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钟山石窟中的楷书阴刻题记

钟山石窟中的楷书阴刻题记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楷书阴刻竖排,共8行,内容为(图1):图1钟山第10窟曹链题诗联辔过兰若,天/然景入题。楷书阴刻竖排,共4行,内容为(图2):图2钟山第10窟潘济造观音像题记华州保捷弟(第)六十八指挥/使潘济,为少亡父母发心/造观音一尊,愿亡过父母/早生天界,永为供养,记。楷书阴刻竖排,共3行,内容为(图3):图3钟山第10窟康迷敬酒户封保修菩萨题记康迷敬、酒户封保,/修菩萨十八尊,合家/永为供养,请僧庆。

钟山石窟中的楷书阴刻题记

题 记

第10窟

1.北宋题记,位于第10窟中央佛坛正面右侧。楷书阴刻竖排,单行,内容为:

熙宁八年(1075年)正月十五日。

2.明代题记,位于第10窟中央佛坛正面中部。横长方形字幅,宽50厘米、高30厘米。楷书阴刻竖排,共8行,内容为(图1):

图1 钟山第10窟曹链题诗

联辔过兰若,天/然景入题。

高岩/镌梵像,斜道凿/云梯。

献果猿频/至,衔花鸟自啼。/

老僧相契合,煮/茗论曹溪。/

大理少卿曹琏。/

3.明代题记,位于第10窟中央佛坛正面偏左。横长方形字幅,宽76厘米、高34厘米。楷书阴刻竖排,共8行,题记前半部分风化较严重,内容为:

闲来游梵刹,景/物最堪题。

炫耀/岩为像,迢遥石/凿梯。

喜无俗客/至,惟有野猿啼。/

老衲忘怀送,欣/然过虎溪。/

大明天顺元年(1457年)丁丑岁元日僧……。/

4.北宋题记,位于第10窟中央佛坛前东1柱正柱面上端,对应题记旁自在坐观音造像。竖长方形字幅,宽17厘米、高27厘米。楷书阴刻竖排,共6行,内容为:

东京步军司虎翼左弟(第)一军弟(第)六指挥有长/行共廿二人等,发愿修菩萨一尊,永为供养,/王贵、陈贵、王庆、马安、阮青二、赵贵、刘真、/张建、冯庆、相贵、范畛、成方二、张典、□玉、/吴立、邵信、戴闰、□用、李德、马贵、/徐贵、周用,愿常安常乐,记之。/

5.北宋题记,位于第10窟中央佛坛前东1柱正柱面,对应题记旁小佛像。楷书阴刻竖排,共3行,内容为:

刘明修佛一尊。/

刘德成修佛一尊。/

李成修佛一尊。/

6.北宋题记,位于第10窟中央佛坛前东1柱正柱面下部右侧,对应题记旁小菩萨造像。楷书阴刻竖排,共2行,内容为:

田氏、□氏、冯氏、□氏、□□、王氏、翟氏、陈氏、□氏、/武氏等十人,修一十七尊……。/

7.北宋题记,位于第10窟中央佛坛前东1柱正柱面下部,对应题记右侧小菩萨造像。楷书阴刻竖排,单行,内容为:

王氏一尊,永平。

8.北宋题记,位于第10窟中央佛坛前东1柱正柱面下部西侧,对应题记右侧小菩萨造像。楷书阴刻竖排,单行,内容为:

贺氏一尊,永平。

9.北宋题记,位于第10窟中央佛坛前东1柱正柱面下部,对应题记右侧小菩萨造像。楷书阴刻竖排,单行,内容为:

刘氏一尊,永平。

10.北宋题记,位于第10窟中央佛坛前东1柱正柱面下部西侧,对应题记旁小菩萨造像。方首莲座碑形字幅,通高18厘米、宽9厘米。楷书阴刻竖排,共5行。内容为:

驻泊同州保捷弟(第)二十二指挥使李元,/自发乾心修菩萨一十六尊,为供养,/皇帝万岁,国太人安,愿亡光(过)父母多/多来世却得团圆,熙宁八年(1075年)五月/二十九日题记。/

11.北宋题记,位于第10窟中央佛坛前东1柱正柱面下端,对应题记旁小菩萨造像。楷书阴刻竖排,共3行,内容为:

安定堡百姓张/文秀,修菩萨/八尊。/

12.北宋题记,位于第10窟中央佛坛前东1柱右柱面中部,对应题记旁小菩萨造像。楷书阴刻竖排,单行,内容为:

……修菩萨六尊。

13.北宋题记,位于第10窟中央佛坛前东1柱右柱面中部,对应题记旁小菩萨造像。楷书阴刻竖排,单行,内容为:

陈义修菩萨□尊。

14.北宋题记,位于第10窟中央佛坛前东1柱右柱面中部。文字漫漶,内容为:

□氏修菩萨/……。

15.北宋题记,位于第10窟中央佛坛前东1柱右柱面中部,对应题记旁小菩萨造像。楷书阴刻竖排,单行,内容为:

王氏修四尊。

16.北宋题记,位于第10窟中央佛坛前东1柱右柱面中部,对应题记旁小菩萨造像。方首莲座碑形字幅,通高16厘米、宽8厘米。楷书阴刻竖排,共3行,内容为:

刘信为父母/修菩萨六尊,/熙宁八年(1075年)八月十三日。/

17.北宋题记,位于第10窟中央佛坛前东1柱右柱面中部。楷书阴刻竖排,共3行,内容为:

同州□氏子二十二/□建□□一尊/……。/

18.北宋题记,位于第10窟中央佛坛前东1柱右柱面中部,对应题记旁小菩萨造像。楷书阴刻竖排,单行,内容为:

高氏一尊。

19.北宋题记,位于第10窟中央佛坛前东1柱右柱面中部,对应题记旁小菩萨造像。楷书阴刻竖排,单行,内容为:

车信一尊。

20.北宋题记,位于第10窟中央佛坛前东1柱右柱面中部,对应题记旁小菩萨造像。楷书阴刻竖排,共2行,内容为:

王子修菩萨/一尊。/

21.北宋题记,位于第10窟中央佛坛前东1柱右柱面下部,对应题记旁小菩萨造像。楷书阴刻竖排,单行,内容为:

刘氏一尊。

22.北宋题记,位于第10窟中央佛坛前东1柱右柱面下部,对应题记旁小菩萨造像。楷书阴刻竖排,单行,内容为:

吕氏一尊。

23.北宋题记,位于第10窟中央佛坛前东1柱右柱面下端,对应题记旁小菩萨造像。圆首碑形字幅,高31厘米、宽13厘米。楷书阴刻竖排,共4行,内容为:

驻泊同州保捷弟(第)二十二指挥军头单宗已下/五都十将节级至长行,同发愿心,各舍净财,/修菩萨三十三尊,永为供养,熙宁八年(1075年)/五月二十九日题记。军司李有、瞿政。/

24.北宋题记,位于第10窟中央佛坛前东2柱正柱面上端,对应题记右侧自在坐观音造像。楷书阴刻竖排,共4行,内容为(图2):

图2 钟山第10窟潘济造观音像题记

华州保捷弟(第)六十八指挥/使潘济,为少亡父母发心/造观音一尊,愿亡过父母/早生天界,永为供养,记。/

25.北宋题记,位于第10窟中央佛坛前东2柱正柱面中部,对应题记旁小菩萨造像。楷书阴刻竖排,单行,内容为:

□氏二尊。

26.北宋题记,位于第10窟中央佛坛前东2柱正柱面下部,对应题记旁小菩萨造像。圆首莲座碑形字幅,通高17厘米、宽7.5厘米。楷书阴刻竖排,共3行,内容为(图3):

图3 钟山第10窟康迷敬酒户封保修菩萨题记

康迷敬、酒户封保,/修菩萨十八尊,合家/永为供养,请僧庆。/

27.时代不详,位于第10窟中央佛坛前东2柱右柱面下部。方首莲座碑形字幅,通高30厘米、宽20厘米。楷书阴刻竖排,共3行,内容为:

赵矩命工妆菩/萨贰伯(佰)尊,辛/巳三月十五日化。/

28.时代不详,位于第10窟中央佛坛前东2柱左柱面下部。墨书题记,楷书竖排,共8行,文字大多剥落,仅可辨识“……佛菩萨三尊……”。

29.时代不详,位于第10窟中央佛坛前东2柱左柱面下部。方首莲座碑形字幅,通高20厘米、宽7厘米。篆书阴刻竖排,共2行,内容为(图4):

图4 钟山第10窟普济院题记

普济院。/苏瑞。/

30.北宋题记,位于第10窟中央佛坛前东2柱左柱面下部,对应题记旁小菩萨造像。楷书阴刻竖排,共3行,内容为:

延川保(堡)/王琪,法(发)心修菩萨供(共)/四尊,永为供养。/

31.北宋题记,位于第10窟中央佛坛前西2柱正柱面上端,对应题记下方龛内自在坐观音造像。楷书阴刻竖排,共14行,内容为(图5):

图5 钟山第10窟熙宁五年观音造像题记

同州保捷弟(第)五十/二等指挥人员,兵级/共贰拾□人员,发心/修观音菩萨一尊,庆赞讫。/贰拾捌人□保捷弟(第)五十二指挥;/叁人都头,孟勋、雷千、□忠;/壹拾壹人十将节级,/邓□、杨进、雷渐、同□、陈明、田□、/王信、彭荣、赵保、王元、张□;/玖人长行,/十元□元,王全、杨成、□成、赵青、/杨林、王□、党进、杨□、张成;/壹名同胜第五指挥都头张贵。/熙宁五年(1072年)二月初六日,施主孟勋等。/

32.北宋题记,位于第10窟中央佛坛前西2柱正柱面中部偏上西侧,对应题记下方龛内自在坐观音造像。竖长方形字幅,宽13厘米、高18厘米。楷书阴刻竖排,共3行,内容为(图6):

图6 钟山第10窟陈采修观音像题记

供备库使延州东路同都/巡检使兼安定堡寨主陈采,/持发乾心,修观音普(菩)萨一尊。/

33.时代不详,位于第10窟中央佛坛前西2柱后柱面中部东侧。竖长方形字幅,有墨书边栏,宽8厘米、高11厘米。墨书楷体竖排,共4行,内容为:

女信士白氏妙/能,妆/佛、菩萨二十一尊,/……年七月日。/

34.北宋题记,位于第10窟中央佛坛前西2柱

左柱面下部,对应题记旁小菩萨造像。楷书阴刻竖排,共3行,内容为:

本堡郭行者修/四尊,/靖康元(1126年)七月□日。/

35.北宋题记,位于第10窟中央佛坛前西2柱左柱面下部,对应题记旁小菩萨造像。圆首莲座碑形字幅,宽13厘米、高16厘米。楷书阴刻竖排,共4行,内容为:

韩家门下/女弟子王氏,施/□修菩萨一尊,/政和二年(1112年)九月记。/

36.北宋题记,位于第10窟前西1柱正柱面顶部自在观音龛左上方,对应题记下方龛内自在坐观音造像。不规则形字幅,宽24厘米、高32厘米。楷书阴刻竖排,共8行,内容为:

河中府/保捷弟(第)四十七指挥/十将陈斌等三十一人,同/发愿心修菩萨一尊,姚吉、/刘元、冯德、任昌、韩志、么玘、么文、么玄、/么明、黑贵、马进、景青、穆青、贾千、孙忠、景元、/徐恒、杨成、郑千、卫乂、王全、郝元、麻顺、杨进、岳保、/么乂、郝□、杨德、王顺、田□。/

37.北宋题记,位于第10窟中央佛坛前西1柱正柱面顶端。楷书阴刻竖排,单行,内容为:

维那头田显。

38.北宋题记,位于第10窟中央佛坛前西1柱正柱面中部,对应题记左下侧龛内文殊菩萨造像。竖长方形字幅,宽15厘米、高20厘米。该石刻题记上有后代墨书题记,墨书题记剥落严重,内容不可辨识。石刻题记为楷书阴刻竖排,共4行,内容为:

供备军使延州东路司/都巡检使兼安定堡/寨主陈采,持发愿心,/修文殊普(菩)萨壹尊。/

39.北宋题记,位于第10窟中央佛坛前西1柱右柱面下部,疑对应该柱面上部的小坐佛造像。方首碑形字幅,宽15厘米、高26厘米。楷书阴刻竖排,共3行,内容为:

清信弟子武氏、二县修佛十尊,/金(今)以庆贺,永为供养,/元祐六年(1091年)伍月十八日。/

40.北宋题记,位于第10窟中央佛坛前西1柱右柱面下端,对应造像不详。题记右部残缺。横长方形字幅,现残宽34厘米、高27厘米。残存8行,内容为(图7):

图7 钟山第10窟熙宁五年弓箭手王友等修佛题记

熙宁五年(1072年)三月十五/日,本堡弓箭手王友、/壬大、贺文友等三人,同/发心结连,修下生佛/□□□并妆画已了,/请僧庆贺。十月一日,/永为供养。/□……

41.北宋题记,位于第10窟中央佛坛前西1柱左柱面中部,对应题记旁小菩萨造像。圆首莲座碑形字幅,通高21厘米、宽13厘米。楷书阴刻竖排,共5行,内容为(图8):

图8 钟山第10窟李功修菩萨题记

安定堡番落弟(第)七/十指挥弟(第)一都长行/李功,自发虔心,修/菩萨二十尊,永/为记。/

42.北宋题记,位于第10窟中央佛坛前西1柱左柱面下部,对应题记左侧小菩萨造像。楷书阴刻竖排,共3行,内容为(图9):

图9 钟山第10窟熙宁七年杜义修菩萨一尊题记

鄜州保捷弟(第)一指挥/杜义,修菩萨一尊,/熙宁七年(1074年)六月二日。/

43.北宋题记,位于第10窟中央佛坛前西1柱左柱面下方中部,对应题记左侧小菩萨造像。方首莲座碑形字幅,通高20厘米、宽6.5厘米。楷书阴刻竖排,共3行,内容为(图10):

图10 钟山第10窟凉廉修菩萨十尊题记

凉?廉为无子修菩/萨十尊,后世却得/子,火□元永为。/

44.北宋题记,位于第10窟中央佛坛前西1柱左柱面下方南侧。方首莲座碑形字幅,通高35厘米、宽8厘米。楷书阴刻竖排,共2行,内容为:

虎翼左一九弟(第)四都/赵。/

45.北宋题记,位于第10窟中央佛坛后西1柱前柱面顶端文殊龛右上方,对应该龛文殊菩萨造像。竖长方形字幅,宽12厘米、高32厘米。楷书阴刻竖排,共2行,内容为:

临真县楚(樊)令强自发心修/文殊菩萨一尊,樊令强、男樊班素、孙樊永琮。/

46.元代题记,位于第10窟中央佛坛后东2柱左柱面上端。方形字幅,宽57厘米、高60厘米。阴刻竖排,共12行,内容为(图11):

图11 钟山第10窟大朝国普济禅院四至题记和元祐癸酉岁题记

大朝国/延安府安定堡溪山沟地/普济禅院常住地土,东/至大河及胡伯春、桑平,/至崖;南至河;西至河,至/刘珍地为界;北至后/现为界。/壬寅年(1242年)三月日记。/住持僧净禅师,小师惠空、惠稳、惠福、善弘、善顺、善俊。/

47.北宋题记,位于第10窟中央佛坛后东2柱左柱面。竖长方形字幅,宽57厘米、高127厘米。楷书阴刻竖排,共4行,内容为(图11):

