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初级汉语体演文化课程

初级汉语体演文化课程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前面谈到,体演文化教学理念主张从学生进入汉语项目的第一天开始,就让他们进入到汉语语言和文化的包围中。比如,第一堂汉语课的课程表上有如下内容:表2-5-1中文101项目初级班第一节课课程表7现在多数汉语项目都增加了教授课堂用语这一环节,内容大同小异。这一上课前的简单仪式可以作为以后汉语课上的惯例,在心理上给学生一种进入中文文化语境的暗示。

初级汉语体演文化课程

前面谈到,体演文化教学理念主张从学生进入汉语项目的第一天开始,就让他们进入到汉语语言和文化的包围中。对此,许多教师持怀疑态度。为此,我们特意选取初级阶段的第一堂汉语课作为教学案例,来展示如何对零起点的美国学生不借助其母语进行汉语语言文化教学。

第一堂汉语课教授课堂用语,这是创设全中文语境的第一个关键环节。学生掌握了汉语课堂用语之后,师生之间就可以借助场景和一些教学道具的帮助,用汉语进行基本的交流了。全中文的交流开始得越早越好,这有助于让学生在进入汉语项目伊始,就获得一种与众不同的学习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培养他们处处使用汉语的习惯。

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和南佛罗里达大学的汉语项目中,学生在上课之前就已经拿到课程表,上面清楚地列出每天的预习内容、课堂活动以及使用的教学材料。比如,第一堂汉语课的课程表上有如下内容:

表2-5-1 中文101项目初级班第一节课课程表7

alt

现在多数汉语项目都增加了教授课堂用语这一环节,内容大同小异。在我们的项目中,我们教授如下表达:


老师好!/你好!/你们好!/同学们好!

对了。/不对。

请。/请坐。

现在上课了。/现在下课了。

请你跟着我说。/请大家跟着我说。/请大家听我说。/请你再说一遍。

……用汉语怎么说?/……用英语怎么说?/不知道。

懂吗?/你懂吗?/懂了。/不懂。

有没有问题?/有问题。/没有问题。

谢谢老师!/不客气!

再见。


在第一节汉语课前,学生已经预习了上述课堂用语的基本表达,但这时候,学生只是知道这些基本表达的英文意思,并没有任何使用它们的实际经验,而课堂教学的意义就在于教给学生使用这些表达的文化语境并让他们在语境中理解和练习这些表达。因此,我们设计了七个主要的课堂活动来练习这些表达。下面,我们将对这七个课堂活动逐一进行介绍。

课堂活动一 老师给学生发中文姓名卡片

故事脚本〉〉

老师:(递给学生姓名卡片)请。

学生:谢谢!

老师:不客气!请坐。

由于这是第一堂汉语课,老师要在上课前根据学生的英文名字,提前为学生起好中文名字,并制作可以立在桌上的姓名卡片,一面写有学生的英文名字,另一面写有学生的中文名字的拼音和汉字。刚开始上课时,老师拿出一张卡片,将写有英文名字的一面面向学生,同时喊学生的中文名字。尽管学生是第一次听到他们的中文名字,但看到自己的英文名字就会知道老师喊的是自己。老师用手势示意学生走上前来,把卡片递给学生,说:“请。”这时候,学生应该回应:“谢谢!”如果学生只是去接卡片而不用语言回应,老师就把卡片收回,再重复说一遍“请”。如果学生还是不清楚如何回应,老师要把卡片收回,指着学生的座位说:“请坐”。然后换另一个学生的卡片,重复上述动作,直到找到一个能够正确回应的学生,把卡片交给他/她,并说:“不客气,请坐”。然后请该生回到座位上,将卡片立在桌子上。这时,老师面向全体同学,问大家:“懂了吗?”学生回答:“懂了。”然后老师继续用姓名卡片来练习上述对话和行为,直至发完手中的卡片。

课堂活动二 老师宣布上课,学生问候老师

故事脚本〉〉

老师:(看表)现在上课了。同学们好!

学生:(齐声)老师好!

