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曾经就是一个老师家访的受益者。我是在农村长大的,那年我读初二,因为少不更事,初二的第一个学期基本上是在一种放纵状态下度过的,成绩也一落千丈。对于那一段日子,现在回想起来,心里都还会有一种后怕,也常常会想,一个人的思想怎么在某一个时候会发生那么大的变化。到那年过完年的时候,我自己就决定不上学了,虽然根本就没去想下一步该干什么,父母亲也不同意我的决定,但在当时,我这个想法却很坚定。
至今也没弄明白,我当时的班主任梁正佳老师怎么会到我家来家访的。只记得那天下午,我从外面回家时,梁老师便坐在我家堂屋的八仙桌旁边。说也奇怪,在看到梁老师的一瞬间,那个心里想好的念头似乎一下就动摇了。也不记得那天梁老师说过什么特别触动我的话,只记得在他离开时,我已在心里改变主意,让自己做回了学生。在初二下学期,我的状态自觉地发生转变,初二升初三时,我的成绩又回到了班上第一名。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认为那是一次改变了我命运的家访。做教师当校长以后,我对家访便总抱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刚刚告一段落的学校2018年春季家访月总结会上,我向老师们讲了自己亲历的四次家访故事。我那天讲的其实是8年来在学校组织的16个家访月中,每一次都曾有过的思考与感触。
2018年4月10日晚上,我陪同初一(2)班班主任何梦霞老师去王莹莹(化名)同学家家访,一起家访的还有语文老师王碧云、蹲点年级副校长万毅。王莹莹是一位双腿高位截肢的女生,此前,我去教室看望过她。小女孩长得很漂亮,眼神特别清澈,和她说话时,她脸上带着微笑,声音轻柔却很清晰。第一次见面,我就感觉这是一个聪明善良、内心有些胆怯却期望与人交流的女生。这次陪班主任到她家里家访,是想看看她的家庭境况,和她父母聊聊天,了解一下孩子的经历和现在在家里的学习生活情况,还有就是特别想向这个孩子传递一份关心与爱护。那天在王莹莹同学家里的家访时间较长,老师、家长和孩子坐在一起说了许多话。孩子给我的印象还是那样善良、懂事,而她在客厅里和弟弟小幅度的游戏以及她在大家聊天时偶尔搭上的一两句话,也让我们看到了她在家里的放松与自如。王莹莹是三岁时在自家楼下被一辆汽车碾压而失去双腿的,这次事故对王莹莹的伤害不言而喻,全家人也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但也因为这次事故,家人包括小莹莹都变得更坚强了。特别令人欣慰的是,王莹莹的家庭生活很幸福,奶奶特别怜爱她,爸爸做水电工,妈妈是幼儿园老师,平时工作比较忙,却配合默契地照顾她,她还有个5岁的小弟弟,小弟弟也很爱护她。那天我们几位老师对王莹莹及家人说得最多的话就是肯定、赞赏和爱惜。在我们心里,不约而同地有着一个共识,那就是人的成长是需要自立自强的,但对于王莹莹同学来说,我们更希望她懂得,她身边的人是多么爱她。那天晚上,最让我感动的一句话是王碧云老师说的:“孩子,我们都很疼爱你。”
4月11日晚上,我陪同高一(4)班班主任李江波老师去了沈嘉毅(化名)同学家,参加这次家访的还有各学科任课老师。我对沈嘉毅同学的认识缘于他妈妈在听完我为家长讲过一次课后,特意来到办公室和我交流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困惑时对于沈嘉毅的介绍。通过这位妈妈的介绍,我初步了解了沈嘉毅同学。除此之外,这位妈妈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便是憔悴和焦虑。在交流中,她坦诚地说到了自己失败的婚姻,含着眼泪倾诉了她面对孩子教育的无奈。她说虽然自己在儿子身上用尽了心力,但儿子依然离她很远,甚至越来越陌生。她现在十分着急而又感到束手无策的是儿子在家里沉迷于手机却从不学习,晚上经常到两三点钟才睡觉,平常基本上不和家人说话,2018年春节前夕还买了一只宠物狗,现在回家就和宠物狗逗玩。听完这位妈妈一番诉说后,我找到了班主任李江波老师进一步了解了沈嘉毅的情况,在李老师眼里,沈嘉毅同样是一位精神萎靡、无心学习,连上课都经常打瞌睡的学生。
那天在沈嘉毅同学家的家访一开始便进行得很艰难,我感觉得到沈嘉毅同学对我们的来访是有些抵触的。家访之前,他就拒绝了我想和他单独见面聊天的预约。当我们一行到他家落座后,母亲便开始诉说自己的不易和儿子的不如意,话语中虽然处处有意避免指责儿子,而且处处多是自责,但她充满幽怨的诉说,令在场的人都感觉到了这份母爱格外沉重。母亲说完后是继父说,明显感觉得到,继父对儿子充满期待和关爱,但继父的话很直接,飞快的语速,粗大的嗓门,传递给儿子的确实有很大的压力。关键是沈嘉毅的反应,他对父母的话语分明是不接受的,他既不接受母亲的苦心,也不接受继父的要求,在他看来,他们都不爱他,不关心他,所有的只是指责他,打击他。他认为他在家里得不到认同,他感觉孤独。他坦承,在学习上他已经放弃了,对生活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面对儿子的表白,继父生气了,语气中多含愤怒,而儿子更不买账,气氛更加紧张。真实地讲,这种情况是我8年来陪同班主任家访第一次遇到的。
陪同班主任及科任老师到学生家庭走访(www.daowen.com)
