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增加趣味性的原则:道德与法治课中的生动教学

增加趣味性的原则:道德与法治课中的生动教学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应该用生动的教学语言、有趣的道德与法治课事实来增加生活化教学的趣味性,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科特点和理论观点,坚持将教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原则,保证道德与法治资料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这时,我才领悟到,原来世界上有两个时时刻刻牵挂着我、疼爱我、关心我的人,他们就是我的爸爸妈妈呀!

增加趣味性的原则:道德与法治课中的生动教学

教师应该用生动的教学语言、有趣的道德与法治课事实来增加生活化教学的趣味性,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同时,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重新整合道德与法治课知识,使初中学生明确了解道德与法治课知识的产生背景和发展过程,并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交际问题,使学生能够认为学习道德与法治课是一件有意思的学习活动。

当然,虽然学习资料的趣味性很重要,但是学习资料的科学性、思想性同样重要。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科特点和理论观点,坚持将教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原则,保证道德与法治资料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同时,要考虑学习资料的科学性、真实性、逻辑性与思想性。随着世界范围内人文主义教育思潮的又一次崛起,唯科学主义受到了挑战,兼顾科学精神和人文观念才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真正发展方向。

下面,笔者将展示一则教学案例。

“两代人的对话”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

“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与沟通部分”: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然后克服逆反心理

(二)地位作用

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既受到家长的呵护,享受家庭的亲情,又容易与家长产生矛盾,引发逆反心理。因此,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了解家庭关系,理解父母的用心,学会解决与家长的矛盾,善于与家长交往沟通,是学生健康成长所必需的。本单元既是对七年级内容的拓展,又是对七年级教学内容的巩固和运用。因为学生的生活圈是拓展的,而且家庭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领域,所以本单元是学生与同学和教师交往、与社会上的人交往、与不同民族国家的人交往的基础,是后续内容的奠基石。

二、学情分析

社会的急剧变化、社会上的种种不良诱惑、家长对子女的过高期待和严要求、学生面临的复杂环境与面对的竞争压力,都使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而这不可避免地表现于亲子交往当中,既有处于青春期学生正常发育所带来的共性问题,也有每个学生面对的个性问题。代沟与学生的逆反心理往往会导致家庭中的矛盾和冲突。家庭矛盾处理得好,学生会有良好的家庭环境,从而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地进步;家庭关系处理得不好,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甚至酿成悲剧。因此,从教育的角度关注学生的家庭矛盾,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家庭冲突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在不断扩展的生活中,要学会与人交往。因为这是他们立足社会的基本功,而与父母的交往是学生练习交往的第一课堂。所以,道德与法治课针对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安排了此课内容。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以及与父母交往的主要策略。

(2)知道与父母沟通的过程,以宽大的胸怀和积极的态度与父母交往。

(3)培养与父母沟通和协商的能力,以及与父母交往的诸多策略的应用能力。

(4)培养对家庭交往中得失利弊的权衡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体会父母对子女的心情和期待,正确对待父母的教育,坚持正确的看法和行为,常与父母沟通和交流。

(三)过程与方法

(1)采用事例分析法导入新课,内容贴近生活,切合主题,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采用情境教学法,模拟课本剧表演,从中体会与父母沟通的要领。

(3)采用讨论、讲述的方法,互相交流、借鉴与父母沟通的窍门,从而更好地架起两代人理解的桥梁

(4)采用多媒体展示法,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文字等资料,设置情境,营造氛围,增加容量,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四、教学重点、难点与突破

(一)教学重点、难点

“交往讲艺术”是本课时的重点。将与父母的沟通要领落到实处,对增进情感、融洽关系至关重要。

“架起理解的桥梁”是本课时的难点。因为家庭生活中子女与父母的矛盾冲突比较常见,原因多种多样,而真正达到相互理解,尤其是子女理解父母的确有难度。

(二)突破重点、难点

精选教材中的文本资源,吸引学生主动思考。

反向设问:从教学的反面设计问题,力图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和战胜教师的合理欲望,进一步深入思考问题的实质。

自主讨论:在分析交往艺术时,可采用小组讨论进行合作学习,并要求他们结合自身的交往实际情况谈想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教育的实效性。

补充拓展:介绍一些学生与父母沟通的小技巧,因为交往的技巧有很多,远不止书中所述,由此突出新课程标准的探究性和生活的广泛性。

五、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准备自己或其他同学在解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冲突时好的经验和做法,以便课上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排练课本剧,充分设想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

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准备几位学生家长代表的录像或录音,向孩子们说点心里话,课上展示,形成互动。

六、教学设计

(一)一封家书导新课

教师:同学们,上课前我想先给大家读一封信。这是一位女儿写给父母的信。

教师出示投影材料:

爸爸妈妈,我懂了你们的爱

爸爸妈妈,在以前提到“爱”这个字时,我都是不屑一顾,现在想想,我的泪水就会禁不住涌出来。那是多么任性、叛逆与无知啊!在我的印象里,初三是我玩得最疯的一年。当时,你们每天唠叨,希望我能考上高中,而我一点也没听进去你们的话,甚至有些恨你们。中考结束后,你们的心碎了,我也哭了。我把怨乞撒在你们身上,一赌乞,索性离开家,到了烟台一所中专学药剂。

走之前下过很多决心,以为自己永远也不会后悔,可到了新的生活环境后,切实地感到一种失落,但这是我自己选择的,我不得不学会不挑食、好脾乞、不想家。寒假里,我从你们的脸上读出了幸福。我有点不敢相信,一个曾经让你们失望透顶的女儿,竟会使你们这么幸福。回家后,家里总是有新鲜的香蕉,而且总会在吃光后再次出现。我猛然想起来了,原来有一次我在电话里跟爸爸说起过,在学校里舍不得买香蕉吃。其实,这只是我一时的脱口而出,但被记性极差的爸爸细心地记住了,真是感动得要命!还有妈妈,总会给我做最可口的饭菜。这时,我才领悟到,原来世界上有两个时时刻刻牵挂着我、疼爱我、关心我的人,他们就是我的爸爸妈妈呀!你们的爱是什么也代替不了的,是我最宝贵和最巨大的一笔财富

爸爸妈妈,以前我经常伤你们的心,和你们吵架,原来你们什么也不计较呀!我第一次轻抚妈妈的脸,泪水不知不觉就涌出来了。妈妈关爱地问我是不是受什么委屈了,我没回答她。其实,我在想,无论怎样,我都抚不平妈妈脸上的皱纹了。

那天爸爸接了个电话,挂了电话后高兴地对我说:“接了个活儿,修小机器,简单,好给你挣出生活费!”我听了以后,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辛酸。我知道我不在家的时候爸爸妈妈都是怎么节俭度日的,甚至把朋友送的进口松花蛋也留着给我回来吃。

我开始想,我应该好好学习了,听你们的话,做个懂事的好女儿。你们的唠叨,我也认真地听了,觉得这些话很有道理。我第一次感觉,我长大了。所以,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好这门专业,找到好的工作,然后用第一个月的工资给你们买好茶、好鞋和好衣服。

转眼间,寒假就结束了。爸爸妈妈,这就是我——你们开始懂事了的女儿的忏悔书。我想,从现在起,没有人比我更爱你们了。爸爸妈妈,你们也看到了,在寒假里,我开始喜欢学习了,我觉得现在开始还不算晚。我发誓,一定要努力,读完中专读大专,再读本科,一定给你们争乞。

教师:这是懂事的女儿写给父母的信。假设你就是她的父母,看后你会有什么感受?

学生:感动,会觉得孩子理解了自己,而且将来会走好自己的路。

教师:我们看看她的妈妈怎么说。

教师出示投影资料:

“我们感到,女儿长大了,曾经受过的所有的苦累,在这份爱面前都变得微不足道。”郭女士在向记者展示女儿的这封忏悔书时,脸上始终洋溢着一种幸福的表情,而且走时还说:“这辈子,值了。”

教师:这封信说明了什么?

学生:说明子女要与父母多沟通,要相互理解。

教师: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以朗读一封家书的方式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他们的共鸣,让学生在聆听中学会反思,并思考以后如何与父母交往,从而为后续教学做铺垫。

(二)师生互动讲新课

教师:上节课的学习使我们知道在家中,父母与我们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对此不能否认,不能漠视,但也不能夸大。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教师出示投影材料:(www.daowen.com)

初中学生小冰向爸爸提出晚饭后到同学家做作业,顺便看会儿录像。爸爸同意了,但要求她8点就回家。小冰想,现在已经快7点了,那么快就回来不合理,一时冒了火。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小冰正确处理这件事,寻求解决冲突的方法。

学生讨论,各抒己见。

答案举例:第一,和爸爸理论,如果他实在不听,干脆赌气就走;第二,和爸爸商量,说明路上所用的时间和学习、休息要用的时间,然后商定好回家的合理时间。

教师要注意及时引导与评价。例如,对于第一种办法,只能使意见分歧上升至家庭矛盾,破坏融洽的家庭关系,影响情绪甚至是学习效果;对于第二种办法,当我们与父母发生矛盾的时候,首先要冷静下来,心平气和地和家长商量,弄清分歧所在,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沟通得好,我们就能得到父母的理解,甚至支持。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讨论,帮助学生认识到家庭矛盾出现的必然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矛盾的双方在解决矛盾冲突中均存在各自的责任,帮助学生树立积极解决家庭矛盾冲突的意识。处理家庭冲突五步法:明确冲突是什么;分析产生分歧的可能涉及的原因;想出各种解决方式,判断哪些解决方式是双方能接受的;检验最佳方式是什么,其中一方不能接受的方式是什么;最佳方式是什么。

教师:下面我们就运用所学内容来解决实际问题。

【模拟剧场

故事梗概:小莉是独生女。14岁生日前,班里几个要好的同学和几个小学同学都说要参加她的生日聚会,而且小莉也想利用这个机会与同学聊聊天,放松放松。可她的家境并不富裕,父母上班又忙,该怎么办呢?

