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坚守初心,与自我共存

坚守初心,与自我共存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510年,柏里斯出生在法国南部,成年后的他继承父业,从事玻璃制造。镇上的一位小老板很同情柏里斯的处境,主动资助他全家六个月的生活费用,让他心无旁骛地再试半年。做成的每刀宣纸的重量,上下误差不能超过1克。三十年来,周东红每年要捞30万张左右的纸,每一刀纸误差都不超过这个范围,没有不合格的。周东红能够坚持到现在,内心也有一种荣誉感。

坚守初心,与自我共存

我曾参加过一次和大学生的交流会,当时问过在场学生这样一个话题:“有多少人现在读的专业,是自己当初想学的?有多少人还记得,自己年少时的梦想?”虽说都是年轻的学子,可听到的回答,还是让人不禁生出一些沧桑感。

是的,很多人在成长的路上,都忘记了自己当初的梦想。大学只是一个开始,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后,能够有始有终去完成自己梦想的人,就更是寥寥无几了。坚持初心,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承受生存的辛苦、舆论的压力、诱惑的干扰、失败的撞击,谈何容易?

然而,也有一少部分人,无论生活如何艰险,环境如何不堪,他们始终选择咽着苦涩,朝着梦想向前。正因有了他们的坚持,才有了世间的一个个传奇。

1510年,柏里斯出生在法国南部,成年后的他继承父业,从事玻璃制造。

偶然的一天,柏里斯看到一只产自意大利的精致彩陶茶杯,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当时,法国还尚未有人生产意大利彩陶,都只是做一些粗糙的坛子。望着眼前这只精美的彩陶杯,柏里斯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他们能制造出来,我也能!

他建造了窑炉,开始烧制。可惜,情况并不乐观,他忙活了几年也没有烧制出彩陶,反倒让生活陷入拮据。为了养家糊口,他不得不重操旧业,但他并没有放弃最初的想法。在赚到了钱之后,他又开始了实验,结果再次遭遇滑铁卢。此后连续几年,柏里斯不断重复着这样的生活模式,赚钱买材料、做试验,只是都没能成功。

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让周围的人给柏里斯贴上了各种贬义的标签,家里人埋怨他不务正业,邻居们笑他是傻瓜。对这一切,柏里斯没有辩解,只是默默地承受着。镇上的一位小老板很同情柏里斯的处境,主动资助他全家六个月的生活费用,让他心无旁骛地再试半年。

精心准备了三个月后,试验开始了,柏里斯专注地守在炉旁,整整一周都没有脱衣服。精力体力上的消耗,失败的长期折磨,周围人的评头论足,各种担心忧虑,以及漫长的等待,让柏里斯几近崩溃。可就在这时,燃料偏偏不够了,怎么办呢?无论如何也不能让火停下来,柏里斯焦急地想着对策。

他看到院子里的木栅栏,想都没想就开始拆,但这些木头也只够烧一天。情急的柏里斯把所有的家具都劈开,扔进了炉子里。妻儿们被柏里斯的举动吓坏了,撕心裂肺地哭了起来,人们都说柏里斯疯了。

他没有疯。当他沉浸在最后一道火力让试验获得成功的时候,他忘记了所有的疲劳,带着喜悦的笑容做好出炉的准备。可谁会想到,当一切就绪的时候,炉内突然发出了“嘭”的一声响,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爆炸了,所有的产品都被蒙上了黑点,成了残次品。

有人想出资买这些次品,柏里斯不肯卖,挥起棒子将它们打个粉碎。镇上小老板资助的期限已到,全家人又陷入了没饭吃的境地。走到这一步,柏里斯也很受挫,历经千辛万苦,眼看着唾手可得的东西,瞬间毁于一旦,这种心情绝非是语言可以形容的,这真的能把人逼疯。

柏里斯挺住了,一番沉思后,他又一次重操旧业养家糊口。一年后,柏里斯恢复了元气,也攒了一些钱,他又走上了试验之路。就在这一年,他成功了!他的产品被当作稀世珍品,价值连城,艺术家们争相收藏。他烧制的彩陶瓦,至今还在法国保留下来的古老建筑上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16年的艰辛和等待,16年的尝试和失败,人生有多少个16年?又有多少人能在饱经失败的打击后还有勇气去坚持最初的理想?柏里斯做到了,16次的失败并未让他怀疑自己、放弃自己,靠着这份坚毅他最终创造出了奇迹。

若说柏里斯的年代离我们太远,那么现代的一些独具匠心者依然值得我们尊崇和学习,譬如《大国工匠》里讲到的一位手艺人——捞纸大师周东红。

国画大家李可染说过:“没有好的宣纸,就做不出传世的好国画。”一张宣纸从投料到成纸,需要一百多道工序,决定宣纸成败的就是捞纸这道工序。周东红作为一名捞纸工,深得国内诸多著名书画家的认可与称赞,都点名要他做的宣纸。

什么是“捞纸”?就是两个人抬着纸帘在水槽里左右晃动,一张湿润的宣纸就有了雏形,整个过程不过十几秒。可,宣纸的好坏、薄厚、纹理,全在这一“捞”上。

提起这道工序来,周东红解释说:“这叫一帘水靠身,二帘水破心。”双手要摆在水面上,不能动,像绳子一样吊着,然后整个手抬起来45度,抬得齐肩那么高,从正中间下手,用双手舀水往前走大概十五厘米左右。周东红和他的搭档们,每天要重复这一捞纸动作1000多次。

