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易行难,为探索如何在具体的汉语教学中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者们就如何看待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文化究竟是什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如何平衡知识和能力的教学份量、教师和学生在新的教学理念下的角色和任务是什么等相关问题做了一系列探讨,但长期以来却一直没有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的教学方法。在多年的汉语教学研究和实践中,我们发现,由Galal Walker教授创立的体演文化教学法(Performed-culture Approach)为培养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人才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体演文化教学法将语言、文化和交际三者有机融合在一起,将文化置于教学的核心位置,以培养学生在目的语文化社区中的参与能力为教学目标,以积累文化故事为教学内容,以体演作为学习的主要形式,同时对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和任务进行了新的界定,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以语言要素习得为教学目标的模式,使得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可能。这一理念符合当今全球化形势对外语人才的要求,也与外语教学界提倡的一些最新的教学理念相一致。
Jian和Shepherd(2010)用“入乡随俗”“设身处地”“身体力行”和“习惯成自然”来概括体演文化教学法如何帮助美国学生习得中国文化中的人际交往规则,从而在跨文化交往中取得成功。其中,“入乡随俗”涉及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态度和知识三个层面。首先,学习者意识到自己身处不同的文化环境,风俗习惯会和自己的本土文化有所差异。然后,以一种“随俗”的积极态度,尊重目的语社区的文化规则,有意识地学习和理解这些规则并调整自己的行为去适应规则。“设身处地”和“身体力行”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具体做法。“设身处地”要求学习者根据自身的身份角色和交际的文化语境来决定交际的内容和策略。“身体力行”是指学习者在思想上理解和接受目的语文化的前提下,进行亲身体验和行动,在目的语社区中真正地做事,在实践中逐渐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习惯成自然”指的是学习和实践的最终结果。长时间的文化实践会让学习者逐渐适应目的语文化并被其同化,自然地与目的语社区融合在一起,从而在目的语社区中取得成功。
体演文化教学法从提出至今已有二十余年,经过多年在美国大学和中小学的教学实践检验,已经被证明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俄亥俄州立大学东亚系在其汉语和日语项目中实践该教学法,还依托其SPEAC暑期教师项目培养了大批汉语和日语教师。俄亥俄州立大学东亚系的“汉语旗舰项目”(Chinese Flagship Program,2004~2010)和“关键语言奖学金”留学项目(Critical Language Scholarship,2013~2014)集中培养了一大批精通中国文化的美国人,他们活跃在中美经贸文化等领域。南佛罗里达大学从2008年创立其汉语项目之初,即采用该教学法并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同时依托“星谈项目”(Startalk Program)在美国南部培养了大批中小学汉语教师,将这一教学理念进一步发扬光大。近年来,武汉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以及青岛等地均开始将体演文化教学法引入中国英语教育领域,在暑期开展英语教师培训项目。
笔者2004年进入俄亥俄州立大学,在Galal Walker教授的指导下开始学习体演文化教学理念,并在其主持的“汉语旗舰项目”中担任任课教师,亲身实践这一教学方法。2010年博士毕业后,任教于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继续进行这一教学理念的理论探讨和教学实践。通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科研探索,笔者将体演文化的基本教学理念归纳为五个中心的转移。2
一、以语言为中心转变为以文化为中心
传统的外语教学项目大多采用以语言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语言被视为一套由语音、语法和词汇组成的符号系统,外语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这些语言要素,外语学习主要借助于学生的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翻译。和语言学习相比,文化学习则处于被忽视或者被边缘化的境地,比如有的外语项目将文化学习等同于文学、电影等文化课程的学习,有的则在语言学习之余,增添一些对目的语文化中的节日、风俗等文化信息的介绍,作为激发和保持学生外语学习兴趣的手段。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出来的学生容易出现“哑巴英语”“哑巴汉语”等情况,即具有一定的外语读写能力,但听说能力严重不足。更为严重的是,即使学生可以用外语进行交流,其语言表达也会过多依赖母语的直接翻译,听起来生硬、不自然、不地道,让目的语社区的母语人士听起来非常费解,甚至还有可能引发误解。另外,这种教学方法培养出的学生往往缺乏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不懂得或者不愿意改变自己的交际方式,难以与目的语社区的人们顺利地交际,难以结交朋友以及融入目的语社区的学习和工作。