颍水陈子后傕籴边储遍入诸垒,因过/安定,清河张遵,约率陇西李天贶、太原/武辩叔、南阳周子履、京兆台正臣,烹茶/酌泉清集于此。元祐癸酉岁(1093年)孟夏九日。/

48.元代题记,位于第10窟中央佛坛后东1柱中部东壁与南壁交接处。竖长方形字幅,宽20厘米、高40厘米。楷书阴刻竖排,共4行,内容为(图12):

图12 钟山第10窟正统十年妆佛菩萨题记

寺南杨海、刘氏,妆/佛、菩萨新旧共计二百/二十尊,上报/四恩,/正统十年九(乙)丑(1445年)三月十一日。/

49.北宋题记,位于第10窟中央佛坛后东2柱正柱面上端,对应题记旁自在坐观音造像。竖长方形字幅,宽8厘米、高42厘米。楷书阴刻竖排,共3行,内容为:

殿前司虎翼右二七指挥长行清信弟子/李遇,特舍净财,镌观世音菩萨一尊,伏愿/皇帝万岁,国泰民安,四方宁静,世世为人,愿生中域。/

50.元代题记,位于第10窟中央佛坛后东2柱左柱面中部。楷书阴刻竖排,共7行,内容为(图13):

图13 钟山第10窟正统十年毘氏女珍妆佛菩萨题记

东关女信士/毘氏女珍,妆/佛、菩萨一百五/十尊,上报/四恩,/正统十年(1445年)三月十一日,/画工杨海。/

51.北宋题记,位于第10窟中央佛坛后西2柱正柱面上端自在坐观音造像龛左上方,对应龛内自在坐观音造像。竖长方形字幅,宽9厘米、高14厘米。楷书阴刻竖排,共3行,内容为(图14):

图14 钟山第10窟漠州史氏镌观世音造像题记

漠州清信女弟子/史氏,特发信心,谨/舍净财镌观世音。/

52.北宋题记,位于第10窟中央佛坛后西2柱正柱面上端自在坐观音造像龛右上侧,对应龛内自在坐观音造像。竖长方形字幅,宽10厘米、高13厘米。楷书阴刻竖排,共4行,前接题记51,内容为(图15):

图15 钟山第10窟修菩萨一尊题记

菩萨一尊,愿/皇帝万岁,国泰/民安,愿得来生/早为男子身。/

53.北宋题记,位于第10窟中央佛坛后西2柱左柱面上方。竖长方形字幅,宽66厘米、高146厘米。楷书阴刻竖排,共6行,内容为(图16):

图16 钟山第10窟政和四年题记

路分左武刘仁远,命麾□原趋别/帅庭武显大夫前弟(第)六副将王有方、/武翼郎弟(第)六副将白延勋、成忠郎权/知安定堡陈元老、成忠郎权监押徐/任、保义郎监酒石坚,同送别于此。政/和四年(1114年)八月二十三日,河南景年题。/

54.北宋题记,位于第10窟中央佛坛后西2柱正柱面中部偏上西侧,疑对应题记旁小菩萨造像。圆首莲座碑形字幅,通高15厘米、宽7厘米。楷书阴刻竖排,共3行,内容为:

重佛王思,本保(堡)施主,/修佛十八尊,今以功圆/庆贺,熙宁八年(1075年)记。/

55.元代题记,位于第10窟中央佛坛后西2柱正柱面中部。方首莲座碑形字幅,通高18厘米、宽6厘米。楷书阴刻竖排,共3行,内容为:

男杨志刚、王氏妆/佛、菩萨二十一尊,/正统十年(1445年)八月初七日。/

56.北宋题记,位于第10窟中央佛坛后西1柱正柱面中部西侧文殊造像龛右上方,对应造像为相邻的文殊菩萨造像。楷书阴刻竖排,共4行,内容为:

女第(弟)子田氏/修菩萨壹堂,/永为共(供)养,/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十二日了。/

57.北宋题记,位于第10窟右壁前端,对应题记旁小菩萨造像。竖长方形字幅,宽7厘米、高12厘米。楷书阴刻竖排,共3行,内容为:

鄜州保捷弟(第)三指挥/弟(第)五都侯隐,修/菩萨一尊。/

58.北宋题记,位于第10窟右壁前部上方,自在坐观音造像龛左上方,对应龛内观音造像。竖长方形字幅,宽9厘米、高23厘米。楷书阴刻竖排,共3行,内容为(图17):

图17 钟山第10窟王义镌妆菩萨题记

华州保捷六十八指挥弟(第)五/都王义,独舍净财,镌妆菩/萨一尊,永以为记。/

59.北宋题记,位于第10窟右壁中部,对应题记旁小菩萨造像。圭首莲花座字幅,通高24厘米,字幅高13厘米、宽10厘米。楷书阴刻竖排,共2行,内容为:

石美菩萨一尊。/李量菩萨[一]尊。/

60.明代题记,位于中央佛坛右侧大佛顶上藻井北侧立面。墨书题记,楷书横排,单行,内容为(图18):

图18 钟山第10窟中央佛坛右侧大佛顶上藻井北立面墨书题记

大方广佛华严经。

61.明代题记,位于中央佛坛右侧大佛顶上藻井东侧立面。墨书题记,楷书横排,单行,内容为:

南无阿弥陀佛。

62.明代题记,位于中央佛坛右侧大佛顶上藻井内南侧面,题记63上方。墨书,共8行,内容为:

……县僧/……□□妆/彩佛宝/盖参间,/建□(文)元□(年)(1399年)/五月□/九日□/毕。/

63.明代题记,位于中央佛坛右侧大佛顶上藻井西侧立面。墨书题记,兰札体梵文,单行,内容为(图19): [1]

图19 钟山第10窟中央佛坛上右侧大佛顶上藻井南侧立面梵文墨书题记

64.明代题记,位于中央佛坛左侧大佛顶上,藻井北侧立面。墨书题记,兰札体梵文,单行,内容为(图20):

图20 钟山第10窟中央佛坛左侧大佛顶上藻井北侧立面墨书梵文题记

65.明代题记,位于中央佛坛上左侧大佛顶上藻井东侧立面。墨书题记,兰札体梵文,单行,内容为(图21):

图21 钟山第10窟中央佛坛左侧大佛顶上东侧立面墨书梵文题记

66.明代题记,位于中央佛坛左侧大佛顶上,藻井西侧立面。墨书题记,兰札体梵文,单行,内容为(图22):

图22 钟山第10窟中央佛坛左侧大佛顶上藻井西侧立面墨书梵文题记

67.北宋题记,位于中央佛坛前窟顶中央。共10行,风化剥落严重,现已无存,据早期图版录文如下:

治平四年(1067年)六月二十六日,/□州界安定堡百姓张行/者发心打万菩萨堂,/□人百姓等五人:/王信、薛成、冯义、孙友、孙玉。/打堂以后,/皇帝万岁,重臣千秋,/国泰民安,合家安乐,/□□神虎,书人雷泽,/刊字人李温立记。/

68.时代不详,位于第10窟中窟门西侧壁上方。竖长方形字幅,宽20厘米、高40厘米。楷书阴刻竖排,共5行,内容为:

绿野真常静,春秋任往还。/

碧窗红日暖,青嶂白云闲。/

古洞侵□水,幽岩倚峻山。/

金容经岁纪,不改旧时颜。/

三原□□□□继前韵。/

69.北宋题记,位于第10窟中窟门西侧壁上部,观音菩萨造像龛北侧。开凿观音菩萨造像龛时将该题记绝大部分内容凿毁,现存2行,楷书阴刻竖排,内容为:

维南瞻部洲延安府管下/安定堡……

70.北宋题记,位于第10窟中窟门西侧壁普贤菩萨造像龛北侧。开凿普贤菩萨造像龛时将原题记大部分凿毁,现残高85厘米、残宽74厘米。楷书阴刻竖排,现存3行,可辨内容为(图23):

图23 钟山第10窟管句军须张从中题记

……□管句(勾)军须张中从/……□字王兢,延州观察/……□太常□……

71.时代不详,位于第10窟中窟门西侧壁普贤菩萨造像龛下部,被下方的题记76打破。共约12行,现仅可辨识“辟”“着”“游”“圣”“载”等字。

72.明代题刻,位于第10窟中窟门西侧壁上部。竖长方形字幅,宽83厘米、高102厘米。楷书阴刻竖排,共22行,内容为(图24):

图24 钟山第10窟刘养心题诗八首

往来延州道中/

桃李花开富贵春,山川景/物一番新。

中途回首空惆/怅,瞻望潘陵几惨神。/

经过潘陵问牧童,备言马/蹄山穹窿。

果然到此真难/渡,不觉余心如转蓬。

自清涧旋承/东峰宝庄邀饮次韵/

回首公余胜地游,背山面/水引清流。

溪边乘屋画图/景,架上藏书子姓牧。

月下弄琴朝野兴,闲中履亩劝/郊畴。

眼前风物真为□,/面阔天□何足忧。/

留别/

解绶登临话别游,煮茗迎/迓总缁流。

灯窗曾受三冬/苦,行李于今一担收。

干国/从人做事业,归家任我劝/耕畴。

中原全陕今分袂,鱼/雁传来两地忧。/

嘉靖癸丑(1553年)春三月吉,文林郎丁酉经/魁襄城俅涯杨冀龙谨识。/

演武场观兵/

韩范人豪塞上游,筹边经/略迈郡流。

延州兵甲胸中/有,文武全才膝下收。

卖剑/卖刀销敌气,买牛买犊易/田畴

兵分奇正如时雨,/圣主应无西顾忧。

游万佛岩二首/

寻春游古刹,拭藓看留题。/

僧寓云间室,人踏天上梯。/

抚琴操鹤唳,扶醉听莺啼。/

静乐吾心物,青山与绿溪。/

挈榼重来玩,登高更可题。/

洞藏趋偶像,石转往来梯。/

塞雁楼头宿,寒蝉树里啼。/

饮余话归路,明月照前溪。/

送别/

中州豪杰学优游,政洽燕/秦第一流。

官守廉勤三事/尽,人心远近一时收。

芹宫/多士承嘉诲,田野三农垦绿畴。

此别应居清要地,鸣/珂佩玉不须忧。/

大同府通判邑人强绶题。/

次韵奉谢/颖翁过小庄赐诗/

肩舆冒雨小庄游,嘉溢寒/泉左右流。

抚字有方民乐/业,催科无逋岁丰收。

塞□/道路纾人望,省敛郊原足/我畴。

柱石庙堂应有待,/知君后乐必先忧。/

泉石为盟竟日游,羽觞曲/水绕村流。

半间茅屋四时/兴,百亩荒田五谷收。

唤友/琴棋登北岭,呼童黍肉饷/西畴。

年来顿觉浑无事,赖/有/贤侯洗隐忧。

送别

墨绶铜章上北游,一官/秦冀两承流。

生民被泽心方/慰,酋虏闻风甲已收。

三十/功名兼政教,百千归复理/封畴。

君行不日昭公道,万/斛难分此别忧。/

东峰刘养心谨识。/

73.时代不详,位于第10窟中窟门西侧壁中部北侧。大部分内容被题记76打破。仅存残字1行,楷书阴刻竖排,内容为“□……问圣徒题……□佛”。

74.明代题刻,位于第10窟中窟门西侧壁中部。方形字幅,宽78厘米、高80厘米。楷书阴刻竖排,共21行,内容为(图25):

图25 钟山第10窟杨松题诗四首

季春五日同友适东寺偶兴/

携友游佳寺,情欢趣亦多。

寒烟生石洞,瑞草积山阿。/

击筑腔新令,传盃唱雅歌。

饮余登塔望,景物正融和。/

观野有感/

五日临东阁,寻幽礼释伽(迦)。

山空时见鸟,春老不逢花。/

碧水流斜径,轻风卷暮沙。

坐余情顿切,愁听客鸣笳。/

登小寺有感

古寺无人长绿苔,凝眸遥望意徘徊。

山拥翠色僧声/寂,门掩黄昏鸟夜哀。

破壁尚题无岁月,断岗犹显/旧庭台。

空遗三百年前迹,日有狐狸去复来。/

挽寺前岩塚/

万佛岩前记塚稠,高下相属无人收。

道逢古老向我/告,云是今昔亡人柩。

当年田亩过乡里,珠翠纷纷服/罗绮。

自说生来寿益高,千秋百载浑无己。

岂知瞑目/都成梦,族党衣冠设祖送。

田园罗绮不能留,鼓鼙空/闻令人恸。

年更时改世已沉,子孙相视犹路人。

淹留/久久不能徙,尸骸委地蒙黄尘。

夜半鸱鸦号古树,悲/风凛凛使人惧。

天愁地惨悽云浮,精魂到此难相聚。

君不闻,人生得意且高歌,莫把朱颜镜里酡。

百年空/作守钱虏,事到头来争奈何?/

嘉靖丁未(1547年)三月甲辰初五日丙辰,后学杨松(此处镶篆书“杨松”方印)识。/

75.时代不详,位于第10窟中窟门东侧壁,疑为两则题记,中间有竖线阴刻界栏,被现在的一佛二弟子、鱼篮观音和骑狮文殊造像打破,题记仅存个别文字。南侧题记内容为“/……□有……/……□……/……□/……/……于□……/……□□……。/”北侧题记文字较工整,内容为“/……用?……/……□……/……□/……/……。/”

76.北宋题记,位于第10窟中窟门东壁中部北侧,对应题记上方龛内佛造像。圆首碑形字幅,宽15厘米、高19厘米。楷书阴刻,共5行,内容为(图26):

图26 钟山第10窟靖康元年冯氏修佛题记

靖康元年(1126年)八月十五日,/女弟子冯氏修佛一/堂,盖为合寨人民,见/存者常安常乐,亡过/者生天自在,谨白冯氏、何氏。/

77.明代题刻,位于第10窟中窟门东侧壁。横长方形字幅,宽74厘米、高35厘米。行楷阴刻竖排,共15行,内容为(图27):

图27 钟山第10窟嘉靖癸卯年刘养心题诗两首

次韵游万佛岩庙二首/

几番乘兴来萧寺,屏/息胸中利致纷。

邃洞/多年镌化像,太虚终/日过浮云。

古僧谨可谈/三藐,对客何妨听十分。

/潇洒林泉无个事,抚/时感愧较遗文。

脱屣盟泉石,频游万/佛宫。

鸟鸣深树里,人/在画图中。

活水拖青/练,高峰倚碧空。

四时/随景变,顿觉兴无穷。/

明嘉靖癸卯(1543年)仲夏之吉,徵仕/郎佥寿州事邑人刘养心书。/

78.明代题刻,位于第10窟中窟门东壁中部。横长方形字幅,宽85厘米、高62厘米。楷书阴刻竖排,共16行,内容为(图28):

图28 钟山第10窟嘉靖乙丑张永廉题诗

题万佛岩和韵/

洞天深处藏佛工,几点丹青烛长空。/

却忆千余年外迹,玄微疑在品题中。/

再得五言一绝/

古寺连山座,华巅簇阵屯。

因人成胜/概,别是一乾坤。/

诸公招饮二首/

诸公招我万岩中,排列玳筵情更融。/

醽醁满斟浮玉斝,咏吟频写照银釭。/

登楼坐待山头月,对酒迎来水上风。/

生逢胜会能几许,倒玉何嫌慕稽翁。/

重感诸君爱,相携万佛山

会雅弦管/寂,情真主宾欢。

花放色艳艳,溪流水/潺潺。

月斜人未散,夜半酒留连。/

嘉靖乙丑岁(1565年)仲秋吉日,掌安定庠事/东鲁张永廉书。/

79.明代题刻,位于第10窟中窟门东壁中部。横长方形字幅,宽113厘米、高48厘米。行楷阴刻竖排,共22行,题记下部风化剥落殆尽,现存内容为(图29):

