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荆志强老师
深圳市罗湖区孙彦俊
几次落笔,又几次搁笔,题目换了三四个,开头改了四五回,总是很有写写荆志强老师的冲动,又总是因笔拙而陷入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岁末得闲,终于又鼓起勇气,重拾起笔来,不揣浅陋,就写写我眼中的荆志强老师吧。
起这个题目还是煞费了一番苦心的,灵感来源于王小波在《我的精神家园》中的一个唯美的比喻。他说,人文事业在两条竹篱笆之中,篱笆上开满了紫色的牵牛花,在每个花蕊上,都落了一只蓝蜻蜓。我想,荆志强正是罗湖教育百花园里的一只蓝蜻蜓。
(一)
早就听说罗湖教科院荆志强副院长教改做得好,全国有名。巧合的是,我们居然是邻居。一次偶遇,由妻引荐才正式识“荆”,才有机缘一睹荆老师的“芳容”。虽说荆老师是江苏人,但身材魁梧,既像山东大汉,又有点东北爷们儿的“五大三粗”。如果给荆老师画一幅漫画的话,一定要把他那仿宋体“国”字脸上招牌似的笑眯眯的小眼睛和那一对笑起来藏也藏不住的小酒窝儿夸张地特写出来,以彰显他的“妩媚”。
我们礼节性地握了握手,我简单地做了一下自我介绍。应该说,第一次见面,他的亲切随和,特别是那可掬的笑容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当然也仅限于此。
(二)
大概半个月之后,听说第五十一期罗湖教育发展论坛的主角是荆志强老师,他要上一节高中数学的公开课,还要做一个微报告。这正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果断报名参加。
主持人开始介绍荆院长辉煌的成就——那么多高规格的荣誉、奖项、公开课、课题、讲座,不胜枚举。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连续多年教高三,总能把三流的生源培养成一流的学生,创造了一个个高考奇迹。这是我最感兴趣也是我最以为了不起的地方。
终于,开始上课了。舞台上,众目睽睽之下,他还是和上课前一样一脸的放松,还是笑呵呵的,和学生亲切自然地交流着课前前置学习的情况。这节课的内容是“二倍角公式”,我早就把这些当年就没太学明白的知识还给了老师,具体的公式转换忘得一干二净,但是我负责任地说,这节课我听懂了。
我懂了,课堂不要太像课堂,不要太“正经”,要像领着学生玩儿一样。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尽量自然,自然的语言比雕琢的语言更容易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这可是全区顶级公开课现场,他就是这样把课上得轻松快乐,学生就是这样在不知不觉间打开了一扇扇通往知识殿堂的大门。
我懂了,真正以生为本的课堂就应该根据学生的真实学情开展教学,多数学生已经懂的坚决不讲,多数学生不懂的提出来让已经懂了的学生讲,老师的作用就是在关键节点进行点拨、总结、提升。(www.daowen.com)
我懂了,课堂是每一个学生的课堂,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去,让每一个小组都活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认为“我能行”!
我懂了,课堂上要有发自内心的真诚的掌声、笑声、鼓励声、赞许声。比如,荆老师声赛洪钟地说:“你真是太棒了……你就是数学家高斯……”“你真是太了不起了,老师都没想出来……”其背后当然要有老师对学生的高度信任和高度尊重。
我懂了,荆老师探索出来的基于生本理论的一整套教学模式是具有可复制性的,符合卡尔纳普提出的可验证性原则。也就是说,理论上讲,无论哪个老师在哪个班级运用这套教学模式教学,都会找寻到自己的“教育的春天”。
……
我懂了!我懂了吗?我真的懂了吗?我记得哈佛图书馆墙上有一句话,知道了不叫懂得,做到了才是真正的懂得。只听了一节课,哪里就懂得了!
(三)
荆老师微报告的题目是《授之以“欲”,激之以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一样的精彩。他讲了开展生本激励教育的过程,怎样设计前置学习,怎样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怎样让学生上台展示,怎样评价激励超越……
可惜只给了他15分钟的时间,他要把三个多小时的内容压缩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无法系统地阐释他的教育理念和实际操作中的细节。不能不说这是个巨大的遗憾。
(四)
圣诞节那天,我吃过晚饭到操场散步。尽管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不过洋节,但内心还是渴望遇见童话里戴红帽子的白胡子老头儿——哪怕给我一块糖也好。正在胡思乱想之际,一个高大魁梧的身影正迎面走来。“荆院长!”我不禁脱口而出,并快步迎上前去与他握手交谈。荆院长依然亲切热情,那招牌似的笑容依然那么“妩媚”。
交谈中得知,荆院长原来学的并不是数学专业,而是改教的数学,这让我异常惊叹。我激动地讲述了我听他的课和讲座的感受,荆院长主动加我微信,给我推文,给我介绍他的专著《幸福地做老师》。这本书我已经在网上买了,可惜还没有送到。我想读过书之后,可能还会有更多的收获和更深的体会。荆院长认为学科之间是相通的,还不失时机地勉励我,邀请我加入他的研究团队……我想说,圣诞夜偶遇荆院长赛过遇见圣诞老人——哪怕他真的给我一块糖。
罗湖教改的春风正徐徐吹来,春色满园的罗湖教育指日可待。我想,真的到了那时,在罗湖教育百花园里的每个花蕊上都会落下一只像荆老师一样的蓝蜻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