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阅读技巧:巧取信息、段落勾画与原文摘录

阅读技巧:巧取信息、段落勾画与原文摘录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文中找出相应的确切答案,再把答案连贯起来,即可概括出《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巧妙地向曹操“借箭”,取得了胜利,使周瑜自叹不如。在《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中举前面对胡屠户的“教导”,称“岳父见教的是”。文章的段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

阅读技巧:巧取信息、段落勾画与原文摘录

许多同学都很纳闷:同样读一篇文章,有时同学可以很快地抓住重点,为什么自己就不行呢?其实,学生阅读能力较弱,一方面是因为读书比较少,另外一方面是因为不得要领。曾经有人做过调查,发现成绩优秀的学生与成绩较差的学生最重要的区别之一,就在于阅读能力的强弱。成绩优秀的学生大多阅读能力较强,而成绩较差的学生阅读能力则比较弱。而我们想要增强阅读能力,则需要讲究方法。比如,在阅读文章前向自己提出两个问题:作者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带着这两个问题会让我们集中注意力,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我们会慢慢形成写作时必须要有一个明确中心、围绕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等写作的理性思维。

以《飞夺泸定桥》为例,可提出这样一些问题:“谁飞夺?”“在什么情况下飞夺?”“怎样飞夺?”“结果怎样?”把这些问题的答案归纳起来就是: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与敌人抢时间,胜利地夺下了天险泸定桥,继续北上抗日。但是运用标题扩展的方法必须注意:文章的形式不同,扩展点也不同,只有抓住文题的特点。紧密联系课文。才能概括得更准确。

提几个要害问题。以《草船借箭》为例,可提出“谁用草船借箭?”“向谁借箭?”“为什么要借箭?”“怎样借箭?”“箭借到没有?”从文中找出相应的确切答案,再把答案连贯起来,即可概括出《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巧妙地向曹操“借箭”,取得了胜利,使周瑜自叹不如。

例如,《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共有五个结构段,第一段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情况。第二段讲五壮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第三段讲五壮士准备转移,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第四段讲五壮士把敌人引上顶峰,英勇杀敌。第五段讲五壮士英勇跳下悬崖。这样全文主要内容就可简要连接为: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把敌人引上了绝路,英勇歼敌,壮烈牺牲。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按照不同课文的最本质特色去勾画文章中表现主题思想的主旨句,清楚文章结构的过渡句、富有表现力的细节句子、概括的交代句等关键句。此外,我们还应该学以致用,也就是对综合能力的拓展。比如,我们可以对照文章中要求富有表现力句子的理解、表述对课文结构独到之处的理解、表述对作者怎么围绕主旨选材的理解、表述对课文的综合感受。

那么,在实际答题中,我们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适当摘取原文

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假如离开了原文可能谁也答不正确,或者说回答不完全。所以,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其实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都是能够找出答案的。当然,找出的语句并不一定可以直接拿来用,还一定要按照题目的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重点或重新组织,即便是归纳概括整篇文章的大意也可以用原文。

2.巧取信息(www.daowen.com)

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我们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你获取信息的多少。在做阅读题时,我们可以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注释等内容,同时尤其要看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中揣摩出文章大概的主旨是什么。假如是小说,则主要从人物、情节等方面入手;假如是议论文,则主要从论点、论据、论证等方面入手。

3.边读边勾画

我们在做阅读题时需要采用精读的方法,需要逐字逐句地揣摩,所以平时在阅读时养成圈点勾画、多做记号的习惯,你可以先看看题目涉及了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系。当你确定某一个答题区域之后,再认真地弄懂这一段每一句的大意,从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假如我们在阅读时反复琢磨,勾画与之相关的内容,那答题时就不用从头至尾去寻找,这可以节约不少时间。

4.巧解题

在汉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是很常见的,我们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一定要把它放在这个词语中去理解,也就是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地理解这个字的意思。比如道听途说,道,指道路;志同道合,道,指道理。

在综合阅读中,经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词多义,这在文言文中是经常看到的,比如,策之不以其道,策,驱使;执策而临之,策,马鞭。而在现代文阅读之中则表现为语境义,这些都应该按照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句子本身去推断它的意思,也就是词不离句。比如,“见教”一词的本意是客套话,指教(我)的意思。它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则表现为不同的意义。在《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中举前面对胡屠户的“教导”,称“岳父见教的是”。假如是某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则要按照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而不是离开句子作单独解释。

我们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假如离开了具体的语段,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很多句子可能连作者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当我们在理解一句话的意思时,只能结合具体的语段和语言环境,才会知道这句话在全文中占据着什么样的位置,代表着什么样的意义。

文章的段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所以,我们对段落的阅读理解不能离开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离文章的中心思想。否则,我们对段落内容或作用的理解就会出现偏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