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主要介绍其他未列入GB/T 21725—2017《天然香辛料 分类》的具有芳香、苦香、甘香或酸香的常见香辛料。
一、五味子
【英文名】Chinese Magnolcavine Fruit
【学名】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
【别名】山花椒、秤砣子、药五味子、面藤、五梅子等。
【科属】木兰科五味子属。
【特征与特性】落叶木质滕本,皮红褐色,呈小块状薄片剥裂,密布圆形凸出皮孔,内皮黄绿色。叶倒卵形至椭圆形,乳白色或淡红色小花,单性,雌雄同株或异株,单生或簇生于叶腋,有细长花梗。夏秋结浆果,球形,聚合成穗状,成熟时呈紫红色。
干燥果实略呈球形或扁球形,直径5~8 mm。外皮鲜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显油润,有不整齐的皱缩。果内柔软,常数个粘连一起;内含种子1~2枚,肾形,棕黄色,有光泽,坚硬,种仁白色。种皮薄而脆。果肉气微弱而特殊,味酸。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辛而苦。以紫红色、粒大、肉厚、有油性及光泽者为佳。主产于我国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等地,商品习称“北五味子”。
五味子商品中尚有一种“南五味子”,又称“西五味子”,主要为植物华中五味子的果实。南五味子果粒较小,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干瘪,皱缩,果肉常紧贴种子上,肉较薄,品质较差。
【分布及栽培】主产于我国东北、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山东等地区。以辽宁省所产质量最佳,有“辽五味”之称。俄罗斯、朝鲜、日本也有生产。五味子属植物在中国约有20种。产于中国中部的华中五味子果实也可入药,称“南五味子”,主产于我国四川、湖北、陕西、云南等地。
【使用部位】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或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et Wils.的干燥成熟果实。前者习称“北五味子”,后者习称“南五味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除去果梗及杂质。
【应用】五味子皮肉甘酸,核中辛苦,有咸味,辛甘酸苦咸五味皆备,故有此名。
五味子果实含挥发油约0.89%。五味子精油为橙黄色透明油状液体,气清香。油中主要含多种倍半萜烯,占挥发油含量60%左右,含亚油酸10%以上。另外含β-没药烯、β-花柏烯及α-衣兰烯等,均为有效成分。提取物中主要含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等。
五味子的皮和果实有强烈香气,可作调味用,俗称山胡椒。可用于酱、卤、炖、烧肉类原料。也可供酿酒用,果实多汁,酸而涩。根和种子可作药,有兴奋作用。秋季红果累累,可供庭园观赏。
二、白芷
【英文名】Angelica root
【学名】Radix Angelicae Dahuricae
【别名】香白芷(福建、台湾、浙江等省)、库页白芷(四川)、祈白芷(河南、河北)。
【科属】伞形科当归属。
【特征与特性】伞形科,多年生草本。茎高大粗壮,株高2~3 m,根少分枝,茎中空,圆柱形,带紫色。根生叶大,有长柄,为2~3回羽状分裂,边缘有锯齿。茎生叶小,基部呈鞘状抱茎。花小白色,形成顶生或腋生的复伞状花序。果扁圆形,有种翅,成熟后裂开为两瓣。