教师提出要求:

第一,即兴模拟家长和小莉商量的过程;

第二,从模拟中体验与父母沟通的要领。

学生表演,然后分组讨论,教师可适当走入学生中间,启发引导或和学生一起参与讨论。这样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也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归纳概括:

第一,我们与父母进行沟通就是明辨是非、寻求最佳结果的过程。

第二,要得到有效沟通,必须掌握基本要领。其中,彼此了解是前提(小莉可与父母谈心,让父母了解自己的想法,同时征求父母的意见),尊重理解是关键(父母应尊重小莉与同学交往促进感情的愿望,小莉也要理解父母的难处)。

第三,相互理解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即站在对方的角度和立场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达成共识,寻找到双方都能接受而且也乐于接受的方式,从而更好地促进家庭关系融洽和谐。

教师出示投影资料:

讨论在下列情境中怎样处理才比较恰当,并扮演其中的一两项。

(1)考试没有考好,希望父母给你帮助,又怕被父母责骂。

(2)双休日回家,吃饭时,妈妈老是在讲学习上的事。

(3)妈妈在打了你之后躲在屋里哭。

(4)劳累一天的父母回到家。

(5)妈妈在做菜时将手切破了。

(6)今天你参加同学的生日宴会,很晚才回家,父母一直等到你安全回家后才睡。

(7)为爸爸过生日

设计意图:通过对沟通五步法的导读与实际运用,帮助学生了解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过程,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和磨炼。通过课堂情景模拟,一方面要让学生深入领悟沟通的基本要领,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表演能力、观察能力,帮助学生锻炼自信心,以展示自我勇气。

【视听连线】

教师: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与父母有意见分歧甚至是矛盾冲突的时候,我们有时只顾自己的感受,而忽略了父母的想法。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父母,尽管这样,父母依然对我们包容、体谅。下面,就让我们听听我们的爸爸妈妈怎么说吧。

教师播放录像或录音资料。

教师:听了爸爸妈妈的心里话,同学们有何感受?

学生发言,各抒己见。

教师:看来大家对于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其实,在家庭生活中,与父母交往也要讲究艺术。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事前准备好的视听资料,让学生了解到父母对子女在家庭交往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自己的想法,让学生认识到在与父母交往中讲究交往艺术的重要性。

教师出示投影资料:

毛毛是个“冒失鬼”,常常弄坏东西,染脏衣服,摔破花盆,惹得父母批评。可他家的亲子关系并没有因为毛毛的过失、父母的批评而疏远,毛毛觉得与父母在一起很开心。当问及毛毛有什么诀窍时,他说:“我有错会认,挨批评会听,帮父母做事,还会夸赞父母,老爹老妈才如此喜欢我。”

【你一言,我一语】

教师:你有过毛毛的体验吗?你与父母交往有哪些诀窍?讲给大家听听。

学生讨论,各抒己见。教师注意及时引导和评价。

教师:看来大多数同学与父母交往时都有自己的好办法。多赞赏父母,他们会感到甜蜜、温馨;多听取意见,才能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多帮助父母,他们会更疼爱我们。千万不要与父母斤斤计较,即使父母错了,也要多原谅,何必非要和父母争个高低上下。

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链接——“与父母交往的三字经”,进一步感悟。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讨论,让学生明确在与父母交往中应掌握好的交往艺术,以及对增进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和关系的融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三)教师小结提要求

教师:有户人家门口的对联是这样的:进门前,请脱去烦恼;回家后,要带来欢乐。其主人说:“只有去掉烦恼,增加快乐,家才温馨。家是感情的银行,你把欢乐存进去,回报的是更多的欢乐;你把烦恼存进去,得到的是更多的烦恼。”所以,希望同学们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在家庭生活中,尽情享受亲情、关爱和欢乐,走近父母,善于沟通,奉献爱心,克服逆反心理,为和睦的家庭带来更多的温暖。

师生同唱一首《鲁冰花》,以感谢父母的爱。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和巩固;通过师生同唱《鲁冰花》,可以升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课余活动】

1.给父母写一封信,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2.自己创作一首诗歌,抒发对家、对父母的情感。

板书设计:

要亲近父母,跨越代沟;

架起理解的桥梁,学会遇事与父母商量;

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

两代人的对话,赞美父母;

交往讲艺术,认真聆听;

帮助父母;

别太计较。

【教学探讨与反思】

新课程标准理念中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提高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案例设计、问题提出、情境创设方面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同时应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本堂课通过选取同龄人与父母交往的实例,创设一些可能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情境等环节,尤其是添加父母向子女说说心里话的内容,更能增进情感,从而帮助学生明确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会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和有效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