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重拾被摧毁童年的孩子:我的学生与家长

重拾被摧毁童年的孩子:我的学生与家长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学校所在的小区有31名6岁的儿童,其中16个男孩,15个女孩。所有家长都同意将他们的孩子送到“快乐学校”,这是一段时间后那些父母给我们这个学前班起的名。维佳的父亲是卫国战争时期的游击队员,在妻子面前遭受酷刑,牺牲在法西斯暴徒手下。科利亚的父亲战前曾入狱,当时他们家住在顿巴斯。我对这些未来的学生了解越多,就越确信,我面临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将他们被家庭摧毁的童年还给他们。

重拾被摧毁童年的孩子:我的学生与家长

我们教育者经常忘记:对于小孩子来说,认识世界是从了解人开始的。

想要很好地了解儿童,就必须充分了解他的家庭,包括他的父母、兄弟姐妹和祖父母。我们学校所在的小区有31名6岁的儿童,其中16个男孩,15个女孩。所有家长都同意将他们的孩子送到“快乐学校”,这是一段时间后那些父母给我们这个学前班起的名。31名孩子中,有11名没有父亲,有两名无父无母。维佳和萨沙这两个男孩的命运都很悲惨。维佳的父亲是卫国战争时期的游击队员,在妻子面前遭受酷刑,牺牲在法西斯暴徒手下。维佳的母亲因太过悲痛而精神失常。这个悲惨事件发生后六个月,这个孩子出生了。母亲分娩后去世,小婴儿勉强活了下来。萨沙的父亲在前线阵亡,母亲在抵抗法西斯侵略者、解放村庄的战斗中牺牲了。

“快乐学校”开学前的几周时间里,我了解了每个家庭。在个别家庭中,父母和子女、父亲与母亲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很和谐友好,互相之间缺乏尊重,若缺乏这些,孩子们就不可能幸福地生活。对此我深感不安。

现在我面前站着的是一个黑眼睛、皮肤黝黑、翘鼻梁的男孩——科利亚,他的眼神里充满了戒备。我对他微笑,他却眉头紧皱。我立刻想到了这个家庭中的异常情况。科利亚的父亲战前曾入狱,当时他们家住在顿巴斯。法西斯占领时期他父亲被释放,全家搬到了我们村。他的父母为了发横财“趁火打劫”,做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投机倒把,窝藏法西斯的走狗,即那些伪警察掠夺的财物。那个困苦的年代,他母亲从集体农庄的养鸡场里偷鸡,还教科利亚和他哥哥去捉乌鸦。他母亲把孩子们捉到的乌鸦做成熟食拿去市场上当鸡出售。我注视着这个男孩,希望他能微笑一下,但是从他的眼神中我看到的是孤僻和恐惧。科利亚,我该怎么做才能唤醒你心中的善良和正常人的情感?该拿什么来抵御你曾成长的那个邪恶、对人充满鄙视的畸形氛围?我看着他母亲漠不关心、视若无睹的眼神,这种漠不关心让我不安。

我思考良久,要不要把这些细节写进书中。我删了数十次,最后还是写上了。当然,可以概括地写:父母无法为孩子树立道德纯洁的榜样……但这种粉饰是有害的。不,我们不能对周围依然存在的罪恶和丑行视而不见。无论壁垒多么坚固,都不能将他们拒之于学校之外。要同邪恶斗争,战胜它们,净化孩子们那沾满旧世界污秽的心灵,就必须勇敢地正视现实。

还有瘦弱的托利亚,淡黄色头发,天蓝色的眸子如春日晴空。他站在母亲旁边,牵着她的手,不知为何一直低头看着地,只是偶尔抬一下头。他父亲在喀尔巴阡山英勇牺牲,部队给他母亲寄来了几枚勋章。托利亚为父亲自豪,但他母亲在村里的名声却不好:生活放纵,几乎不管孩子……该怎么办,才能阻止这巨大的悲痛摧残一个6岁孩子的心灵呢?该怎么做才能让他母亲振作,唤醒她内心深处对儿子的关怀之情?

