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和重要性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和重要性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时代要求、文化背景和年龄特征,当今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应该有以下几项:(一)智力正常良好的智力水平是保证青少年学业和事业成功的必备的心理基础。行为表现符合其年龄特点,是心理健康的标志,否则,被认为是不健康的。如青少年应该活泼、充满朝气和活力,步伐矫健,这是符合其年龄特点的,而老气横秋、老成持重则不符合其年龄特点,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和重要性

对心理健康与否的评价标准是相对的,它随时代的变迁而变迁,随文化背景的变化,随年龄、性别、情境的不同而不同。根据时代要求、文化背景和年龄特征,当今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应该有以下几项:

(一)智力正常

良好的智力水平是保证青少年学业和事业成功的必备的心理基础。只有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操作等综合能力达到一定水平,足以胜任平时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并能表现出积极的创造性,才能说是智力正常。青少年的智力发展水平有差异,这就是我们平时经常说的有的孩子智商高,有的孩子智商低,但是,一般情况下,只要青少年的智力发展水平能够达到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的需要,我们就认为其智力发展水平是正常的。所以,家长和青少年本人不要认为一旦发现自己的智商较同龄的孩子偏低或偏高时,就盲目地认定孩子不能成才或一定能够成为天才。

(二)情绪稳定协调

心理学根据情感发生的强度和延续的时间不同,将人的情绪状态分为心境、激情与应激三种。具体来说,心境是一种微弱而持久的、使自己内心体验和活动都受感染的情绪状态。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应激则是意料之外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人都有喜怒哀乐。各种意外事件的打击在所难免,因此,乐观、兴奋、忧郁、悲观等心境表现,暴怒、狂喜、恐惧、绝望等激情表现以及目瞪口呆、手足无措等应激表现,都属于正常的情绪反应。倘若个体经常情绪波动,反复无常,或对他人和任何事物无动于衷,冷漠无情,麻木不仁,或经常产生紧张、焦虑、忧郁情绪和不安定感,这就是不健康的情绪反应。健康的情绪反应,要求人们具有愉快的情绪,保持充分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保持情绪平衡,能自控自制,充满自信心。一般来讲,青少年由于年龄的限制,其情绪稳定协调的能力不如成年人,往往容易产生大的情绪波动,可以因为一件事情而欣喜若狂,也可以因为一件事情而使情绪一落千丈。这是青少年情绪不稳定的正常表现,不是什么严重的心理问题。

(三)自我意识统一

青少年只有正确地认识、评价和要求自己,才能摆脱困扰,表现得体,才能适应学习和工作,并通过主动地自我教育进一步发展自我。这就要求青少年对自己要有明确而清醒的认识,既不盲目自大,也不妄自菲薄,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不会因他人的评价而对自己的认识发生偏差。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对青少年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为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毕竟还不成熟,他们对自己的认识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客观外界的评价。当周围一片赞扬声时,他们可能会飘飘然,自我感觉非常好。而当周围一片指责声时,他们又会认为自己一无所长,心理极端失落。因此,青少年要调整自己的心理意识,客观的公正的评价和认识自己,努力实现自我意识的统一。(www.daowen.com)

(四)性格健全

青少年对自己的态度,对外界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协调稳定,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有一定的自控、自制能力,这是性格健全的表现。而性格脆弱,反复无常,极端内向或外向,与他人或社会生活长期处于格格不入的状态则是性格不健全的表现。实践表明,性格不健全的青少年,往往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为爱走极端,固执偏颇,听不进不同的意见。对社会和他人的认识完全以自我为中心,考虑事情不周全。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极差,不能很好地和周围的人相处。

(五)人际关系和谐

人们通过交往形成各种人际关系。这种关系体现在心理上是一种心理关系,或者在心理上相容,或者在心理上相拒。良好的人际关系会使人充满温暖、安全、舒畅的心理体验。相反,相互间的隔阂、猜疑、冷漠、妒忌,则会使人产生压抑、焦虑的心理体验,使人失去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导致心理不健康的。因此,为了使人际关系和谐,与别人相处时,对他人积极肯定的态度应多于消极否定的态度,对长期所归属的群体能有一种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情感,这样,才能获得人与人之间的相容与和谐。

(六)行为表现得体

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及行为表现。行为表现符合其年龄特点,是心理健康的标志,否则,被认为是不健康的。如青少年应该活泼、充满朝气和活力,步伐矫健,这是符合其年龄特点的,而老气横秋、老成持重则不符合其年龄特点,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