图29 钟山第10窟嘉靖丁酉刘养心题诗三首

留别安定诸士□……/

弹铗长歌岁□……/

惭色对江山风□……/

还易雪后松筠……/

疏逐子文偏气□……/

觉得心闲驱车□……/

礙回兰天南陆地□……。/

夜望一绝/

昨夜郎星近□……/

便脱换莎□棘……/

人意眼底纷纷较……/

嘉靖丁酉(1573年)仲冬十□……/

郎京口半塘茅鉴□……。/

送别/

半塘茅父母老先□……/

卧辙侯门日未晡□……/

叟泣长途方施经□……/

塞偶中奸谀诬丈夫自……/

非多反覆从六廊庙几□……/

三山景物还如许应入耆……/

胜会图。/

太学生东山刘养心□……。/

80.明代题刻,位于第10窟西窟口东侧壁面。横长方形字幅,宽128厘米、高70厘米。题记下半部风化剥落严重,楷书阴刻竖排,共14行,内容为:

晚春游万佛寺/

春风台上白云闲,柳外啼/莺山外山。

活水源头无觅/处,桃花流出到人间。/

赏花人醉石楼西,绿战红/酣莺乱啼。

最恨东风容易/去,满腔春句向谁题。/

闻警/

千家礼乐愧牛刀,空见秋/霜满鬓毛。

畎亩此时初卖/剑,园林何日盛开桃。

边陲/多事匈奴扰,城郭无警锁/□□。

□有诸贤运筹策,按/□□□□□羔。/

留别/

情投道义□□□……/

开春色深此州□……/

信他年应动树□……/

政愧三秦化御侮□……/

亩阴客舍不堪回□……/

杯村酒湿行襟。/

嘉靖癸卯(1543年)夏五月吉文林郎□……/

定县事平定任斋和清□……。/

次韵送别/

任斋和父母老大人先□……/

廉若水壶断若金□……/

幸沐恩深三年治□……/

化一念忧民抚字□……/

文翁怀□里去思□……/

棠阴临行曲为留□……/

慰攀辕泪满襟□……/

东峰□……。/

81.元代题刻,位于第10窟前廊后壁西窟口东侧老者造像龛正上方。竖长方形字幅,高82厘米、宽96厘米。楷书阴刻竖排,共6行,内容为(图30):

图30 钟山第10窟正德戊寅李元题诗

霁雪山程远,/寒云石洞深。/

汲泉怜老衲,/一酌洗尘心。/

正德戊寅(1518年)季冬之吉,/赐进士陕省大夫前御史李元书。/

82.元代题记,位于第10窟前廊后壁西窟门与中窟门之间,千手观音造像龛正上方。碑形字幅,双螭碑首,通高157厘米、宽133厘米。碑额中央有一横长方形字幅,高31厘米、宽42厘米。楷书阴刻竖排,共8行,内容为:

题赠/云卿刘先生/

万佛庄严一气/新,宛来佛国见/诸真。

若非功德/刘檀樾,谁见西/方丈六身。

方外弟悟通和尚/

题记正文为楷书阴刻竖排,共15行,内容为(图31):

图31 钟山第10窟至元己卯魏公题刻

一年强半事巡行,才到延州/北堡城。

抖擞簿书尘土了,石/空寺上看题名。/(www.daowen.com)

青崖魏初太初/

驰驿南来驻马蹄,幽寻共上/白云梯。

夕阳一望山无数,万/佛岩前绿树低。/

白石、韩懿、纫安,偕行者/葭州同知褚克温、安定/尹王甫、簿穆枢,时至元/己卯(1339年)六月三日也。/

奉直大夫陕西四川道提刑按察司副使魏公,/王相府架阁库提举韩公,同观此岩留题,/□□谨刊诸石,永传不朽□。/安定县监司兼普济院院主沙门惠赞上石。/

83.时代不详,位于第10窟前廊后壁中窟口门楣处,横长方形字幅,宽210厘米、高85厘米。篆书阴刻“万佛岩”三个大字,落款严重漫漶剥落,仅可辨识“寅”“进”等字。

84.元代题记,位于第10窟前廊后壁中窟门与东窟门之间。风化较严重,部分文字剥落。楷书阴刻竖排,现存4行,内容为:

……□题恐□□/□淹废□敬□□,时至/元庚辰(1340年)夏六□□□□安定县/尹王甫,主簿穆……。/

85.时代不详,位于第10窟前廊后壁中窟门与东窟门之间。横长方形字幅,宽74厘米、高54厘米。题记右上角残损,楷书阴刻竖排,共7行,内容为:

澹澹长空静,/悠悠飞鸟还。

石/含珠像润,风定/□幡闲。

白鬓/□何事,碧云/□□山。

欲询方/□□,□一笑我尘。/

86.明代题刻,位于第10窟前廊后壁中窟门与东窟门之间。横长方形字幅,宽106厘米、高64厘米。楷书阴刻竖排,共14行,文字部分风化,内容为:

□□□□古城东,悬崖飞阁/□□□。

上有檩云之高塔,下/□□□□折回。

飞瀑急急砅/□□,□□□夜争喧豗。

寺古/□□人迹罕,钟磬盂钵生□/□。

□人几发登临兴,为缘尘/□□□□。

有时兴发不能止,/□□□□饮数杯。

清风朗月/□□刊,与尔共临请梵台。

□/□□□□旋归,倾樽倒叠不/□□。

□□莫笑山翁醉,玉山/自倒非人振。

功名富贵徒然/□,乘兴后来真奇哉。/

旸谷/

87.明代题刻,位于第10窟前廊后壁中窟门与东窟门之间。横长方形字幅,宽140厘米、高67厘米。行书阴刻竖排,共21行,该题记系在条石上镌刻好后嵌入壁面。内容为(图32):

图32 钟山第10窟万历壬寅题诗

和旸如韵

安定孤悬绝塞隈,/层峦叠嶂不崔嵬。

登/山如跻青霄上,俯视幽/谷百尺洄。

巉岩鸟道惊/虎豹,胡笳秋声动喧豗。/

趁此□□初漂(飘)摇,急芟/荆棘辟草苔。

昼夜拮据/手口瘏,那得空门乘兴/来。

有望玉女□此地,执维/白驹饮几杯。

才动投/辖落帽狂,俄报烽烟/起敌台。

□里督戍列剑/战,却道吴王射猎回。

浮/生险夷皆□□,□尘西/狩岂可推。

□□□□□□/□,策兵畔□□□哉。/

□□高□□闲书于/万佛□□,时明万历/壬寅(1602年)秋即望谷旦。/

88.明代题刻,位于第10窟前廊后壁中窟门与东窟门之间。竖长方形字幅,宽42厘米、高48厘米。楷书阴刻竖排,共7行,内容为(图33):

图33 钟山第10窟嘉靖丙寅韩禄题诗

游万佛岩有感/

我今来防守,俄入一洞天。/

峰峻摩青汉,树低浮紫烟。/

步殿俗气脱,披甲壮心坚。/

连夜繁乡梦,何时振旅还。/

嘉靖岁次丙寅(1566年)孟冬吉旦,西安后卫/领班都指挥韩禄记。/

89.金代题刻,位于第10窟前廊后壁中窟门与东窟门之间。横长方形字幅,宽63厘米、高52厘米。楷书阴刻竖排,共8行,内容为(图34):

图34 钟山第10窟李秉道题诗

留题/万佛岩寺

武川李秉道/

谁镌化佛自天工,/我见尘心一洗空。/

今夜梦魂何处着,/飘飘疑入此山中。/

泰和甲子岁(1204年)重九日上石。/

90.明代题刻,位于第10窟前廊后壁中窟门与东窟门之间。竖长方形字幅,宽33厘米、高43厘米。楷书阴刻竖排,共8行,内容为:

皇上常怀西顾忧,帅师命守/预防秋。

金城图略遵充国,/细柳屯军愧亚夫。

锁钥初/心知虏遁,清囊回首望兵收。

洞中此景谁曾见,圣迹/仙功万代留。/

嘉靖戊申(1548年)重阳之吉题,/陕西后卫指挥佥事俊山曹□□。/

91.明代题刻,位于第10窟前廊后壁中窟门与东窟门之间。竖长方形字幅,宽74厘米、高112厘米。题记中部有残损。楷书阴刻竖排,共12行,内容为:

安定石佛寺偶成二律示/

县尹并广文诸公/

万佛岩头访旧踪,洞天深处碧玲珑。

山溪过□□/平膝,塞地先秋树改容。

风景一时从笔遣,□□□/个有纱笼。

紫衣老衲知迎客,扫石焚香布席□。/

公余小队出城□,□□□□□□宫。

碑藓杂尘□/辨字,栋云连洞□□□。

□□□□□诸像,金帛□/输有二翁。

却忆晓□/宣庙下,一椂犹未拟□□。

正德己卯(1519年)七月望日添注延安府检校前户部……府山东按察司/副使湖南胡文璧留题。/知安定县事获嘉李烨谨志。/儒学教谕陈兰,训导□……翁李壁、李重/施银□余两自修佛殿。/

92.明代题刻,位于第10窟外中窟门与东窟门之间。该题记打破了87号题记。竖长方形字幅,宽46厘米、高57厘米。行楷阴刻竖排,共6行,内容为:

游石宫寺

用支字韵/

东山山下石宫奇,千/载传□古刹撝。

乘兴/观余神渐爽,登楼弈/饮觉福迟。/

大明嘉靖丙寅(1566年)季秋之吉国学生白金识。/

93.时代不详,位于第10窟前廊后壁中窟门与东窟门之间,关公造像龛右下侧。题记被86号题记和关公造像龛打破,文字残损严重。碑形题刻,残宽58厘米、残高70厘米。楷书阴刻竖排,残存16行,现存内容为:

窃……/宝□……/庚子□……/爽初……/龟捧□……/兹者即……/朝廷之……/上畔指挥……/□频烦人□……/戴仙人□……/如来雪岭……/子圣神行……/寅父焚修集……/寿与天长□……/基同地……/揆愚□……。/

94.清代题刻,位于第10窟前廊后壁中窟门与东窟门之间,略偏东侧,打破89号题记。横长方形字幅,宽66厘米、高50厘米。楷书阴刻竖排,共13行。该题记系磨掉原有前代题记而改刻,可辨内容为:

游石宫寺联句

城市扰攘,人苦不韵,余四人素有/寻幽之约,年来登山临水,必与之/俱,虽风雨弗违,至辄纵饮豪赋,尽/兴而归,石宫寺亦此意云尔:/

□曰京师野/

脱身韁锁中,散步梵王宫。/

史纂绩子序/

阁静孤僧卧,洞幽万事空。/

白瑜公瑾/

开怀倾斗酒,趺坐听松风。/

石生梅占魁/

各道游中意,那论句未工。/

雍正三年(1725年)六月九日题。/

95.疑为明代题记,位于第10窟前廊后壁中窟门与东窟门之间。风化剥落极为严重。行楷阴刻竖排,残存11行,仅可辨识“……封无补……列向……成□回□……十官……道昭……即端可传……东峰刘……”等字。

第11窟

1.北宋题记,位于右壁上部自在坐观音像左侧,对应题记旁罗汉造像。楷书阴刻竖排,共2行,内容为:

解州保捷六十一指挥北(第)四部/军使乔亨□□罗汉二尊。/

2.北宋题记,位于左壁前部上方第2排罗汉造像间,对应题记旁罗汉造像。壁面被磨出一方高5厘米、宽3.2厘米的平面,题记为阴刻楷书竖排,共2行,内容为:

贺信罗/汉一尊。/

3.北宋题记,位于左壁前部上方第2排造像间,对应题记旁罗汉造像。壁面被磨出一方高7厘米、宽3.2厘米的平面,题记为阴刻楷书竖排,共2行,内容为:

郝吉□(罗)/汉一□(尊)。/

第12窟

1.北宋题记,位于洞窟右壁前部上起第2排造像,中央一佛二弟子右侧第1身菩萨左上侧,对应该尊菩萨造像。圆首莲座碑形,高20厘米、宽10厘米。楷书阴刻竖排,共3行,内容为:

郭氏施主/修佛、菩萨/共二尊。/

2.北宋题记,位于洞窟右壁前部上起第2排造像,中央一佛二弟子左侧第1身菩萨左上侧,对应该尊菩萨造像。圆首莲座碑形,高19厘米、宽10厘米。楷书阴刻竖排,单行,内容为:

施主吴忘。

3.北宋题记,位于洞窟右壁前部上起第2排造像,中央一佛二弟子左侧第2身菩萨左上侧,对应该尊菩萨造像。圆首莲座碑形,高19厘米、宽9厘米。楷书阴刻竖排,共3行,内容为:

施主雷成/修佛、菩萨/共二尊。/

4.北宋题记,位于洞窟右壁前部上起第2排造像,中央一佛二弟子左侧第3身菩萨左上侧,对应该尊菩萨造像。圆首莲座碑形,高16厘米、宽8厘米。楷书阴刻竖排,共3行,内容为:

刘四修/佛、菩萨/共二尊。/

5.北宋题记,位于洞窟右壁前部上起第2排造像,中央一佛二弟子左侧第4身菩萨左上侧,对应该尊菩萨造像。圆首莲座碑形,高17厘米、宽8厘米。楷书阴刻竖排,共3行,内容为:

张虔、郝氏,修/佛、菩萨/二尊。/

6.北宋题记,位于洞窟右壁前部上起第2排造像,中央一佛二弟子左侧第5身菩萨左上侧,对应该尊菩萨造像。圆首莲座碑形,高17厘米、宽9厘米。楷书阴刻竖排,共2行,内容为:

刘九生,/菩萨一尊。/

7.北宋题记,位于第12窟右壁上方自在坐观音旁,对应造像即为这龛自在观音像。圆首莲座碑形,高20厘米、宽14厘米。行楷阴刻竖排,共5行,内容为(图35):

图35 钟山第12窟政和二年观音菩萨造像题记

□□□□清信张氏/修观音菩萨/□(壹)尊,永为供养,/政和二年(1112年)九/月二十日记。/

8.北宋题记,位于12窟前壁窟口西侧壁面上方自在观音造像龛右侧,对应龛内自在观音造像。圆首莲座碑形,高16厘米、宽8厘米。楷书阴刻竖排,单行,内容为:

施主成氏。

碑刻及其他

1.大定二十二年重修普济院万佛岩碑,摩崖碑刻。位于第10窟前廊后壁中窟门与东窟门之间。圆首碑形,题记右侧被88号题记打破,右下侧被关公造像龛打破。下部风化剥落严重,题记残高250厘米、宽120厘米。碑额篆书“重修普/济院万/佛岩记”。正文为楷书阴刻竖排,现存27行,内容为(图36):

