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课堂中的体演教学探讨

课堂中的体演教学探讨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体演文化课堂中,主要的课堂活动就是学生对老师选定的文化事件进行体演。下面我们按照这一流程对课堂中的体演教学进行详细说明。在中高级阶段,学生经常扮演的角色包括中国公司的美国实习生、中国旅游景点的美国游客、参与商务活动的美国客商、赴中国访问的美国学者、去中国演出的美国表演艺术家等美国学生未来可能承担的社会角色。除了言语行为之外,非言语行为也是体演教学的一个重点。

课堂中的体演教学探讨

在体演文化课堂中,主要的课堂活动就是学生对老师选定的文化事件进行体演。典型的体演活动的流程是:首先,老师为某一特定的文化事件布置好场景,交代交际的背景和意图,给学生分派体演的社会角色;然后,老师退到一边,将舞台让给学生,学生则按照该文化事件需要的台词和动作进行表演;最后,等学生表演完毕,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学生提供指导并给予反馈。下面我们按照这一流程对课堂中的体演教学进行详细说明。

一、老师设置体演的文化语境

体演的每一个文化事件都包含五个规定性要素:特定的时间、地点、交际参与者的角色、观众以及合适的台词(Walker,2010)。台词中包含外语学习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部分,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在上课前通过学习资料已经初步掌握。而对于如何使用这些内容,也就是语言使用的文化语境,包括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对谁说、有谁在场等因素,则需要在课堂上集中解决。这是因为在两种语言中可以对应的部分,在两种文化中的使用语境却可能大相径庭。对于母语者来说,语境的习得与语言的习得相伴而生,但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对语境的掌握则要比对语言的掌握困难得多。因此,老师必须为他们模拟这些语言使用的语境,让学习者在语境中学习使用语言。只有通过这种方法学习的语言,才能够得体、准确而有效,否则,学习者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就会出现我们在第一部分中提到的由于对语境中交际要素的误读而引发的误解。

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老师设置文化语境的方式有所不同。

在初级阶段,交际任务相对简单,交际场景也不复杂,涉及的语言材料也比较简短。经常出现的场景有学校、教室、老师办公室、公共汽车站、飞机场大厅、商店、餐馆、宾馆、银行、邮局、出租车内、地铁上等学生可能使用汉语的地方。交际发生的语境通常在PowerPoint幻灯片上用图片展示,有时老师也会在黑板上画图来展示语境,比如通过用简笔画画出飞机舷窗、火车上的窗户或者公共汽车上的扶手来指代这些地方。

在中高级阶段,交际任务变得越来越复杂,交际场景已经很难用一张简单的图片来概括。这时候,老师可以使用目的语作为辅助,来交代交际的语境。比如,可以用目的语陈述如下内容:你到达了飞机场,却发现你的行李没有到达,于是你找到机场的工作人员询问情况;你负责接待中方派来的一个经贸考察团,你要电话通知他们来美后的一些注意事项。

即使对母语是汉语的老师来说,语境的选择和设置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以“你结婚了没有?”“我还没有结婚。”这一简短的对话为例,设置语境时,首先应该考虑的因素包括:

1.这个对话发生在什么人之间?

2.这个对话发生在什么场合中?

3.这个对话的目的是什么?

4.美国学生会不会遇到这个场景?

基于这些考虑,老师可以提供这样一些场景供学生体演:

场景一:去朋友家中做客,朋友的父母可能会问这个问题,作为一个聊天的话题,对客人表示关心。

场景二:在中国找工作面试的时候,面试官询问应聘人员的婚姻状况,以更多地了解应聘人员的情况。

场景三:在工作单位,热心的同事询问刚来的新同事他/她的婚姻状况,目的可能是给他/她介绍对象。(www.daowen.com)

对初级阶段的学生来说,场景一可能是他们最早和最经常遇到的情况,因此该场景可以首先被选用作体演的文化场景。在中级阶段,老师可以结合语言要素的学习,引入场景二和场景三。

确定场景之后,初级班的老师可以选择一张客厅的图片放在PowerPoint幻灯片中来展示这个场景。图片的选择也大有学问:是选择学生熟悉的美国家庭的会客厅,还是选择对他们来说陌生的中国家庭的会客厅?是选择农村家庭的客厅,还是选择都市中产阶级家庭的客厅?是选择具有浓郁中国文化气息的八仙桌和高背椅,还是选择简洁时尚的沙发和茶几?老师要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的对图片做出选择,但场景设置的总原则应该是真实、简洁、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尽量营造中国文化语境,因此老师在选择图片时一定要注意避免学生母语和母语文化的干扰。

