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六中成立于1971年,当时是城乡接合部的一所普通中学,校园面积小,校舍简陋,教育教学设施短缺,学校规模也不大,生源构成主要为附近工厂及农村的孩子。据老教师们说,六中从成立之初便开始探寻自己的生存发展之路。
客观地讲,1949年后建立的如九江市六中这样一所城郊相对边缘化的学校,其发展是注定比较艰难的。其原因不外乎既没有历史沉淀,也不具备地域优势。另外,就当地学校格局布点来看,这类学校也难以获得政策倾斜和重点关注。于是,脚踏实地、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奋力向前便是这类新生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了。
今人深感骄傲的是,第一代六中人便是极富教育情怀和教育使命的教育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们便走上了一条从实际出发、奋发图强的学校振兴之路,并带着某种必然性地选择了高中美术特色发展方向。
1984年,第一届美术特色班按照当年职业高中班的招生计划招生组班。最初的培养目标是帮助这些学生学到一技之长,为他们步入社会做准备。未曾想到,恰是这样一个最为质朴的教育初衷,成就了后来九江市六中美术特色教育的传奇。
在最初几年美术特色办班的过程中,尽管学校没有成熟的课程设置,没有可供借鉴使用的教材,没有专业的画室和其他相应的物质条件,所有的美术特色教育工作都是在边摸索边调整中往前探寻。但因为当时六中有一批优秀的教师,在这些教师身上有一种热爱教育的激情和一种为了学校振兴硬闯一条路出来的决心和魄力,很短的时间里,六中美术特色教育便取得了极不平凡、令人敬服的成绩——先后有美术专业学生被中国美术学院、清华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等全国各大美院录取。一时间,六中美术特色教育在赣鄱大地声名鹊起。现在回过头去看,六中美术特色教育在起步的时间里所取得的成绩,不仅很快地为六中赢得了社会赞誉,同时让六中人树立了信心,坚定了方向,而且还为往后美术特色教育持续发展留存了第一手宝贵的经验。
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直至21世纪以来,六中美术特色教育一直坚定地行走在一条稳健发展的路上。纵观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六中美术特色尚处于职业教育性质阶段;第二个阶段是90年代中期至2005年,六中美术特色教育有其相当的美术专业学生规模,但尚未形成单独的美术专业班级,美术专业学生和文化班级学生混合编排,大班授课;第三个阶段为2005年至今,经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物价局批准,九江市六中美术专业学生单独编班,美术专业班级单独设置课程,并进行单独质量评价。
美术学生户外写生(www.daowen.com)
至2010年9月初我担任六中校长时,高中三个年级美术专业班级共为10个班,学生数600余人,高考成绩优秀,社会声望良好。作为当时的新任校长,我十分明确地将六中高中办学继续定位在美术特色教育上,并明确表示,六中的美术特色教育发展之路必须走得更专业,更有内涵,更有质量,更有生命力。
同时,我也分析了作为普通中学的九江市六中,为何能走出一条美术特色教育的发展之路,我以为,其中有三个值得继承和发展的因素:
其一,六中有一支经典的美术专业教师队伍,特别是俞志明、张宗强两位50年代的老教师,在六中美术特色教育发展历程中,可谓功勋卓著,值得铭记。他们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不只是因为他们自身的职业精神和专业能力培养了一批批优秀学子,更在于他们对六中的热爱,对事业的追求影响感染了整个美术专业教师团队。所谓队伍的经典,在我看来,就是六中美术教师队伍勤勉的作风、敬业的精神以及优秀的专业素养和团结合作的共事氛围。
其二,六中有一套成熟的美术专业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可以概括为四句话,即艺文并重、自编教材、小班习画、精细育人,在这通俗易懂的四句话里面积淀着的恰是六中美术特色教育几十年的经验与智慧。也正是在这种模式的引领下,六中美术特色教育一路走来,方向正确,步履坚实,成果丰硕。
其三,六中有一种浓郁的美术专业学习氛围,时至2010年,六中美术专业学生规模便已为九江市之最,数百名美术专业学生怀着共同的梦想,齐聚六中校园,在他们之间互相传递出来的是对美术学习孜孜以求的精神。特别是六中几十年的美术特色教育发展之路所传承下来的美术教与学的风尚,还有美术教师自身典型的专业文化气息,汇集呈现的便是一种极富感染力的美术专业氛围,这种氛围自然地具有一种催人向上的力量。
任何事物的兴与衰,自有其必然的内在原因,之所以要对六中美术特色教育之路做如此分析,其意愿就是决心在下一个阶段将六中美术特色教育做得更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