战争留下了深深的伤痕,至今仍未痊愈。我面前的是1945年(有的是1944年)出生的孩子们,其中几个遗腹子。这一个是尤拉,他父亲在战争结束的前一天在捷克牺牲,母亲则不顾一切地溺爱儿子,不管儿子的要求有多么任性,多么微不足道,她都尽力满足。家里还有外公,只要尤拉能够开心、无忧无虑,他甘愿事事遵从。从我对这个家庭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很明显:这个6岁的孩子可能会成为一个小霸王。盲目的母爱与漠不关心同样危险。

彼得里克是母亲和外公陪着来的。我已经听到了不少关于他母亲生活艰难的消息。她的第一任丈夫在战前就弃家而去。后来她又嫁了人,但这次婚姻也不美满:原来,彼得里克的父亲在西伯利亚的某个地方还有一个家庭。战争结束后,他就走了。这位自尊心很强的女性想出一个主意,她让儿子相信,他的父亲已在前线牺牲。彼得里克常常给其他小朋友讲那些捏造的他父亲的丰功伟绩。小朋友们并不相信,还说他父亲是一个骗子。彼得里克哭了,含泪去找妈妈。种种迹象表明,那些不怀好意的人让孩子心中不敢再相信别人,开始变得冷酷。该怎么办,才能让孩子相信善良?

科斯佳已经7岁了,但还没有上一年级。是爸爸、继母和爷爷把他送到学校来的。残酷的战争也让这个孩子受到了伤害。从法西斯侵略者手中解放了村庄几周后,身怀科斯佳的母亲(当时已经快要临盆了)在一个地方发现了一些金属物体,并给了他7岁的大儿子玩。没想到其中有地雷引火线,发生了爆炸,大儿子被炸死。母亲上了吊,幸亏有人赶到,将她从绳索上救了下来,母亲垂死中生下了科斯佳。

小男孩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他能得救是因为一个邻居当时也正哺乳自己的孩子。他父亲从前线回来了。父亲十分宠爱自己的儿子,对他百般呵护,他的继母(这也是一位极好的妇女)和爷爷也都很爱他。但科斯佳不满五岁的时候不幸又发生了:他在花园里看到一个闪闪发光的金属物体,然后开始用铁块敲打,之后发生了爆炸。满身是血的孩子被送到医院。科斯佳终身残疾:失去了左手和左眼,脸上永远地留下了火药粉末刺入皮肤的蓝色瘢痕……

科斯佳,要给你多少由衷的善意和关爱,才能让你变得幸福快乐?怎样和你父亲、你善良的继母、爷爷讲,才能让他们对你的爱既睿智又严格?你要怎么学习才行呢?你家人说,你还经常头疼。怎样才能减轻你的学习负担,增强你的体魄,缓解你阴郁的心情呢?你父亲说:你有时会独自流泪,对同龄人的游戏也不感兴趣……

还有一个灰色眼睛、若有所思地站在母亲旁边的小男孩——斯拉瓦。他母亲也是一个命运多舛的单身女性,快50岁了。年轻的时候她并不漂亮。那时的她渴望幸福,但没人愿意娶她。青春已逝,但她的个人幸福依然未能求得。从战场归来一位和她一样,但遍体鳞伤的单身男士。他爱上了她,他们结了婚。但幸福总是短暂的:丈夫很快过世了。妻子把对丈夫的爱全部倾注在儿子身上,但她的教育方式不是很恰当。据说,斯拉瓦不喜欢见其他人,整天坐在家里,只有问他点事情才站起来,目光也并不友好。当我看向他的眼睛,他立刻露出了刺痛人心且充满戒备的目光。

我对这些未来的学生了解越多,就越确信,我面临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将他们被家庭摧毁的童年还给他们。

在校任教三年,我认识了几十个这样的孩子。生活印证了这样一个信念:若不能重新建立起小孩子对善良和正义的信任,他永远都无法感受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体验和自尊。这样的学生到了青春期,会变得凶狠,他的生活中也没有任何神圣、高尚的东西,教师的话语也无法深入他的内心。

