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用学科内在魅力打动学生:最终的优化方案

用学科内在魅力打动学生:最终的优化方案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并非一定要像强哥这样,学生上台讲得眉飞色舞,激动得掌声如雷鸣。我着重讲一讲“语文生本”,我认为语文生本的重点在与学生的理解,而不是形式化地让一个个小组上台讲语法词句。高太尉、陆虞侯正是利用林冲忠于职守、同情弱者、热爱本职的“软肋”,才能诱骗他进了白虎堂。两次梁山发展最关键的时刻,都是林冲立了大功,而且不为私利,功成身退,低调行事。

用学科内在魅力打动学生:最终的优化方案

把学科语言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生活语言,把生硬的公式赋予时代的流行色,前提当然是学生在充分思考、锤炼、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基础上。很多知识都可以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当知识与生活联系时,学生们必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举例:用幽默激活课堂

数学:当学习遇到困难时就让学生想办法。如描写一个变量趋向于零的极限过程,引用李白的诗作为意境“孤帆远影碧空尽”,让学生发挥想象;讲函数就是讲“男人和女人的故事”;上立体几何时学生说:台“曾经”是锥,找台可以先找它的“妈妈”锥;讲大圆,问学生飞机从北京飞纽约是怎么飞的? 为什么不是两点之间连成直线飞?找异面直线所成角:取点推线,相交则灵;数列递推问题叫做“退一步海阔天空法”,一个数列抓通项,两个数列抓公共项即抓“间谍”,数列问题不好理解可以把各项写出来“开火车”等;恒成立问题即“走极端”,请出“武大朗”;线面平行判定定理叫做“里应外合”,线面平行性质定理叫做“萍水相逢”;诱导公式口诀改编“符号看象限,横不变竖变”;研究不等式请伟人毛泽东邓小平“帮忙”,和积互化毛泽东,威力无穷,和和互化邓小平,天下无敌,学生易记。数学归纳法学生比喻“骨牌效应”;刚学二项式定理命名为“苹果香蕉定理”,因为苹果英文首字母为a,香蕉英文首字母为b,总计n个苹果和香蕉,整个定理就是香蕉在玩游戏抢苹果的次数(个数);初学虚数i时学生总是要比大小,总觉得3i比2i大,一个学生说:虚数是我的儿子,所以不能比大小!大家都愣住了,为什么你的儿子就不能比大小呢?他说:我的儿子还没有出生,我的儿子和虚数一样不存在,虚数是虚无缥缈的数,所以不能比大小。矩阵左乘:后来居上。初中求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平方公式“首平方、尾平方,乘积的两倍在中央”;学指数对数首先考虑底:底小于1单调递减反的,底大于1单调递增正的,和人在出生前后的位置正好一反一正相符,人的年龄出生前小于1,出生后大于1一样,学生们还画图说明等等,学生记得牢,效果好,他们说:好形象、好生动,想忘记都难。

语文:一是平时抓住语文教学核心推进大阅读、深阅读、海量阅读,二是建议教师考核学生时不是用题海淹没学生,而是坚持让孩子做评研的方式,将重点难点易错点,要有梳理,要有讨论,要有研究,要有交流,这样得到的理解和认识无论是内容还是过程,孩子的收获都是充实的、快乐的。同时也强调,评价孩子不是把他跟别人比,而是他自己与自己比较,只要进步了就要给予鼓励和肯定,让孩子收获信心和不断超越的勇气。再制定一系列促进这种评价的制度和方法,广泛开展研究与实践,那么成长与成绩就可以兼得了。

学生吴菲菲以一个学生的角度谈语文生本:用笔尖描述我所接受的生本激励教育,无论是看法角度的剖析还是笔触文采的方面,我都是比不上其他同学。既然在文笔上没有出彩之处,我也只能就我自己的看法观点粗谈了。

今天下午正巧有一场关于国学融入课堂的经验分享会,我也去听了,一堂讲座下来,专家所讲的观点竟与强哥的观点出奇地一致。唯一不同的是,他们所引导的大体方向在我们班早已落实得十分完美了,虽然有点不谦虚,但用事实说话,若不是生本,我不可能如此以一位学生的身份畅所欲言谈我所想。