图36 钟山第10窟大定二十二年重修普济院万佛岩碑碑身内容

□□□□院万佛岩记/

□□空不二之门,其闻久矣,虽假立分三之法,实无异哉。盖如来以大□……/□□对证而用其药,安有厥疾弗瘳,尚虑灭度之后群邪复起,惑扰……/生□□给孤施布金之田,及迦叶造穿石之塔,可使观者骇目动心……/庄严相也。图因相感归敬之心,因心悟本来圆觉之性,性相迭□渐……/佛像之功,实为导化之本也。此安定堡者,系秦关门,北忧塞垣,南十□……/有张行者,而效须陁洹,就彼□根创为梵刹。于是命众工匠王信等,……/三世尊,环列万菩萨。东为小室状,/如来入涅之时,有半千余比丘。西右一龛,普贤说法之际会十六……/纪,然不敢上拟于龙门,庶亦愿敬仝于鹿苑。时自去宋治平四年……/万佛岩,俗呼云石空院。想向日若非神明假手,贤圣护持,安能致□……/徒众□地而去,居民鲜少,堂殿消踈,唯余石像存焉。荒残岂胜归……/大金岁次壬寅(1182年),有保德州承天院行化僧王真清经过此院,瞻礼……/圣□□□□□□□□□□□安忍今时之废,扪心自许,而欲更□……/自□□□□□□□□□□□□□缘化致,令富者各愿破悭贫……/大□□□□□□□□□□□□□完,方经营间,又遭饥馑,僧……/度□……□牛川手巾谷有寄居……/精□□□□□□□□□□□□□垣夷往往称许,未□……/累……/敇□□□□□□□□□□□□进,竭力尽诚,重修……/及□□□□□□□□□□□□已告成,而又欲……/夜□□□□□□□□□□□□□闻此寺从□……/功□□□□□□□□□□□□□将来善知……/终□□□□□□□□□□□□□兴而已□……/□□□□□□□□□□□□初九日住持……/□□□□□□□□□□□□六将正将兼……/□□□□□□□□□□□府正将兼知□……/□□□□□□□□□□□马都总管府……/

2.乾隆五十一年重装万佛金容碑(图37),位于第10窟外廊檐下左侧。圆首方座,碑高190厘米、宽76厘米、厚15厘米,座高27厘米、宽77厘米、厚42厘米。碑额篆书阴刻“重装/万佛金/容记”。正文楷书阴刻竖排,共18行,内容为:

图37 乾隆五十一年重装万佛金容记碑

邑信士太学生刘汉功重装石宫寺万佛金容碑记/

尝闻绀宇琳宫,自供诸天法相;祇园鹫岭,恒罗万佛庄严。是以爰忉平原,犹然丝绣。感深范伯尚尔金装,况乎护法有金/刚之号,如来有金粟之称。腾瑞气于西方,世原金色;飞祥光于汉代,象(像)本金容。如我邑石宫寺,宫以石成,佛皆金像,邃宫/罕观,诚为福地洞天,妙迹如生久矣。神工鬼斧,自有居民之始,闻□(系)□(天)成。迨宋宣和以来,亦由人力,乃年湮世远,遂致木/坏梁摧。有本寺僧会司白悟通,叩化十方,成维独力,整修庙貌。虽□□□□兴,剥落金容,实一筹之莫展。奈生公当日尚/点石头,而居士近来不看佛面。幸赖太学生刘公讳汉功者,独□□□□□弥勒须尚舍于维摩。石感三生,幸获撑天之/石;金称十笏,宏施布地之金。展大慈悲洵哉,点石发大愿力,遂□□□□□地乾坤,尽属大千金界。还本来面目,依然丈/六金身。从此,土木形骸遂化光明宝藏,琉璃法相永同金璧辉□□□□边独开生面,/万佛洞里别有一天。窃思人言,万善同归,首事方能圆满。我说六波罗蜜,大端先在布施。人既不吝多金,坚辈何悭片石。宜垂/不朽,久记维新,用以招来,莫说过去,此记。丁酉科选拔四库全书馆议叙候铨儒学教谕邑人栎园王梦寿撰。/

监生刘汉功,男华施银叁拾两,侄桂募银叁拾两。邑廪生孙效宗书丹,庠生石殿甲篆额,僧会司白悟通督工,徒孙西梅、王心会。/监生孙兰、许世奇、刘汝楷、曹维寅、刘彦学、樊大位,监生樊自创、鲁起坤,乡约刘诗,丰盈当、合盛铺、卜尔贞、恒盛号、一本号、杨思宦、增盛号、闫文才、义盛号、白希勇、薛玉殿、同心号、万盛号、樊思隆、李万林、宁崇辉、张可举、刘天申、薛志明、刘英、师贵、樊子刚、永盛铺、兴盛铺、义和号、薛宗辉、河东馆、刘春、刘智、刘杰、刘乾、刘九鹏、闫载顺、鲁起忠、谢梅、谢林、谢让、谢学书、刘元春、鲁起乾、张法、田进才、张天玉、田文臣、田文登、刘元音、委林、张进德、鲁兰、刘满良、加仓、刘达宽、刘万年、郭君、鲁起见、郭彦。/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四月初八日,邑绅士监生石坚、庠生李健、监生史大忠、增生史大箴、庠生孙培基、庠生白旭,仝立。/

3.嘉靖四年重修大普济禅寺楼记碑(图38),位于第10窟外廊檐下左侧。圆首方座,碑高206厘米、宽88厘米、厚14厘米,座高29厘米、宽115厘米、厚57厘米。碑阳,碑额篆书双线阴刻“重修大/普济禅/寺楼记”。正文楷书阴刻竖排,共29行,内容为:

重修大普济禅寺万佛岩楼记

儒学官舍蜀川涪陵王采书丹。/

万佛岩古洞,宋敕赐名曰普济院,治平四年(1067年)学佛人张行者偕石工王信辈之所凿焉。洞中工巧,莫可具状。洞有三空门,/宋金统间迭毁迭兴,莫能详考。元统间两见修举,始可记述。我/朝洪武十六年(1383年),僧人法访构楼三楹第,规模卑狭,惟开中洞门,东西二洞门以土石填之内焉。障蔽外不足以耸云□□,不/如人意久矣。适嘉靖改元之元年(1522年)邑人李璧欲重修焉。遂倾己资,更发精诚,化四方缘,经营缔造,愈嘉靖四年己酉□□/告成,僧凝深、凝朗相与协力焉。楼有五楹,东西又益以二半楹,崇五丈,邃有奇广,倍其少半,中托以木,上浮以板,是为阁,/以藏璧取经忏之类。栋梁榱桷与洞石相连,扣合如符。中为中洞门,东西为东西洞门,皆琢石砌垣,上倚以云窗,天光云/影直入洞中,碑藓宦人题迹炯然呈出,无复向之沉泥。其木植则市之四乡之远,土石则取之钟山之滨,瓴甓鈆铁则工/为之陶冶,丹垩髹漆则易之于商贾,断削搏埴雕琢绘饰之工则求之晋右及本郡之良,而力役则雇之民间。亦有为之/愿效力者,而璧与之直若食焉。材干坚固,制度雄巍,霞映楼台,日翻金璧,辉辉乎,煌煌乎,不可尚已,乃一代之盛举,百世/之大观也,视昔为何如哉。璧等恳余为记,余以万佛岩吾邑之第一景也,普济楼成第一功也。壮观安定,化人为善两得/之矣。百世之下吾儒登临题兴,未必不为适情之一助耳。况彼一门专成佛事,诚倍感人。而人之化于感者多,乃弟李重/修中殿,兄弟标题碑石共记,亦可谓信人矣。余寓此院读书,故不辞而为之书,且斯楼之建也,是寺可谓备矣。中为洞,上/有塔,僧人齐凝会之所建也;下有台,僧人无昙、邑人白皎然之所筑也;前为殿,又前为□□,左右为两廊房,又左右为香/厨僧舍,院有钟楼;往年三门之外璧(壁)又砌石为台,上建观音阁,邑人阎能、僧人绥德州窦惠贤共成其事也,因并记之。输/财及有事于此者名氏序于后云。/

图38 嘉靖四年重修大普济禅寺楼记碑

皇明嘉靖肆年(1525年)冬十一月吉旦邑庠生强绶撰文,庠生刘养性篆额。/耆老白勉然。/署县事安塞县县丞蜀川忠南罗翼,儒学教论涪陵王博,训导封丘方德隆、通许李养民。监生:南鸾、李尚志、南朝相、王鸿、常秉义、王志学、王宰、王武、刘养心。生员:□□□、闫仲禄、齐廷辅、杨应祥、李班爵、白经、徐翰、白廷进、郭□善、徐翰、梁凤、白温、李凤阳、刘鸾、□□、李朝用、阎九思、白渝、安廷用、边旭之、王润民、冯尚郎、郭仁义、白堂、张德仁、强□、南拱长、南朝阳、徐□、白朝宰、李进、李□□、□温珩、吴朝恩、白金、郭继智、□□□、李勉志、史大往、□承芳、□□龙、李进忠、李梦阳、□九□、李□、李□□、史德仁、高□忠、刘□□、宋尚□、梁□□、□□、郭继梓、强纯、李言志、□□□、□□□、李魁、□大□、□□□、□□志、□丛礼、□洪□、□□、□□、李梦阳、杨鹏□、张□济。/致仕见任官:徐廷佐、刘庸、张瑾、李重、南璟、景行、魏宾、任铸、史廷辅、边吉、乔铎、杨勉之、阎孜、南武、李子干、王佑、王佐、白惠、郭景宿、宜尚宾、赵铎、张铭。耆老白勉然,品官李承志,/阴阳医学王翥、张志仁,王府官李致敬、□伯成、温仕英。/挥舍温俊。僧会司郝继增,义官南凤、刘祥、刘铭、刘钺、白仲禄、南喜、李文英、李文□、白书。□□□福圆祢□诚。/

碑阴为功德主题名及施银数额等,略。

4.隆庆三年孙公重修万佛岩寺碑(图39),位于第10窟外廊檐右侧。圆首方座,碑高228厘米、宽84厘米、厚12厘米,座高37厘米、宽104厘米、厚57厘米。碑额篆书阴刻“孙公重/修万佛/岩寺记”。正文楷书阴刻竖排,共24行,内容为:

图39 隆庆三年孙公重修万佛岩寺碑

明安定二守孙公重修万佛岩寺记/

县城东北隅二里许,有石岩凿洞。内方五丈,前穿三窦,中留八石柱,间刻三大佛,四壁小像,上下列行,其数有万,因名曰万/佛岩。不知创自何代,略无记载可考也。其翼窦者高□七楹,中殿五楹,两庑三楹。二十六金刚殿、观音阁、僧房大略如中殿/之数,其间金泥铸塑,像亦森严。稽之勒石,□晋太和、宋治平、元至元、国朝成化、嘉靖,历□(千)五百年,皆僧行邑□□□□续成/之诚,边邑一胜概也。嘉靖庚申(1560年)北虏入寇,兵燹残荡,惟孑然一岩洞而已。迄今七□□□重修之焉,□□力葺旧增新,千□(五)/百年之续成者,三月而更新之。岩岩翼翼,视昔有赫功亦伟矣。邑大夫士因以记,□□□敬于其事必精于其术也。□曰:不/然,公/制科俊选也。道体帝王,学遵周孔,以仁义为体,以礼乐刑政为具。嘉靖壬戌(1562年)莅任,适虏寇残掠之,余思边缴以卫御为先,而养与/教次之。由是严筑浚,立保甲,励士卒,锻释器;由是恤困扶伤,招逋垦荒,均税□□,积粟节省;由是谨黉校以旌孝节,立乡约/以明章(彰)瘅。督率既久众亦服习,民物安阜乃言底绩矣。然父母子民之心,就利避害,勤勤恳恳不自满,假以勤劳而无节则/夭札易生,况尧之遗俗,终岁勤动,且以务闲为燕饮之乐。张而必弛,弛而必张,又文武之道也。斯岩胜地实所以节劳佚焉。/是故登斯岩者,入其深缭而廓足,以藏息养静;升其高旷而远足,以纵目逞怀而□□。智者乐其动□□□,仁者乐其安。□/士则广宏奥之思,以农则慰耕耨之苦,以商则释旅琐之褊,以工则消苦窳之欺。凡我四民劳逸均节,动静相参,情闲意适,/血气循轨,瘥疾不生,登之于仁寿之域者此也。若曰佛术之精,自有奉法沙门者在,实非公之所暇,孙公为延安二守,管其□/名号仕籍已勒石于学宫,兹不复赘云。/

隆庆三年(1570年)季夏吉旦,掌安定县庠教事晋赵成安、乔宫撰。/司教事齐治、高□、梁宸篆。/致政徐干、通判徐轮、知县李班爵、杨松、南□□□□□□□□□白思义、义□□□□□□张癸、□□□、□□□、钱□□、□天寿、白天□,/监生白资、白云霄、刘尚明、徐大升、李□唐、□立□、□□绪、知县□民□□□□□□□□□、薛九经、郝□、□云乡、赵廷臣、/薛九叙、刘世和、张思齐、景云秀、杜□□□□□□元大强、□相□□□□□□□□□海□□□□、/张士彦、高腾云、杜缙、白潢、□萃、□寿、郝□□勋□可□□□□□□和□□□□□□□□□同诏、明泰、明海。/生员边旭之、郭应、白诏、王三□、张羽、边□、□□白、朱景□□□□□□□□□泉、贞江、贞孝、/张世清、杨柏、南绿微、南金、景进、李耀、白□、徐一升、张□□□□□□□□福营、台高冠、□□□、/南庆杨、任邦宁、周世勋、郝绣、郝应光、徐大壮、徐□渐、徐顺、李□□□白□□、/乡耆□刘观、郝□□,乡约副郝□礼、史廷珍、李梦阳、王化、道□□□。/

5.康熙五十四年重修万佛岩鼎建钟鼓楼碑(图40),位于第10窟外廊檐右侧。圆首方座,碑高225厘米、宽79厘米、厚16厘米,座高32厘米、宽86厘米、厚57厘米。碑额行楷阴刻“重修万/佛岩鼎/建钟鼓/楼碑记”。正文楷书阴刻竖排,共32行,内容为:

图40 康熙五十四年重修万佛岩鼎建钟鼓楼碑

重修万佛岩鼎建钟鼓楼碑记/

石宫古刹,吾邑之胜地也。尝阅碑记,昉于大宋治平四年,张行者偕石工王信辈……/父老传言以为出自公输子之手,盖亦假。是以极道其佛像之神奇焉,非信。然也……/后下而中殿、两廊、观音阁、西方胜景,以次而创建。主事者非一人,募缘者不……/之观瞻,更以壮一寺各殿宇之观瞻。故人知石宫寺以洞而成名,殊不知其……/零脱落,几不堪过而凭吊矣。幸我朝生聚多年,民康物阜,僧之卓锡于……/财积粟,觅陶冶,易木植,雇匠役,土木之工数月而成。更延画工于晋阳,举……/吾乃观夫是楼也,上倚钟山,巍巍数仞高悬山麓,西近城邑万家烟火……/川风物,景象之胜,其为是楼之大观,何如也。至若春光明媚,夏景清和,游人……/得者矣,是楼之风景,其足供高人之游历而畅怀者,又为何如也,则信乎……/创建之功,今得二僧而继美也。因不辞鄙陋,敬为俚言,以题其石,云尔万寿……/