根粗大,呈圆锥形,长10~20 cm,直径2~2.5 cm。表面灰棕色,有横向突起的皮孔,顶端有凹陷的茎痕。质硬,断面白色,粉性足,皮部密布棕色油点。气芳香,味辛、微苦。性温,味辛。
【分布及栽培】
1.白芷
传统药用白芷,也为国内广大地区生产的白芷。河南禹州、长葛产者称为禹白芷、会白芷;河北安国、定州产者名祁白芷;安徽亳州产者为亳白芷;四川崇州产者称老川白芷,在各地多以栽培为主,为药用。
2.杭白芷
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使用,是现在药用白芷的主流品种,即为药用白芷。主产四川、浙江。浙江杭州栽培品通称杭白芷,四川遂宁自杭州引种栽培者称川白芷,云南昆明栽培者称吴白芷。福建、台湾、湖北、湖南等省也有栽培。
3.地方白芷品种
(1)糙独活:主产四川、云南等地。云南地区通称“白芷”,大理称“香白芷”,丽江叫“水白芷”,是地方白芷品种。
(2)白亮独活:云南昆明、曲靖等地将其根及根茎作白芷用,药材名为香白芷、滇白芷。
(3)白云花根:在云南大理一带作白芷药用。药材名香白芷、土白芷。
(4)川鄂独活:在四川作白芷用,药材名土白芷。
【使用部位】为伞形科植物兴安白芷、川白芷、杭白芷或滇白芷的根。加工干白芷时可采挖根部,拣去杂质,用水洗净,整支或切片晒干备用。白芷以独枝、皮细、外表土黄色、坚硬、光滑、香气浓香者为佳。
【应用】白芷含挥发油0.24%,香豆素及其衍生物,如当归素、白当归醚、欧前胡乙素、白芷毒素等。
白芷气味芳香,有除腥去膻的功能,多用于肉制品加工,是传统酱卤制品中的常用香料。山东菏泽地区熬羊汤时习惯有浓烈的白芷味。在制作扒鸡、烧鸡等名特产品中少量使用,在一般饮食中很少用于调味。
三、草豆蔻
【英文名】Semen Alpiniae Katsumadai
【学名】Alpinia katsumadai Hayata
【别名】草蔻仁、偶子、草蔻、飞雷子。
【科属】姜科山姜属。
【特征与特性】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1~3 m。叶片披针形,顶端尾尖渐尖,基部急尖。总状花序直立,密生粗状毛。蒴果圆球形,被毛。
草豆蔻外形为长圆形或扁圆形的种子团,直径1.5~2.7 cm。顶端尖,基部略呈三角形,表面呈灰棕色,质坚硬,如将其破开,断面色白,如蜡质。中间有黄白色的隔膜,将种子团分成3瓣,每瓣有种子多数,粘连紧密,种子团略光滑。种子为卵圆状多面体,长3~5 mm,直径约3 mm,外被淡棕色膜质假种皮,种背为1条纵沟,一端有种脐;质硬,将种子沿种背纵剖两瓣纵断面观呈斜心形,种皮沿种脊向内伸入部分约占整个表面积的1/2;胚乳灰白色。气香,味辛、微苦。
【分布及栽培】分布于我国台湾、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省。
【使用部位】草豆蔻的干燥近成熟种子团。夏、秋二季采收,晒至九成干,或用水略烫,晒至半干,除去果皮,取出种子团,晒干。
【应用】草豆蔻含挥发油,油中含桉油精、α-蛇麻烯(α-hu-mulene)、反—麝子油醇(trans-farnesol)等,并含豆蔻素(cardamo-min)、山姜素(alpinetin)和皂甙。
草豆蔻是一种传统中药,可以燥湿健脾,温胃止呕。草豆蔻具有去除膻味怪味、增加菜肴特殊香味的应用。可与花椒、八角和肉桂等药材配合使用,作为食品调味剂,可去除鱼、肉等食品的异味。在烹饪中可与豆蔻同用或代用。此外,草豆蔻茎杆韧性大、通透性能好,是上等编织材料,编织的坐垫冬暖夏凉,具有预防和治疗痤疮的功能。
值得说明的是,草豆蔻不是草果。草果果大,色黑油亮,外壳较硬,内有细籽,又名草果仁、草果子,它是姜科植物草果的果实。
四、风轮菜
【英文名】Savory
【学名】Clinopodium Chinense(Benth.)O.Ktze.
