一些情感和原理,或传达着人们的某些向往与追求。故事中的人物角色是拟人化、有生命的,透过人物形象的分析、故事情节的进展,学生能很容易地进入游戏角色中,与故事中的人物感同身受,从而达到情感上的交流,同时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另外,故事结尾可能存在某些悬念和疑惑,这些未知的东西恰好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或者产生焦急、期待的心理,从而推进学生进行思考和设想。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交流。同时,游戏构造的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模拟的微观世界,游戏扮演者在故事中经历各种事情,面对各种选择,而学生会透过主人公重新审视自己的思想观念,调整自己的认识和价值观。在整个体验探究过程中,学生有过思想上的挣扎与思考,但会在不知不觉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社会、对生活的正确态度。
教学案例2:“休闲益智类游戏”
【教学目标】
热爱新的学习环境,在新的集体中建立新的友谊。
【案例设计】
以串名字实体游戏教学为例。
【游戏功能】
此类游戏是一类有助于发展学生社交和言语的游戏,是既能放松身心又能锻炼大脑思维、提高表达能力的游戏。
休闲益智类游戏是这样一种学习方式:首先,它在娱乐中能达到学习的效果,内容简单,不像角色类游戏那样有一波三折的情节,或者有着复杂的角色,有时候仅仅需要解决一个小问题就可以;其次,操作简便,不需要道具、场地、服装等,只需要学生动脑思考即可:最后,花费的时间短,随时可以开展,也能达到锻炼脑力的效果。虽说休闲益智类游戏内容简单、操作简便、花费时间短,但是并不意味着这就不需要挑战性。同样,它还需要学生投入一定的脑力、记忆力、应变能力等,才能成为游戏的赢家。而初中学生依然存在着爱玩的心理,所以可以让他们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东西。这样,才不会让他们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答案。如此,此类游戏可以达到学习娱乐两不误的效果。
“新学校,新同学”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热爱新的学习环境,对新学校和新集体产生一定归属感,培养主人翁意识,提高交往能力,能够在新的集体中建立新的友谊,调整心态,对学习与生活充满信心和兴趣,满怀激情地迎接新生活。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可以安排一种名叫“串名字”的复述记忆类游戏。
教师:同学们4~10人为一小组,围成圈而坐,先是从其中任何一个学生开始进行自我介绍,如我是性格开朗的XX,接着第二个同学介绍我是性格开朗的XX后面的乐于助人的XX,然后第三个同学按照前面的惯例说,我是性格开朗的XX后面的乐于助人的XX旁边的XX,就这样轮流下去依次介绍,直到有同学复述错信息为止,此时犯错的同学就要接受惩罚。
学生:知道了老师。
教师:通过这些交流活动,我们又认识了班上的很多同学。同时,渐渐地,我们也会发现我们之间有一些相同的地方,如毕业于同一所小学、同年同月生、有着同样的兴趣爱好。
进入初中对学生来说意味着是一个新的起点。面对新的学校和环境,学生之间难免会有陌生感,而且学生的校中生活是否快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班级同学的人际关系如何。游戏“串名字”可以让同桌之间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了解,锻炼学生的记忆力,完成本课的课程标准——“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交往与沟通”部分,“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休闲益智类游戏对游戏者的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反应能力等都可以起到一定的锻炼,使传统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这类游戏操作简单、耗时短,非常适合在课堂中运用。
