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学生实践中灵感捕捉的体验与感受

学生实践中灵感捕捉的体验与感受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的《芦叶青青》来自生活中真实的情感触动。这些行为或情境有的本身就是灵感的来源,有的则是触发灵感的诱因。我的《快乐的晚餐》之所以能妙趣横生,第一个原因是我的奇思妙想最初来自自己做梦时模糊体验到的一则星际征友启事。

学生实践中灵感捕捉的体验与感受

对于灵感这一特殊的思维过程,同学们有着各自朴素却不乏深刻的感受。这些感受,本身也是灵感捕捉的极好启示。

江晓(高三(4)班):作文灵感主要来自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既是积累思想孕育情感的过程,也是开启心扉、触发灵感的途径。《我的女儿》中纯净纯美的心灵,如诗如梦的意境,丰富细腻的情感,全部缘于生活里那份对亲情的渴盼,那份因父母各自忙于工作而丢给自己的难耐的孤独。一个周末的晚上,父母不在家,放下和同学聊天的电话,顿感偌大的房间里纤小的自己竟是这般无边的寂寞……有个人在身边多好啊——亲人,她陪着我,我伴着她,对,最好是一个女儿,小巧,聪颖,不谙世事,通体透明,却足可交流……思维至此,我自是兴味淋漓思致风发了,赶快挥笔写来,《我的女儿》便翩翩而就。真的,生活中的某些事情或某些情境,只要用心去感悟了,就可以帮助你获得灵感的契机,甚至还可以产生让你捕捉的作文中的形象。

李冰(高二(2)班):我认为自己作文的灵感多来自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和善良的思考。生活中总会存在令人心动的美好事物,由于秉性所致,我眼里捕捉到的事物除美丽之外,总还有着一份委曲,甚至凄清。我的《芦叶青青》来自生活中真实的情感触动。在上学的公交车上,我偶尔听人谈到一位女孩因手术失误,声带遭损,从此不能再说话了。乍听此言,我心里深感同情,也有解不开的困惑,很久,我一直都在思考这个女孩的命运,也总有想写点什么的欲念,可是,很长时间我都未能下笔,从何写起呢?当我平生第一次看到那无边的芦苇时,芦苇婀娜摇曳的身姿,令人神往的绿色和飘飘欲飞的气质,一下子打动了我的心,更让我激动的还是那从芦苇荡中飘来的动听的芦笛,因为此刻我似乎意识到为我所牵挂的女孩寻找到了一个生命的亮点,我迫不及待地问身边做医生的父亲:“声带断了,人还能吹芦笛吗?”爸爸的回答是肯定的。我记得我当时欣喜若狂了,我的世界里正飘荡着这位无声女孩用芦叶吹奏的欢快而满是憧憬的歌。从《芦叶青青》这篇作文的成文过程来看,我以为生活中投入的思考,还可以获得写作中技巧的突破,文章为了表现女孩最后获得了新生,我就虚构了一个吹芦笛的小男孩和他们之间的一个误会,这样一来,文章的意蕴在不经意间就开阔起来。另外,我认为写观察日记很重要,很多东西或许在你看到它的那一瞬间只有一些感动,而不能成文,把这种感动记下来,日后翻翻,它可能就会撞击你的心灵,发出灵感的火花。

王德佳(高二(1)班):李冰同学的思考总是楚楚动人的,我的思考则不免有些寒气逼人。生活是值得关注和热爱的,而关注热爱生活的方式多种多样,由衷的赞美是一种,中肯的批评也是一种。看多了同学们放学回家时,总是一路上你等我我等你,貌似友情,实则是一种生命的损耗,我有感而发,写了《集体主义之死》,是以这样的文字和形式开头的:

一个人

休息,阅读,思考,创作

两个人

交流,竞争,恋爱

三个人

聊天,游戏(www.daowen.com)

四个人

麻将

……

只要留心思考,生活中随处都有可能触动你的灵感,诸如独处、散步、争论、幽默、听音乐、和小孩或老人谈话等。这些行为或情境有的本身就是灵感的来源,有的则是触发灵感的诱因。

文剑(高二(1)班):梦境可以触发灵感,而老师宽容的作文评定标准及对我们灵感的爱护,有利于灵感的进一步理性化和最终成文。我的《快乐的晚餐》之所以能妙趣横生,第一个原因是我的奇思妙想最初来自自己做梦时模糊体验到的一则星际征友启事。第二个原因是语文老师没有轻易否定我梦醒后涂鸦在作文中的这一则征友启事以及由这则启事而联想到的自己第一次做晚饭的体验,而且老师还细细地启发我从启事的“新”“奇”出发,将晚餐写得生动起来,奇妙起来。(附《启事》:我是一个人,一个地球人,性别男,同类叫我“伍文剑”。还差84岁,我便是一位百岁老人。地球是一个很美丽的星球,十分适合生命的活动,现欲觅一位火星上的红颜知己〈生物为佳〉,有意者请与星际觅友组织联系。)就这样,我的《快乐的晚餐》在老师的关注和扶助下,终于“快乐”起来了。更令我感动的是,在《学生习作选》中老师依然按照我的意愿保留了那则和正文内容并无“章法”联系的征友启事,并在评语中做如此的“辩护”和褒扬:“编辑文本时,老师与作者有过有益的交流。从章法考虑,老师认为‘觅友启事’嫌赘,建议删去,作者却有自己的说法:全文的构思皆因‘启事’激活;‘启事’奠定全文风格基调,并让读者了解‘我’的所作所为是个性所致;启事有趣,可吸引人急追下文;等等。作者严肃的写作态度与不唯师之听的精神难能可贵。”

曹睿(初二(8)班):有目的、有意识地参加学校组织和老师安排的社会活动有利于捕捉灵感。《校园来了解放军》(曾刊于我刊),大家都说这篇文章写得有真情实感,而这篇作文的灵感来自暑期的社会调查活动,在驻扎了解放军部队的双峰小学,我看到很多解放军叔叔满身的泥泞,满脸的困倦,却不肯到老师家里洗澡,而有秩序地在水龙头前排队,并婉言谢绝老师为他们洗衣服。目睹此情此景,我心潮起伏,这一瞬间,我萌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一定要写篇文章来赞美解放军。

谢超(初三(1)班):(曾在江西省“辉煌五十年,跨进新世纪”读书教育活动作文比赛中获初中组第二名)在语文老师的督促下,我从初一开始就养成了做读书札记的习惯,三年来,我的札记本已是一大摞了,经常地,我便能从这些储备的知识中获得作文灵感,特别是语言运用方面的灵感。

沈磊(高三(4)班):读书有利于灵感的产生,读书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审美欣赏,读书还是一种交流,是和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观念的思想对话,读书可以丰富知识也能撞击心灵。外在情境对灵感的产生也很重要,我自己作文的进步和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二中浓郁的文化氛围和悠久的人文传统。二中“欲成才,先成人”的校训,促使我们更多地思考有关“人”的本质问题,提高了思想品位,置身于此种氛围中,必定有助于灵感的触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