【别名】香薄荷、豆草、木立薄荷。
【科属】唇形科风轮菜属(以前叫香薄荷属)。
【特征与特性】多年生草本,成株高约50 cm。枝叶分枝很多,茎直立,分支性佳,高30~50 cm,叶条状窄长并有浓郁香料辛辣味道,花形小,白色或淡紫色,散发宜人香味。
风轮菜种类较多,常见的有夏风轮菜(Satureja hortensis L.)、冬风轮菜(Satureja monatana)、匍匐风轮菜(S.spicigera)、香叶风轮菜(S.thymbra)及柠檬风轮菜(S.biflora)等。主要栽培利用种类为夏风轮菜和冬风轮菜。
夏风轮菜,又名夏香薄荷、木立薄荷、庭院风轮菜等,英文名Sum-mer Savory,为唇形科香薄荷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冬风轮菜,又名山地风轮菜、欧洲风轮菜、冬香薄荷等,英文名winter savory、mountain savory。在冬风轮菜中,还有一个亚种S.mon-tanassp.citriodora。
夏香薄荷为一年生草本。茎稍木质化,分枝柔软,有芳香气味。叶广卵形,先端钝圆,浅绿色,对生。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小坚果圆球形,种子棕色。花期夏初。(www.daowen.com)
冬香薄荷为多年生的亚灌木型香薄荷,夏末开粉红色花,叶片较狭长,先端锐尖,深绿色,且香味较浓。
【分布及栽培】主产欧洲南部和北美洲,以地中海沿岸为著。喜生于向阳、排水良好的土壤中。
【使用部位】为唇形科植物风轮菜的叶。开花前择取嫩叶,洗净后即可鲜用。也可阴干后用密闭容器贮藏备用。
【应用】香辛料用风轮菜上部的干燥叶(注:上部收割连花带叶的主要用于提取精油作香精用;单是青叶部分的用作香辛料)及其粉碎物、精油和油树脂。风轮菜叶为芬芳的青香辛香气,有酚样杀菌剂似的气息;味感为辛香味,有胡椒似的辛辣味,是胡椒的较好的代用品。风轮菜挥发油中含有石竹烯、柠檬烯、香芹醇等。风轮菜精油是黄至暗棕色液体,似百里香和甘牛至的辛香香气,味感与原植物相似。
风轮菜叶常被用作意大利香肠或烹调鱼肉、鸡肉的材料和香料,香味特殊,花有收敛和杀菌作用,常被用于漱口水及油性皮肤的蒸脸护肤。风轮菜在德国又名“辣椒草”,有辛辣的味道,能够增进食欲。在烹调上的用途很广,常用来搭配肉类、蔬菜、豆类等食物,或是加上醋和油做成调味料。用叶子冲泡的茶很像迷迭香,带有刺鼻的辛辣香味,有帮助消化的作用,适合在饭后或因太多而导致肠胃衰弱时饮用,另外也能防止肚子鼓胀。
夏风轮菜主要用于西式烹调,法国一带用得较普遍。使用时要小心,微量的风轮菜就足以提升任何菜肴的风味,用于小牛肉、猪肉、煮烤鱼等菜肴;适合做沙拉;夏风轮菜是法国的调料“Fines herbs”(法式五香粉)中的一个组成成分,也可用于调制各式酱油和卤汁。夏风轮菜在烹调刚结束的时候加入。夏风轮菜精油用于苦啤酒、苦艾酒等酒类,极小量用于汤料。具有助消化、减肥和灭菌作用。冬风轮菜的叶捣碎,外敷可减轻蜂蛰的肿痛。
五、紫苏
【英文名】Herba pirillae
【学名】Perilla frutescens(Linn.)Britt.
【别名】赤苏、荏、白苏、香苏、红苏、黑苏、红紫苏、皱紫苏等。
【科属】唇形科紫苏属植物。
【特征与特性】紫苏常见有两种类型;一类叶绿色,花白色,习称白苏;第一类叶和花均为紫色或紫红色,习称紫苏。入药多取花叶紫色的。紫苏属植物包括紫苏一种及其两个变种,变种皱叶紫苏[P.frutescens(L.)Britt.var.crispa Deane]又名鸡冠紫苏、回回苏;另一变种尖叶紫苏[P.frutescens(L.)Britt.var.acula(Thunb)Kudo.],又名野生紫苏。
紫苏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特异芳香,茎直立断面四棱,株高50~200 cm,多分枝,密生细柔毛,茎绿色或紫色。叶对生;轮伞花序2花,白色、粉色至紫色,组成顶生及腋生偏向一侧的假总状花序。苞片卵形,全缘。花萼钟状,花冠管状,花柱着生于子房基部。
紫苏叶:紫苏的带枝嫩叶。9月上旬花序将长出时,割下全株,倒挂通风处阴干备用。叶片多皱缩卷曲,常破碎,完整的叶片呈卵圆形,长4~13 cm,宽2.5~9 cm或过之,顶端锐尖,基部阔楔形,边缘有撕裂状锯齿,叶柄长2~7 cm,两面紫色至紫蓝色或上面紫绿色,疏被灰白色毛,下面可见多数凹陷的腺点,质脆易碎。气辛香,味微辛,以叶片大、色紫、不带枝梗、香气浓郁者为佳。
紫苏子:为回回苏的干燥成熟果实。商品为小球形或卵形颗粒,直径1~3 mm,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有隆起的暗紫色网纹和圆形小凸点。果皮薄,硬而脆,易压碎。种子黄白色,种皮膜质,子叶2,油性,用手搓有紫苏香气。以粒大饱满、色黑者为佳。辛,温。
【分布与栽培】紫苏原产中国,如今主要分布于印度、缅甸、中国、日本、朝鲜、韩国、印度尼西亚和俄罗斯等国家。我国华北、华中、华南、西南及台湾省均有野生种和栽培种。夏秋季开花前分次采摘,除去杂质,晒干。
【使用部位】全草。
【应用】紫苏在我国种植应用约有近2000年的历史,主要用于药用、油用、香料、食用等方面,其叶(苏叶)、梗(苏梗)、果(苏子)均可入药,嫩叶可生食、作汤,茎叶可腌渍。近年来,紫苏因其特有的活性物质及营养成分,成为一种备受世界关注的多用途植物,经济价值很高。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对紫苏属植物进行了大量的商业性栽种,开发出了食用油、药品、腌渍品、化妆品等几十种紫苏产品。
六、藿香
【英文名】Wrinkled Gianthyssop Herb
【学名】Agastache rugosa(Fisch.Et Mey.)O.Ktze.