教学案例3:“娱乐放松类游戏”
【教学目标】
放松身心,拉近学生间的距离,养成团结、乐于助人的品质。
【案例设计】
以击鼓传花实体游戏教学为例。
【游戏功能】
此类是娱乐性游戏,能达到放松学生身心、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
“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感到疲倦,注意力不够,加上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内容较为抽象,偶尔的身心放松更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在新生入学时,学生间难免会有陌生感与孤独感。那么,如何能瞬间拉近学生间的距离呢?在学习“新学校,新同学”前,如果能来个小游戏,那么就能调动课堂气氛,迅速拉近师生间的情感。
本课设计的课程标准依据是养成团结、乐于助人的品质,积极适应环境的变化,做新生活的主人。教师在讲台上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然后按照教师的口令,同桌之间其中一个先帮另一个按摩捶背,过一分钟左右再换过来,进行二人游戏;接着,扩大队伍,以列为单位,先按一个方向几人按摩捶背,再转换方向。在舒缓的音乐背景下听教师指挥,同桌之间轮流按摩捶背,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活跃课堂气氛。或者让学生自我介绍时,也可穿插小游戏“击鼓传花”。
教师:今天大家来到这里,我们如何认识我们身边的小伙伴呢?下面,我们就来玩一个小游戏,让大家尽快熟悉起来,这个游戏叫“击鼓传花”。但是,在玩“击鼓传花”之前还有个任务,那就是同学们首先拿出一张纸和一支笔,按照课本上的要求制作个人名片,名片中包含的信息包括姓名、生日、性格特征、毕业的学校、爱好兴趣等。然后,同学们手里开始传花,直到鼓声停了,看花落在了谁的手中。按本节课的规定,拿到花的同学就到讲台上做自我介绍。
学生:老师,如果有些同学就是不遵守规则,故意陷害“某人”,把花停了好久才传怎么办?
教师:对,在游戏过程中不能根据个人自由想怎么传就怎么传,而是要在游戏规则内把握好这个自由度,按照规则进行。所以,请同学们自觉遵守游戏规则。
学生:知道了。
“击鼓传花”先让学生对个别同学有个大概认识,然后锻炼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把学生带入崭新的天地,让学生体验初中生的快乐,珍惜新起点,与新朋友结伴成长,从而使初中生活更精彩。
教学案例4:“发散思维类游戏”
【教学目标】
发散学生思维,让他们掌握处理青春期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
【案例设计】
以短时记忆实体游戏教学为例。
【游戏功能】
此类游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性精神,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识记能力。矛盾和困惑常常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伴随着身体发育产生的心理问题,会影响自身的健康成长。若此时给予学生交流的时间和教师恰当的引导,将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青春期的心理困惑”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明白青春期心理的种种变化都是正常现象,要学会坦然面对,并掌握处理青春期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从游戏精神的视角设计教学过程,这时就可以来个短时记忆竞赛游戏。
教师:同学们,课前老师帮你们准备了一些处理青春期各种心理矛盾的有效方法,现在让你们用5分钟的时间浏览材料,掌握了解这些有效方法并记忆,等老师把游戏形式和规则宣布完以后,各个组推举出代表把记住的内容写到黑板上,其他同学可以在座位上进行提示和补充,写出内容多的组取胜。
学生:老师,如果把你列举的方法写完了,可以写自己认为比较好的适合我们的其他方法吗?
教师:太好了,这样的小组分数会有创新分。
学生:那我们再想一些好方法!