将这类人的灵魂引入正途,是教育者最为艰巨的一个任务;这种最细腻缜密的劳动中,实质上蕴含着关于人类社会科学的重大考验。想要做一名研究人类科学的人,就意味着不仅要看到、感受到孩子们如何认识善恶,还要保护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不受邪恶的荼毒。

凝视着孩子们或黑色,或蓝色,或天蓝色的眼睛,我同时在想:我是否足够善良、足够热情来温暖他们的心?我记得克鲁普斯卡娅曾说过:“对于孩子们来说,思想和个人是紧密相关的。对最爱戴的老师讲的话,和对他们所鄙视的、陌生的人所讲的话,他们是按照不同的方式来理解的。”[1]我要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孩子们。孩子们应当能从我的言行举止中发现真、善、美。我的每一句话都应该饱含温暖、诚恳和热忱。

加利娅是父亲带着来的。她和妹妹很不幸:妈妈已经去世了。妈妈去世一年后,一位善良、诚实、富有同情心的陌生妇女来到她们家。她很理解孩子们的想法和心情,因此小心翼翼地表露着自己的感情,希望能够赢得两个女孩子的信任。但是几周,甚至几个月过去了,加利娅和妹妹依然不想同继母说话。她们就像看不见她。继母伤心痛哭,请丈夫和亲戚们给些意见,她到底该怎么办?她甚至打算离开这个家,但后来她生下了一个男孩。本以为小男孩的出生能够温暖姐妹俩的心,但希望落空了。姐妹俩(特别是加利娅)根本不想理睬小弟弟。该如何触动这颗高傲的心?我应该给她们的父亲和继母说些什么,该给他们些什么建议呢?他已经来过学校,哭诉过自己的苦衷了。我告诉他:只有我比较了解加利娅之后才能给他意见。

还有胖胖的蓝眼睛小女孩拉莉莎,微笑着坐在母亲旁边,手里拿着一朵菊花。我知道,有一件痛苦的事情压在她母亲心头:丈夫抛弃了她。女儿也不记得父亲了。但妈妈对女儿说:“父亲他会回来的。”后来,她嫁给了一个拖拉机站的工人,人很好。她隐瞒了女儿,成功让女儿相信这个人就是她的亲生父亲。拉莉莎很喜欢父亲,但妈妈的心一直隐隐作痛:她担心某一天有人说漏了嘴会揭穿她的欺瞒。拉莉莎是幸福的,但必须小心翼翼地保护她的心灵,让她免受粗暴的恶言恶语的伤害。我们能不能和这对称职的父母一起做好这件事呢?一位继父……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有一位拉莉莎的继父这般的亲生父亲。我越了解这个人,就越深信:谁教育了孩子,谁就是她真正的父亲。我经常到这家人家里去,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和她的继父一样,女孩的眼中也闪烁着善良、温柔和关切之情。在遇到美的事物时,孩子和继父的眼中会流露出同样的惊喜、诧异,甚至动作、面部表情,以及表达诧异、机敏、严厉的方式等所有这些,拉莉莎也都仿效了父亲。

费佳,他也没有父亲。而且他多次听到过尖酸刻薄、侮辱性的话,话里透露出他母亲的行为并非无可指摘。孩子心中很是疑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妈妈不是说,父亲是在前线牺牲的吗?战前我就认识费佳的母亲。战时她的遭遇很不幸。如何让孩子好好了解这个人际关系纷繁复杂的世界,让他不再被这些痛苦的问题所扰?

我们教育者经常忘记:对于小孩子来说,认识世界是从了解人开始的。父亲对母亲说话的语气,他的眼神和举止所表达的感情,对小孩子来说,就是在揭示善恶。我认识一个小女孩,每次父亲下班回家闷闷不乐、心情抑郁时,母亲句句话都迎合他,这时小女孩就会走到花园的小角落里啜泣。因为对父亲的抱怨和对母亲的同情,孩子的心都要碎了。

但这也只是孩子对人际关系最基本、最浅显的认识。当孩子听到父母争吵,从父母的话中无意间得知他们并不相爱,若不是因为孩子维系,他们可能还会离婚,此时孩子的心中会有何感想呢?

