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详细介绍应收账款管理系统,主要分为客户筛选管理引擎、风险及信用管理引擎、阶段融资引擎(平台服务)、供应链服务管理引擎4大引擎,如图9-2-1所示。
图9-2-1 应收账款管理系统示意
(一)客户筛选管理引擎
客户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只有在客户基础之上企业才能实现盈利。通过与顾客的交流和互动,企业能更好地了解客户的综合情况,建立一套完善的数据库和客户管理引擎能更有效地评估客户,从而建立完善的客户评估体系。随着客户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和更新,客户管理数据库逐渐受到企业的关注,而客户筛选管理引擎是实现获得优质资产的重要方式。可以说,客户筛选引擎已经成为应收账款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9-2-2所示。
图9-2-2 客户筛选管理引擎架构
通过客户管理筛选引擎,客户可以单独提交或由核心企业上传客户清单,并将企业基础资料、交易记录和财务报表等上传,通过市场标准、历史交易情况、信用记录、客户运营能力、客户盈利能力进行层层筛选,最后过滤出优质客户。
1.基于资金端需求
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伴随着业务压力的增大,如何在把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的已成为企业主要的经营目标。客户融资渠道主要包括债券、资产证券化、信托、契约式基金和P2P等融资渠道。根据资金端筛选客户是启动引擎的第一步。
2.应收账款分析
应收账款分析的核心是对应收账款流动性的分析。通过结构分析和趋势分析,找出应收账款的变动规律,然后对有异常变化的应收账款的经济实质进行分析,从而能对企业资产真实风险状况进行评价。通过应收账款分析,去除应收账款不稳定的客户。应收账款分析分为横向分析和纵向分析两种模式。
(1)横向分析(趋势分析)。应收账款横向分析是指对连续期间的应收账款金额和账龄等进行横向分析。当应收账款的不断增加超过了营业收入的增幅,这往往是个危险的信号。这个信号表明销售业绩是由企业不断提供信用来支撑的。从企业上传的历史交易记录中获取企业每年或每月的应收账款规模,通过引擎进行对照分析,可以反映出企业营销策略和营业业绩的变化。
(2)纵向分析。应收账款纵向分析是指通过应收账款相关的财务比率来进行分析。通过对应收账款的结构分析,可以发现企业外部环境及内部管理、经营策略方面的变化。从企业上传的财务报表中获取数值,通过引擎生成应收账款占收入的比重和应收账款占企业流动资产的比重来进行测度。
3.基于客户日常运营
通过营运能力指标分析可以判断企业财务状况的安全性。企业流动性指标越高,则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强,其财务安全性就较高,良好的资产结构和资产管理效果预示着企业未来的收益能力。资产结构和资产管理效果分析有助于判明企业债权的物质保证程度或其安全性,可用于辅助客户筛选的信用决策。通过企业营运能力筛选,可过滤掉偿债能力不足的客户。运营能力指标详见附录A中的附件2。
4.基于客户盈利能力
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最终可通过企业的盈利能力来反映,定期的利息支付以及到期还本都必须以企业经营获得利润来保障。所以通过盈利能力筛选,能最终筛选出优质客户。企业盈利能力不仅仅通过利润的多少来判断,还受到企业规模、行业水平等要素的影响,所以应该用盈利能力指标来衡量,详见附录A中的附件2。
(二)风险及信用管理引擎
风险及信用管理引擎通常由数据库、中间数据处理器和数据分析层组成。数据库储存各种交易信息;中间数据处理器主要将原始数据信息进行分类识别和处理;数据分析层是数据处理的最高阶段,它根据风险管理的不同需求从数据库中抽取信息进行分析。如果基础数据不统一和准确性比较差,则分析结果往往缺乏可信度,而且无法展开高层次的风险分析。风险及信用管理引擎需要在传统商业银行风控系统比率分析和静态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考虑应收账款的集中度风险以及动态风险管理。
1.动态风险管理
从客户筛选管理引擎中所需获取的资料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客户的静态及动态信息,包括客户的3大会计报表及进一步的财务指标信息;二是与客户相关的信息,包括企业与关联企业的关系和法律地位、企业所处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经济周期等外部因素。通过系统跟踪企业资本结构变化和负债资金使用情况等,实时掌握企业动态变化。所以,客户筛选管理引擎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基于完善的客户信息积累,系统才能更准确地预测资产组合的潜在风险。
2.应收账款组合管理
应收账款组合管理的重要原则是应尽量减少应收账款之间的相关性,最大限度地降低单一风险的传染效应。不同应收账款间的负相关关系可以避免风险在资产之间的传播,起到相互抵销风险的作用,这是防范信用风险的保证。通过风险及信用管理引擎,定期对应收账款进行行业分析和组合管理,可以及时发现应收账款风险集中的行业,并且尽早防范风险。
3.早期预警信号
风险管理成功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隐患,并及时采取防范措施。风险及信用管理引擎可以根据以下几点来配合跟踪相关客户的风险度,为风险预警乃至整个风险管理活动提供风险依据(见表9-2-1)。