体演文化的教学理念认为,外语教学应该是文化教学,语言教学只是文化教学的一部分;将文化置于外语教学的中心,并将外语教学中的文化界定为“与目的语社区的人群打交道时所需要的知识”;强调外语学习者要尊重目的语社区的文化,按照目的语文化的规范和习俗去做事;反对依赖母语教授外语,强调语言背后的交际意图;在语言教学中,不仅强调语言的准确性,更强调文化的得体性。在体演文化教学法中,文化故事是最小的学习单位,每一个文化故事既包括词汇、语法点等语言要素,也包括文化故事的语境、故事中的角色以及故事背后的文化理念。
二、以讲解为中心转变为以体演为中心
在传统的外语课堂中,主要的课堂活动是教师用学生的母语讲解词汇和语法知识,并带领学生做发音训练、句型练习、词语替换、造句、改错、翻译等语言点的操练活动,或者向学生讲授目的语文化的有关知识。
在体演文化的课堂上,主要的课堂活动是学生使用目的语体演在目的语文化中可能遇到的各种交际活动。学生扮演各种社会角色,在目的语文化语境中按照目的语的文化规范进行文化故事的体演,培养自己在目的语文化中做事的能力。(www.daowen.com)
三、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传统的语言课堂关注的是教师的表现,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在讲台上的讲解占据了大部分课堂时间,学生则是被动的听众,很少参与课堂发言,语言学习以输入型为主。
体演文化的课堂关注的是学生的表现,学生是课堂的中心,教师要走下讲台,将教室变成学生体演的舞台,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比如设计交际任务、布置场景以及为学生的表现提供反馈等。
四、以应试为中心转变为以素质教育为中心
目前中国的英语教学和美国的汉语教学多数以应试为中心,学生的语言水平评定主要取决于几次主要的考试成绩,考试依然以词汇和语法等语言知识的考核为主要内容。例如,中国的英语考试基本以选择、词语翻译、填空、语法改错、阅读理解、写作等为主要的题型;美国的汉语考试则以写汉字、造句、填空、词语搭配、阅读理解等为主要的题型。在以应试为中心的外语学习中,学习者可以依靠短期突击,比如通过背诵词汇表或者做语法练习,甚至钻研应试技巧来取得好成绩,这就容易导致学习者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即学习者尽管掌握了足够多的词语,可以造出语法正确的句子,但缺乏实际运用外语的能力。
体演文化教学法将外语教学的目标设定为培养学习者参与文化的能力,以培养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素质教育为中心,既要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又要培养他们对目的语文化的积极态度,并加深他们对目的语文化的理解。同时,体演文化摒弃了传统的测试模式,考核学生在实际交际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并通过每日测评和反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外语学习习惯,将学生学习的重点引导到文化参与能力的培养上去,彻底消除应试教育给学习者带来的不良影响。另外,体演文化教学法强调培养学生走出语言课堂之外的实际交际能力,为他们未来的交际在知识、能力和态度上做好准备。
五、以纸质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多媒体教材为中心
传统的外语教学主要以纸质课本作为教学材料,初级教材一般由一篇简短的对话开始,课文后列出双语词汇表和语法注释,课后是语法和词汇练习题;中高级教材则选择较长的目的语文章,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和提高阅读能力。通过阅读来学习外语的方法会将外语学习的重点引向读写,不符合外语学习以听说和交际为首要任务的本质特点。同时,纸质课本由于受到篇幅的限制,对词汇、语法、文化点的解释过于简单,容易对学生造成误导。
体演文化教学法从教学的第一天起,就以多媒体教材作为主要的教学材料。以Galal Walker教授及其团队编写的《中文:在文化中交际》(Chinese: Communicating in the Culture,以下简称CCC)为例,这套教学材料包括一张DVD光盘、四张MP3光盘以及四本纸质课本,其中,DVD和MP3是这套教材的核心,纸质课本只是作为辅助材料出现。DVD和MP3中有课文对话录音,对课文中出现的语法、词汇和文化要点的详细英语讲解以及一些互动练习,学生可以根据指示回答问题等。配套的纸质书被称为“体演文本”,书中的对话只有拼音,没有汉字,词汇表也只列出拼音,没有提供词语的英文释义,学生只能通过课前预习听DVD或MP3才能知道词语的发音及含义。这一设计从根本上消除了传统外语教学重阅读而轻听说的弊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外语听说能力。同时,由于光盘的容量很大,除文字以外,还可以用语音和图像对语言点和文化点进行尽可能详尽的解释,并结合人机互动活动等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全方位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的语言文化知识。
在体演文化教学法的五个基本理念中,前三条是该教学法的核心理念,第四条——以应试为中心转变为以素质教育为中心是用体演文化教学法开展教学的自然结果,第五条——以多媒体教材为中心则是实施这一教学方法的技术支持。由于篇幅所限,在接下来的第二、三、四章中,我们只对前三个基本理念的理论依据和教学实践逐一展开论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