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应收账款管理的创新趋势优化

应收账款管理的创新趋势优化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是通过信息系统将庞大、繁杂的应收账款管理工作通过系统流程进行管理。未来,国内应收账款管理系统的交易功能将会得到更多开发和应用。预计未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应收账款管理也将借助大数据征信等实现颠覆式的变革。目前在行业内,商业保理公司的应收账款管理能力参差不齐,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均衡发展。

应收账款管理的创新趋势优化

1.应收账款信息化管理技术将更加全面

自2000年以来,国内信息系统发展迅速。其中,各家银行以核心系统为基础,开发出一系列围绕核心系统、支撑各类业务发展的业务管理及风险管理系统。其他金融机构也针对不同的业务需要,开发出各种业务管理系统,金融大数据方面也是百家争艳。不过在内部控制领域,国内金融机构大多仍停留在传统的线下风险管理阶段,例如前、中、后台的检查大多仍通过手工方式进行,尽职调查也多以手工核对、现场检查方式为主。因此,风险控制效果不佳、尽职调查难度大等问题一直存在。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及充分的自动化控制体系将有助于改善这些情况。

所谓“应收账款信息化管理”主要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基于应收账款业务流程中控制活动的梳理,提炼和设计出可在系统中线上操作的流程,将提出的应收账款管理需求注入到正在开发的系统中,并且对开发完成的系统进行测试及上线后的再评估,最终在系统中实现相关应用系统的自动化控制过程。二是通过信息系统将庞大、繁杂的应收账款管理工作通过系统流程进行管理。未来应收账款管理的发展方向是大幅提升企业业务流程的整体内控信息化比率,实现主要应收账款管理工作围绕信息系统来开展,让信息系统在服务于业务支撑的同时也能够起到应收账款管理的作用,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水平。

2.应收账款资产交易平台将得到推广

在海外,便捷高效的电子商务已经对接了应收账款资产交易平台。例如,在美国,应收账款电子化交易平台已通过纽约证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NYSE)与众多的应收账款卖方公司相联系,获得大量多样化的流动性资金的来源,包括银行、家族基金和基金管理公司。通过应收账款交易平台形成应收账款的“真实销售”,既可以让卖方实现流动性管理、资产负债管理和风险管理,又可以形成对买方有吸引力的风险回报率。美国应收账款管理系统更偏重于交易平台,其更类似于资产交易平台。

中国应收账款管理系统则更多是将应收账款管理转化为线上系统管理。在功能需求方面,中国应收账款管理系统更偏向于操作集中、管理集中的架构,模块划分清晰完整。未来,国内应收账款管理系统的交易功能将会得到更多开发和应用。

3.互联网金融将引起传统应收账款管理方式的变革(www.daowen.com)

互联网金融是指借助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实现资金融通等职能的新金融模式,主要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或搜索引擎等作为基础。互联网金融也通过引入风控、上市等实现价值变现,已形成信息到账户的全产业链平台。随着互联网金融产品不断衍生,互联网银行、供应链金融以及其他金融中介服务方式也在不断出现,应收账款融资也不断渗透到互联网金融平台。

在目前社会分工以及市场经济进程中,处于产业链末端的中小企业很多持有大量的应收账款。如果这些账款可以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顺利融资,就可以实践李克强总理提出的“普惠金融”思想。数据征信是内核,有利于提升核心竞争力,大数据征信是促进“互联网+应收账款”发展的航母。就国内目前而言,已经有专注于应收账款领域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但数量不多,而且基于综合国情,也无法完全照搬国外平台的模式。国内平台做法多是优选好的应收账款项目,然后打包拆分成一般的互联网理财项目,供投资者选择。预计未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应收账款管理也将借助大数据征信等实现颠覆式的变革。

4.应收账款管理能力的分化将导致行业整合

以应收账款作为基础资产的商业保理资产债权在2015年首次受到了公开市场的认可,但市场的普遍接受度还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商业保理行业发展时间较短,大股东背景整体较弱,应收账款资产的买方(核心企业)资质整体也不高,行业内存在大量的非保理性质的融资方式。因此,市场机构投资者对保理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出现普遍持观望的态度。

信用风险角度出发,应收账款管理应穿透基础资产背后的交易和贸易背景,但有的基础资产法律关系不是很清晰,买方确权有些也不是很清晰,增信措施不是很强,这对应收账款管理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目前在行业内,商业保理公司的应收账款管理能力参差不齐,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均衡发展。

未来保理行业要得到金融市场和机构投资者的高度认可,必须要从行业监管、税收制度、行业生态圈建设和投资者内部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提升,以提高商业保理行业的整体运营和管理能力。而有效方式就是让有能力的优秀商业保理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或行业联盟等方式,对行业进行有效整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