做成的每刀宣纸的重量,上下误差不能超过1克。三十年来,周东红每年要捞30万张左右的纸,每一刀纸误差都不超过这个范围,没有不合格的。如今,他已经是当地出了名的捞纸大师。

这样的精湛手艺,不是一蹴而就的。周东红刚刚进厂的时候,险些放弃了这个工作,因为当时他跟另一个同事起早贪黑地干了一个月,竟然连任务都没完成,信心大大受挫。不过,周东红是个要强的人,想着自己好不容易从一个农民变成了国有企业的技术工人,在亲友眼里也是有出息的人,若是就这样辞掉工作,拿什么脸面去见人?(www.daowen.com)

自那以后,他开始静下心来拜师学艺,勤学苦练。那时候,他每天都会提早起床练习捞纸,冬天把手伸到冰冷刺骨的水里,就算长了冻疮也要继续。妻子说,他有时候凌晨两点就起来去捞纸,一直捞到下午五六点钟才下班。

一开始,周东红从事捞纸工作是为了生计,但这么多年过去,他已经慢慢爱上了这一张张宣纸。如今考虑的不是赚钱,而是如何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跟他学艺的徒弟有不少,但最终能忍受单调枯燥、起早贪黑之辛苦的,屈指可数。

宣纸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有1500多年的历史,一张宣纸从投料到成纸需要三百多天,十八个环节,一百多道工序。现在做这行的人越来越老,而愿意学的人却越来越少。周东红能够坚持到现在,内心也有一种荣誉感。他说,自己只是知道要做好一件事,就必须勤学苦练。这个时代需要的就是不浮不躁、踏踏实实的实干家,周东红在传统技艺上的精益求精和极致追求,就是最好的体现。

我经常在培训或开会时,提到一个观点:每个人的成功是不同的,到达成功彼岸的时间也是不同的。成功的路径是慢慢摸索的过程,但前提是你必须走在自己的主线上,不能乱了阵脚和方向。临渊羡鱼,被别人的光环吸引而忘了自己的优势,往往是不幸的开始。

其实,看到别人的成功,出现一些心理波动也是正常的,毕竟人人都渴望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但有一点要清楚,你可以被成功所激励,但不能被它扰乱步伐。每个人都有自己成功的途径,要靠自己去付出、去探索。倘若总是偏离自我而试图成为别人,或是试图表现其他人而扭曲真实的自己,那么模仿的程度越大,失败的可能性越大。

为什么那些大匠能够在自己从事的领域内做到极致?原因就是,他们都有着强烈的个性,敢于用自己的思想去尝试新方法,坚持自我而不盲目效仿,所以他们创造出来的作品,才是独具匠心、与众不同的。

相比而言,总随着别人的轨迹前进,因循守旧、不懂创新的人,往往都缺乏创造力和成长的活力。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一些年轻人进入了父辈的工厂或公司后,原来的那些灵感和创造力逐渐萎缩,因为那里的一切都有了固定的模式,他们只要照做就行了,结果在这种追随和模仿下,就丧失了个性。

对刚刚进入某一领域的新人来说,前辈的方法是可以借鉴的,但你依然还要保持一种创造的动力,要坚持去做有自己风格的东西。不要害怕展示自己,要努力寻求改变,做一个有思想的工匠,这样你才能够找寻到自己的位置。

在事业方面,如何才能坚守自己呢?

1.不要因冲动轻易离职转行

机遇和奉献永远都是并存的,放弃始终是一种失去,倘若在放弃后无法得到想要的,那必然会造成职业生涯的步伐凌乱,让成功的道路更曲折。客观上的震荡无可避免,但主观上尽量不要制造地震,无论深造还是创业,都要从自己最熟悉的领域做起,才更容易成功。

2.试着去爱上你的工作

离成功最近的一条路,不是模仿,而是热爱。当你喜欢上自己的工作,你才会感到快乐,才更容易坚持。有句话说,隔行如隔山,倘若把之前所有的一切都清零,完全从头开始,这就存在一个机会成本的问题。有时候,想象得很好,但过程中的艰难却会磨灭激情,苦不堪言。所以,与其不停地换地方挖井,不如在现有的地方深挖下去。

3.低潮时不放弃自我完善

越是默默无闻的时候,越应当珍惜时光,钻研技术、积累知识,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一旦有机会了,才能够顺利抓住,成功反弹。

4.用积极的心态去工作

用积极的心态去工作,把目光投向事物的光明面,用希望代替失望,用积极代替消极,用自信代替怀疑,当你心中充斥着各种美好的事物时,你会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它足以支撑你战胜工作中所有的障碍。理想和现实之间有一段长长的距离,但要实现连接,却不止一条路。别人的成功是慢慢摸索的结果,而我们也当秉承自己的信念,去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方向和道路。匠人的坚守,不只是一份兢兢业业的努力,还有对目标矢志不移的认定。成功的路不存在捷径,别人的成功也无法复制,循着自己的心去找路,争取属于自己的辉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