时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岁次乙未莫春吉旦。邑岁贡生李宗白恭撰。邑业儒郭文……/文林郎知安定县事加一级廖均,邑举人南芹、王鸿荐,贡士史灏、白浴中、南暚、石传英,监生张……/儒学训导张迪翕,会首阎国柱、刘宗尧、李大奇、史篆□、杨文光、唐三元、□西□、赵椿、白居敬、徐登科、白永强、郝□□、白□□、李□□……/典史张在中,主持僧人性□,徒佺铉□,僧官铉泽、铉智……/信士李宰、秦健、丘泰隆、杨遴臣、强有仓、景玉桂、李自重、孙海声、杨希美、李忠梁、白登云、赵文礼、李文江、李文正、井柱、李佐、井槐、井九美、高暟、魏光耀、史门薛氏、郭平、景生福、景廷玉、冯在中、吴天命、罗德文、高良义、景玉树、景玉玺、景玉闰、李继唐、王震一、齐云、李自桂、栾辐、史朝臣、魏继晋、魏安邦、张羽揆、南尔义、徐希美、徐学美、庞准乾、南继周、郝弘如、武忠、李冲霄、杨希英、张建国、薛臣忠、薛臣孝、李绍载、张羽翰、贾守义、史朝秀、庐士章、惠衽、李中义、武士英、强士彦、候世爵、孙傚敬、南昰(是)、阎士谦、魏复汉、张芝、朱怀元、张□、刘汉立、朱体乾、齐信、景闰琏、朱朝祥、王进才、武登榜、薛存□、薛存恩、唐有莲……/野光耀、野光□、魏有才、魏有□、冯尚义、魏绍晋、魏尔晋、魏本晋,僧人照广、行善,史朝闻、李文□、李文□、李长福、杨朝相、李存、李文海、韩国柱、史封鲁、李道珍、史秉正、李□、刘豹、井满桂、李朝□、孙绍周、□□□、□□□、□守□、史朝彩、史怀、井玉□、井□龙、□□□、杨登甲、张玉成、刘成贵、董奇礼、陈进忠、贺守□、史朝秀、高玉斗、□□□、史秉宽、杨义彪、韩□足、孙钟□、□羽勇、张冬□、秦共斌、张弘□、张□□□□□□□□□□□□□□□□□□□□□、史健、徐法□、秦之□、□□□□□□□□□□□□□□□□□□□□□□□薛□□□□□□□□□□□□□□□□□□□□□□……。

6.万历方首赑屃座残碑,位于石宫寺三官楼右侧草坪中。方首赑屃座,碑高270厘米、宽92厘米、厚24厘米,座高53厘米、宽94厘米、长145厘米。蔓草边栏,碑文风化剥落严重。行楷阴刻竖排,共9行,内容为:

□□□□□□碑记/

□方今佛宝满天下,然夫牧竖咸知诵佛何。佛之入人易也,试询海内名山大刹□□□□间有□□□为迢□□□……/□霄殿坐狮子王位,以佛□说又如梦寐,若是以儒术治天下者,即庐若居一若人□□……/□不朽□也,金轮王三千年一现,左右诸天龙护偈焉,微词奥义徒令龙听□□……/邑□魏□□析佛□儒星之喻,鞬户穷经已知佛之通于治也。强仕一以生……/……而善用之者乎,噫嘻。凫飞一邑犹小试牛刀,况山门之后……□□虽然/□□门□公重□□□□□□□公以玉带镇金山寺山门寺,坐是名重千秋,德鉴□……荣施□□……。/

时万历□卯……□应□/……/……教□、训道……/……/……/……进士第吏部□□□□□撰。……□□□、薛一□、杨□□、□□□、史□□、□□典、□□□、□□□、□□□、□□□、□□岩、□□□、□生□、薛□□、白生□、白□□、白道□、白中运、白希□、白子□、薛□□、白□□、□□□、王□、高朗、景文□、杨元□、□□、张□□、孙永□、孙永□、石成□、石成□、石成珠、张学□、徐可□、徐可方、任左□、徐常吉、徐可贤、薛文炳、景运会、郭中伟、□□□、□□□、□□□、景□柱、李□、刘远□、郭来□、张荣勋、□毓英、□□文、南□□、徐中彦、张至大、李可□、张□□……宋彤、王永诰、□光、谢□、任光大、李□□、白□□、白□□、□□□、□□□、□□□、□□□、□□□、孙□□、白□□、杜□□、王□□、□□□、张公□……杜□□、□□□、□□□、白□□、刘守□、刘□□、谢□□、王中瑞……刘□□、张世□……。

7.道光十二年重修三官楼碑(图41),位于石宫寺山门上新建三官楼东侧。圆首方座,碑高168厘米、宽62厘米、厚13厘米,座高35厘米、宽62厘米、厚46厘米。碑额楷书阴刻“题名碑记”,正文为楷书阴刻竖排,共15行,内容为:

图41 道光十二年重修三官楼碑

重修三官楼碑记/

化被阴阳动静,恩周南北东西者,非天地与水乎。顾化之所被者广,恩之所周者宏,而听任庙宇坍塌/神像剥落也,呜呼!可邑人张子名德星者,偶睹三官之敝楼,勃发一时之善念,摹(募)化四方□罄□□庀材/鸠工,不两月而坍塌者整饬,剥落者辉煌,焕然一新,较昔更自壮观。夫莫为之前虽美□□□,为之后/虽盛弗传,不有张子此楼将归乌有矣。而今而后阖邑士庶福之赐、罪之赦、厄之解,少有攸□焉。然要/非张子重修之功不及此,因略述颠末并捐助姓字,镌诸贞珉以示不朽。/

特授安定县知县唐廷钰,邑廪生孙文偀记事,一邑附生郭希孝谨书。首事人吏员张德星,特授安定县训导王世荣,特授安定县典史王建采,特授安定县驻防温子龙,署凤翔府宝鸡县训导刘希向。特授长安县训导王金城。僧会司彻信,徒西意,孙方演、方乘,主持僧岸登,徒寸;僧人彻莹,徒西域,孙方便、方化。贡生郭偲、从□孙登位、生员刘□、监生李积□、廪生□□□、□生史弘辉、生员□登甲、肤施□□张映辰、安定吏员高渐达、吏员吴逢□、清涧吏员高□□、保安吏员牛□斗、肤施吏员罗柏林、李逢泰、□泰□、刘凤仓、重兴当、张□明、同□和、永盛王、□□柳景郢、万盛公、泰和当、□□张、□□元、乡约史□经、刘永康、南海鳌、郝辅清、苏维□、赫益□、吴银贵、李星斗、王□仁、王福□、李得华、□□□、张廷柱、张国桢、庠生李应榜、恒丰王、任得元、秦□□、吴□□、张中元、画工胡□、木工□汝□、石工傅思兴、傅□□。/道光十二年岁次壬辰(1832年)八月吉旦。

8.万历三十八年大禅新建西方圣境碑,位于第10窟窟前。圭首方座,碑高235厘米、宽90厘米、厚18厘米,座宽90厘米、高30厘米、厚56厘米。碑额九叠篆阴刻“新建西方/圣境碑记”。正文楷书阴刻竖排,共23行,内容为:

大禅新建西方圣境碑记/

昔西余自总□□无尘劫,嗜清心释累之训,课业兰若,虽不知真际所诣,言念西方,窃朝夕向往/□□之,然□心□□□来,必身游其域也。法师圆正矢心澄静,范躬淳洁,讽齐薰□欲证,唯/□□遂发去虔除,募缘□积赀(资)二百余金,构西方圣境九楹,复造/幕门,得法藏五大部,縢而响之,声施啧啧,脍炙人口。余雅慕之徒,碌碌牛马,走中不遑□□□/蕴为憾。一日偕友游赏其间,四壁雕砻绘彩,璀璨陆离,夕露朝霞,供人吸饮,偃月浃□□□/□世一空,恍似亲诣莲花国土,岂繄(系)层轩延袤,高阁逶迤,飞云卷雨已耶。余邑古刹,不□□/□何时,依岩凿窍,万象森罗,洵三秦之胜地也。法师输财庀工,复树境内一大奇观也。□□/塔涂金,天之色照耀千户,尝□观今生作者有此功德否。法师与余有支许之契,无坐蒲团□□/□化初非藉余扬扢,□□素不作吚淣俗态,聊取月旦所评者,垂之□□以志不朽。/□方圣人凭五衍之轼,开八正之门,拂衣双树,脱屣金沙,禅者已应唇落世无层屑□。/

大明万历庚戌岁(1610年)孟夏吉旦。邑举人薛文周撰文,邑庠生杜生奇篆额,邑庠生张全忠书丹。署安定□事肤施县儒学教谕刘□,安定县学司训□南□……,延安府安定县典史……。见任白纳彩、监生李实、薛一本、□□□、李□香、□生薛一□、□□大、周应诚、徐鸿渐、薛一□、南□、张□□、贾文□、薛三□、孙□□、□□□、史□、王□、□□□、王来□、景运□、王永从、张□□、□□□、□□□、孙永春、任□裕、景□□、□任□、景永兴、□□□、□□□、李□、张□□、景永□、张弘□、□□□、郭□□、□□□、□□□、闫□□、徐□、张□才。

9.道光二十五年补修关圣帝君正殿碑(图42),位于第10窟外廊檐下中窟门与东窟门之间关帝龛西侧。圆首碑,碑身裂为三块,碑宽55厘米、高95厘米、厚6厘米。楷书阴刻竖排,共30行,内容为:

图42 道光二十五年补修关圣帝君正殿碑

补修/关圣帝君正殿碑记/

县东关门内南面,传有萧姓者建/关圣帝君神庙,时圮时葺,代不乏人。年来阴雨连绵,/正殿渗漏,角摧椽折,目击神伤,有叶子连升志/欲补修而力未之逮。适值天合店商民姚姓,账/债官事在县,情愿将血本十五千文充公修庙。/连升极力周张,玉成其事。爰同生员郭本源□/募化城关客商,约得数十金而鸠工□□□□/盖采(彩)画檐庑,不数月而焕然一新,工竣□□/乐输姓名于左。岂以区区之功自伐哉,即此一/念,好义之诚,亦足见人人心中有义之理在,即/人人心中有集义之圣人□。孟子曰: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非圣人而能若/是乎?后之君子继今而□好义之举者,妄自不/少也已。/

岁贡生候铨、训导王昭临记事,/邑生员孙景贤谨书。/钦加同知衔知安定县事姚国龄施银。/首事人:乡约王随福、庠生史琨、增生郝本源、叶连陞、李宝、乡约徐永吉。/天合店一十五千,三班三千□□,世昌当……,元成当一□二□,复和成六百□十,南□二千;兴盛合、太□号、□益号、□镒号,以上六百;呼吉元、广和义、广益号、仁和馆,以上四百;三成染房、天成号、准合公、同益号、贾得春、吴国桢、王起疑、杨铭,以上□百四十;协盛号二百二十;贾植、万盛号、兴盛温、合盛昌、三盛合、钱一成、白成梁房,以上二百;王佐一百二十。/木工宗恒玉,泥工石平福,石工张英才。/

时道光二十五年岁次乙巳(1845年)五月孟夏吉旦立。/

10.凤翔赵化题诗碑(图43),位于第10窟外廊檐下中窟门与西窟门之间千手观音造像龛前。横长方形字幅,长80厘米、宽48厘米、厚8厘米。蔓草边栏,楷书阴刻竖排,共14行,内容为:

图43 凤翔赵化题诗碑

人日迎春二首/

金柳生春野岸头,太和烟/景遍皇州。

细听玉管声清/远,频劝金垒香满浮。

谊重/应知入庇厦,更深不问有/晨楼。

寒斋日暮功名薄,得/遇知心且暂留。/

满眼春光到宇寰,衣冠济/济会佳筵。

贤侯报绩循/声箸,龙诰锡封锦色然。/

东望桂兰芳梓里,西听解/阜咏桐弦。

鸿钧一转和风/满,幸被梅花清署前。/

凤翔赵化。/

11.至元二十五年重修大普济禅寺碑,位于第10窟中央佛坛前东侧。圆首方座,碑角斜杀,蔓草边栏,碑高270厘米、宽87厘米、厚14厘米,座高35厘米、宽98厘米、厚63厘米。碑阳(图44),碑额篆书阴刻“重修大普/济禅寺记”。正文楷中带隶,竖排阴刻,共27行,内容为:

图44 至元二十五年重修大普济禅寺碑

重修大普济禅寺记

蜀东遂府桂林西瑞严禅师善淮撰,长安普光后进沙门善达书丹篆额,河东临邑开阳待诏贺廷玉刊石。/

伏闻灵山会上,如来末后拈花。少室岩中,达摩初垂面壁。迦叶忻容,的意遍体,朦云神光,卸臂安心,齐腰立雪。祖祖联芳,灯灯续焰。入理深谈,千/差万别。或添香择火,或竖拂横槌,或用棒行拳,或扬眉瞬目,或戴沩山笠子,或着青州布衫,或于市上沽油,或向庐陵粜米。洞山五位功勋,临际/四重料简,石巩张弓,道吾舞笏,洛浦还乡,善现宴室。是以丹霞琴剑兮,选官选佛;庞老机关兮,无我无人;曼殊问答兮,汉语胡言;摩诘默然兮,伴/聋诈哑;黄蘗爪牙兮,拿龙蛇;稠禅杖锡兮,解雠虎兕。恢恢然迥出群伦之表也。于是,龙泉禅师者,乃党人也。俗姓李氏,世役边塞,祖居宦门,幼/习儒学,长充武戢。自兵革时,亲族失散,父别山南,子存海北。肇元统巳(已)来,功能雄勇,领卒南征。止宿荒蓝,夜色停午,乃因梦感,顿悟圆通。觉而详/之,泪泣如雨,辞众独回,遂礼安塞区柏家崖韦公山主为师。师乃河东王山之裔也,年过七旬,貌若童子,动则百炼精金,静则三冬枯木。公乃左/右巾瓶,未曾暂止。师一日谓众曰:汝等各有所解,可得闻乎?众无语。公出班,礼三拜,依位而立。师曰:善哉,善哉,善自护持。公再作礼而退。自此,横/包顶笠,持锡擎盂,经历诸方,循缘过日。是时,即有安定县长官刘珍并众檀那等,致疏礼请,而言曰:县侧有村,村有精蓝,号曰普济。东观延水,/北靠葭芦,南视歧(岐)莲,西临剑匣,中有万像岩峦,时有佛光示现,足可以居者哉。公然止矣,远望乔林森耸,川隰优游,人庶和平,方邻槬颢。近睹/殿堂灰烬,基址倾羸,瓦砾堆陵,垣墙腐塌,荆棘茂盛,草芥葳蕤,僧行无踪,狐狸有迹,脉视衋然,孰敢为也。公乃身心汹涌,意识清濡,所以纠集会/首洪恽檀那,昼夜殷勤,兴心修葺。钟楼、桥道、殿宇、堂厨、蓝丈、龟头、妆銮彩画,经乎数载,渐以成焉。俾人天之敬仰,咸万类之钦崇,堪释子之安禅,/仗必蒭之栖隐,乃龙泉老人之德也。自后诱化良善,广度僧尼、俗士、儒流百有余矣。博学者广达理者孤,非可量也。精进者严,禅定者訚,智慧者/赞,此三者乃里人也。幼年出家,梵行精雅,乃自思曰:滥处方袍,未曾酬庇,由是翻修殿宇,再整堂厨、桥道、三门,复还如故。暨至元年间,/降紫衣,同赐大师之号矣。每至旦望之辰,敛钟列殿,集众焚香,合掌低头,宣五部之经文,稽首虔诚,讽诸尊之密咒。端为祝延/圣寿万岁,祈祷国泰民安,文武禄位高迁,士庶温良俭让。令小人之道消,朋友之道义,弟兄之道和,父子之道顺,僧俗之道昌,修崇之道广,风雨之/道调,干戈之道息,况古今之通称也。盖以门墉饰丽,院宇鲜妍,乌牛黑水渡三更,石马沙河归半夜。神峰数数,林禽吟不二之音;岳顶层层,柯鹊/噪无生之理。寅钟暮鼓,夕礼晨参,实般若之玄门,真菩提之窟宅,众生解脱道场,檀信归依福地。主事曰:于寺稍有微功而无诔叙。使我伤然,愿/以为文,刻成大略哉。辱曰:万仞嵯峨,千寻浩渺,逢崖问路,遇险推人,深可恧也。今则紊成褒贬,辄绪疏荣,幸望知音,观而哂之尔。铭曰:/岭南继踵,五派分宗。遄流各异,潱别源同。周旋合,遍界该通。泉公妙道,不住偏中。/龙吟起雾,虎啸生风。门墙岸岸,关锁重重。酒酣卧客,饭饱颓农。勒铭粗记,厥后之功。/