有一对双胞胎姐妹尼娜和萨沙,是父亲带着来学校的。这个孩子众多的家庭(除了尼娜和萨沙,还有四个孩子)也有自己的苦楚:母亲因病已经卧床不起好些年。家务对父亲来说有些难,所以家务由姐姐操持。尼娜和萨沙也饱尝艰辛。这个家里很少有欢乐。当女孩子们看到一个男孩玩绿色皮球时,眼中闪过一丝欢乐的光芒,但这光芒转瞬即逝。看到她心头深深的忧郁,我的喉咙哽咽了。怎样让这些小孩子享受明亮、喜悦、无忧无虑的童年呢?我可以做到吗?他们的父亲还提醒我:两个女孩子每天上学不能超过一小时,她们要在家帮他。

我们在一棵高大又郁郁葱葱的梨树下的草坪上席地而坐。我给家长们讲了我将怎样教育孩子们,但只限于孩子们在时可以谈论的内容。每个家庭的痛苦、忧伤依然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各人有各人的苦处,若将其公布于众,当着其他人的面提意见,那就等于将他人的隐秘之事置于光天化日之下,将他的心灵揭露给其他人。不,我只能了解一切,但决不能当着其他家长的面讲出来。即使不得不触及家长们心灵深处最隐秘之处,也必须是通过单独谈话,并且要仔细斟酌、周密考虑要说的每个词、每句话。我所讲的每一个父母(我这些学生的父母,大都是非常好的人)内心的创伤、艰辛、抱怨、痛苦、忧虑和伤痛,各有各的不同,不可能放在一起谈。面对这些与我一起席地而坐的人,当他们的优缺点错综复杂地展现在我面前时,我意识到,没有哪位父母想给自己的孩子树立一个坏榜样。

各位读者可能会觉得,怎么会有这么多艰难困苦,但是,我们说的还只是一个儿童集体啊。不要忘了,一切都是战争的创伤。战后最初那几年已是过去,那些岁月沉重的精神创伤也已日渐愈合。那些在1944年到1945年的胜利曙光照耀下学会人生第一词的人,如今已长大成人,为人父母了。我们战后最初几年毕业生的儿女早已上学了,有的已近青年了。如今年轻的家庭中,似乎所有的事情都应是顺利、幸福的,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现在依然有痛苦、不幸和悲剧……更不用说那些岁月了。但令人欣慰的是,家长中,大部分父母生活得都很幸福,夫妻相处融洽和谐,也都在好好教育孩子。(www.daowen.com)

这是那个又胖又结实的7岁男孩的父亲。他是一名勤劳的工人、农艺师,热爱土地,喜欢为人们劳动。他每年都在自己宅院旁的地里培育几十棵苹果树葡萄苗,然后分给大家。他的妻子是蚕农组长,是劳动好手,非常善良、真挚诚恳,也是一位非常关心孩子的母亲。在1933年到1934年那段艰难的岁月里,她收养了4个孤儿,将他们从饿死的边缘拯救回来,像对待亲生儿女般教育他们,孩子们也喊她妈妈。

柳夏,梳着很长的黑色蓬松发辫。她的父亲是一个非常诚实正直的人。有些人,是大家口中心灵美的人,但其中多数人都没有傲人的成就。他们的心灵美都蕴含在与人交往中。父亲可能并没有直接对柳夏说要有同情心、要关心别人。但他自己的言行、对妻子的态度教会了孩子们要关心、同情他人。柳夏的母亲在集体农庄的甜菜农场工作,患有严重的心脏病,于是父亲承担了所有的家务。

卡佳的父母将自家的果园变成了小孩子的乐园:从初春到深秋,邻居的孩子们和他们的四个孩子一起休息、玩耍、淋浴。卡佳的父亲还在院子里为孩子们建了一个小型体育场。果园里收获的全部水果都留给孩子们。

