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班级小组建设:轻松又有效的生本管理

班级小组建设:轻松又有效的生本管理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的学生需要展示,但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他需要小组作为他的后盾,这样才会获得成功。不单单是展示,贯穿于整个学习,小组的力量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生本的前提必须生成小组的力量,这就要从小组的建设上下功夫。再次,建立小组的帮扶制度和竞争制度。小组内形成对口的帮扶,一对一,针对情况进行表扬奖励。

班级小组建设:轻松又有效的生本管理

广州何转云 

我认为生本为我们开辟了一条新的教育道路,它的方向很明确,就是以学生为主人的教育。学生既然是教育的主角,那么他就必须有展示的舞台,就像明星需要宽阔的舞台一样。但你有没有想过,其实每个明星闪耀璀璨的背后,往往都会有一群人员为他出谋划策?我们的学生需要展示,但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他需要小组作为他的后盾,这样才会获得成功。不单单是展示,贯穿于整个学习,小组的力量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生本的前提必须生成小组的力量,这就要从小组的建设上下功夫。

一、 观察了解,均衡分组

对于小组建设的最初的第一步就是分组,那么,究竟怎么个分法呢?当你面对一个班的时候,不要急着把学生按高矮肥瘦盲目进行分组。可以先对各个学生进行具体而综合的一个观察了解,也就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等进行摸底,观察一段时间后,结合其他科任老师的意见、学生间的评价、家长的反馈等等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定位。然后把学生分类,主要有两大分类方向:一是成绩,把学生归类为好、中、差三种;二是性格,把学生归类为活泼、一般、文静三类,于是就在这几类中进行均衡的搭配,一般每组4—6个同学。如我班有55位学生,我把学生总共分为14个小组,只有一组是3人,其他小组都是4人;14个小组又分为4个中组,1列为一个中组,每个中组3—4个小组;4个中组又分为2个大组,2列为大组,每个大组里有7个小组。(下边附教室小组座位表)当然这只是一个初案,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知道,人是会转变,同时认识也会有所变化,所以一段时间后我就会针对自己的观察、小组的意见反馈以及科任老师的反映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调整,当然这已不是大动干戈的调整了,而是微调,以此来达到小组间组合的优化、完善。

二、 合理分工,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小组成立后,这只是形式上达到要求,接着下来就是分工。小组内各个成员无论学习还是能力都是有所差异的,那么这个分工就不能随意而为,不能强人所难,同时也不能偏其一方。刚开始的时候,我是这样构想,每个小组分别有一个主组长,是统筹整个小组学习和工作。七年级主科分别是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四大课,4个人分别负责一科,分为语文组长、数学组长、英语组长和政治组长。但实验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某些同学由于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低以及自控能力差,他们根本就不能胜任科目组长一职。我觉得生本就是要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当某些学生真的暂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时,我们不要强他们所难,如果我们非得让这些学生去做他们难以完成的事情,这本身就打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和同学们商量进行了调整,让那些有能力的学生多兼任一科科目组长,而原来的同学要协助。同时,让那些不当科目组长的同学当小组的记录员、纪律员等。当然往后还可以一直做内部调整,这样一来,小组内每个成员就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最充分地运用人力资源。

三、 小组定位,形成文化建设

框架形成之后,小组要鲜活起来,就必须要有小组灵魂,这就是文化建设。各个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商议制定:组名、祖训、组规、小组公约、奋斗目标等等,先让学生大干特干,再由教师进行把关,把不合实际的成分剔除,并加上教师的建议,然后再返回给学生修改。为了提高学生小组的集体荣誉感,我要求每个组员必须清楚了解自己小组的相关文化建设内容,并把小组的文化建设在班内进行了展示,要求本小组成员对其他同学进行介绍,同时,也可以对其他小组的文化建设“指手画脚”,给予建议。我给每个小组发了一本专门记录小组文化建设的本子,要求各个小组一段时间就进行一些调整、修改,每个月上交一次记录本,让教师能够了解各小组的发展动态,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肯定。