【别名】土藿香、排香草、大叶薄荷、野藿香、广藿香。
【科属】唇形科藿香属。
【特征与特性】多年生草本,高达1 m,有香气。茎方形,略带红色,上部微被柔毛。叶对生,心状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整齐钝锯齿,下面有短柔毛和腺点。轮伞花序组成顶生的假穗状花序,苞片披针形,花萼筒状,花冠淡紫色或红色。
藿香干草茎略呈方柱形,多分枝,枝条稍曲折,长30~60 cm,直径0.2~0.7 cm;表面被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部有髓;老茎类圆柱形,直径1~1.2 cm,被灰褐色栓皮。叶对生,皱缩成团,展平后叶片呈卵形或椭圆形,长4~9 cm,宽3~7 cm;两面均被灰白色茸毛;先端短尖或钝圆,基部楔形或钝圆,边缘具大小不规则的钝齿;叶柄细,长2~5 cm,被柔毛。气香特异,味微苦。石牌广藿香枝条较瘦小,表面较皱缩,灰黄色或灰褐色,节间长3~7 cm,叶痕较大而凸出,中部以下被栓皮,纵皱较深,断面渐呈类圆形,髓部较小。叶片较小而厚,暗绿褐色或灰棕色。海南广藿香枝条较粗壮,表面较平坦,灰棕色至浅紫棕色,节间长5~13 cm,叶痕较小,不明显凸出,枝条近下部始有栓皮,纵皱较浅,断面呈钝方形。叶片较大而薄,浅棕褐色或浅黄棕色。
【分布及栽培】生于路边、田野。我国四川、江苏、浙江、湖南有栽培。藿香产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因产地不同而有不同名称。产于江苏苏州者称苏藿香;产于浙江者称杜藿香;产于四川者称川藿香。因其大多数野生于山坡、路旁,故也统称为野藿香。该类藿香较广藿香味淡,品质较次。
广藿香,也称南藿香。该品种与上述藿香同科不同属,原产于菲律宾等东南亚各国,我国南方广东、台湾等地也有栽培。广藿香有浓郁的特异清香,味微苦而辛,品质最佳,化湿和中、解暑辟秽的力量更明显。
【使用部位】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枝香)Pogostemoncablin(Blan-co)Benth.或藿香(排香草、野藿香)Agastache rugosa(Fisch.et Mey.)O.Ktze.的地上部分。夏、秋季枝叶茂盛时或花初开时采割,阴干,或趁鲜切断阴干。
【作用】藿香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甲基胡椒酚(methyl chavi-col)、柠檬烯(limonene)、α-蒎烯和β-蒎烯、对伞花烃、芳樟醇、1-丁香烯等。藿香多用作配菜和炖菜调味,如作为川味火锅的底料,用于炖鱼等。闻名于北方的炖“庆岭活鱼”,其主要调味品即为藿香。
广藿香精油,呈黏稠状,棕黄色、棕绿色、深褐色至黄色。具有温热、陈腐略有辛辣味及强烈的刺鼻味。香甜如甘草浓郁刺鼻,略带香辛料味道。
七、木香
【英文名】Radix Aucklandiae
【学名】Aucklandia lappa Decne.