至元二十五年岁次戊子(1288年)三月姑洗朔乙酉二十四日戊申,大普济禅寺住持沙门惠赞,院主僧善远,副院善缘等,立石。/

都功德主前安定县长官刘珍,进义副尉延安路打捕鹰房提领男刘克温,维那张孜、冯玉,本路匠人所大使杨外剌女,本县两务提领魏公德,/前安定县达鲁花赤速怱都,次官张初、马琇,丹头县官史瑞,白洛县官乔彦祐,前保安州太守边再荣,前本县捕盗官胡伯春,学录魏守恩,/从仕郎安定县尹兼诸军奥鲁劝农事张邦献,典史刘珦,司吏张安智井元皇甫、谦魏克明,陕西前管山西失散民户提领史裕,长官男史珪,前打捕提领史□,/敦武校尉安定县达鲁花赤兼诸军奥鲁劝农事塔剌海,盐司提举魏公道,绥德州前吏目赵彧,安定务官张卞、刘玉,丹头前务官史琚、李德、武义,延州判官冯伸,/宣授延安路都僧录司弘教大师伟吉祥,安定县都纲善惠普安大师赞吉祥,中部县都纲立宗普通大师揀吉祥,鄜州洛交县令苏瑞。

碑左侧面,楷书阴刻,内容为:

永宁村男弟子赵玉一家等施到大铁镬一个,永克本寺常住。

碑阴,碑额楷书阴刻“总昭方/号之图”,碑身内容见图45-1、图45-2。

12.洪武十九年重修大普济寺碑(图46),位于第10窟中央佛坛右侧。圆首方座,四棱斜杀,通高197厘米、宽80厘米、厚14厘米,座高43厘米、宽98厘米、厚61厘米。碑阳,碑额篆书阴刻“重修普/禅寺记”,正文共24行,内容为:

延安府安定县重修大普济禅寺记

陕西长史司右长史霍均实撰,承事郎安定县知县廉秉直篆额,将仕郎安定县主簿郭经书丹,延安府肤施县仕民都赵思名镌石。/

延安在秦汉时为塞内地,郡多高崖,可谷可穴。郡城东有万佛洞,不知开于何代。其属有安定邑,于郡之北,距城二伯(佰)里。俭宋/治平四年(1067年),学佛人张行者偕石工王信、薛成、冯义、孙友、孙玉,亦相邑之东,偏规凿谷,建道场。行者发诚,工献其伎,窽其中若堂,/旁穿如别室,琢石壁为世尊象,诸佛、菩萨若现若涌,法相庄严,一一具足,遂与郡所崇奉,相望为胜境。宫于其前是为大普济/禅寺,金泰和四年(1204年)师宝演尝一修之,中间迭毁迭兴,莫能详考。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师惠赞主寺事,始可纪述,而寺旋废。元统间/龙泉禅师以宦族出家,望重禅林,游方至其地,则榛莽丘墟,故趾(址)犹在,慨然叹曰:兹寔(实)边陲福地,所以卫生灵者,宜利且厚,废/而不复,坠前人资福,是邦之意。于是县宰刘珍请师驻锡,信士洪恽协助,惟勤经营几十寒暑,而殿庑、三门岿然并立,栖钟之/楼,庋经之室,香积之厨,华灯幡幢,种种修饰,遂为陕右名刹焉。未五十年而兵兴众散,师法昉遁迹终南,常惧累世勤苦之力,/或由以陨,昼夕疚于厥心。际遇/圣明,还于乐土,洪武十六年(1383年)始克旋归。仰视故山,虽幸存不毁,而颓垣坏宇,震凌甚矣。乃悉衣裓之赀(资),会财施之委,伐木以椽,陶甓/以覆,或因或新,克完厥构,请文以记之。余尝观佛氏之宗乎,禅者以无为有,以空为实,色相境象皆幻也。而今浮屠之宫,争为/巨丽,岂会徒讲经,将诱人为善,必先有以竦,动其视瞻。而为其学者,亦必力于有为,而后能超入于无为。是以前者启后者继,/独侈于天下。而儒先君子,亦往往称道,而弗置欤。若是,则昉之劳,固宜书也,乃不辞而成其志云。/

洪武十九年岁次丙寅(1386年)秋八月甲申朔二十二日乙巳,大普济禅寺住持沙门法昉、院主智充、副院智中立石。/

图45-1 至元二十五年重修大普济禅寺碑碑阴

图45-2 龙泉老人门人世系图

图46 洪武十九年重修大普济寺碑

昭信校尉延安卫管军百户守御安定县官苗霖,总旗高兴、梁海,军吏沈宝,/延安府僧纲司都纲聪,副都纲贵,住持德恭,前院主善智法云,/儒学教谕冯建中,训导杨九万,/僧会司僧会珏严,训术鱼文选,道会司道会郭智清,训科韦立中,/司吏何诚、郭儆、施均德、郭敬、吕思铭、王文海,学吏李谷英,/典吏刘让、周玘、周懋、李益、薛文礼、吴荣、乔允中、刘轻、南麟、/景智甫、贺贞、张义、吴从道、景荣、景时敬,弓兵牌头汪让、王轻。

碑阴额篆书阴刻竖排两行“总昭方/号之图”,下刻惠赞门徒世系图,见图47。

13.嘉靖四年增建万佛岩佛塔碑(图48),位于第10窟东窟门东侧。圆首方座,碑高147厘米、宽64厘米、厚13厘米,座高31厘米、宽73厘米、厚43厘米。蔓草边栏,碑额篆书阴刻“建万/佛岩/塔记”,正文楷书阴刻竖排,共17行,内容为:

增建万佛岩佛塔记

邑庠生景应奎书丹,义官南凤篆额。挥舍温俊。/

安定在秦汉时为塞北沙漠地,宋因为堡,元升为县。其城东一里许,志曰:钟山耸秀,为邑/胜之第一景也。寺名万佛岩,有宋治平四年(1067年)僧行者偕石工王信辈,依山相地,凿石为洞,/万佛森列,八柱挺立,盖将与天地相为终穷者也。金元时,名宦骚人游观驻驿,登临吟咏,/镌刻可考。我/朝设僧会司于西北隅,使按缁削发之徒有所隶焉。洞前有楼殿、回廊、三门、石阁,皆修葺壮/丽。住持僧凝会谓:有寺则有塔,浮屠氏之法象也。是寺可无塔以壮美乎!于是竭素养之/精诚,倾衣钵之余,羡陶砖,伐石鼎,建佛塔于洞之上。工之巧者必至,材之良者必备。赭焉/而霞拱,垔焉而云溶。山英水灵,若喜若慰,可以壮观城邑,增广形胜者也。更铸佛像于塔/内,其用心可谓至矣。肇工于嘉靖癸未(1523年)七月,落成于明年甲申五月。又明年五月,齐僧终,/其徒张圆铎、齐仕斌嘱予为记。予以是塔之建也,矗突凌霄,崔嵬接晷,钟灵毓秀,益壮益/固,其名愈重于前也。僧名会姓齐氏,立义二都人,成化十六年(1480年)入寺,二十二年给度牒,力/耕资养,崇教正觉,为沙门称。时自号静禅野纳,乡人感其德,讳其名,称静禅长老云。/

时嘉靖四年(1525年)仲冬吉旦,太学生刘养心撰文。/署县事安塞县县丞蜀川忠南罗翼,/儒学教论涪陵王博,/训导:封丘方德隆、通许李养民。/致政:边吉、徐□佐、刘庸、张瑾、李重、南璟、景行、阎孜、杨勉之、白慧、史迁□、南鹉、李子干、乔释、魏宝。监生王武、王志学、王鸿、南鸾、李尚志、王宰、常秉义、南朝和,官舍蜀。庠生罗冲霄、王采,阴阳官王翥,僧会司品官李东志、白进禄,/医官张志仁,耆老白勉然,王府官李政,敬义官刘祥、刘铭、李文美、李文章,庠生徐翰、徐干、李凤阳、李爱阳、南凤、南□、杨应□□□、张□、边旭之、齐文辅、李□爵、强纯、阎仲禄、郭纯善、郭纯智、李忠志、强积、梁凤、徐仁□□□、刘养生、徐干、景□□、郭尧夫。/

图47 惠赞门人世系图

图48 嘉靖四年增建万佛岩佛塔碑

14.福缘华庆碑,位于萧寺宫内。圭首方座,碑高208厘米、宽70厘米、厚11厘米,座高25厘米、宽44厘米、长73厘米。碑阳(图49),碑额中央篆书阴刻“福缘/华庆”四字,两侧减地阳刻双狮图案,碑身正文共22行,均刻功德人姓名,内容为:

募缘会首:监生闫元寿化钱三十四千文,王敏化钱十二千文,高岭化钱八千、施钱二千,苏维道化钱八千六、施钱一千二;生员侯身正化钱六千五、施钱二千,薛乃菁化钱六千□百文;廪生南应星化钱六千□百文;增生南星瑞化钱六千□百文,李才韬化钱□千、施钱二千四;寿□李彦化钱六千,郭周源施钱五千;训□薛天申化钱□千八、施钱□千八;会首贡生孙敞宗、任毓秀、王以霖,□□王维城,庠生南之薰、薛永顺、石□授;吏贾□□南亲化钱五千二百文,李施才化钱六千,宋永顺化钱五千五、施钱一千三,□□宝化钱五千四,南□殿化钱四千一;崔清瑞化钱四千二;魏学成化钱四千;景宜春化钱三千;孙永升化钱三千;吴生梅化钱三千;刘克公化钱二千□;南永坚化钱二千、施钱一千;王安宁化钱二千;增生南向化钱三千;生员史玠、庠生侯本智、增生郭本源、孙万全、李香、薛兴宇、贾香和、路□贤;监生郭有义化钱二千,贾振昌化钱二千六;南金山化钱二千;生员南澍化钱二千,郭永清化钱二千;魏光朝化钱二千;高金化钱一千六;南玉音化钱一千五;张德化钱一千六;魏学孟化钱一千五;贾光彩、郭仁、朱国贞、郭满福、南满顺、郭俊;监生高思纯施钱三千;监生南学孟施钱□千四;监生孙□德施钱□千;增生张□刚施钱□千;耆宾赵国秀施钱□□□;监生师福善施钱二千四;折满德、折天成、折愈英、南文魁、高烈、冯有禄、李柏、薛尚春、王宁、王学道、吴成、李桂、任希圣、王喜、路风仪、李忠、史英儒、史芳儒、邵福、张万国、石生禄、张满鳌、郝桂林、井丕斌、杨俊庵、吏元史璞、谢天苍、南金玉、南永合、白□□、南永仁、裕兴号、监生萧廷芳、王之珍、庠生李有年、赵禄贵、庠生李应榜、薛有文、廪生郭方亨、和合义、监生白有□、李成章、生员李士麟、高泰和、薛有礼、李叔周、薛如梅、李有金、李栋才、史满怀、杨春芳、宋永成、□登甲、强登殿、□□□、□□□、隆和号、义合号、广益号、发祥号、天裕号、大顺号、中和号、生员冯清盛、监生贾永贤、天成号、广盛号、二合号、贾玉章、李□、生员薛邦彦、景永、杨□湖、□□仓、□盛馆、复兴号、义丰号、张万禄、大益号、协盛号、吏元石崇贵、张连城、张行五、吏元郝辅清、生员杨大经、三和□铺、何统金,以上八百;李保前、白天助、南俊、广和银铺、南州、张□、王修元、□□宝、王福禄、薛治成、蒋玉龙、周□、姬有□、贾成、同心号、李生林、和合号、李顺、南泌、泰成号、复源号、史璋、南梦吉、李维周、任月德、廪生闫自新、王登甲、史凤儒、生员南嗣孔、石起圣、□大香、刘泉、张万福、拓满库、生员冯兆龙、王生起、南正法、监生杨大本、白成喜、薛纶邦、井似海、王□康、白银成、永顺号、永祥号、复兴永、□禄、刘凤仓、□宗□、高□伦、南嗣□、南嗣乾,□生高登级、□登高、南嗣舜、郭长安、高千、杨学元、白刚强、白生强、折天才、折满才、薛海、白尔禄、李清、郭长科、李晋生,以上六百;谢生荣、高发、南全德、南天吏、赵良臣、白起盛、张□□、□□□、王金福、张□金、李思和、李万魁、李具才、王成玉、薛守业、杨春芳、源和号、□清元、□艮库、王明、周廷魁、三成铺、何统成、贾禄、高大兴、徐永吉、路行舟、李文明、□□□、李文亮、生员王时玺、戴清安、王连智、耆宾白立、白风□、贾代□、折生□、折生意、折愈□、谢从周、南云霞、邓永盛、石鹤鸣,以上五百;王百□、景永贵、孙文兴、孙有宁、王□□、史□琮、□□□、南□□(约缺11位功德主题名)白大□、白大□、李宝、雷自发、吴□□、史□□、□□□、张存□、□永□(约缺7位功德主题名)石□□、王□□、史福□、王□生、万亿号、贾□、侯□□、孙文斌、张之□,以上三百;沈清秀、丁连珠、高生□(约缺20位功德主题名)李□□、刘□□(约缺19位功德主题名)。

图49 福缘华庆碑碑阳

碑阴,碑额篆书阴刻“题名”,两侧减地阳刻花卉图案,正文亦均为功德人姓名(图50),内容为:

监生贺上林二千四百,和盛宗一千二百,赫义祥一千二百,高国杉、王玉、赵有福、李兰、张宗保、白元春、杨作贞、白曰斌、王□□(约缺6位功德主题名)南□□、张俊斗、石芹、张国九、王树真、刘满仓、李士熙、李春、李海山、李士达、齐邦彦、李□能、闫兴科、□登□、□□□、□子乾、□□□(约缺2位功德主题名)赵起福、赵起禄、折满福、白步月、郭强、南嗣渊、生员薛同葵、魏莲、廪生张孝友、折芹周、闫良才、高芳、高登典、贺殿安、□大鹏、高登标、□子清、□灵台、刘义学、四海号、丰盈当、柳□、白国惠、徐爱友、白硕士、白生、白斌、生员南至诚、白殿元、白三成、白三贵、白三益、白三德、石林、白中典、白国清、王助太、郭大才、王玉福、野黄风、齐文居、泰和铺、李润朝、庠生徐杰、张典、兴盛号、永顺号、和合号、典隆号、亨庆号、复兴号、合义号、万和号、义和号、刘风、贺天才、刘世才、王进才、张有正、石梦兰、白受采、郭贵安、白敦本、刘满库、郭太基、石起同、高忠、张永盛、张永才、惠更顺、张恩、野鸡风、刘富、史长、胡□□、□万仓、张在风、杜进才、李义、孙法、杨俊□、白起□、杨殿□、王孝、秦德颜、李存白、井抡元、何云飞、石起更、张万金、高登甲、□永昌、□官赐、李登成、魏学前、谢复元、王□典、李□典、谢福才、李□兰、李登富、刘天德、姬德、孙建德、薛连儿、薛有福、薛有禄、薛万荣、王省、张孟、韩大学、韩国桢、王飞林、王长安、王有年、强尔崇、折平安、王步云、王有莲、张中元、强可前、石万义、石万玉、徐国清、石轻重、杜金云、李维□、赵纳、赵胡、赵公卿、赵有、任米、武克君、高荣、高亨、高贞、王学、王珠、王有、王千、王万、王宣、张清其、张大周、杨步云、李稠、李才敏、李鸣岗、李将、闫永昌、闫荣奇、曹国升、曹子建、监生杨青、闫葛、杨□、李伦、李大福、史蕊、马□、李维屏、李维垣、白国顺、南学贞、监生李廷栋、张俊采、张宏喜、生员李印□、□□□、李□、李治、李复、李□、李自□、田□、王安□、王□□、王□□、王□□、王□□、兴隆号、德□□、高□□(约缺15位功德主题名)□登武、□□□、□□福、□□福、□□□、□□国、□□□、□□安、□□馆、□□□、□□□、□□堂、□香、□敦本、永和店、□义馆、□兴馆、□盛号。河州……山西太原府文水县霍振□施钱拾千文二。南存□……□邑寿官张万云施银一两二钱。阴阳学南俊儒助钱……。