强哥在生本界是位“牛人”,全国各地的老师都慕名而来。其中许多老师都问过我这样问题:“数学是这样的,那其他科呢?”其实很多老师都把“生本”给理解错了,“生本”就是以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而并非一定要像强哥这样,学生上台讲得眉飞色舞,激动得掌声如雷鸣。其实“生本”很简单,无论是静是动,只要是以学生为本,让我们自己反思讨论总结,即为“ 生本”,每个老师都能从“生本”中找到一个自己的模式。

我着重讲一讲“语文生本”,我认为语文生本的重点在与学生的理解,而不是形式化地让一个个小组上台讲语法词句。这一点我认为语文生本更看重的是我们的文学修养的积累和思维结构的构建。像语文作业我们有时做的不是练习册,而是看老师推荐的好书,写生活随笔;再例如讲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时我们班分出了两派意见,一是游子思妻,一是思妇盼夫,老师并没有给出“正确答案”,而是肯定了两者的可能性。这就是语文的生本,给了我们更大的思想平台,不再局限于逼仄的空间,如果老师的重心放在了“正确答案”,而不是学生上,那“正确答案”就只有思妇盼夫了,也没有我们畅谈的空间了,那学习的目的只有考试,没有学习的乐趣,也谈不上是育人。

蔡红梅老师的生本教改课: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传统教法是小说表现林冲怎样的性格特点?我这样设问:“嫁人就要嫁林冲”,你同意老师的观点吗?请从原文中找出同意或不同意的理由,分成两个小组辩论

正方用单字概括林冲的优点是委曲求全的忍耐,救弱济贫的侠义,刚强正直,强烈的反抗意识,谨小慎微的细致,奋起抗争的英勇果敢。

拓展一:林冲爱自己的职业道德,他是个优秀的军事教官,不但业务水平出众,而且不与官场的大多数人同流合污。高太尉、陆虞侯正是利用林冲忠于职守、同情弱者、热爱本职的“软肋”,才能诱骗他进了白虎堂。

拓展二:林冲勇担当,有责任,有家庭道德。被刺配后,为了妻子的安全与幸福,写了份休书:“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为因身犯重罪,断配沧州,去后存亡不保。有妻张氏年少,情愿立此休书,任从改嫁,永无争执。委是自行自愿,即非相逼。恐后无凭,立此文约为照。”什么是真正的爱情?这就是真正的爱情,牺牲自己,替对方考虑。张氏嫁夫如此,死而无憾。

拓展三:志行高洁的另类草寇。智深要杀董超、薛霸两个意欲害他的公人,他认为只是高太尉的指使,心生怜悯制止了智深;火并王伦,林冲为了梁山的大业,甘愿被吴用利用;晁盖死后,梁山群龙无首,又是林冲出面立主宋江代理老大的位置,避免了梁山的分裂。两次梁山发展最关键的时刻,都是林冲立了大功,而且不为私利,功成身退,低调行事。当王伦要他杀一个无辜的路人来做“投名状”时,走投无路的林冲一定心怀异常的悲痛,一个遵纪守法的朝廷军官,不得已上了梁山,还要滥杀无辜才能被土匪接纳——必须在精神上自虐与自污方可为匪!对一个爱惜羽毛的人来说意味着什么?何其哀痛。

反方提出探究性问题疑问?这样优秀的人何以不能保护妻子,最终走投无路,落草为寇?

小组间唇枪舌剑辩论,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林冲具备大智慧、大慈悲、大道德的真英雄。感悟:对传统经典作现代解读,理解传统经典的现代意义。

化学:老师启发学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原表是: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由于太难背,学生改编的口诀:嫁,给,那,美,女;身,体,细,纤,轻;统,共,一,百,斤。现在全班同学都倒背如流。

历史:教材现在已开始变革,不是死记历史背“年代表”,而是以古论今,理解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等,从学历史中学到怎么解决问题,吸取历史的教训?发动战争的人最后都没好下场,从而要避免战争。(www.daowen.com)

地理:如果死记硬背、机械学习、鹦鹉学舌,学生将毫无解决问题能力。老师问:“假设在地上挖一个100米深洞,洞底和洞口温度哪个高?”全班鸦雀无声,没有一个人能回答。老师拿起书本问:“地球的深处是什么状态?”同学们回答:“地球的深处都是熔岩。”老师又问:“熔岩的温度高还是地表的温度高?”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当然是熔岩的温度高。”

……

让学生和学习与愉悦连接!

