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生本赋能教育实践,首先要设计“前置教学案”(也叫“先学研究”),因材施教,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前置教学案是“自学的导航、互动的载体、落实的抓手”,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南针和路线图。教学案在学生的预习中起导航作用,能帮助学生对预习知识进行梳理理解。“前置教学案”实际就是一个“先学提纲”,有纲才有自学的抓手,只有设计好了“前置教学案”,学生自学才可能轻装上阵,学习才可能有好的效果。
1. “前置教学案” 编制通过集体备课完成
教改不能增加师生的负担。实践证明,做老师也千万不能靠“单打独斗”, 非洲有句谚语:“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不能走得很远,只有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一个人能力再强,毕竟力量有限,所以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集大家的智慧,分工协作编制“前置教学案”,教师们要以备课组为单位在一起认真钻研教材,对知识重新“翻译”,设计出学生易于接受易于学习的教学案。因此,教学案的设计不仅要条理清楚,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提炼知识,而且教师要转变角色,站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理解水平上进行设计。通过“电子稿”上届下届传承,不断修改完善,这样做大家就轻松。
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定时间:每周每个学科用半天的时间。定地点:每个学科有固定的场所集备。定人员:学科组全体成员一个都不少。定内容:讲什么?怎么讲?都要讨论好。具体流程是超前一周集备完成,提前三天印好,超前二天发给学生,超前一天收,让老师有充足时间批改,充分了解学生做的情况。
“前置教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它直接影响着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也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堂展示的效果和课堂教学是否真正达到高效。因此,教学案编制过程,实际上是教师业务能力、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的综合体现,也是对学科组成员团队合作能力的集中体现。一份高质量的教学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概括地讲,教学案的编写要做到“三个统一”,即统一编写程序,统一基本内容、统一课时容量。
第一,统一编写程序。由备课组长分配教学案编写任务。每周集体研究,当周备下周的教学案。每一课案,先由主备人“个备”,然后返回学科组“群议”,主备人再根据大家的建议进行“修订”。
第二,统一基本内容。教学案主要包括:①学习目标;②重难点知识;③学法指导;④学习内容(基本题,提升题,拓展题);⑤自主反思;⑥我的问题等。
第三,统一课时容量。本着一课一案的要求,每个教学案要分量适宜,符合实际,讲究实效。教学案的容量以学生预习时间不超过30—40分钟为宜。
有老师可能会提出,有资料为什么还要编制“前置教学案”?我觉得编制“前置教学案”有五点意义:第一,以学定教,因为资料繁、杂、难,通过筛选整合,定好标准,才能适合您所教的学生。第二,团队合作,集大家智慧,备课组一起研究,每届通过电子稿不断修改、传承,可“以老带新”,提升整个科组的水平,大家都轻松。第三,便于落实,落在纸上,收、批、查、统计都很方便。第四,更有实效,上课有针对性、实效性,投影方便。第五,用好资料,学生通过“前置教学案”的引领可以更好地自学、课后反思等。有一点必须指出,不能因“前置教学案”而忽略课本。“前置教学案”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课本的学习而设置的学习方案,是“路线图”“指南针”,是课本学习的辅助,不能替代课本。
2. “前置教学案”设计要求简单、根本、开放
“前置教学案”要做到简单、根本、开放,而且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割。所谓简单,就是大道至简,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所谓根本,即抓住基础,最重要的部分,人性之根是让学生容易理解“好学”,知识之根是找到学生思维的起点,我们要低入,以学定教,学生现状就是我们教学的起点;所谓开放,即问题的设计是开放的,解决方法是多样的,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开放的,有选做题,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求学生做到量力而行、自由选择、力所能及,千万不能统一要求,强迫所有学生都要完成,那有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只能抄作业了。
我们已经进入从单纯考知识转向考人的素养,从考解题转向考问题解决的新时代。“前置教学案”设计要求学生掌握双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激活思维,注重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前置教学案”不等同于复杂的“导学案”,“导学案”多而全、繁而难,学生一看就烦,不利于学生自学,我们把“导学案”做一些改良,便于学生自学,就可形成“前置教学案”。