图50 福缘华庆碑碑阴

15.道光十五年重修萧寺碑,位于萧寺宫内。圆首方座,碑高210厘米、宽89厘米、厚15厘米,座高28厘米、宽93厘米、厚54厘米。碑阳,碑额篆书阴刻“重修萧/寺碑记”,两侧减地阳刻二龙戏珠图案。云龙边栏,正文楷书阴刻竖排,共20行,碑文内容为(图51):

安定城东二里许有萧寺焉,迤石宫而西踞钟山右脚。北面正殿一所,左右各庑三楹,前横窑名中殿,殿南/缭以土垣,砌石以为门。门左侧微北而东,西面东向有所谓茶亭者,别为一院。其院之北当正殿,东偏石窑/二孔则禅室也。按碑记,旧只正中两殿。释子妙真自石宫移住此寺,数次重修,始建为此规模,时乾隆八年(1743年)/也。洎嘉庆五年(1800年),僧□(法)琮又重修其正殿、两庑、中殿,迄今皆渐剥落,而茶亭一院竟成乌有。僧澈信,法琮徒孙/也,虑其师之工将坠,又不忍我佛殿宇在荒烟蔓草中也,偕其徒西意,募诸四方,经营缮构。正殿以甃甓两/窑,饰以檐柱,两庑、中殿俱重新葺理,华美敦固,远过前工。又创修山门三间,钟鼓各一楼,移建茶亭于当禅/室前,南面北向,通禅室为一院,旁东另设为门。始事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落成于道光八年(1840年),内外俱焕然一新/焉。余从春夏之交游览郊郭,偶过徹(彻)信茶话,见其殿宇峥嵘,棂牗辉耀,蔬圃连墉,清流绕砌,在在有引人入/胜意。时而山花乱发,野鸟闲啼,宿雨初晴,天空埃敛,当呗唱声残而一戛,烟磬清澈心骨,即半野瓜田,一川/禾黍,亦油油然,有自得佳趣。于是遥指城堞,望百室炊烟,窃叹吾侪一事无成,日役役于湫隘器尘间,其视/徹(彻)信师徒为何如也,抑有甚焉者。人生建功立德传后固难,乃至日用琐屑之事,肯堂者罔克,肯构楼室庭/庑,不数年而荒宇蒙尘,断垣茂草,其视徹(彻)信师徒又何如也?岂沙门传钵果有神佛默相与,抑人之不自/振拔,而以情坚力苦者,让方外人独擅其胜。与适西意匄志其工,因感慨而为之记。/

赐进士第署安定县知县李超凡,丙子科举人现任高台县教谕王昭贤撰文。邑廪生王丞书丹并篆额。/安定县知县徐廷琛,安定县知县唐廷钰,安定学训导王世荣,安定汛驻防温子龙,安定县典史王建宷,原任泾阳县训导杨培,现任朝邑县教谕孙文俊,拔贡生候诠、教谕史祖贤,廪贡生候补巡检史祖悦,署宝鸡县教谕刘希向,癸酉科拔贡生王麟趾。住持僧会司彻信、彻智、悟希彻莹,募缘僧西意、西志、方海、方东、岸堤,僧会司西梅、西海、方化岸、存贞。泥、木工:南星祥、史玉金、南观海。石工王作勤、郭世宁。画工卫□、画工□可川。/

图51 道光十五年重修萧寺碑碑阳

道光十五年岁次乙未年(1835年)桐月吉旦,立。/

碑阴(图52),碑额中央隶书阴刻“题名”,两侧减地阳刻双凤图案。正文共15排,内容为:

靖边县宁条梁镇□堡从九唐渤共捐银四十两。凤翔县王金万共捐银三十两、同官县共施银三十八两、甘泉县共施银十二两、怀远县共施银七两、□金城施钱五千五百、从九王献廷共捐银二十两、南三有施钱十千文、监生师英俊施钱五千二百、南海鳌施钱五千二百、贾文斌施钱六千二百、史祖贤施钱四千四百、史祖悦施钱四千四百、泰来当施钱四千四百、源和当施钱四千四百;晁文德、吏员张德星、张重嗣、监生梁国桢、王随福、生员景运开,以上六人各施钱三千六;中原山僧人得钧,护国院僧人祖湜、祖治,成功寺僧人得桐,广教寺僧人守桢,黑山寺僧人守宽,泰和号、三和号、贡生任桂、两益号、万镒号、折愈景、郭缙、李金玉、南官、监生南学诗、强勉义、高棲凤、高受花,以上二千四;马福梦,施钱四千;泰交号、监生孙家驹、复盛号、永隆号、集成号、南汝升、同益号、贡生强至刚、贡生郭偲、贡生侯翼廷、梁福、监生闫士奎、张凤阁、增生营绳武、郭永太、耆宾栾海,以上一千六;德兴号、仁和号、和盛号、孙发金、庠生南维星、薛中玉,以上一千四;义成当、万益当、新兴当、永盛当、大兴当、裕兴当、永春当、复源当、益盛当、重兴当、复兴仁、义兴合、王孝、王晋生、王之臣、王有恩、王孔章、王仓、侯振藩、闫宗文、世兴杨、正兴永、三益号、万太陈,以上五百;白以善、张仁、刘金、史国佐、刘正元、路合义、李成章、张兰、刘效花、白心顺、刘凤、薛士标、义和王、兴隆德、人和丰、万和义、广和义、天义李、郝凤棲、贾嶷,以上五百;义盛店、曹振新、史可法、李玉田、景丕承、马国桢、拓维屏、梁廷杰、张万德、南存信、景登高、卫玉兴、自成店、阳坪、复兴、张秉旺、魏广居、韩元实、李申安、薛宗乾、杨怀印、郭方成、监生吴国士、景天表、薛禄黄、张中道、薛殿荣、李生光、郝可元、冯三通、张怀让、庞存仁、魏希圣、薛子敬、监生冯华国、史会经、石玫玉、史元亨、马世昌、马青云、刘大万、王福柱、同心和、张大科、致和号、史维城、闫兴德、齐邦彦、薛满心、周建基、齐文进、李维清、李材、李旭、李昶、薛尔贵、三和永、复兴店、新泰号、永盛号、全盛号、李正月、冯享德、生员白银助、谢文明、南全有、李生荣、景蓉、景满贵,以上三百;景风德、沈有清、监生薛如章、石连第、路聪、王年、杨有才、孙开前、王梅、栾杰、徐永会、张三纲、杨义才、魏步元、石能言、路德、逢源局、韩学孟、王之宾、马福敦、贾文英、南蒿、杨绥邦、复和店、刘蔚温、张殿、王起桂、贡生贾鸣泰、郝得功、丰元号、石清瑞、周君起、薛清禄、薛存贞、薛恩步、高喜、南士祥、高风翔、徐忠、庠生南化洽、王贞祥、庠生孙敦宗、张清和、曹玉有、薛芝圣、郝生驹、南继典、南继统、杨增寿、魏喜增、石永清、王顺临、刘存智、薛光芹、薛守印、刘蔚斌、折怀仁、白本义、乔克均、薛兰舍、巴盛、李文居、协盛号、永盛号、隆盛号、万镒号、复兴店、万益公、史昭、刘永明、太兴店、庠生郭杰、薛锁福、魏学曾、封天贵、魏安顺、生员孙承、景培全、张曰福、景满有、高花、高三禄、白进银、王永典、闫宁吉、李学让、何有才、李生花、南之敬、安有太、王勤、监生唐自成、任前、生员闫蕊、闫士杰、李满、宜战、苏开运、杨大清、苏京堂、李英轩、景用海、景步修、中和兴、永兴当、白新、张学魁、义兴长、张科、刘风翔、天长合、史福国、冯五通、万顺铺、孔大相、范祭信、大生通、自兴号、史有才、兴太铺、薛大喜、王彦、薛富国、薛作兴、王石也、薛杏林、任全德、薛满富、方清宇、义盛合、义兴当、王昭、泰和、王选、贺自智、王尊义、高兆瑞、王福元、王福才、王登榜、王俭、徐以明、王寿、贾□、王士允、折□安、王□、王子英、王大用、白纯、白成家、白丕承、王永顺、高攀盛、亨盛号、介宾白起祯、通□□、冯□□、何有□、白起和、三合号、兴盛号、杜秉恩、万盛成、□□□、白玉□、高□□、□□□、□□□、□□□、□□□(约缺9位功德主题名)折天义、秦祥、薛国连、白敖、薛国仁、庞光前、薛国正、郭万鸣、薛高□、郭家□、李文玉、郭万兴、薛□乃、郭万义、薛□□、郭□□、薛□□、□□□(约缺12位功德主题名)南□□、杨□□、南□□、南□□、白□□(约缺24位功德主题名)白□、□□□(约缺27位功德主题名)。

图52 道光十五年重修萧寺碑碑阴

16.乾隆八年重修萧寺碑,位于萧寺宫内。圆首方座,碑高216厘米、宽80厘米、厚14厘米,座高25厘米、宽78厘米、厚56厘米。碑阳(图53),碑额楷书阴刻“重修萧寺碑记”,蔓草边栏。正文共19行,内容为:

重修萧寺碑记/

石宫之右有萧寺,俗呼小寺,音似而传讹也,或云隘于大寺故称小以别之。稽旧制,正中两殿各窑三孔,石砌小洞为山门,墙垣未/整。释子妙真、妙桂从大寺移住于此,越数年,覆两殿以陶瓦,继成观音、地藏,祠于殿左右。正殿佛像三石为之,饰以金。簷牙斗拱以次/丹雘,依殿又筑石窑二孔为僧舍。迄今岁春,余从诸绅士随喜中殿,见外竖古碑,一阅之,则重修记也。末云:嗣葺而廓大之俟。后君子/众感其语,因有补修中殿举,一倡百和,不数月告竣。山门左侧并建茶亭,作游人甜(憩)息所。既皆成,妙真嘱余曰:吾移此十余载,凡三重/修所费约百余金,虽籍众檀越力,亦几费我夙夜勤愿,综记以示后人,使再为继焉。噫,何有志也?盖妙真者,余知之其志坚而能苦,而/又不弃于绅士。宜成此不难也。今夫游孔氏之门者,畴不以有志自命哉,而士之学足成务功,堪垂世者常少,而浮屠之修建遍四海,/则彼之有志竟成者,宁独真与桂耶。呜呼,萧寺有真与桂,其制不甚隘于大寺,人不得以俗名呼之矣。是为记。/

乾隆八年岁次癸亥(1743年)仲冬之吉,府学廪生南九重薰沐撰并书。文林郎知安定县事加一级记录一次董三锡,修职郎安定县儒学训导加一级黄花姚克谨,登仕佐郎安定县督捕厅加一级陈廷楷,诰封奉政大夫功德主史纂勋,/同州府白水县县训导石恂,/戊午举人候铨,知县王鸿文,原任山东寿张县尉史纂德。功德主:绅士 南源□、任懋德、孔宪敬、王鸿儒、杨蒲、杨门吴氏,乡约 薛永成、杨芳、王榜。功德主,癸卯科举人南功懋、增广生员南源澄、增广生员杨溶。/山陕客商,赵百顷、张问士、李秉诚、赵师端、赵时建、王福九、方克忍、王成贵、杨万福、陈喜泰、李观光、闫自旺。/住持僧,铉禄、铉荣,妙恩、妙音、妙真、妙莲、妙桂、妙彩、妙德,法轮、法亮、法源、法明、法宗。/会首:拔贡张第,贡生景萓,首贡张学骞,廪监张隲,监生李朝彦、孙世珍、薛彩;生监介宾孙苾、贾汉宰、南炜、南光辰、白乃心、张丕绩、路登进、介宾秦茂法、史謩、南世恩、南源溶、石志烈、史谨、史谭、薛琳、李荐、南九霄、南九卿、石生梅、史泰交、折天桂。/信士:郝玜、李大奇、叶久章、郝瑄、郝瑚、焦益儒、郝五云、南朝相、南玉祥、生员高士魁、南九德、杨楷、杨玫珠、杨玫功、汪元秀、王中一、杨汝智、张世荣、秦之宽、郭存信、杨浩、李仓、贾汉义、郝国秦、张士彪、张学汤、张学易、张学贵。石□。仝立。

碑阴,碑额楷书阴刻“题名”,蔓草边栏。正文楷书阴刻竖排,共10行,内容为:

图53 乾隆八年重修萧寺碑碑阳

赐武进士第,御前侍卫,钦命福建连江营副总府史誉。会首:生员白蓝田、生员李承绪、生员路登榜、生员郭世绥、监生薛瑶枝、介宾刘必廷、丹青姚久富、监生徐而德、杨栋、杨贵金、生员薛调元、杨贵凡、王琦、路桐、张天然、监生白可金、生员白乃心、监生折文奇、生员杨光裕、生员路在云、生员薛桂、薛周基、高光、张才、石匠杨喜。

17.清代题刻,位于第9窟外窟口上方。横长方形字幅,长540厘米、宽160厘米。首题楷书阴刻“大清道光乙丑(1829年),河津王之义镌。/”,正文楷书阴刻“洞天福地”四个大字,字径78厘米。落款楷书阴刻竖排,共14行,内容为:

石甫先生笔。/受业:男增生王承、/姪(侄)廪生王时渐、/生员孙景贤、/生员史学润、/生员李成缥、/增生史祖悦、/拔贡史祖贤、/生员孙捷、/生员李□奇、/生员李□□、/生员□□□、/生员□□英、/姪(侄)生员王勉。/

18.四面体石柱残件(图54),位于石宫寺院落内。石柱残高130厘米、直径15厘米。石柱其中两面有篆书题刻,均为阴刻竖排,内容为:

图54 四面体石柱残件

苦海无边受……

屏月远映与……

19.石灯柱,位于石宫寺第10窟东窟门道西侧。石灯柱由莲花形灯盏、八棱形灯柱和覆莲形方座三部分组成,通高178厘米,座宽49厘米,灯盏直径38厘米,灯柱直径20厘米。灯柱五面有刻文,均为楷书阴刻竖排,内容分别为:

正义二都信士善人孙增,同男显化。/

贴金佛一会四尊。/

维大明万历伍年(1577年)孟春四月初七日甲子吉旦建立。/

洪金正佛一会,崇信一都信士,发心男善人景维翰,男景和、景维垣,助缘疑演、王三禄。/

洪金正佛二尊,舍磬一口,本府安定县忠顺三都郝家山居住,见在石宫寺发心释子明心愿。/

本寺住持僧人疑演。榆林卫官舍牛廷戾、徐朝同。/

20.松岩大禅师塔(图55),位于石宫寺围墙外东侧约500米处。塔刹遗失,现存塔基、底座和三级塔身,现高3.3米。塔基为六边形,周长5.6米。底座为六边形,上部浮雕莲瓣,周长4.1米。塔身第一级雕为圆鼓形,阳刻鼓钉、鼓环,周长2.42米。塔身第一级和第二级之间为六边形隔石,每面开光,内浮雕牡丹、莲花、双龙等图案,周长3.5米。第二级塔身为六边形塔体,周长2米,直径0.6米,塔身题刻“松岩大禅师塔记”铭文(图56)。塔身第二级与第三级之间为六角仿木构式隔石,雕有翘角飞椽、屋顶瓦垅、猫头滴水,周长3.3米。第三级塔身为六边形塔体,周长2米,直径0.51米,题刻颂扬松岩禅师诗文。