蓝眼睛、常常沉思的女孩子是萨妮娅,她的父母很善良、很热心。每年夏天都会有三个女孩子,也就是父亲的侄女从城里来她们家过暑假。萨妮娅总是迫不及待地盼着她们的到来。萨妮娅的父亲给她们建了一个小泳池,现在在制作小摩托艇,再给孩子们增添一份乐趣。

丽达来自一个很好的家庭。她父亲是汽车厂工人,同时还是一名音乐家、歌手呢。他教孩子们唱歌、拉小提琴,经常组织即兴音乐会:20多个孩子聚集在院子里,大家一起听音乐,学唱民歌。

帕维尔家也很友好、和谐。他母亲已经卧病在床四年多了。父亲替代了母亲:他不仅在工厂做工,还承担了全部家务。

谢廖沙是个黑皮肤、黑眼睛的男孩子。他家有父亲、母亲和两个孩子,家庭很和睦。每到假日,他们全家都会到森林中去玩。他们在林间空地种了四棵小椴树。在家里,孩子们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各栽了一棵苹果树。我常想:这家的孩子为什么这么爱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呢?大概是父母在孩子们心中播种善良,孩子们正在以百倍强烈的、纯洁的爱回报给父母。

柳芭是爸爸、妈妈、奶奶,还有姐姐和弟弟一起陪着来学校的。她有五个兄弟姐妹,还有爷爷奶奶和姥姥。这个家庭有对长辈绝对服从的精神,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基础上的。我多次听说,这个家里的长辈是如何尊重孩子、如何重视孩子们的感受的。

最小的男孩子丹科的家中一直保留着优秀的民族传统。当他父母工作时,家里的三个男孩子(分别是6岁、8岁、9岁)做家务。孩子们负责做午饭和晚饭,挤牛奶、照看花园里的植物。夏天晚上,当爸爸妈妈下班回家后,他们早已准备洗澡水,干净的换洗衣物和热气腾腾的晚餐,甚至桌上还会摆放一束野花。

家里人人尊重劳动,可以说是对劳动的崇拜,因此从来没有着急忙慌的情况。

瓦利娅的父亲在克列缅丘格的一家机械制造厂工作,母亲则在集体农庄。这个友好和谐的家里,无论父母,还是两个孩子,都在学习。家中充满的那种尊重知识、尊重学校和老师的精神,让我们这些教师尤为关注,也深感欣慰。瓦利娅进入“快乐学校”后,她家的一件好事才公之于众:原来大家认为是瓦利娅亲奶奶的老人,只是一名“外人”,她没有任何亲人在世,两个儿子牺牲在前线,瓦利娅家收留了她,于是老人就变成了孩子们的“亲奶奶”。瓦利娅甚至都不知道她奶奶是一个“外人”。

小柳达长着一双灰色的眼睛,她父母在集体农庄工作。父母教育孩子们对土地上平凡的劳作要十分尊重。这个家里充满了一种家庭荣誉感。父亲常教导孩子们:“我们为人们所做的一切,都应是十分美好的。”夏天,大孩子们与父亲一起去草场劳动。每个月柳达都要跟着妈妈一起去看他们几次。对柳达来说,这种出行是名副其实的节日。

塔尼娅的父母在集体农庄的畜牧场工作。暑假两个女儿经常到那里去。家长培养了孩子们热爱劳动的品质。教师们经常欣赏到这样一个画面:父亲在牧场的一角搭了一个小园子,里面养了一只小羊或者小牛。塔尼娅和姐姐悉心呵护、照管着这只小动物。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她们之所以钟爱这个游戏,是因为爸爸妈妈也会参与其中。

小男孩舒拉长着一双黑色的大眼睛,眼神中充满了求知和温柔。他父亲在铁路工作,每周回家一次。对于舒拉和兄弟姐妹们来说,父亲回家是一件大事,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记。孩子们总是迫不及待地等着父亲:因为他总是会带给孩子们些许礼物。父亲的礼物总是很别致:他用木头雕刻成动物、人和虚构的生物。他送给每个孩子一个木制人偶。父亲给孩子们讲的故事也给孩子们带来了很大的乐趣。他总是能找到好人,这是他一个难得的天赋。父亲讲的好人好事打开了孩子们了解世界的窗口。

