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教育生涯中师德的重要性及师德师风建设讨论

教育生涯中师德的重要性及师德师风建设讨论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师德师风的本质是缘于“需要”。师德师风的核心是爱和尊重。同样,教育是需要理想的,教育理想应该是当代师德师风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教师要做一个低调的理想主义者,教育理想是指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教育的价值,要有教育的信念和追求,教师不能瞧不起自己的职业,不能质疑教育的意义。作为教师,李叔同是令人景仰的,他不仅培养出

教育生涯中师德的重要性及师德师风建设讨论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师德师风建设其实是铸造师魂、培养“人师”的工程,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尤其是现代文明进程中器物文明的现代化淡化了精神文明现代化,教育更要强调人格的影响,强调精神的召唤,强调道德的建设。事实上,教师的道德风尚和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引领和启示是任何书本都无法替代的,从这个角度讲,师德风尚不仅是教师职业形象的标志,而且其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资源和教育力量,师德师风建设的过程就是教育生产力提高的过程,也是教育生态建设的过程。

师德师风的本质是缘于“需要”。一方面是缘于学生成长的需要,当代教育需要传递给学生怎样的人格精神,怎样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教师就应该有怎样的师德风尚;一方面是缘于教师职业本身的需要,无论什么时代,教师道德都应该代表人类道德的理想方向,教师群体应该是人类道德最优秀的群体。唐代诗人虞世南的两句诗“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可以说是道德力量的写照,我想也应该成为全体教师的道德期待。

师德师风的核心是爱和尊重。教师对学生的爱与尊重应该成为教师职业中一种常态,而且这种爱与尊重不只是一种道德要求,也是一种职业必须。即人人都有人性的劣根,人人也都有人性的光辉,因此,人是必须生而受教育的。教育的功能归根结底是让学生知道怎样观照世界、审视自我,从而做一个有良知的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一个有爱心的人。教育从本质上讲是让学生做到自我完善,而让学生自我完善的最佳方式便是爱他们,尊重他们,以爱与尊重的力量唤醒他们憧憬美好、追求美好的精神自觉。

在当今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我们特别容易遗失教育的终极意义,远离人谈教育,远离人办学校。作为校长,我总希望老师们能够怀想一些闪耀着仁爱光辉的教育先贤,如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不分贵贱、贫富、愚智、种族、国别、年龄,人人都可以做他的学生,而且能从每个学生的性情深处出发给予他们需要的教育。又如,现代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那是何等的宽厚与大爱,至今每读到陶行知先生“四颗糖”的故事,都会心生感动。再如享誉世界的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面对工学团那些持枪抢劫和盗窃的失足者,他坚守自己的信念,尊重他们,爱他们,唤醒他们的良知和梦想。其实,教师自身最需要建立的是一种辽阔高远的人生格局,这种格局的核心便是大爱情怀,恰是这种情怀和格局能够影响人,培养人,造就人。以上这些在我们这个时代尤其不能缺失。我认为,就中国社会当下存在和未来发展而言,主要矛盾并不是物质层面的诸多指标数量不足,而是精神层面的人的自身要素发育不够。

中国工程院院士于全先生合影

当前,我以为师德师风建设的主题方向应该是“尊重学生,待生如友”,这其实是民主教育的思想理念,民主教育是教育思想史上的一个经典命题,也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趋势,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已经唤醒了人们的民主意识,人道、个性、尊严、平等、权利等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生根萌芽,民主教育是当代教育顺应学生成长的一种必然。另外,中国正在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正朝着民主法治的方向迈进,作为教育,应该担负起引领社会先进思想意识的责任,我们一定要以民主的教育思想、民主的教育方式传递给学生民主的现代意识,为中国社会进步做贡献。

另外,就教师而言,道德比智慧更重要。但丁说过:“道德能弥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空白。”司马光也说:“才,德之资也;德,才之帅也。”就教师而言,尤其如此。道德是教师的形象和资本,没有道德,智慧和能力就无法立足。仅有智慧和能力,或许能够解决具体问题,但无法从精神深处唤醒学生。(www.daowen.com)

对教师来说,道德要求比对一般人更高。除了普遍意义上诚信、正义、仁爱等优秀品质外,教师更需要有奉献精神,更需要宽容,更需要设身处地地体贴学生。奉献不是自我牺牲,奉献是以对学生的爱为前提的一种职业享受;宽容不是忍受,体贴也不是迁就,宽容与体贴是建立在对学生充分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就对学生的认识而言,我以为我们应该明确一个基本的学生观,那就是这一代学生的物质条件比我们那时更优越了,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承受的压力比我们那一代要大,社会、家庭、现代文明进程尤其是应试教育使他们成长的道路充满艰辛。很多时候,学生状态失衡的原因不在于学生自身的主观故意,而在于学生的生活阅历、社会环境、教育背景在学生身上打下的烙印。明确了这样的学生观,我们才会知道学生的苦衷,才能心怀学生,换位思考,从而真正从内心深处接纳和宽容学生,设身处地、细致入微地体贴学生。

同样,教育是需要理想的,教育理想应该是当代师德师风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教师要做一个低调的理想主义者,教育理想是指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教育的价值,要有教育的信念和追求,教师不能瞧不起自己的职业,不能质疑教育的意义。教书育人,关乎学生人格成长,关乎民族文化传承,关乎社会风尚建设。教育之外,没有任何职业能如此深刻地作用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教师要重视理想的构建,理想是指向未来的,有理想心中才会有亮光,工作才会有激情,教育才会有创意,没有理想的教育生涯是一种生命的消耗,只会一路悲鸣,自怨自艾。

“低调的理想主义者”中的“低调”是指对学生的殷切守望和对工作的勤勉务实,教育的低调姿态是由教育规律决定的,教育是育人的事业,它需要的是潜移默化的熏陶,是从容不迫的等待,是默默无闻的奉献。教师不能只做“鼓手”,一味呐喊;教师要做“水手”,要用船桨将孩子摆渡到人生的彼岸。所谓低调的理想主义者,其实就是要像温家宝总理说的“脚踏实地,仰望星空”,也应如钱理群先生说的“能想大问题,能做小事情”。

教师的奉献并不是说教师是蜡烛,这个意象太悲怆;教师也不仅是园丁,这个角色太粗浅。教师是人生成长旅程中的灯塔,她经久不息的熊熊火焰,不仅照亮了他人的道路,也成全了自己美好的生命。要成为灯塔,必须有崇高的人格和丰厚的学养。这让我想起一代宗师李叔同,记得夏丐尊先生在回忆录中说到李叔同先生是有“后光”的,他用自己的人格和学养做了背景。“只要提到李叔同,全校师生以及公役没有一个不起敬的,他的力量全由诚敬中发出。”作为教师,李叔同是令人景仰的,他不仅培养出了如丰子恺、刘质平等一批艺术大师,而且以自己的修为成就了自己不灭的生命之光。

教书育人,不只是传授知识,更根本的是传递品质、塑造人格。品质传递与人格塑造需要师生精神相互渗透,共同修为,其中,教师是引领者,教师高大的本体远胜于高妙的腔调。因此,师德师风这种道德的本体修养应该成为教师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内在需要。康德说过:“这个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作为教师,我们无法触及天空之高,我们本就贴近大地之底,其身若有光,则必是缘于我们内心师德之修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