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努力并非简单重复,更要高效利用时间和精力

努力并非简单重复,更要高效利用时间和精力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努力,不是机械地重复与蛮干。薇很满意,至少拉近了和同事之间的距离,消除了他们对新人的排斥感。随后,经理将薇和L叫进办公室,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公司的情况,以及她们的职责。薇和L的职务是销售助理,协助销售部门制定计划和客户跟进。听到这席话,薇高兴坏了,因为这次她不但让经理看到自己的努力,在情感上也赢了一分。三个月的实习期很快过去了,然而最终的结局却是薇没有料到的,她出局了。

人们常说,只要不停地攀登,终会抵达山顶,一览众山;只要百折不回地前进,终能抵达成功的港湾,卓尔不群;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终能如愿以偿,学有所成。可是,现实中,多少人整天忙忙碌碌,却总是一事五成,就像是大海里的一叶扁舟,摇摇晃晃地随波逐流。读书时,总会发现身边有些人特别“用功”,每天起得比谁都早,睡得比谁都晚,做题比谁都多,可成绩却总是不理想。工作后,还会看到一些人特别“努力”,从不迟到早退,做事一丝不苟,可几年下来,和他一同进入公司的人都升职了,他却还在原地不动。

这样的结局,的确令人遗憾。为此,也有当事人会发出怨叹:“看来,这辈子就不是读书的材料!”“看来,我是一辈子劳碌的命!”抱怨的时候,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自己会这样?为什么自己明明付出了,却没能得到相应的回报?

努力,不是机械地重复与蛮干。

学习和工作都一样,要讲究方法。看书时间再长,若东西没有真正入脑子,那无疑是在做无用功;做的题再多,若没有突破自己的弱项,攻克没有掌握的知识,那也是徒劳。工作何尝不是如此?每天跟别人一样忙忙碌碌,可始终没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一番成绩,那么再忙再累,又怎么样呢?只有苦劳,没有功劳。

曾在一次座谈会上,听到一年轻人倾诉自己在工作上的烦恼。年轻人毕业后就进入一家杂志社做编辑,虽然自身文笔不错,但经验上有所欠缺,最初的半年里,只是跟着老编辑学习,职位是编辑,可做的工作相当于助理。等熟悉了流程,领导才让他独立负责一个版块。

按理说,年轻人跟随老编辑的半年里,看到的、学到的已经不少,应当知道哪些地方需要特别注意,更应该知道做栏目要讲求新意。可真到了实际运用上,年轻人却显得很被动,总是照搬老编辑的思路,交上去的任务乍一看是挺“符合要求”的,可细细品读,却发现是“换汤不换药”,选取的内容平淡无奇,角度不新颖,读者的反应都很一般。

周围人看得出来,年轻人的确很努力地在做事,每天加班加点的忙活,就连周末休息的时间都搭上了。然而,很多事情,并非努力就能代表一切,就能让人忽略一切。领导对他的工作态度很满意,可对他的业绩却不敢恭维。一年下来,年轻人因为自己的业绩不佳,主动提出了辞职。

俄罗斯有句谚语:“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捉蟋蟀。”简单而朴实的话,道出了一个真理,做事得讲究方法,不能机械地重复和蛮干。一丝不苟地执行领导交代的事情,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也是值得提倡的,但是要攀登到职业的高峰,只知道麻木地干活还远远不够。效率和业绩,一个也不能少,为了忙而忙,终究不是可行的办法。

在一次招聘会上,毕业于名校的女孩薇和一位专科生L同时被录用,待三个月的实习期过后,二选其一留在公司。显然,从一开始两个人之间面临着不可避免的竞争。

上班第一天,薇表现得很积极,第一个到公司,还买了两盒蛋挞分给老同事。邻座的同事跟她说:“好好干,大家都很好看你。”薇很满意,至少拉近了和同事之间的距离,消除了他们对新人的排斥感。

经理提前十分钟到公司,此时L的工位还是空空的,薇心里不免有些暗喜。当经理路过薇的工位时,她起身问候,经理夸她来得早。这个时候,L才刚刚走进办公室打卡,经理看了她一眼,什么也没说。薇心里觉得,在印象方面自己应该是占据了上风。

随后,经理将薇和L叫进办公室,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公司的情况,以及她们的职责。薇拿出准备好的纸和笔,把经理说的话全都记下来。旁边的L只是站在那里听,薇想:“猜也猜得到,肯定是给我们安排任务,竟然什么都不拿……”经理说完后,薇又提出一些问题,其实她不是不明白,只是想让经理觉得自己在认真地听,能提出一些合理的问题。