图55 松岩大禅师塔

图56 松岩大禅师塔记(局部)

松岩大禅师塔记/

盖闻庙宇巍峨百世,仰宏刚之/重;浮屠嶻千秋,(住)日月之光。/然其兴也有自,即其建也有由。/我松岩大禅师者,萧寺/慤哉老禅师之法徒也。曩时萧寺,几/至倾颓,老禅师心欲起造,而/年力就衰。我禅师克承其志,劝募于四方,成功于一旦,而巍/峨之壮一时兴焉。越数年,□老/禅师圆寂。我禅师相继□龛,/其徒方乘克嗣其业,欲麦先师/之风雅,尽圆常之理,聊修慈塔,/以志启承,而嶻之形一时建/焉。夫发行者因,因圆则福广;起/因者相,相遣则慧深。复为□曰:/法门有派,无法为空。惟我禅师,/慈力能通,大慧超悟,圣胎独崇,/如来之福,无我之风,/鹏运沧溟,云罗莫顿。惟我禅师,/不为俗困,真养性海,神游浑□,/昬□已离,爱纳远游,/念彼后学,意滞神牵。惟我禅师,/净修法莲,贤经一卷,舍利三千,/掌合南越,沙聚西天,/笑笑古刹,寝寝凋阑。惟我禅师,/克成大观,等劫墨尘,魂返金丹,/此日载歌,永垂不刊。

附赠七律一首/

色色空空第一流,偶然长逝西/天头。

僧归净社斜阳冷,鸦绕禅/林宿草幽。

丹灶从今烟漠漠,白/云依旧日悠悠。

长余塔影千秋/动,那得教人不掩留。

晓江、王憬撰文,/雪岑、孙景贤书丹、篆额。/古晋石工王作勤、薛江火敬镌。/徒侄僧会司方化,孙岸舟,/徒方演、方乘,孙岸提、岸拯。/道光廿八年(1848年)岁次戊申榴月吉旦立。/

纪赠松岩大师

子健张悦刚题/

东萧寺里有清贤,与我相知二十年。

孝友持躬/方外见,谦恭处世定中全。

务农学圃儒家教,圆/笠方袍释子传。

锡杖凌空飞已杳,只留塔影话/前缘。/

云鸟出尘已有年,锡飞一去乐陶然。

南僧毕竟/栖南海,鹤在青霄月在天。

昂青孙捷/

成仙成佛总成神,颂德歌功数十人。

仰面芳薇/尚在目,浮屠翰墨万年新。

□宜孙振/

□钟暮鼓几经年,未得片时稳坐禅。

图/报师恩恐落后,精修梵宇信从前。

三摩/地净消尘劫,七宝池清涌瑞莲。

此日功/圆萧寺里,空留藓壁影锁寒烟。/

其二/

满月成容珠火□,雨经点石耐人思。

而/今脱屣金沙去,迟鸟双林又几时。/

南成泽/

法在何处,以何法护。

请问上人,历劫几/度?

轻耳听焉,上人无言。

清风在树,明月/在天。/

复赠七言绝一首/

毂宇荒凉春复秋,松岩特地化缘修。

功/成身退西归去,直到莲台最上头。/

新吾师可为/

释家世界浩茫茫,允矣松岩德孔彰。

西/土新添一活佛,空余塔影伴斜阳。/

西天如意所,雅意爰西方。

得意西归去,/归西乐意长。

孙文偀/

不比寻常老衲行,张灯结彩德无疆。/

功成往往西天去,名存人间草木香。/

雪岑孙景贤/

草木丛间三尺坟,白杨风起暗消魂。

难/教重饲林前虎,畴复再敲月下门。/

程万张鹏翔/

方外交情不记年,倐(倏)归兜率了前缘。

心心佛染参红焰,色色皆空冷白莲。

此日/虚灵思邈矣,当时幻迹想依然。

勾留塔/影诚可寄,夕照斜余泣杜鹃。

福堂郭希汾(此处嵌2方形小印,内容均不可辨识)/

为渡迷途到野庵,人间有几步云昙。

清/禅固是仍依北,大士从来即属南。

性淡/无殊岩口雨,神闲不亚海心岚。

圆明炼/就归西去,花钵沙门好守传。/

问轩史学勤/

几为□造几□□,殿阁楼台次第修。

真/□□释圆满后,经归西域意悠悠。/

崇岩孙象贤/

□□□□□□□,今朝法座望何□。

凌/□□□□愿杳,□景长吟夕□斜。

佛陀/不问□□谓,禅林惟□旧袈裟。

功成□/□□□□,□得声名□古□。/

屏山赵朴题/

21.普通塔(图57),位于石宫寺西约500米的山坡上。塔为六边七级实心石塔,上覆莲花形塔刹,通高9米、底围12.2米。第一级正面嵌布袋和尚造像。第二级正面嵌有造像一块,残毁。第三级正面嵌僧人启门图造像,门上方嵌长方形匾额一块,上楷书双线阴刻“普通塔”三字。第三级背面嵌石碑一通。第四级六面各嵌一尊造像,内容为五方佛及一尊自在观音。第五、六、七级塔身平素无造像和题铭。

图57 普通塔

普通塔第三级背面石碑(图58),圆首,高70厘米、宽40厘米。蔓草边栏,碑额上部题“宗祖之图”,碑额下部横排楷书阴刻“惠、善、广、德、法、智、了、信、无、疑”。正文为楷书阴刻竖排,共24行,内容为:

图58 普通塔洪武二十五年碑

下官昔承/朝命,职宰是邑,愧无德化,羞用刑齐,时瞻戒石,斯心何□□□□□□□/恩波素志常存,于/帝阙折腰,无奈敢辞劳于送迎,慈亲有命,思处事以公□□□□□□□/赋归来,京兆家声,安能废弛。偶因暇日,无以为怀,嬉□□□□□□/遗踪,座间上人昉氏礼而请曰:往年兵火,坟墓荒芜,遗□□□□□/心恻隐,今建浮图,掩骸灭相,同归极乐,烦君作志垂俟。将□□□□/辞其请乃曰:汝名无见,求我音声,岂容缄默,能无言乎。遂□□□□/以记岁月云耳。/万法归元一也,无安能有相入浮图,早知冰化还为水,应□□□□/即太初,忘想念中生八难,贪求心上起三涂,披毛作佛由□□□□/识今吾是故吾。/

昭信校尉延安卫管军百户守御安定县官刘聚,/总旗胡真保,小旗王成、高觉盟、彭□……,/承事郎安定县知县张道弘,/儒学教谕张素,训导李时荣,杨普能,冯□□。/延安府都纲昉无见大和尚,门人智清、智净、心门、心徒、了定、了用,贺/安定县僧会司僧会珏岩,门人胜忻,/住持德朝、德空,门人法义、法珉,门徒智论、智昙、法聚、法□,/门人智充、智慧、智复,门人了□、了顺、弘□、弘玑、善智、智才、了岩、了祐,/助缘僧胜济、能宁、信保、普定、普通、普善、普敬、普缘,/助缘善众赵普荣、刘普亨、麦德资、宋德庆、普印、王普、揎殿、普荣、徐普、道安、□仁、普□。/

洪武贰拾伍年岁次壬申(1392年)季秋上旬吉日建,书碑人周绞,石匠普连。/

22.石宫寺塔(图59),位于石窟上方钟山的缓坡上,又称钟山塔。为六边五级楼阁式砖塔,中空。一层正面(南面)开一拱形塔门,原塔内有木质楼梯可通塔顶。二层北面、三层南面、四层北面和五层南、东、西、北四面各开一拱形门。宝珠形塔刹。通高14.08米、底边长2.15米。该塔共发现4方铭文,均为清代题刻。

图59 石宫寺塔远景

(1)嵌于塔内一层北侧壁面。横长方形字幅,宽68厘米、高53厘米。边饰云气纹,题记为楷书阴刻竖排行,共16行,内容为(图60):

图60 重建石宫寺塔记

重建石宫寺塔记/

石宫寺之颠旧有浮图(屠)一座,其创建于何年,倾/隤于何日,远无可考,而遗址仅存,游人逸士往/往过而目之,凭吊而议修造之,然皆托诸空言/已耳。康熙癸未(1703年),释子性花慨然有修复之志,而/石子声弘等□仝起而主其功,募缘于九里以/裕其钱粮,程材鸠工以足其器用。至甲申(1704年)之春/始经之营之,相其旧址之润,所以之层累而修/筑之,高七级,横六角,每级之角周围则垂铁马/六口。空其中楷(阶)梯盘曲而上直登其顶,共高五/丈,凡三月而告成功焉。是塔也,居于邑东山/之麓,崔巍特起,下临汾川,上出云表,则龙之有/角,有以补一邑之风气,而文运之兴实嘉赖焉,/岂特居寺之巅壮人观瞻焉,禅林之依赖已哉。/予故为之序其修筑之事,表其主功之人,并列/其布施之众,刊之于石,以志不朽云。/

(2)嵌于塔内一层南侧壁面。横长方形字幅,宽70厘米、高51厘米。边饰波浪纹。题记为楷书阴刻竖排行,共17行,内容为:

文□(林)□(郎)知安定县事佘大鹄,/儒学训导郭□采,/典史何尧。/邑廪膳生员李宗白撰并书。/功德主:生员张羽勄、孙芸、/南承烈、南源澄,/吏元石声弘。/募缘僧:性花,徒侄铉智,门徒 铉金、铉隆,徒孙 妙长;/僧会司僧会性梅,/弟性法,/门徒铉妙、铉祥、铉录,/徒孙妙秀、妙莲、妙良;/萧寺僧人本福。/康熙四十三年甲申(1704年)夏六月立。/

(3)嵌于第二层北侧拱形门内西侧壁。横长方形字幅,宽60厘米、高53厘米。题刻边饰较密集的水波纹。题刻文字为楷书阴刻竖排行,共12行,内容为:

/□□□□□□□,□□□玄近日/□。

□□□□□□□,□□□视小/汾川。

丹宫桂□□□□,云□□□/□取□。

从此钟灵东□□,□□今/物胜当年。/

邑贡生孙弘泽。/

寺上高楼楼外渊,山高百尺塔高/盘。

登临自觉心胸阔,瞻眺还知眼/界宽。

瑞气飘飘云里赏,祥光霭霭/雾中看。

百年胜迹今重建,从此飞/来五色鸟。/

邑监生薛瑯枝。/

(4)嵌于第二层北侧拱形门内东侧壁。横长方形字幅,宽70、高50厘米。边饰连枝状纹。题记为楷书阴刻竖排行,共12行,内容为:

再志胜迹/

重修宝塔钟山巅,寺顶霞鲜塔影联。/

七级高临千岭外,一□独绛五云连。/

层楼清净年年同,石座玲珑世世坚。/

远见城东辉耀处,宛如玉柱可擎天。/

浙□何□尧题。/

□然一柱插山巅,儒法遥随佛法联。/

心生菩提从地长,掌中利颖□星连。/

探索深来知静寂,仰钻尽处悟高坚。/

□蓝佳气环城郭,绿野莲台别□天。/

邑贡生景廷柱□。/

祥光□绕石楼颠,更喜浮啚瑞气联。/

级级□□云路近,层层步□月宫连。/

□□□□□□□,□□通波砥柱坚。/

□□□□□□□,□□□□□南天。/

□□□李宗白次。/

23.石宫寺山门(图61),山门正面门洞上方嵌匾额,横长方形字幅,宽93厘米、高51厘米。内容为“石宫寺”三个大字,首题“嘉庆陆年(1801年)三月吉日”,落款风化严重,内容不可辨识。

图61 石宫寺山门

24.石宫寺石牌坊,牌坊正面明间上方嵌一石匾额,楷书阴刻“鹫岭飞来”四字(图62)。首题为“文林郎知安定县/事钱塘戴洪禌题/并书,典史张在中/”,落款为“时雍正三年岁次乙/己(巳)(1725年)七月吉旦立,/功德主秦健、男茂商发助银十二两/”。

图62 石宫寺牌坊正面“鹫岭飞来”横额

“鹫岭飞来”匾额下侧嵌一石板,楷书阴刻功德人姓名,内容为:

进士王鸿荐、举人南功懋、三两信士史榜、二两四钱生员张岐凤、乡耆齐檁、吏员李宪荣、生员李宪文、信士杨汝能、杨汝智、一两二钱原任库大使张文智、贡生孙弘志、监生折华、路进仓、魏安邦、廪生史篡公、生员李生荣、张彤谟、白子铭、乡耆史标、信士张天福、閆国升、史朝彩、史璞、井满柜、史朝秀、李宰、周登诏、白丰彩、陆钱原任典史史篡德、贡元景懿行、白居敬、监生路步云、南源溶、大宾史顼、杨嘉桂、生员李宜、贾汉宰、张羽劲、南源澄、王可璋、史朝援、王登甲、史特□、石铢勋、张楹、杨溶、张羽勄,陆钱份礼:齐进□、杨芳、李作宾、李国宾、李嘉宾、史朝简、井满仓、史朝臣、杨梧、张嘉祥、景明、景玉润、景玉爵。吉宗贵、刘祯祥、薛中彦、刘树芳、井玉标、冯养金、刘士明、史臣、史存□、刘有本、张天烈、石生明、张羽昌、张世梅、张大印、井淋、白天吉、石天云、史表、李成相。

次间立柱楷书阴刻一副对联,上联为“开方便门”,下联为“登欢喜地”,首题“乾隆戊申(1788年)”,落款“深滜王廷柱”。

牌坊背面最上方嵌一匾额,楷书阴刻“三教圣人”四字。

“三教圣人”匾额下方嵌一石额,行楷阴刻“汾川胜地”四个大字(图63),下有小字题铭,内容为:

图63 石宫寺牌坊阴面“汾川胜地”横额

住持僧性花,徒侄铉妙、铉智、铉禄、铉金、铉兴、铉浩、铉洪、铉凤、铉荣,徒孙妙秀、妙莲、妙良、妙真、妙柱、妙桂、妙聪、妙楹、妙德,重孙法源、法潮,募缘僧铉禄、铉兴、铉凤、铉荣、妙良。

“汾川胜地”额下又嵌一方铭刻,楷书阴刻功德人姓名,内容为:

白登云,/陆钱信士石月、/白绘彩、/路国宝、/路国宽、/路国良、/路国兴、/陈进朝、/魏国宰、/王守宁、/井元仓、/冯尔明、/冯帝辅、/冯朝君、/闫悦、/李自显、/郝瑚、/焦士耀、/景禄、/李潘秀、/李文忠、/修礼生李承天、/王臣,/石匠郑秉秀、/杨喜、/张彪、/李叶珍,/仝立。/

明间立柱行楷阴刻楹联一副,上联为“自汉自唐几千载相传胜境”,下联为“为神为佛亿万年永固皇图”,首题“乾隆戊申(1788年)”,落款“衡山谭杞芝”。

【注释】

[1]以下四则梵文题记均由中国社科院廖旸研究员释读,特此说明,并致谢忱。廖旸研究员认为:总的来说,这些梵字是按照兰札体来仿的,写字的人本身应该不懂梵文,是按样本描的,样本已经多番辗转所以有点走样,这在明以后(尤其是万历以后)是一贯的现象。关于这些梵字的具体含义尚需进一步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