当发现上述不良信号时,应及时预警,从而防范风险。
4.企业信用评级
信用风险及信用管理引擎可加入企业信用评级模型,以对企业主体信用进行评估。
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由外部因素分析和内部因素分析组成。图9-2-3所示将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的关系简单地勾勒出来,其中宏观环境包括宏观经济政策、经济运行态势和国际经济环境等因素;行业状况包括产业政策、行业竞争环境、经济周期、行业生命周期、行业竞争结构和行业成本结构等因素;企业状况包括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信用状况等。
表9-2-1 早期预警信号
图9-2-3 企业信用评级体系框架
在系统中对评级数据来源和评级结果应建立统计数据库,并动态地及时更新评数据库,将大大提升风险及信用管理的科学性。
5.风险评估引擎
风险管理的核心是在一定的风险承受度下实现利益最大化。如图9-2-4所示,通过将风险分解,针对性地通过系统引擎评估各项风险。应收账款管理风险主要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其中,信用风险分为客户风险和债项风险,市场风险分为交易风险、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分为经营风险和事件风险。其中部分风险是可以通过分析度量的。
图9-2-4 风险分解
信用风险可以通过一系列不同事件上的预期损失率进行度量,主要方法包括Credit VAR和EAR等。市场风险可以通过预期回报进行度量,主要方法包括Holding period adjusted VAR。操作风险可以通过收益波动进行度量,主要方法包括资产波动、成本波动和交易量波动。
信用风险的两个核心概念是预期损失及非预期损失。预期损失的测量方法包括平均预期损失、在资产负债表上进行反映以及实际的经济收益应剔除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包括最差情况下的损失、基于损失期望值的风险变动范围,以及测量相应的经济资本。
VAR已经成为衡量市场风险的行业标准。VAR是Value at Risk的缩写,一般被称为风险价值,指某一金融资产或证券组合在未来特定的一段时间内的最大可能损失。
按照风险的来源,操作风险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经营风险和事件风险。经营风险是指公司总体经营环境中由某些不确定因素导致的风险,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包括市场营销、流程成本以及新产品研发。外部因素包括新的竞争、税务法规,以及经营活动管制条例。事件风险是指由于非经济事件引起的风险,也分为内部事件和外部事件。内部事件包括因失误、偷窃或欺诈引起的人员事件、控制失败或由失误引起的过程事件,以及系统崩溃或瘫痪引起的系统事件。外部事件包括供应商倒闭、外部法律诉讼、社会政治动荡以及自然灾害等。
(三)阶段融资引擎(平台服务)
1.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引擎
中小企业经营范围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经营灵活性强,资本盈利能力强,但资金流创造能力差,所以经营风险较大。首先,中小企业由于经营规模小,还未建立起自我发展的战略规划机制。其次,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小,资产少,其投资行为往往缺乏对风险的评估和分担,为了保证资本的最大收益,往往投资结构单一,因而其投资的风险系数较大。针对中小企业融资“小”、“急”、“频”的特点,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的应收账款监控功能尤为重要。
应收账款监控平台包含应收账款明细监管、真伪查核、客户对账监管、回款资金监管、大数据分析法等功能。中小企业主要遍布在纺织、零售和物流等行业,其应收账款的基础合同和兑付凭证主要为合同、订货单、运货单和发票等。中小企业客户通过客户管理引擎上传历史交易记录、基础资料和财务报表等,客户筛选和风险控制引擎进入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引擎(见图9-2-5)。通过引擎进行基础合同的在线真伪查核、客户对账监管和回款资金监管,搜集中小企业客户应收账款的账龄、规模、违约、逾期等信息,对其进行大数据分析,并根据评估结果对中小企业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融资服务。
2.大型企业(核心企业)
供应链金融是围绕核心企业,给它的上游和下游中小企业提供的一种金融服务,如图9-2-6所示。对上游,供货商向核心企业供货,产生应收账款,想要快速回笼资金;对下游,采购商向核心企业采购,存在资金短缺。对应的解决方案(融资模式)分别是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和订单融资,具体来说:
图9-2-5 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引擎(www.daowen.com)
图9-2-6 对上下游企业的金融服务