【别名】云木香、广木香。
【科属】菊科木香属。
【特征与特性】多年生草本,高1.5~2 m,主根粗大。茎被稀疏短柔毛。茎生叶有长柄,叶片三角状卵形或长三角形,基部心形,下延成不规则分裂的翅状,边缘不规则波状或浅裂并具稀疏的刺,两面有短毛;茎生叶基部翼状抱茎。头状花序顶生和腋生,花暗紫色。瘦果长锥形,上端有两层羽状冠毛。
干燥木香根呈圆柱形或半圆柱形,长5~10 cm,直径0.5~5 cm。表面黄棕色至灰褐色,有明显的皱纹、纵沟及侧根痕。质坚,不易折断,断面灰褐色至暗褐色,周边灰黄色或浅棕黄色,形成层环棕色,有明显菊花心状的放射状纹理及散在的褐色点状油室。质坚,有特异香气,味微苦。
【分布及栽培】栽培于海拔2500 m以上的高山。主产于印度、缅甸、巴基斯坦等地,称为广木香。在我国主产于云南、四川。主产四川的称为川木香,从印度带回木香种子在云南丽江一带种植所产木香称云木香。
【使用部位】本品为菊科植物木香的干燥根。秋、冬两季采挖,除去泥沙及须根,切段,大的纵剖成2~4块,晒干。
【应用】木香含木香内酯(costus lactone)、二氢木香内酯(dihydro-costus lactone)、风毛菊内酯(saussurea lactone)、木香烃内酯(costunol-ide)、二氢木香烃内酯(dihydrocostunolide)等。木香入肴调味,可增香赋味,去除异味,增添食欲。我国民间习惯用于卤、酱、烧、炖等。常和其他香辛料配制复合香辛料用于肉类加工,使用量一般在8 mg/kg~4 g/kg。如木香是“十三香”的成分之一。
备注:与木香花相区别。木香花,别名七里香、锦棚儿。蔷薇科蔷薇属半常绿攀援灌木,木质藤本,长可达10 m。树皮初为青色,后变为褐色。奇数羽状复叶,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伞房花序,花梗细长光滑,花冠单瓣或重瓣,花白色或黄色,有香气,春季开花。果实球状,红色,秋季成熟。木香花是我国传统的观赏花木,花朵还可熏茶和提取芳香油。木香花小花种甚为普遍,大花种不多见,较名贵。
八、酒花
【英文名】Hops
【学名】Humulus lupulus L.
【科属】桑科葎草属。
【特征与特性】多年生缠绕草本。茎枝、叶柄密生细毛,并有倒锯齿;叶柄长。雌雄异株。果穗呈球果状,有黄色腺体,气芳香。瘦果扁圆形,褐色。
穗状花序椭球形,长2.5~3 cm,直径1.5~2.5 cm。苞片复瓦状排列,约至45枚,多散落,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顶端钝尖,少数渐尖,基部卷迭。表面棕色或棕红色,内表面叶脉明显向上突起,基部包裹1枚果实,类球形,表面具纵棱,顶端具短尖;外表面基部附着红色粉状颗粒。
【分布及栽培】主产于德国、美国和英国,现中国也有多地栽种。分布于新疆北部、东北、华北及山东、甘肃、陕西。
【使用部位】啤酒花未成熟的绿色果穗。8~9月,果穗呈绿色而略带黄色时摘下,晒干,或烘干。
【应用】香辛料主要采用干酒花、酒花精油、酒花浸膏和油树脂。
酒花为强烈清新的特征性辛香气,特殊苦味,香气成分因产地而变化极大。酒花油树脂为亮黄色液体,几乎透明,为非常强的芳香气和苦味。
酒花被誉为“啤酒的灵魂”,成为啤酒酿造不可缺少的原料之一。在酿制啤酒时添加酒花,可使啤酒具有清爽的苦味和芬芳的香味。酒花在烹调中的应用仅见于西式饮食,用于调制需微量苦味的沙拉含醋酱油、调味料和汤料;少量用于面包,利用其强烈的防腐和杀菌性,又含有发酵素,有助于面包的发酵。酒花萃取物还可用于烟草、饮料、糖果和一些烘烤食品。
九、其他类
香辛料的种类很多,除前面所述主要品种外,其他类的还有很多,如陈皮,主要用于肉类烹调、饮料、糕点等。它们是地方风味食品的关键材料,但产量低、使用面小,缺乏严格的产品标准,对其风味成分研究较少,在这里我们不一一详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