瓦洛佳的父亲是一名桥梁建筑师。母亲在集体农庄工作。年轻的父母非常爱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但这份爱并不睿智。他们给孩子的太多太多,即使儿子的要求很人性,他们也总努力立刻满足。现在瓦洛佳坐在妈妈旁边,拿着两个气球。他想对妈妈说话,但妈妈没理,他便噘起了嘴,眼泪汪汪。

小女孩瓦里亚的皮肤黝黑,有着一头鬈发和黑色的双眸,身材瘦弱,犹如一条柔弱的枝丫。她母亲在乳制品厂做保洁员,父亲从前线归来后一直重病缠身。所有的亲戚轮流照顾父亲,但他的身体依然没有好转。三个孩子觉得,母亲承担了太多的重担,因此他们总是力所能及地减轻妈妈的负担。母亲收入微薄,她晚上绣衬衫、餐巾,赚点外快,补贴丈夫治病的费用。瓦里亚的姐姐已经学会绣花,会帮一帮妈妈。瓦里亚也在学习民间刺绣。

孩子是父母道德精神生活的一面镜子。我认真思考了每个家庭的优缺点。好的家长潜移默化地传给孩子的最可贵道德品质,就是心地善良,善于“利他”的品德。在那些父母将自己的一份真心奉献给他人,能与他人休戚与共的家庭长大的孩子,总是很善良、富有同情心,为人也真挚。最大的恶,是个别父母心中的利己主义、个人主义。有时,这种恶念会造成父母对孩子盲目的溺爱,就像瓦洛佳的父母那样。若父母将所有的热忱全部倾注在孩子身上,而无视他人,这种过分的溺爱终将变成不幸。

当我向家长们讲述我对“快乐学校”的设想时,我想到了这些。这是一次非常艰难的谈话。对家长们所讲的每一词每一句都要仔细斟酌,全面考虑每个家庭的优点和缺点。当讲到“快乐学校”将奉行的“诚实、正直、相互信任”精神时,我想起科利亚家的情况,让我寝食难安。他们全家的劣行和作假行径,又不能当着所有家长的面讲。因为如果这样做,可能会将他母亲推向校门外,她甚至永远都不会再来学校了。此时需要另外某些东西,但到底是什么呢?我思索良久,也找不出解决这个难题的正确方案。

我给家长们描绘了教育孩子的未来。现在,到校的是6岁的毛头小孩,12年后,他们将长大成年,成为未来的父母。学校集体将竭尽所能,将他们培养成爱祖国、爱故土的爱国主义者,成为诚实、正直、爱劳动、善良、具有同情心的劳动人民,让他们面对邪恶和不公时能勇往直前,面对困难时勇敢坚强,使他们谦逊、品德高尚、身强体健。儿童应该成为思维清晰、善良、心灵手巧、道德高尚的人。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就如水滴会映射太阳,孩子身上反映了父母的品德。学校和家长的任务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幸福。幸福包括方方面面:既在于人的才能得以展现,热爱劳动并成为劳动创造者;也在于享受周围世界的美,并为他人创造美;还在于爱他人,被他人所爱,将孩子培养成真正的人。只有家长与教师齐心协力,才能带给孩子作为人的莫大幸福。

家长和孩子们回家前我提醒他们:“明天8月31号,我们的‘快乐学校’就要开学了。”

这一天会带给我什么呢?今天,孩子们还牵着妈妈的手,明天就要独自来学校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快乐。每个孩子都有阳光明媚的早晨,也都面临着未来无尽的生活。这一天来临的前夕我最忧虑的是,如何让孩子们在学校也不失快乐。相反,是要让孩子们进入学校这个小世界之后,能够不断体验到新的欢乐,让认知不会变成枯燥的教学。但同时,也不能让学校变成无穷无尽、表面充实有趣但实际空虚的玩乐。每一天都应让孩子们的思想、情感和意志更加充实。

【注释】

[1]克鲁普斯卡娅:《关于教师》,莫斯科,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教育科学研究院,1959年,第143~144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