场景设置完毕,老师会请两个学生(偶尔也会是三到四个)来到教室前面,给学生安排不同的文化角色来进行表演。在初级阶段,学生经常扮演的角色包括老师、学生、陌生人、在中国家庭做客的美国客人、在中国餐馆就餐的美国游客等。在中高级阶段,学生经常扮演的角色包括中国公司的美国实习生、中国旅游景点的美国游客、参与商务活动的美国客商、赴中国访问的美国学者、去中国演出的美国表演艺术家等美国学生未来可能承担的社会角色。指定角色时,在初级阶段可以使用简单的道具,比如将写有身份的小贴纸贴在学生身上,或者用旅行箱来表示游客,用书包来表示学生,用文件夹来表示老师等;在中高级阶段,老师只需口头说明即可。

在明确了交际的时间、地点和角色之后,老师还可以用汉语描述一下交际的任务,如“我们现在在……(什么地方),你是……(什么人),你现在要……(做什么)”。即使老师的这些描述中有个别词语学生还未掌握,但借助图片,通常学生理解起来都没有太大困难。

二、学生通过体演来学习交际

交代完语境和交际任务后,老师通常会退到一边,将表演的场地让给学生,示意表演开始。两个学生在前面表演时,其他学生静静地观摩,然后依次上台表演。学生表演的时候,会根据交际情景选择坐着或者站着,或者模拟两个朋友在街上偶遇并寒暄,或者模拟旅客在火车上彼此闲聊,或者模拟学生在老师办公室请教问题,等等。老师边观看学生的表演,边观察学生在表演中有哪些表现好的地方和有待改进之处,并对这些内容做好记录。

除了言语行为之外,非言语行为也是体演教学的一个重点。非言语行为包括学生说话时的面部表情、手势、站立的姿势、彼此的距离等。比如,在老师向学生借笔的场景中,老师说:“我可以用一下你的笔吗?”第一个学生拿出一支笔,单手递给老师,说:“请。”老师不接,迅速转向下一个学生。下一个学生做出了同样的反应,老师还是不接,继续转向下一个学生。这个学生思索了一下,用两只手恭恭敬敬地把笔递给老师,说:“请。”老师这才接过笔,说:“谢谢!”然后问学生:“懂了吗?”这时全班才恍然大悟。在此过程中,班上其他同学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紧跟老师的动作和语言,于是在后面的练习中他们的表演都非常成功。

此外,美国学生常有的一些耸肩、摊手等肢体语言以及过于生动的面部表情,也应该得到不断的纠正。当学生做出这些非言语行为时,老师可以说“我不懂”,或者模仿学生的肢体语言,问“这是什么意思?”,然后给学生示范中国人常用的肢体语言。

体演文化教学法考量学生的标准,不仅在于学生能否完成交际任务、能否准确流利地说出目的语,还包括学生的行为是否得体、是否为目的语社区的人们所接受。

三、老师对学生的体演给予反馈和指导

学生表演完毕,老师要对他们的表演给出反馈和指导。老师的反馈包括课堂反馈和课下反馈两种。课堂反馈就是在学生的表演刚刚结束的时候,老师对学生在发音、词汇、语法以及不得体的行为举止等方面最突出的错误进行及时的反馈,并让学生当场重新表演一次,以确保学生明白自己的错误所在。这种反馈虽然是针对个别学生的错误,但因为是在课堂环境中,所以对所有学生都有启发。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老师不可能修正学生所有的错误,因此,学生在表演时,老师可以边观察边做笔记,记下每个学生需要注意的地方,然后在课后给出一对一的反馈,包括学生上课的总体表现以及需要改正和加强的地方,最后结合反馈给出学生当日的成绩。

有时学生对场景不太理解或者不知道要说什么,老师也会扮演其中一个角色,给学生做示范,然后再让学生上台表演。表演完毕,老师会问在台下观摩的学生一些理解性的问题,比如,“他们现在在什么地方?”“他是什么人?”以及“他要做什么?”等,来检查学生是否理解了交际的内容。

在体演文化教学中,老师扮演导演、教练、裁判还有评论员的角色。这些角色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要对演员或者运动员的表现进行指导并给出反馈。这一点对于体演文化教学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在体演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行为表现是否得体、是否能为目的语文化所接受,老师是唯一的评判者。如果学生的表演不得体,又没有得到老师的及时更正,学生就会按照课堂上体演练习时的行为方式到目的语社区中进行交际,从而造成交际的中断或者误会。所以,老师的反馈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成败。

比如说,在课堂上表演在公司里询问生意伙伴的电话号码以便日后保持联系时,参与表演的刚好是一男一女两个学生。男生非常喜欢开玩笑,所以他在询问完电话号码并得到回复以后,加了一句“你有男朋友吗?你愿意做我的女朋友吗?”这个表达从语言上来看没有任何问题,但老师严肃地制止了这种课堂搞笑,因为老师认为,如果不对其进行纠正,这个学生就有可能将这种幽默和玩笑带到和中国人的实际交往中去,这就可能造成非常不好的后果,因为幽默是有文化属性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