发完卡片,老师看一下手表,然后对全班同学说:“现在上课了。同学们好!”这时,同学们应该回答:“老师好!”由于在美国课堂中,师生之间在上课时不会这样互相问候,因此,对于汉语老师的问候,美国学生通常不知道如何回应。这时,老师可以在说完之后,辅以要求回答的手势。如果学生还是不能领会,老师可以请一个学生上台,双方互换角色,学生扮演老师的角色,向同学们致意,说:“现在上课了。同学们好!”老师在台下扮演学生的角色,回答:“老师好!”然后再问学生:“懂了吗?”大多数学生会回答:“懂了。”然后老师再重新走上讲台,和全班同学再次练习这一对话。这一上课前的简单仪式可以作为以后汉语课上的惯例,在心理上给学生一种进入中文文化语境的暗示。

由于这个活动本身相对简单,另外,有不少学生在“老师”这个发音上有困难,因此老师可以借此机会引入课堂用语“请你再说一遍/请大家听我说/请大家跟着我说”“不对/对了”,来进行个别纠音和集体纠音。如果学生对这些表达不熟练,老师可以在每个活动中都重复这些课堂用语。

课堂活动三 学生与老师一起乘坐电梯

故事脚本〉〉

学生:(看到老师)老师好!

老师:你好!

学生:(看到电梯门打开了)老师,请。

老师:谢谢!

学生:不客气!

(老师和学生进入电梯,过了一会儿,电梯停下)

学生:老师再见!

老师:再见!

老师先在PowerPoint幻灯片上展示一张电梯外的图片,然后请一个学生走上前来,和老师一起站在图片前模拟等电梯的场景。按照中国文化规范,老师当然希望学生在这个场景中能执行上述故事脚本,表现出与老师见面打招呼、请老师先行、与老师告别等交际行为。然而,这些交际行为与美国学生的行为文化很不一样,而且这个活动需要学生先开口与老师对话,所以很多学生被叫到台上表演时很茫然,不知道说什么。这时,老师可以趁机复习课堂用语“懂吗?/你懂吗?”。如果学生说“不懂”,就换其他学生上来表演。如果所有人都不懂,老师就和学生互换角色,老师扮演学生,给学生示范对话。在学生观摩过几遍之后,再让学生分别扮演老师和学生的角色来练习这一场景,直到所有学生都能熟练掌握。

课堂活动四 在公交车上给人让座

故事脚本〉〉

学生:(看到老幼病残孕上车)你好!请坐!(www.daowen.com)

乘客:谢谢!

学生:不客气!

老师在PowerPoint幻灯片上出示一张公交车的内景图,同时拉来一把椅子作为道具,放在教室前面,然后请一个学生上来,坐在椅子上。老师扮演一个老人,弯腰作咳嗽状,走到学生身旁。这时,学生需要起身让座,完成上述故事脚本。

在美国文化中,让座的场景并不常见。因此,在课堂上体演这个场景,是为了让学生养成在中国乘车时让座的习惯。对于来中国学习或工作的美国人来说,当让座成为他们的习惯动作,他们讲文明、懂礼貌的形象就会为他们赢得许多赞誉,也能让他们交到更多中国朋友。

课堂活动五 学生去老师办公室问问题

故事脚本〉〉

学生:老师好!

老师:你好,请坐!

学生:谢谢!

老师:不客气。有没有问题?

学生:有问题。

(学生陈述自己的问题)

学生:谢谢老师!老师再见!

老师:不客气。再见!

老师在PowerPoint幻灯片上出示一张老师办公室的图片,并在教室前拉来两把椅子,分别放在讲台的两边。老师请一个学生上来,对他/她说:“你是老师,请坐!”然后再请一个学生上来,扮演学生的角色。这两个学生要按照上面的脚本表演故事。

在这个活动中,扮演学生的人往往会忽视两个问题,一是见面时忘记向老师问好,二是不等老师说“请坐”就径直坐下。出现这两种情况时,老师可以就学生的表演问台下的同学:“对吗?”如果有学生发现了问题,老师就请他上台来做示范表演。在不断的试错和纠错中,学生得以明白怎样做才能符合目的语的文化规范。

课堂活动六 递东西和接东西

故事脚本〉〉

老师:(拿出一支笔)“Marker”用汉语怎么说?

学生:不知道。

(老师告诉学生,“marker”的汉语说法是“笔”)

老师:你有笔吗?

学生:没有。

老师:(将笔交给学生)送给你。

学生:(接过笔)谢谢。

老师:不客气。

在学生表演这个场景时,老师可以就地取材,使用身边的白板笔、中文书、笔记本、矿泉水瓶等随手可得的东西作为道具。老师先和一个学生表演上述故事脚本,然后再请该学生将道具传递给身边的同学,重复上述对话。

在这个活动中,老师要求学生在递东西和接东西时都使用双手,以示礼貌。如果学生单手接东西,老师就上前提示:“对吗?”然后通过让其他学生做示范或者老师亲自示范,让学生明白正确的做法。

课堂活动七 下课前学生向老师致谢,师生道别

故事脚本〉〉

(下课前5分钟)

老 师:(问全体学生)有没有问题?