薇和L的职务是销售助理,协助销售部门制定计划和客户跟进。她们有各自不同的客户群,主要是靠打电话完成。客户的意见是衡量她们工作质量的首要标准,而在这一点上,薇和L是旗鼓相当的。

为了表现自己,薇在三个月的实习期内,每天早来晚走,永远都是等经理下班了她才离开。这么做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让上司看到自己的勤奋。(www.daowen.com)

某个周五,经理一直到七点钟还没下班,薇主动去买了一份盒饭,敲开经理室的门,经理很惊讶。她把盒饭放在桌子上,经理感激地说:“谢谢。这么晚了,你怎么还没走?”薇说:“我还有点事情,忙完了就走了。”经理点点头,说:“好,那你去忙吧!要注意身体。”

听到这席话,薇高兴坏了,因为这次她不但让经理看到自己的努力,在情感上也赢了一分。在她积极表现的时候,L就是按部就班地做事,除了完成本职工作外,并没有其他表现。有时候,经理一天都看不到她,还会问薇她去哪儿了。薇若无其事地说,L请假了。说这些话时,薇心里在想:只要我在工作上不输给她,留下的那个人肯定是我。

三个月的实习期很快过去了,然而最终的结局却是薇没有料到的,她出局了。心存委屈和疑惑的她,找到经理询问原因,经理温和地说:“虽然你对工作很热情,对同事也很友好,但我和人事经理都觉得,在工作能力方面你和L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薇更不明白了,说道:“但我和L的业绩是一样的呀?”

“是,问题就在这里。L只用了正常工作的八小时,就完成了你早来晚走才完成的工作量,这不能说明问题吗?再如,同样是介绍工作情况,L只需要听就记住了,而你需要记下来,还要反复问几遍,这是否也表示你们在理解能力上存在差距呢?公司需要员工踏实肯干,更要会干。这段时间,L用工作以外的时间,一直在学习有关物流的知识,很快就要参加考试,这样的话她也可借调到物流部,属于多用型人才……这就是公司选择L的原因。”

一向能说会道的薇,听完经理的话愣住了,不知该如何应答。现实告诉她,她败在了自以为是、自作聪明上,总想着用形式化的勤奋去展示自己的优秀,却忘了企业鉴定员工是否合格的标准,是能否高质高效地完成任务。

女员工薇的这次职场受挫,映射出了不少人的一种错误认知:只要人在办公室就是在工作,只要在工作就是勤奋上进,只要这样做就一定会得到赏识。

其实不然。一个人是否积极上进,考核的标准至少有三点:工作态度、工作效率、总工作量。在同样的环境下,你对工作要比别人更热情、更主动;做同样一件事,你的完成速度和工作质量要优于其他人;在同样的时间里,你所做的事要比别人多。

加班了,未必就是勤奋了,有可能是白天不积极、晚上开夜车;早来了,未必就在工作,可能是在上网聊天,或者是做给老板看。这样的勤奋,只是形式上的勤奋,并没有从实质上得到任何的提升,如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让工作变得更出色。

如果你的勤奋并没有给你带来预期的结果,我想,你需要思考几个问题:我在工作中浪费时间了吗?我认真去做每一件事了吗?同样的工作,其他同事能在上班时间完成吗?

如果别人只用1个小时就完成的事,你却要用3个小时,那说明你不是真正的勤奋,而是效率低。在这种情况下,你该反思自己究竟是能力有问题,还是工作方式不对。能力不足的话,要考虑通过学习去提升,或是调换岗位;工作方式不对,要善于观察,看比自己优秀的同事是如何统筹计划、节省时间的,有效地掌握一些技巧。

用心用脑子去读书,纵然只读一遍,可书中所云你也能了然于胸。如果只是习惯重复,重复已经看过无数遍的单词、无数遍的公式,却丝毫没有让那些知识化为实际的应用,那么不管看了多少遍、背得多熟悉,也还是不会用,解不开难题。

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不能把自己变成一台麻木的机器,只知道流程,不讲求技巧。再简单的工作,也可以从中发现新意;再复杂的工作,也不是非要日夜兼程、马不停蹄地加班加点熬着,完全可以通过思考找到提升效率的办法,记住这不是偷懒,而是智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