让学生觉得学习好像上网、打游戏一样好玩!事实上,学科知识是人类文化几千年精华的积淀,比任何游戏都好玩,理应让学生自己体会,做自己喜欢的事就不觉得累!

学生学习感受:

举例1:叶小伟: 上课就是一个字——爽!

我很喜欢我们的课堂,因为它充实、丰富、可玩性极高。没想到数学课可以这样上,学生预习,学生讲题,甚至学生出题,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轻松,就像玩游戏一样。老师就是在关键时刻给你点拨一下,在无形之中将“必杀技”传授给我们。拿着学来的绝招,我们拿下一道又一道数学题,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成就感,那就是一个字:爽!

举例2:李小斌:学习过程就是——享受!

我原来成绩很差,现在提高了很多,上次还考了满分。这并非偶然,我认为原因就是老师教会了我们如何快乐地学习!学习肯定很苦,但我们可以把它变成一件快乐的事去做。在做题时,我是快乐地去做,去享受它,我觉得不要惧怕题目,钻研出一道道难题,或是速度比别人快,那种幸福优越感,无法言语,只有体会过才知道。生本激励课堂给了我们展示的机会,当每一次把题目讲对了,同学们掌声一片,对我刮目相看时,我的自信心顿时猛增,脸上的笑容也更加灿烂,我觉得那真是一种享受!

学生更长久的兴趣,来自问题本身的吸引力,即用问题的思维含量激活学生,让学生体验思考的酸、甜、苦、辣,享受智力活动的振奋与愉悦。做自己喜欢的事,不觉得累!

案例分析

快乐兴奋有安全感使人更聪明!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更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人在自我创造的过程中,会产生出一种“高峰体验”,这时处于最激荡人心的时刻,具有一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销魂的感觉。让学生忘掉考试,才能最终考好试。

6. 当堂检测

理论上说,经过前三个环节后,自学解决70%的问题,小组讨论解决20%的问题,全班展示解决10%的问题,每个学生对每个问题都已弄懂弄清,但为了保证实效需进入第四环节——当堂检测。当讨论完后有两种方式普查或抽查。普查内容是在投影上展示一道中档典型题,现场完成,按小组收,检查每个人学习的效果;抽查用电脑抽答器(学生从网上下载的,用起来非常方便)随机任抽一人代表小组上台展示,展示第三类抽查题,即全班错的人在10至20人之间。被抽到上台讲的同学,讲对了非常骄傲,会像英雄一样凯旋;讲错了他就是“千古罪人”,他还没回到位置上,其他同学就会埋怨他:“你刚才不会为什么不问呢?害得我们都倒霉!”因为团队捆绑,所以这个组只要有一个人会了,6个人一定都会,如果某一个人不会,这个组长晚上会睡不着觉,下了课组长会找到那个学生帮他(她),比老师还着急。你说这样做还有谁敢不把问题真正搞通?因为整个小队是捆绑考核,强化了团队合作意识。原来一有空闲时间就聊天讲话的同学,现在一有时间就讨论、质疑,有的学生甚至主动要求同桌监督自己。小组长徐婕深夜还不睡觉,她说:“上次考核我们小队最低,星期六我到新华书店买了三本参考资料,我要把三角函数这节看透,下周一我要一个个去找他们。”我现在的主要工作:一是指导方法,利用一切机会指导学习方法。二是要他们不要抓得太紧,努力调节学习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强调不能骂人,要有耐心。学生检查时(现场做题)我在旁边听听。真是:学生“下海”,专注投入,老师“上岸”,轻松快乐。

当堂检测时力求课内独立按时完成,学生不讨论,教师不指导,以此培养学生集中精力、快速高效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能力,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的双检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