(1)对上游,核心企业向上游企业采购货物,一般要先货后款,有很长的结算期。上游企业供完货后可以开出发票,质押给供应链金融服务商,一般能回笼80%的资金(上游企业还款可以是核心企业到期支付的货款或者其他资金)。
(2)对下游,核心企业卖货给下游企业,一般要先款后货,下游企业自筹20%的货款,供应链金融服务商垫付80%,然后货款以下游企业的户头一起支付给核心企业。但是,核心企业收到货款后,发出的货物要在供应链金融服务商指定的仓库进行质押监管(下游企业还款可以是货物销售回款或者其他资金)。
供应链金融(见图9-2-7)就是以核心企业为担保与资金方进行融资业务:
(1)在“1+N”的运作模式中,1是核心企业,N是上游企业,核心企业作为买方,进行应付账款融资。
(2)在“M+1”的运作模式中,1是核心企业,M是下游企业,核心企业作为卖方,进行应收账款融资。
图9-2-7 供应链金融
(四)供应链服务管理引擎
根据《2014年中国商业保理行业发展报告》,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总额较大的十大行业依次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应收账款的高速增长预示着产业竞争的加剧,见表9-2-2。
表9-2-2 2015年应收账款总额较大的十大行业
(续表)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加剧了供应链上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增长,供应链服务引擎除了为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还可促进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
(五)供应链服务引擎
如图9-2-8所示,供应链服务引擎主要由4大模块组成,即系统模块、渠道扩展、内部系统集成和安全控制。系统模块为业务模块,通过从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和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等供应链管理系统中获取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存货等数据,通过内部系统进行数据的储存、分析和输出。通过渠道扩展模块对接网银、银企直连或第三方支付等。
图9-2-8 供应链服务引擎示意
通过供应链服务引擎,将对供应链“点对点”的单一客户传统服务,转化为“点对链”的面向供应链企业群的服务。不同于供应链系统侧重订单信息流、仓储配送流和企业现金流,供应链服务引擎更加侧重于企业现金流的动态变化和跟踪。
1.系统对接
(1)SCM与ERP。SCM(核心企业与销售商及用户之间)与ERP(资源充分调配和平衡)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ERP系统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特定企业的内部管理需求,而SCM系统需要解决的则是与特定生产供应和销售流通领域相关的一群企业的共性及个性化需求,以满足上下游企业之间、物流服务委托和承包方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流需求。因此,上SCM系统需要多种不同系统的搭配和协同(见图9-2-9),与上ERP系统相比问题要复杂得多。
图9-2-9 SCM系统示意
(2)CRM。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客户与公司联系的所有信息主要关注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之一——客户。通过先进的IT技术收集客户的信息并分析和挖掘出客户潜在的需求,为企业留住客户并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ERP、CRM和SCM 3种系统是相辅相成的。ERP需要访问到更详细的客户信息和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才能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出客户真正需要的产品;CRM则需要企业为它提供更适合的产品或服务,才能真正做到满足客户的需求;而SCM不仅需要了解客户的信息,同时还要了解ERP所管理的库存信息。事实上,ERP、CRM、SCM在功能上是互补的。
ERP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生产控制、物流管理、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CRM则关注客户管理,努力减少销售环节、发现新市场和渠道,实现最终业绩的提高。它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业务操作管理、客户合作管理、数据分析管理和信息技术管理4大部分。SCM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核心企业为中心,通过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技术、信息技术和集成技术实现协同商务商业运作的模式,达到对整个供应链上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有效规划和控制,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和客户满意度。