学习内容以教材为主、参考资料为辅,以一节课的容量为标准设计,内容不要过多或者是过于具体,应该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一定要有思维含量。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渗透学科的素养、关键能力、核心价值。知识问题化,采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梳理。问题探究化:形成问题串,以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探索,突出重点,选择典型例题、易错问题;探究层次化:难点分层,给学生台阶,由浅入深,尽力而为。最后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具体来说“前置教学案”编制应遵循以下六大基本原则:
第一,主体性原则。前置教学案设计与传统教案不同。传统的教案形式是立足于教师“如何教”,而前置教学案必须立足于学生“如何学”,做到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二,导学性原则。“导”就是指导、引导;学不是讲,也不是教,是以学生学为根本要求;案是一种方案,一种设计,不是知识、题目简单堆积。“前置教学案”编写要突出体现“导学”,重在引导学生学习,通过由易到难的问题设置,阶梯式学习内容的呈现和有序的学习步骤的安排,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使教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
第三,探究性原则。设计“前置教学案”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从问题入手,通过让学生设疑、质疑、解疑,培养学生对文本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对问题的设计本着“由易到难、分层探究、有序引导、逐步生成”的原则来进行。
设计的问题通常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基础题”,主要指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力求全体学生在利用教学案“独学”文本的基础上全部解决;
第二层次“提升题”,在知识和能力上都有所提升,力求中等以上程度的学生在利用教学案“独学”基础上全部解决;
第三层次“拓展题”(即需要化归转化的问题),有更强的综合性和难度,并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力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利用教学案“独学”基础上能基本解决,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学”“群学”解决剩余的疑难问题。
第四,层次性原则。编写“前置教学案”时将难易不一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挖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
第五,实用性原则。“前置教学案”是集教案、学案、笔记、检测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教学合一”的载体,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价值。编写教学案要从学生自身认知水平、现有学习能力和教师自身需求出发,合乎学生和老师使用,操作起来简便易行。
第六,规范性原则。“前置教学案”虽具有学科特点,但从教学案编制流程、教学案的基本组成、格式要求、容量要求等方面统一规范。“前置教学案”形式是一大新授内容(8K)、一小复习反思(16K),分栏便于投影。
3. 老师把已经编制好的“前置教学案” 布置给学生先做
将教学案提前1—2天发给学生先做。有的老师说,我没教,他怎么会做?这就是理念问题,前面已经讲了很多道理,这里不再赘述,就像学生玩游戏一样让他自己先玩,有问题再生生、师生一起研究。小学毕业考试、中考、高考,我们能不能教师先讲了再考?不能!要靠他们自己想办法处理,这就是平时我们讲了那么多题,为什么学生对付不了那几道中、高考题的原因,我们平时就让他们自己思考解决,到考试时遇到困难问题也就能自己想法解决。(www.daowen.com)
刚开始老师要指导学生如何先学,“前置教学案”给出明确这课时的学习目标,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参照学习目标,学生根据教材,自选一本参考资料独立思考先学。这节课知识点有哪些?典型例题怎么解决?为什么这样做?有没有其他思考?要求个人独立思考先做;小题注明简要理由,大题写好详细过程。依据“前置教学案”对照课本进行课前预习。所有学生必须自行解决“前置教学案”中基础题部分(自主学习内容),学有余力的同学可做拓展题,生疏或难以解决的问题用双色笔做好标记,并做好预习笔记。预习时要实事求是,切忌抄袭他人、弄虚作假(有老师担心学生会抄。其实不用担心,明天课堂上让他上台一讲就知道)。一定要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因为任何有效的学习都须经过学习者自学独立思考的过程,自学能力的培养对生本赋能教育的开展至关重要。要让学生有对话的资本。刚开始有一点不适应,习惯成自然,过大概一个月时间适应后就好了。使用“前置教学案”时坚持先独学、再对学、群学的方式进行,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还有个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好办法,就是有困难找学生,让学得好的学生介绍经验和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案例1:
高一学生陈芳君
一、 读书:无论哪一科的学习,要先学会看书,把书看懂。在看的过程中,理清概念性的东西,圈画关键字词,以便复习。结合参考书,弄清例题,大概明白所要学的内容。
二、 做题:拿到题目,在浏览题目的同时,圈画出题目中的易错点与解题关键,在完成题目后返回题目,看是否忽视了细节问题。做题要先做简单基础的或中等题目,不要浪费时间钻研难题。
三、 巩固:自主订正试卷,给自己一个思考的过程。若还是无法解决,找组长,讨论透。在订正过后的2—3天,将错题在纠错本上再做一遍,看自己是否还会。应反复纠错,尤其是典型题、易错题。
四、 复习:每个周末都可以整理这周所学的知识,大概半个月往前回顾一次。看看纠错本与书上圈画的重点。若有多余时间,可以做一些课外习题。
学习方法案例2:
对怎样学好数学提一些方法与建议
高三学生杨超
离高考仅剩100多天了,对于我们每一个同学来说时间都是宝贵的。所以在此我就怎样学好数学提一些方法与建议:
我认为数学的学习主要分为三大块:
一、知识梳理:通过学校的复习讲义查找自己知识上的漏洞,可能是由于公式记错或原先的一些理解不当造成失分,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反正要找到问题出错的根源。
在找到漏洞后。我们可以把相应知识点写到自己知识梳理本上,同时要在下面附上一些相应的例题,如:椭圆“+=1的e=,求k”做错了,应该是对椭圆中的a是“谁,它跟谁走”,这一概念没有理解清楚,所以没有分类讨论导致出错,这样以后在温习时就能将知识点运用到一些题目中,即融会贯通了。
二、 纠错方法:是必不可缺的环节,我认为一些小题目可以用白纸盖住原题直接在考卷上做,如果做对了,再反思一下原先为什么做错就可以过了。如果做错了,那就要上纠错本(可先将题目抄下,过两日再做),但一定要回到“知识梳理本寻找这一块知识点是否已经出过错,如果总是在一个地方栽跟头,那自己就要多留心了,最好打上着重号(像我经常在填空“6—7”题上做错,自己就会更加谨慎),如果是新的漏洞,那就要上知识梳理本。当然,进入二轮复习,我们除了做题,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将同类型的题目集中起来,寻找差异,反思方法,揭开数学题内在的思想,如“化归思想”,这种思想可以在很多题目中应用,我们要去“比较”去“领悟”,寻找到做同类题目的最快捷的方法,这样在高考中就可以腾出时间来应对一些新题、难题。
高中数学就是通过一些数学思想将固定的知识点迁移运用到创新题型中,在这之间,我们必不可少地要多练、多思考、多总结。
三、 反思提高:第三步也很重要,为了防止有些同学纠错纠到最后答案都记住了,但有时成绩却并不理想,我们应该去寻找一些同类型但略有变化的题目来做,这样可以“温故而知新”。
总之,以上三个环节要同步进行,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4. 生本赋能教学只有“前置教学案”,课后无作业
传统教学是老师先讲再布置作业让学生做,实则“套题型”,学生只会亦步亦趋,缺乏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也难考好。现在我们实际上把作业“倒置”,提前做,轻装上阵。
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生本赋能教学只有“前置教学案”,课后千万不能再布置作业,否则就会加重学生的负担。我深入一些学校调研时发现,有的老师不放心,总觉得量不够,学生既要课前做“先学研究”,课后还要再完成所谓的“配套作业”。“先学研究”没弄透,布置的“配套作业”又做不好,错得多、进度慢、效果差,学生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我们老师都深有体会,自己学通才能教学生,教一遍胜自己学三遍。所以要想学生学得好,把学生当老师一样培养。让学生先做“先学研究”,练在讲之前,也就是让学生先“备课”。生本赋能教学的学生为什么能在课堂上自信勇敢、对答如流,他自己已经研究过了,他是带着问题来,有对话的资本,有想跟大家一起研究解决问题的欲望。如果学生平时都是这样自己解决问题,就能真正“学进去”,长此以往,学生自学能力自然强,遇到任何问题都能自己想办法解决,平时变成考试,考试也就变成了平时,最后终端考试成绩也一定会好!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提升的过程,千万不要一下子“挖得很深”。我们可以通过三种课型“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螺旋式提升。一张大的新授内容,让学生彻底搞懂,一张小的复习前面的典型、易错问题滚动复习,回眸提升。防止学生“一看就会,一做就错”。
学习要求两原则:“会做的尽力做对,该错的尽量少错”。学习心态四句话:“基本题不失分,中档题少失分,难题目拿几分,每人至少120分 (总分150分)”。水涨船高,大部分人能得基本分必定有很多人得高分;大多数人能解基本题必定会有人解难题,先掌握“基本题型”,再学会“化归转化”,所谓“难题”自然迎刃而解!莫斯科大学教授雅洁卡娅说:“解题就是把要解的题转化为已经解过的题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