学生们:(齐声)没有问题。

老 师:现在下课了。

学生们:(齐声)谢谢老师!

老 师:同学们再见!

学生们:(齐声)老师再见!

这是最后一个课堂活动。与第二个老师宣布上课的活动一样,这个活动也是一种仪式性的对话。当这种仪式性的对话变成习惯后,所有的汉语课都以这样的方式结束。在初级班的第一堂汉语课上,由于学生是第一次练习这个对话,而且对话比较长,老师可以利用最后这个练习,继续进行个别纠音和集体纠音,复习和巩固其他课堂用语,如“对了/不对”“请大家跟着我说/请大家听我说/请你再说一遍”等。


上面我们展示的是初级班第一节汉语课的一个样本。在我们的汉语项目中,这样的教学实践已经进行了多年,每一届参加汉语项目的学生的反应都大同小异。整整一个小时的汉语课上,几乎没有走神或者心不在焉的学生。他们都注意力高度集中,仔细聆听老师的每一个指示,观察老师的每一个动作,时刻准备着上台体演或者观摩其他同学的表演。有的学生觉得这样的课程安排非常紧凑,不同的体演活动让他们眼花缭乱:“我觉得我的大脑都要被烤焦了。”“我觉得这节课好像上了两个小时。”有的学生觉得这种外语课堂的师生互动和体演活动“很好玩”“很有意思”“不枯燥”。还有许多学生下课后不愿离开教室,他们有很多问题,但上课时没有机会提出,下课后迫切希望得到老师的回答。比如,“为什么进电梯时要让老师先进?”“为什么学生要先给老师打招呼或者告别?”“为什么要用双手接东西?”等。有时间的话,老师可以在此时给出简短的回答,或者有意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先收集起学生的问题,然后在后面的阐释课上用英语集中讲解和讨论。

从学习的内容来看,尽管在第一节汉语课上,学生只学会了几句简单的课堂用语,甚至只学会了几个词组,但是他们已经能够使用这些有限的表达来进行有意义的交流了。比如,当听到“请坐”“请”“现在上课了”等指示后,学生会做出相应的动作;当老师询问“有没有问题?”“懂了吗?”时,学生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回答。

在体演文化课堂中,学生不仅仅学到了语言代码,还学到了如何在另一种文化中做事。比如,在初级班短短50分钟的第一堂汉语课中,学生学到的中国文化行为有:遇见老师要主动打招呼,与老师一起乘坐电梯时应该请老师先走,在办公室要等老师允许后再落座,在公交车上遇到老年人要让座,递接东西时要用双手,接受他人物品或帮助时要致谢,等等。对于美国学生来说,这堂课中学到的许多行为方式与他们本土文化中的不同,他们需要像小学生一样从最简单的日常行为学起,建立起另一套文化记忆。尽管不同的中国人对具体情境中的具体行为可能存在不同的认识,但老师教给学生的必须是那些符合中国文化理念并为中国人所接受的文化行为。

学生学习一套新的文化行为而非仅仅是一套语言代码的目的在于成为被目的语社区所接受的一员。尽管只上了一堂汉语课,学生如果按照这些体演过的行为规范来做事的话,他们展示给中国人的就会是一个尊老爱幼、尊敬师长、待人和气、谦逊有礼的形象。在中国人眼里,他们懂得并尊重中国文化,因此会赢得中国人的尊重和喜爱,为双方的进一步交际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接下来所有的汉语课都围绕文化来设计,那么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会与语言能力同步增长,学生就不会变成“语言流利的傻瓜”而在未来的跨文化交际中处处碰壁。

在学生的第一节汉语课上,学生会不可避免地在语音、文化以及对语境的理解等方面出现问题,这些都需要老师分清轻重缓急,合理分配好课堂教学时间。另外,老师要时刻谨记全中文的授课原则,克制使用英语进行解释的冲动,耐心等待学生自己理解语境,主动说出该语境下适宜的语言表达并做出得体的行为。总之,第一堂汉语课就是要为汉语项目“立规矩”,让学生在第一堂课后就清楚地认识到自我学习的重要性、体演的重要性和文化的重要性。第一堂课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后续的教学活动能否按照我们希望的方式去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