这时候,班主任李江波、语文老师张明月,还有历史老师张雪萍、英语老师吴小燕、美术专业老师陈江等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分别对父母和儿子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在那天晚上的家访过程中,我除了更加深切地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每个孩子独特的家庭,每个家庭也都有每个家庭难念的经外,还更真切地感受到了我们的老师所具有的纯朴的教育情怀、良好的教育素养,以及成熟的人生理念。那天的家访到后来就是一场“会诊”了,包括我在内,大家现场帮助家长和孩子洞穿了一个因为没有有效的交流沟通而长时间背靠背存在的误区。这个误区就是,父母认为自己是爱儿子的,而儿子却没有领会到父母的爱;儿子认为自己是孤独而不被爱护的,所以自己偏要以对自己不负责任的方式来表达对于父母的不满与抗议。同时,还让他们达成了几点共识:第一,家长要将对孩子的爱与期待转化为推动孩子学习成长的动力,而不能因为爱与期待反而增加孩子的负担,要讲究教育的方式,对孩子要更多关注,更多信任,更多理解和体贴,要尽量少数落,少唠叨,少指责,更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第二,孩子要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心,还要理解和体谅父母的不容易,更不能以自我放弃的方式来向父母表示不满和对抗,而要改变现状,从自己能做得到的事情开始,逐渐回归学习和生活的正常轨道;第三,十分重要的是,父母和孩子一致表示都要意识到沟通交流的重要性,以后遇事要敞开心扉,相互沟通。另外,老师们会更加关心沈嘉毅同学的学习、生活状况,并为他的学习和生活需要提供最大的帮助。
那天家访结束时,看到沈嘉毅同学频频点头的样子,看到孩子继父若有所思的神态,看到孩子母亲稍微缓解的神情,我们都如释重负。
4月13日晚上,我陪同班主任龚良华老师走访了高一(6)班胡启帆(化名)同学的家,一起参加家访的还有美术专业老师周启天。家访之前,我得知胡启帆同学初中是在厦门就读的,在初中阶段,成绩一直很拔尖,初三年级时,他转学到了九江某所中学,因为环境的改变,他的心情也随着跌落了下来,中考成绩落差很大,现在在我校高一年级美术专业班就读,成绩在班上处在中等水平,但班主任龚老师讲,胡启帆同学的习惯品质都很好,总感觉到他还有许多的能量和劲道没有发挥出来。此次家访的目的,是想了解孩子在家里的相关状况,并给予孩子一些鼓励,希望他能提振精神,重拾信心,找回曾经的自己。那天的家访进行得很顺畅,在与家长及孩子聊天过程中,感觉父母亲对孩子既关切又体贴,既充满期待又没有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在父母亲的眼神和话语中,我读出来的是对孩子十足的信任,特别是他父亲说过两遍的一句话“我儿子苏醒过来的时候,他是会有爆发力量的”,分明传递给了胡启帆同学以支撑的力量和坚定的信念。在这里,我想略做分析的是,从教育的角度讲,我们是不必也不该对父亲说的这句话做科学定义上的推究与考量的,也就是说,胡启帆同学什么时候会苏醒,是否真正有爆发的力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父亲充满期许与信任的话语中所包含的教育的正确原理。什么是教育呢?我以为如胡启帆的父亲这样的对于儿子的爱,对于儿子的耐心,对于儿子的守望与期待,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需要也最管用的教育。同样让我们高兴的是,在家访过程中,我们也感受到孩子的轻松状态,虽然成绩尚处于低谷阶段,但看不到他心情的一点点沉重。从他真实的笑容中,我们感觉得到孩子正在进行的自我调适,以及他对这种自我调适所持有的信心。4月13日晚上的雨下得很大,但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们的心情都很快慰。
4月15日下午,我陪同班主任鲁靓老师走访了高三(6)班卢恒力(化名)同学家,一起家访的有蹲点年级的游曼云副校长、语文教师仇付羊、数学教师周时印。卢恒力的颈椎会不时地压迫颈脖神经,给他的身体带来了很多困扰,但班主任鲁靓说,卢恒力是一个为人十分正直、有一股向上追求的精神气的学生,在他身上有一种强大的成长力量。在刚刚结束的外省美术专业院校考试中,他获得了广西艺术学院的专业合格证,但因为广西艺术学院录取所需的高考文化成绩相对比较高,卢恒力在短短的50天时间里,还面临着一个有待提升的成绩空间。因此,我们是在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上怀着期望到卢恒力家为他加油鼓劲的。在卢恒力同学家里,我们和家长、孩子坐在一起,分析了卢恒力的身体状况和各学科的学习状况,明确了高考的成绩目标,在让他充分意识到他是完全有能力达成这个目标的前提下,我们希望卢恒力同学有明确的路径,有必胜的信心,有时不待我的紧迫感和排除干扰笃定前行的力量。那一天,整个家访都是在一种积极的氛围中进行的,特别是卢恒力,坐姿笔直,神情庄重,感觉他是沐浴在一种使命感中了。作为一个家访的参与者,在这一次家访过程中,我感觉此行的意义不只是给予了卢恒力同学以信心和力量,同时,还让我更深切地体会到了教育的发生是要捕捉恰当的契机的,这就是教育的神奇之处——同样的教育动机,同样的教育行为,只有在恰到好处的时候发生,才能生发出神奇的力量。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行走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们唯有用心善待每一个孩子,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情,用心感悟每一个教育细节,这才是教育者应有的恒常姿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采撷到教育之路上一串串浸透着汗水却分外甘甜的果实。
以上就是我2018年春季亲历的四个家访小故事。在讲完四个故事之余,我还有一份对于教育的感慨:教育不是点石成金,也做不到化腐朽为神奇;教育是对正确事情的坚守,并让孩子们在我们正确的坚守中悄然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