教师:对了,同学们听说过大雁的故事吗?当某一只大雁展翅拍打时,整个群雁就会加快飞行速度,一致的队形使整个雁群的飞行能力提升了70%。当一只大雁生病时,另外有两只大雁会跟随它,照顾它。这就好比同学们,在竞赛过程中要学会合作学习,体会团结就是力量的含义,互相帮助,为整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游戏开展到这里,学生的情绪被调动了起来,打破了学生难以启齿的僵局,然后继续学习本节的其他知识。这个记忆比赛的过程中可以扩展学生对青春期知识的了解,有助于形成愉快的学习气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作为初中学生,面临身心的变化,可能会产生自闭或矛盾心理。而这个游戏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处理青春期各种心理矛盾的有效方法,而且单凭一个人的力量,学生很难把所有的知识点都列出来。此时,学生相互合作、竞争,争相表现自己,赢的小组获得成功体验,既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竞争意识,也让全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一些处理青春期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
(三)仿真与游戏结合型情景模拟
仿真与游戏结合型情景模拟是指创设的模拟活动以游戏的形式承载仿真性的内容,即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模拟内容运用的现实情景规则,设计游戏规则,让学生在游戏中承担仿真性角色,以游戏竞争的形式解决仿真性情景问题。例如,本实践研究中设计的“火灾自救”模拟活动,让学生在火灾组和受灾组的追与逃游戏中,进行火灾自救仿真模拟,学习火灾自救模拟方法与策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仿真与游戏结合型情景模拟的活动效果比单一的仿真型情景模拟或游戏型情景模拟的活动效果要好。一方面,形式的游戏化使活动具有趣味性、灵活高效性;另一方面,规则和任务的仿真性又使学生的学习情景与运用情景高度一致,有利于学生的迁移和应用。因此,仿真与游戏结合型情景模拟既能克服仿真型情景模拟的缺陷,又能弥补游戏型情景模拟的某些不足。
下面,笔者将展示一则以仿真与游戏相结合的情景模拟教学案例。
“追寻高雅的生活情趣”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了解初中学生高雅的生活情趣有哪些,它们都有什么作用。
【案例设计】
走出课堂,走进生活。
【游戏功能】
中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相对较少,而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有利于学生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在实际生活中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摆脱考试的功利心,以真诚的心对待学生,创建充满游戏精神的教学环境。众多学科的研究使我们了解到,游戏目前已成为现代化生活的核心概念。游戏以具体的实体游戏活动呈现,也以精神的方式而存在。很多哲学家对游戏的探讨不局限于具体的游戏活动,有的甚至超出了这个范围,到了精神领域层次,而这个精神领域不局限于课堂之中,也可以延伸到课堂之外。游戏是以活动的形式呈现还是以思维的形式表现,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游戏始于纯真,其精彩之处在于忘我的境界。还原游戏的面貌,要求教师去掉功利心,直面学生内心的自然需求,回归每一个学生真实体验的教学过程。回到纯真,就要学生适时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与自然,将学生的游戏天性与教学的自然语境融合在一起。现实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是科学的根基,是教学的源泉。只有关注生活、正视生活,才能使人真正体验和理解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追寻高雅的生活情趣”这一课,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或许就比在教室中纯理论的说教更能吸引学生,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把握。
“高雅的生活情趣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积极的和美的感受。追寻高雅的生活情趣的重要条件是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基础是正当的兴趣爱好……”
这又是一堂抽象的课堂。课上,教师和学生朗诵着上面的内容。
教师:同学们,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那我们如何才能挖掘这些宝藏,追寻到高雅的生活情趣呢?今天是周五了,老师把这节课的主动权交给大家,利用周末的时间去发现和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然后制作本班学生生活情趣调查表,将你个人的生活情趣、生活情趣对你产生的影响等问题做出归纳总结,在下周的课堂上给大家做展示。
学生:太好了,这样我就可以去打篮球、去郊游了!
周二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纷纷展示了他们生活中各种高雅的生活情趣。他们有的把收藏的古玩、邮票集带到课堂,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珍宝;有的学生载歌载舞,展现动听的歌喉和优美的舞姿;有的学生带来了材料,现场制作小发明、小玩意;有的学生把他养殖的花花草草的精美照片作为礼物,送给了同学;有的学生则提议班级一起去春游、一起去钓鱼等,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要一改以往呆板、机械、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因为它过于重视传授书本知识,没能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宗旨,忽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感受,缺少对学生应有的人文关怀。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应强化学生生活、现代社会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在课外活动与课外生活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能会产生新的思想和行动。这无论是对教师来讲还是对学生来讲,都是很大的收获,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课外游戏活动的延伸结果并不是简单的“1+1=2”这样的结果,其利益是“1+1>2”的。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和游戏精神教学的内在联系是,游戏使初中学生在享受乐趣、享受自由的同时,自发地促进自身认知、情感和道德等方面的发展。游戏的这一附属功能恰恰与教学所要达到的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具有内在一致性。因此,教师应将游戏的精神引导入学生的家庭生活和社区生活当中,促进学生在校外也能继续学习和思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