四、 合理规范,形成良好习惯,建立帮扶和竞争制度

小组组成后就必须投入运行,运行过程中不能随意任之,必须有个统一规范,在此基础上再各施己术,共性跟个性统一,达成小组的合理规范。首先,无规不成方圆,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跃发言、乐于展示的同时,也不能放松其纪律,相反,这一切的有序进行必须要建立在良好的纪律上。我给每个小组发了一本纪律记录本,专由小组记录员进行记录,记录好的,如:周三,语文课上,某同学积极投入讨论交流,乐于展示。也可以记录不好的, 周三,数学课上,某同学讨论时开小差。组长针对记录情况,结合组员进行监督教育,教师进行把关,并把这些记录与德育评分进行挂钩,这样就能为课堂的纪律做好了保障。其次,生本课堂的核心环节是学生的交流、讨论以及展示,虽然做了不少思想工作,还做了鼓励工作,但效果甚微,当需要某个同学展示时,他们一般都会扭扭捏捏,学生还没能真正地形成展示自己的习惯。究其原因,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些小组流于形式,表面热闹,却没能真正交流讨论问题,即便有些小组真的讨论了,但要真正上去展示时,又发现没有素材可展示。针对这个问题,我给各小组发了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的交流记录本,科目组长负责调动小组成员发言交流,记录员负责记录,每周教师进行一次把关了解。当然这只是交流讨论的初级阶段,为的是形成学生积极讨论并做好记录的习惯,当习惯形成后一切就好办了。再次,建立小组的帮扶制度和竞争制度。小组内形成对口的帮扶,一对一,针对情况进行表扬奖励。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小组间进行小组PK,个人也进行PK,可以把竞争进行公开处理,形成竞争氛围。

五、 积极鼓励,培养人才,善用人才

分工明确之后,学习工作的真正开展落实才是重点,现今社会需要的人才是能够化知识为能力的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组长的学生不是好学生。让学生意识到,当组长既能增进知识,也能锻炼能力,使得学生心甘情愿地当好自己的职务,做好自己的工作。同时,要及时肯定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就需要长期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可以先培养主组长,让他明确当组长的要求、职责,帮助他在小组内先形成威信,培养他组织小组活动的能力,如怎样在小组内进行分工,怎样完成前置作业,怎样组织讨论交流并做好记录,怎样展示成果,怎样评改作业等等,以及要协调小组内的关系,及时实事求是地向教师反馈情况。然后让主组长带领其他科目组长、记录组长、纪律组长做好工作,由点到面进行培养。刚开始时,每周开一次组长会议,后来两周开一次。同时,对那些工作到位的组长,要在班里公开表扬肯定,也可组织“最好的组长”评选活动,并作相关奖励,以此来提高组长工作的积极性。刚起步,不能要求面面俱到,也不必操之过急,要给学生成长的时间和空间,静待花开。

六、 评价制度和激励方案

评价制度和激励方案是生本实施的润滑剂,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良性竞争。评价对象分为个人和小组,评价内容分为前置作业、课堂表现和课后练习,评价方式分为组内评和教师评,前置和课后主要由组内评,每个月评一次,评出优秀个人和优秀小组。

附小组评比加分、扣分细节:

(一) 加分:

1. 小组合作愉快(组员都乐于听从组长安排的)每人加2分;

2. 小组讨论积极热烈、纪律好(没人讲话、开小差、睡觉、吃东西)的每人加2分;

3. 积极主动发言的加2分,声音响亮再加1分,回答正确再加1分;(www.daowen.com)

4. 主动评价、补充其他小组(同学)的加2分,评价好的再2分;

5. 主动展示交流成果的加2分,展示效果好的再加2分;

6. 抢答多、好的加2分;

7. 按要求做好笔记的加2分;

8. 主动帮助别人的加3分,帮助成功的加2分;

9. 每次默写、听写、背书,小组所有组员都过关的,每人加2分;

10. 每周所有作业,小组所有组员都按时完成的,每人加5分

11. 每次测试,平均分第一名的小组每人加6分,第二名的小组每人加4分,第三名的小组每人加2分,第四名的小组每人加1分;

12. 主动承担讲课的加5分;上得好的每人加3分。

(二) 扣分:

1. 整节课都不回答问题也不评价他人的小组,每人扣2分;

2. 小组不积极交流、纪律差(讲话、开小差、睡觉、吃东西)的,每人扣3分,攻击、讥讽他人的扣3分;

3. 没按要求做笔记扣2分,每次不交作业扣3分;

4. 每次默写、听写、背书,不过关的扣2分;

5. 月考、期中、期末考,平均分倒数第一名的小组每人扣6分,倒数第二名的小组每人扣4分,倒数第三名的小组每人扣2分。

(三) 个人、小组评价每月总结一次(个人评前5人,小组评前2组),下个月从零开始;中组每2个月(每次大考后进行,一学期评四次)评比一次,下个月的评比从零开始;大组每个学期评两次,期中考试后一次,期末考试后一次,下一次从零开始。

(四) 小结排后的小组,从下两个周里可以申请一组人帮自己提高,如果下次总结有提高的,本小组加分,进步一名的为小组加5分,进步两名的为小组加10分,如此类推。而另一帮助提高的小组,也会加分,同样是进步一名加5分,进两名加10分……如此类推。

(五) 小组回答不能只是个别同学,如果一个组内的同学第一次是他回答,可以为小组和个人加分;当第二次还是他回答的话,就不能为小组及个人加分。只有组内轮完一圈回答后,那个同学回答的话,就可以重复加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