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媒介融合空间与缝隙的新场景构建

媒介融合空间与缝隙的新场景构建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旧媒体的融合,本质上也代表着新旧生活空间的融合。詹金斯是全球知名的媒介融合研究专家。媒介融合带来了用户在不同媒介之间的游牧心态,不同媒介之间的融合缝隙也为用户参与提供了各种可能。案例17:戏谑式模仿——媒介融合缝隙的“盗猎”和“游牧”。2017年11月23日的感恩节,著名的安全套生产厂商杜蕾斯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个缝隙。可以说,它是一种媒介融合性场景,也是一种与现代人感官模式适配的“超真实”场景。

媒介融合空间与缝隙的新场景构建

新旧媒体的融合,本质上也代表着新旧生活空间的融合。本书并不探讨媒体融合本身,而关注媒体融合中有哪些用户行为的特点。詹金斯是全球知名的媒介融合研究专家。他于2006年出版了《融合文化:新媒体与旧媒体的冲突地带》(Convergence Culture:Where Old and New Media Collide)一书,指出了媒介融合的复杂状态。在媒介融合时代,媒介受众身份开始有了很大转变,变成了重要的参与者,在为麦克阿瑟基金会所做的一个研究报告——《直面参与式文化的挑战:21世纪的媒介教育》(Confronting the Challenges of Participatory Culture:Media Education for the 21st Century)中,他指出,当今大众可以有四种方式参与到媒介之中,归属(affiliations,意为参与网络社区活动);表达(expressions,意为发表网络作品);合作式解决问题(collaborative problemsolving,网络协作、分包);传播(circulations,博客、播客)。[137]当然,当今网络用户参与的渠道、方式则更多。

在多样化的用户参与之中,互联网空间也提供了诸多的参与可能性。而这种参与,使得用户行为体现出了更多的主动性,詹金斯从德赛都那里借用了一个词,把网络用户参与通过存档、转发、转播、改写、评论等方式,从而变成“文本的盗猎者”(textual poacher),[138]而非只是一个阅读者。与此类似,德勒兹也曾提出赛博空间的游牧论(nomadism),广西师范大学麦永雄这样评论德勒兹的思想:“在游牧美学意义上,赛博空间充满着非确定性和可能性,其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千差万别的结果,因而是一种具有游牧韵味的魅力十足的光滑空间。”[139]无论是“游牧”,还是“盗猎”,都体现了网络环境下用户对原创者思想、作品的侵略性态度。媒介融合带来了用户在不同媒介之间的游牧心态,不同媒介之间的融合缝隙也为用户参与提供了各种可能。比如,网络上所点评的“歪楼”(意即对原帖的评论脱离了原帖主题、语境)、戏谑式模仿、改写、“刷屏”等,都会造成媒介融合时代的一种颇有趣味的新虚拟场景。而这,也为商家蹭热点和跟风提供了良机。

案例17:戏谑式模仿——媒介融合缝隙的“盗猎”和“游牧”。陈欧是网络电商企业聚美优品创始人兼CEO。2012年,陈欧打破常规,自己为公司拍摄了“我为自己代言”系列广告,引起青年网民强烈共鸣,在新浪微博掀起“陈欧体”模仿热潮。

案例18:隔空对话——现实不连接,网络来弥合。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吴宓曾有一桩趣闻。他向毛彦文女士求爱不成,于是在报纸上发表诗作:“吴宓苦爱毛彦文,三洲人士共惊闻。离婚不畏圣贤讥,金钱名誉何足云。”一时舆论大哗。现实中求不到,只好在媒体上隔空示爱。(www.daowen.com)

网络时代,这种隔空对话更加容易。现实中的缝隙在网络中弥合,却制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传播空间和传播模式。试想,电视、广播、报纸和杂志的大众传播时代,哪里有这样的品牌传播空间、传播策略呢?

2017年11月23日的感恩节,著名的安全套生产厂商杜蕾斯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个缝隙。采用隔空对话的方式,向在现实中完全不相干的一些品牌发起了感恩行动,以极富创意的表达引起了网络空间的巨大轰动,形成了有趣的一种传播模式。这些被感恩的品牌,如德芙巧克力、宜家家居百威啤酒、李维斯牛仔裤,甚至山西老陈醋,与杜蕾斯本来毫不相干,但在消费者的生活方式里,可能是一起存在的,而网络实现了这种品牌的并置,让青年网络“游牧者”感受到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络时代的现实与虚拟高度融合的一种生活趣味。可以说,它是一种媒介融合性场景,也是一种与现代人感官模式适配的“超真实”场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