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发展与传播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当前,关于对知识的认识和看法事实上已成为隐含在学习与教学理论背后的基础,它制约、影响着人们对学习、教学的认识以及学校教育的发展。可以说,在教育问题中,最关键的概念就是知识,如何定义“知识”或使用“知识”概念,决定着教育是否能够成为人们真正的需求与渴望。显然,不同的知识概念会导致人们对教育过程的不同认识和理解。
从一定意义上说,尽管教育参与了人类总体知识生产的活动,构成了人类总体知识生产的一个必要条件,但是,严格地说,教育并不是知识的生产机构,人类的新知识绝大多数是在教育机构之外获得的。教育只是依据一定的价值需要,对人类已获得的知识进行筛选、传播和分配,从而促进青少年个体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由此可见,人类已取得的知识成果与已经达到的知识状况是教育的大前提,制约着教育中几乎所有的要素。在教育教学理论中,不同的知识观也非常明显地产生着不同的教育观、教学观、学习观和学生观。知识观的冲突是造成诸多教育理论分歧的原因之一。例如,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与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教育”思想之间的冲突就有着深刻的认识论根源,前者以理性主义的知识观作为自己教育理论的基础,后者则以实用主义或工具主义的知识观为基础,在知识观发生巨大变革的前提下,提出了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新主张。(www.daowen.com)
但过去这一点不太被人们所注意,学者们主要从政治和经济来考察一个时代的教育状况,虽说这很有道理,有助于把握教育的社会性质,但是他们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即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实质上就是体现为新的知识要求。知识观的问题远比我们想像的要重要得多。我国今天的教育改革出现了一种令人担忧的倾向,即知识学习的重要性被降低。一些似乎很激进的教育改革者认为,在这个知识激增的时代,最重要的不是要掌握“知识”,而是要发展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这简单地将“知识”与“素质”和“能力”对立起来了。甚至还有人提出,应该将过去“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其结果是知识的掌握被弱化了,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新世纪的教育实践并不是不要知识,恰恰相反,而是提出了更加强烈、更加全面的知识需求。过去教育的弊端不能完全归咎于掌握知识的强调,今天的教育改革也不应当弱化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而是应该重新思考知识的学习在教育中的地位,重新思考什么知识最有教育价值,如何教授和学习知识才有价值,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知识创新意识和能力,等等。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本书开篇首章提出知识观的问题。自教育诞生以来,教师便是以“知识的传授”为己任,以“知识的传授者”为职业特征,在对“知识是什么”“个体拥有的知识是因传授而得的吗”“知识是怎样传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传授了什么样的知识”等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上有着怎样的深刻变化,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都已有了新的诠释和不同于以往的认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