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构建创新的学习形式方案

构建创新的学习形式方案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激励型的形式贯彻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师生协同、教学相长的原则。“前置教学案”是“自学的导航、互动的载体、落实的抓手”,要做到因材施教,条理清楚,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只有设计好了“前置教学案”,学生自学才可能轻装上阵,学习才可能有好的效果。教师对学生的前置教学案进行评定,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热情参与。充分利用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

构建创新的学习形式方案

激励型的形式贯彻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师生协同、教学相长的原则。课前以学定教,做好前置;课中教学互动,协同共振;课后及时反馈,有效落实。因为有前置研究,所以课前学生有机会看书、做题、做好准备;因为学生有备而来,所以课中小组交流才卓有成效;因为有前置研究、小组交流,所以学生的展示与师生互动才精彩纷呈,也才有学生“数学真好玩”的学习体会,从而激发学生们“闯关”解决问题的欲望,让学习变成一系列的“智力”和“思维”游戏。老师不断激励赋能,学生获得快感,兴趣盎然,享受“高峰体验”。 

激励型课堂要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等学生有困惑的时候,不等学生想表达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学生能学会的不教,学生不能学会的不告诉,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不同的方法,反反复复地尝试。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锤炼思维的过程,就是知识构建的过程。教是教会学生去学,教的核心是启发学生思维,而不是简单地告诉。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位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教学过程成为源源不断激励学生发挥自己最大潜能的过程。

激励型课堂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构建:

1. 课前以学定教,做好前置。

“前置教学案”是“自学的导航、互动的载体、落实的抓手”,要做到因材施教,条理清楚,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教师要转变角色,对知识重新“翻译”,站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理解水平上为学生好学而设计。只有设计好了“前置教学案”,学生自学才可能轻装上阵,学习才可能有好的效果。具体流程是超前一周集备完成,提前三天印好,超前二天发给学生独立思考先做,超前一天收,老师有充足时间批改。

教师对学生的前置教学案进行评定,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热情参与。课代表按小组收齐, 老师先批改,并做好错题统计,统计对于“激励型课堂”非常重要,可以让老师做到“眼中有生、心中有底”,对学生做的解法,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的各种典型错误及其错的原因了如指掌。没有统计老师只能和盘托出什么都讲“满堂灌”;有了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解决他的困惑问题,做到雪中送炭! 

2. 课中教学互动,协同共振。

传统理科教学是“一个定义,三项注意”,老师告诉学生,学生索然无味。传统文科教学是“注重分析,强调记忆”,学生昏昏欲睡,不感兴趣。激励型课堂模式首先让学生先学先练,因为先学,学生会产生很多问题和疑惑,学生课堂专注度极大提升。原来是学生“带着教材进课堂”,现在是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以问题为驱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实现了从“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通过问题或话题引领,生生、师生共同边讨论、边总结,边反思、边板书、边提升。(www.daowen.com)

激励型课堂老师要做好组织引领,归纳总结,方法提升,提高学生分析能力,思维层次。

老师不断地提问、设问、追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用?老师最终抓住问题的根本,彻底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让学生深度思考,学习兴趣浓厚。激励型课堂学生的感受是上课活泼有趣,像玩一样。教师上课时“收放自如”,形散神不散:通过点拨,让学生向更深处迈进,这就是“放”; 能让学生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把学生引到正轨上来,这就是“收”。放思维:有获取并灵活运用课堂生成资源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层次迈进;收考点:通过点拨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正轨上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的点拨、追问很重要,老师的引领、提升很关键,起画龙点睛作用,老师该出手一定要出手,一出手就不一般。适时介入,该讲的一定要讲到位,如果提升不好,学生就达不到一定的高度,永远在低层次徘徊。 

激励型课堂老师要为学生创造一种主动参与、亲身体验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做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思中分析问题、理清思路,在议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强化学习能力。丹麦当代著名学习研究专家克努兹·伊列雷斯提出了学习活动真正发生的两个过程,激励型课堂也是两个前提条件:第一,学习者必须经历与环境的互动过程,必须亲身参与互动体验;第二,学习者必须要有自己的心理获得过程,必须要将所学内容转化成、内化为自己的认知建构。也就是说,学习者的学习要真正发生,就必须要有学习者的亲身经历体验和认知建构,这两个过程、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激励型课堂要解决好大班教学所带来的弊端——群体学习效率低下问题。我认为好学生无论怎么教,都能学好,要想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成绩,必须提高课堂的参与率,调动中、下基础学生的积极性。防止少数优秀生“表演”,大多数中下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制订上台规则“女士优先、后排优先”、“待进生”优先,老师要真心关爱学生,及时鼓励,让基础好、差学生各层次学生都有成就感,全体同学都共同进步。如果学生做得好、讲得对,就给予真诚地表扬和鼓励,学生表现欲、成就感得到极大的满足,学习的兴趣更浓、积极性更高,良性循环,肯定会做得更好。对学生提出的各种不可预见的问题,先让学生试着回答,看能否解决,如果不能,再由老师分析师生共同解决。对于学生错误的做法,绝不能责怪,而是鼓励他们自己上台展示,知道错了讲原因,通过小组讨论后知道应该怎样解决;不知为什么错,讲出自己的解题思路,然后与其他同学一道找出错误的原因。一方面自己吸取教训,另一方面其他同学可引以为鉴,把学生的错误变成教育资源。通过评价管理,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争先恐后发言、相互评价、补充,让大群体学习充分体现出相互帮助、相互裨益的优越性。使每一位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成功欲望的满足、小队集体荣誉的实现、课堂分组展示的竞争、精彩的点评都成为课堂学生学习的驱动力。充分利用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做到“一人对,全组会,一组对,全班会”, 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去,每一个小组都活动起来。

3. 课后及时反馈,有效落实。

激励型课堂教学并不是课堂表面的热闹,有订正到位、二次检查、面谈落实、科学纠错四个环节。这课后的四个环节是极其重要的“最后一公里”,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效落实、保证效果。前面上课师生一起研究找到错因,现在指导学生尽量在课堂上把错误有效订正,概括提炼写下来。写下来是一个整理思维、内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真正有效的过程。“前置教学案”要二次收上来再检查,按小组6人专人负责收齐。老师找“待进生”面谈,如果发现问题按小组为单位重再订正落实,让每位学生真正学懂学通学到会运用。科学纠错就是遵循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定期巩固复习,一般3天到7天后,当学生将要遗忘时,引导学生有针对地对前一阶段的学习内容自我纠错、反思、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