图9-2-10 供应链引擎各系统集成
如图9-2-10所示,供应链服务引擎同SCM、ERP或CRM集成。通过同SCM集成,从供应链的整体角度出发,获取企业的库存信息和客户订单信息;通过同ERP集成,获得企业的物料采购、库存管理、生产、物流、财务等信息;通过同CRM集成,获取企业的下游客户清单和客户资料信息,从而有效地辅助供应链的所有资源,充分体现出供应链服务引擎的竞争优势。
(3)网银与银企直联。银企直联是指通过互联网或其他方式,使企业的内部系统与银行系统对接。企业无需专门登录银行系统,就可以利用自身系统自主享受到银行提供的各种业务和服务,如表9-2-3所示。
表9-2-3 网银与银企直联的比较
(续表)
(4)第三方支付。第三方在线支付平台是指基于互联网,提供线上和线下支付渠道,完成从用户到商户的在线货币支付、资金清算、查询统计等过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是指第三方在线支付平台在集合多个银行提供的基础支付层统一平台和接口的基础上,为用户和商户提供统一的线上(互联网)支付接口,实现从用户到商户的在线货币支付的服务。
如图9-2-11所示,供应链服务引擎可以同网银、银企直联或第三方支付对接,从支付端跟踪现金流,并对供应链进行账户管理,更有效地提升供应链服务引擎的功能性。
图9-2-11 供应链服务引擎的对接
(5)EDIfactoring.com。保理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factoring)Edifactoring.com是FCI最新的通信系统。它是基于EDI系统的在线集中处理、报告和收发邮件的网站。整体用途是用来支持FCI会员的双边贸易,达到交换信息的作用。该系统可以提供如下功能:每个使用者私人化的使用环境;支持所使用者收发信息;使用户可以在线通过网络浏览器处理信息;自动检验跟踪和处理信息;用户可提出或系统自动出升级报告;保持系统实时更新。
在www.edifactoring.net申请保理商代码,将EDIfactoring嵌入供应链服务引擎中,接受每日信息跟踪报告,并根据EDIfactoring的信息格式和交易规则与其他保理商进行信息交流。
2.未来系统展望
自2000年以来,国内信息系统发展迅速。其中,各家银行以核心系统为基础,开发出一系列围绕核心系统、支撑各类业务发展的业务管理及风险管理的系统。其他金融机构也针对不同的业务需要,开发出各种业务管理系统。金融大数据方面也是百家争艳。不过在内部控制领域,国内金融机构大多仍停留在传统的线下风险管理阶段,例如,大多前、中、后台的检查大多仍通过手工方式进行,尽职调查也多以手工核对、现场检查方式为主。风险控制效果不佳、尽职调查难度大等问题一直存在,而完善的信息化系统以及充分的自动化控制体系有助于改善这些情况。
所谓“应收账款信息化管理”主要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基于应收账款业务流程中控制活动的梳理,提炼和设计出可在系统中线上操作的流程,将提出的应收账款管理需求注入到正在开发的系统中,并且对开发完成的系统进行测试以及上线后的再评估,最终在系统中实现相关应用系统的自动化控制的过程;二是通过信息系统将庞大、繁杂的应收账款管理工作通过系统流程进行管理。
应收账款信息化管理与业务流程紧密结合,信息化为业务发展、内部运营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带来了便利和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管理效率。应收账款信息化是一项跨部门、跨业务的系统管理工程。信息开发需要把跨部门、跨业务的各项应收账款业务,以风险管理为纽带放在企业的整体运营平台上,把握企业面临的重要风险,从整体协调的角度优化业务流程,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系统与企业实际业务需求的契合性,并促使企业及时识别、评估、掌握和控制信息系统自身的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2)优化业务流程。应收账款管理是一个覆盖全部业务范围的全过程管理方式。这要求在各个业务流程和环节上分析确定出重要风险,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控制应收账款坏账的措施。在应收账款管理信息化的实施过程中,不仅需要梳理应收账款管理业务操作的程序和步骤,还包括针对重要风险的明确的控制措施和标准,从而满足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应收账款管理要求,将应收账款管理的理念融入到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从而优化业务流程。
(3)改善数据分析。应收账款的数据积累可以使企业在交叉营销、产品创新、市场细分以及客户挖掘方面大有作为。在零散无序的历史应收账款数据中挖掘业务规律,预测未来发展,根据对客户需求变化的敏感度开展业务产品的创新,充分利用数据分析的结果,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4)挑战及展望。毫无疑问,信息化对于应收账款管理是非常有益的尝试,未来应收账款管理的发展方向是大幅提升企业业务流程的整体内控信息化比率,实现所有主要应收账款管理工作围绕信息系统来开展,使信息系统在服务于业务支撑的同时,也能够起到应收账款管理的职能,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