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升课堂参与度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升课堂参与度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请每个学生根据这两项活动,自己预习课文,查找相关资料,分别以导游和建筑师的身份写一篇介绍人民大会堂和万人大礼堂的短文,并从记者的角度提出一些问题。在开展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我觉得教师应该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采取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课堂的主角。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升课堂参与度

北京市海淀区卫国中学 杨 红

“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人的主体性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形成,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发展。主动参与,有助于学生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相关的思想方法,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发展的主动权,形成良好个性与健全人格,在参与性活动中向自我教育的最高境界迈进。

——摘自《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三联书店·2001年

以往在说明文教学单元,学生对课文内容不感兴趣,觉得说明文的语言不如文学作品的语言精彩,所以学起来很被动。在新一轮说明文教学时,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做了一些尝试。

例如在学习《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课时,我先征求学生们的意见,请他们针对这篇课文的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意见很快反馈回来,学生们想通过开展活动来学习课文,并提出了一些活动建议。我把学生们的意见综合以后,决定开展两项活动:大会堂之旅与记者招待会。请每个学生根据这两项活动,自己预习课文,查找相关资料,分别以导游和建筑师的身份写一篇介绍人民大会堂和万人大礼堂的短文,并从记者的角度提出一些问题。任务布置以后,学生们有的到图书馆查找资料,有的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我也把教参、挂图提供给他们。预习作业完成后,学生们对课文内容已有了大致的了解。

上课铃响了,我照例走进了教室,只见黑板上挂着大会堂的挂图,桌椅已经摆放在四周,大家已经跃跃欲试了。这时主持人走来,请我坐在教室后面的座位上,然后宣布:“大会堂之旅现在开始。先请赵导给我们做介绍。”第一个学生上了台,“欢迎参加大会堂之旅,下面由我来为大家做介绍。”由于是第一个上台,他比较拘谨、紧张,说的也不很完整。他说完后,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主持人评价道:“他的主动参与值得我们学习,希望大家也像他一样主动参与。不过,看来这是一位新手,有些地方还没有介绍清楚。下面咱们请一位老导游为我们做精彩的介绍。”随后请了一个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上来做导游。没想到他先来了一句:“Hello,Welcometo BEIJING。”全班哄堂大笑,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接着他指着挂图,很有条理地为大家做介绍,从中央大厅到万人大礼堂,再到宴会厅,人大常委办公楼,我们也如身临其境一般,与他一起在大会堂中游览参观。

伴着热烈的掌声,主持人宣布:“下面召开记者招待会,请万人大礼堂的‘建筑师’王自洁为各位记者介绍万人大礼堂的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下面有请‘王工程师’。”

“王工程师”胸有成竹地走上了讲台,“大家好,很荣幸由我来为大家介绍万人大礼堂的情况。”然后他边指挂图边为大家介绍相关的情况,由于准备得比较充分,他的介绍比较清楚,表现得很好。(www.daowen.com)

“感谢王工程师的精彩介绍,下面是记者提问时间。”一位“记者”问道:“万人大礼堂在建筑规模上要突出什么特征?为什么万人大礼堂没有一根柱子?你们是如何解决承重问题的?”“王工程师”回答道:“万人大礼堂在建筑规模上要突出雄伟的特点。大礼堂顶上藏着12榀钢屋架,有6榀一端压在钢筋混凝土横梁上,横梁再压在主席台台口的两根柱子上……”又一位“记者”问道:“万人大礼堂是多长时间建成的?你对此有何评价?”王“工程师”答道:“一共用了9个月的时间。这充分体现了建筑工人的伟大智慧和积极负责的工作态度,我非常敬佩他们。”……我也结合学生们忽视的一些内容提了问题:“王工,按声学角度的常规,每个人应占多大空间?万人大礼堂是否遵照了这个常规?如果不是的话,那你们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的?”这个问题看来王自洁没有准备,一时语塞,别的学生也愣了一下。我见此情景,忙说:“那咱们看看书,从书上找找答案吧。”于是大家开始读书,很快有的学生从书中找到了答案……

“铃……”下课铃响了,主持人宣布:“记者招待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记者,谢谢王工程师。”

以前在教学中,更多地是在“怎么教”上下功夫,而常常忽视了学生“怎么学”这重要一环。有时自以为课上得够认真、细致了,知识似乎也讲透了,可反映在学生身上的收获却不大,其原因就是在学习上缺乏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始终是学习行为上的被动者。课堂上只有教师对知识的单向信息的传递,没有学生接受、理解、运用知识的信息的反馈。

教学论表明:教与学、师与生始终是在课堂上起主体作用的。教师教的主导性是以学生学的主动性为前提条件的。光有教的主导性、积极性,而无学的主动性、积极性,这种教的主导性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因此,教师应该着重教会学生怎么去学,通过教师点拨,让学生掌握开启未知问题的钥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次尝试中,学生们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主动参与活动,通过活动培养了他们的能力,如自学能力,利用现代化技术查阅资料的能力,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等。特别是课上的提问,这些问题的提出,促使学生们进一步仔细地研读课文内容,从文中去寻找答案,从而加深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说明文的知识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这次尝试获得了成功,也让我认识到学生并不是没有能力,而是教师能否转变固有的观念去发现他们的能力,能否在教学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乐于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能力。

在开展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我觉得教师应该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采取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课堂的主角。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己,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