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场景技术:催逼人还是与人共生?

场景技术:催逼人还是与人共生?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对于技术,技术与人的生存,存在主义哲学大师海德格尔给我们有益的启迪。技术观念并非只能在工具层面上来谈,海德格尔对于现代技术的看法,代表了人类对现代技术思考的哲学深度。山东大学张详龙分析海德格尔的技术观时指出,海德格尔认为现代技术对物质而言是一种“催逼”,本质上是一种“座架”,即“摆置”。

场景技术:催逼人还是与人共生?

《人与机器共同进化》一书收录了卡纳夫妇(Ayessha Kahna和Parag Kahna)关于“混合现实”(hybrid reality)的论述,把当下称为“混合时代”,“这个新的社会技术时代,正随着技术与技术的融合,以及人与技术的融合逐渐降临”。[1]如今,不只是人与技术之间的关系,还存在着技术与技术的连接和融合,当部分技术,如人工智能,具有自主学习能力,技术和技术之间就具有自主的交互沟通能力,技术进化将会呈几何级增长。按照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院的弗洛里迪(Luciano Floridi)的说法,人类在技术与技术的进化系统中将被抛弃,因为人在进化的效率上远远比技术慢。[2]

对于技术,技术与人的生存,存在主义哲学大师海德格尔给我们有益的启迪。场景是GPS、感应器—物联网、智能手机、大数据、社交媒体五大神器的技术集合。这五种技术本身是当下新的信息技术、新的媒体技术的集合应用,对人类现实生活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这些技术本身,还在不断的进化之中。短暂来看,好坏难定。我们可以很容易地从这五个技术之中,发现已经产生的对当下的负面影响,如本书绪论中指出,很多人借用福柯(Michel Foucault)《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Discipline and Punish:the Birth of the Prison)里谈论的“全景监狱”,就轻易地把大数据和社交媒体时代的网络空间称为“电子圆景监狱”。

技术观念并非只能在工具层面上来谈,海德格尔对于现代技术的看法,代表了人类对现代技术思考的哲学深度。山东大学张详龙分析海德格尔的技术观时指出,海德格尔认为现代技术对物质而言是一种“催逼”(herausforderung),本质上是一种“座架”(gestell),即“摆置”(stellen)。现代技术变成了一种“加工”,而不像传统技术比如传统的手工作业——耕作、制陶、造桥、造屋,通过技艺化的活动,将物中潜藏的可能性以合乎生活内在尺度的方式开启出来,让天、地、神、人得以相遇,呈现出意义充盈的“存在”的状态。现代技术不去考虑物体的自身物性,以及生活情境性,而是完全按照表象化数学因素的事先筹划(entwurf)构架来冲压出产品。[3]

如果技术不是一种“催逼”,那么它必须合乎物性,即对物的规律的遵循和顺应。它必须合乎人的内在生活尺度,人的情感、审美、求真、去蔽,以人为目的。它是一种技艺化的活动,而非生硬的机器式的“冲压”。海德格尔这些说法其实并非玄妙。传统的手工艺,制作者和自己的产品、制作的工具之间,并没有距离。他是制作者,也是使用者,知道使用这种工具去劳作的各种感觉。所以,他知道如何制作最适合“干活”的工具,让这个工具更“趁手”,和他的劳作亲密无间。大工业制造,使用的材料和制作者之间没有关系,产品好不好,是否适合干活,顺手不顺手,与制作者也并无关系。所以,这种制作和制作者之间是疏离的关系,没有制作者的生命意识的注入,并非制作者的生命活动。(www.daowen.com)

因而,我们在考察场景这一人类前所未有的“超链接”数字化生活情境,必须有海德格尔式的“思”,也要有生活的实践视角。这样,才不会被技术“摆置”,才能与“存在”同在。

只有把人放进场景之中,将“意义”放进各种生活的场景之中,场景的研究才会获得人的价值,才能对我们当下的社会生活具有更高的解释力,也才能对生活场景有新发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