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教育者的割裂:面临的两套伦理原则

教育者的割裂:面临的两套伦理原则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能有两套伦理原则,一套是为校内生活的,一套是为校外生活的。因为行为是一致的,所以行为的原则是一致的。”⑨我们可以套用这句话来描述现今学校教育的实景:“可以有两套伦理原则,一套是为学生的,一套是为教师的。因为行为是不一致的,所以行为的原则也是不一致的。”⑩也就是说,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将自己超然于道德之外,将自己的伦理原则与受教育者的伦理原则割裂开来。

教育者的割裂:面临的两套伦理原则

“不能有两套伦理原则,一套是为校内生活的,一套是为校外生活的。因为行为是一致的,所以行为的原则是一致的(杜威,1909)。”⑨我们可以套用这句话来描述现今学校教育的实景:“可以有两套伦理原则,一套是为学生的,一套是为教师的。因为行为是不一致的,所以行为的原则也是不一致的。”

1.教育者的反德行为

现代教育由于其筛选功能和社会流动功能的加强,考试至上、学历主义甚嚣尘上;由于教育越来越被当做一种消费品,个人对教育的投资是为了获得比别人更多的教育经历从而在激烈的社会流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由于学校教育的评价不是以个人的进步而是以学生间的相互比较为标准,学校教育的反德倾向和反德行为在一定程度得到了默认甚至强化。“道德教育不够好是因为教育不够道德(Moral education is not good enough because education is not moral enough)(迈克瑞恩斯基,1996)”。⑩也就是说,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将自己超然于道德之外,将自己的伦理原则与受教育者的伦理原则割裂开来。具体地说来,教育者的反德行为主要有三类,一是倭化,⑾二是体罚和变相体罚,三是腐败。值得强调的是,这些反德行为本身固然可怕,但更为可怕的是对反德行为的麻木,因为麻木使我们失去了纠正这类行为的可能。行为者理直气壮,受害者俯首贴耳。

2.其他课程的超然与抵制

杜威所讲的“学校的智力训练和道德训练之间的可悲分割,获得知识和性格成长之间的可悲分离”⑿现象不但依然存在,而且愈益严重。“今天,不仅社会上德育先于智育的责任心已经下降了,而且使得教育工作者甚至在谈到这个问题时,也常常感到不自在。今天人们可以大谈学术标准,但话题转到德育标准时,似乎就会出现令人尴尬的冷场(波伊尔,1995)。“⒀

3.德育机构间的貌合神离(www.daowen.com)

戴蒙和格里杰瑞还指出了美国学校德育的另一种形式的孤立主义,即冲突解决训练(conflict-resolutiontraining)、社会服务活动、公民教育、无毒品学校(drug-freeschools)

活动、性教育、早孕预防、自尊训练、安全驾驶诊所、戒酒咨询等各类德育项目的相互分离、相互冲突甚至相互贬损。⒁虽然这些项目有共同的目标,即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但它们各有各的内容和地盘,很少互相支持、互相补充。相反,为了赢得学生,这些项目之间经常互相贬损、互相攻击。我们国家的德育体系与美国不同,表面上看,上述情况似乎不太明显。但透过现象看本质,类似的分割、孤立、冲突倾向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4.学校与其他社会机构的形同路人

现代德育与社会生活的分离必然导致以学校为中心。“在现代美国,教育就是学校教育,学校就是传递信息和技能的场所。专业圈子越来越封闭,学校与社会分隔之墙越来越高。结果是学校教育经验变得越来越与家庭、工厂、教会或社会文化等外在影响无关(戴蒙,考贝,1996)。”⒂学校有自身的优势:高效的知识传授体系和逻辑思维训练体系。但学校德育要想取得实效,绝不能自绝于其他社会机构。弗兰斯(France)等人对美国300多个社区的研究表明,对儿童行为的最大影响因素是儿童生活的社区的人和机构所持的对儿童行为标准的一致性程度。现代德育太以学校为中心了,根本不可能对青少年的生活有长远的影响,也根本不可能扭转现代德育强大的颓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