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痛苦无助,希望隐居的又双叒

痛苦无助,希望隐居的又双叒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性淡泊的黄庭坚一生都未能逃开党争的阴影,成为党争的牺牲品。41岁那年,随着新党的倒台,黄庭坚的人生终于迎来了转机。这10年,无疑是黄庭坚人生中最黑暗的时期。彼时,黄庭坚已年过半百,有眩晕、目疾、脚气等病痛。在黔州住所,称自己“枯木寒灰,心亦不在矣”;在戎州,干脆将住所命名为“寒灰竂”“死灰庵”。有时,黄庭坚也会用旷达乐观来消解痛苦。10年的贬谪生活让黄庭坚备受折磨,却造就了他最辉煌灿烂的诗词创作。

痛苦无助,希望隐居的又双叒

幸福的人生是相似的,不幸的人生各有各的不幸。

本性淡泊的黄庭坚一生都未能逃开党争的阴影,成为党争的牺牲品。

41岁那年,随着新党的倒台,黄庭坚的人生终于迎来了转机。1085年,黄庭坚被召入汴京,与苏轼及苏门学士秦观、张耒等人酬唱应和,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

好景不长,1095年,新党卷土重来,黄庭坚因编撰的《神宗实录》“谤史”,被贬黔州(今重庆彭水),开始了“既已放逐首开其端,亦已放逐终其一生”的人生最后10年。

3年后,因为要避外兄张向的嫌,被迁到戎州(今四川省宜宾市)。

在那最黑暗苦楚的时光里,戎州张开了怀抱给了黄庭坚温暖。当地官员、士子并未以罪臣待之,反而对他照拂有加,让他享受到了蜀南生活的新乐趣——

王公权家荔支绿,廖致平家绿荔支。

试倾一杯重碧色,快剥千颗轻红肌。

拨醅蒲萄未足数,堆盘马乳不同时。

谁能同此胜绝味,唯有老杜东楼诗。

——《廖致平送绿荔支为戎州第一王公权荔支绿酒亦为戎州第一》

在戎州,他尝到了当地特产绿荔枝、诗圣杜甫曾夸奖过的重碧酒,更仿照王羲之兰亭聚会“流觞曲水”开辟流杯池,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善饮的黄庭坚对于戎州饮酒文化和酿酒业有着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美酒与黄庭坚的相互影响下,戎州饮酒风尚向雅、礼、诗方向发展。浅斟慢酌,不尚狂醉滥饮,并以酒为社会往来的媒介。

直到1102年,昔日结有仇怨的赵挺之以《承天院塔记》中的语句牵强附会,编造黄庭坚幸灾谤国的罪名,将其“除名编管”,革去一切身份,贬到宜州(今广西宜山县)。(www.daowen.com)

这10年,无疑是黄庭坚人生中最黑暗的时期。

在黔州,黄庭坚寄居在摩围山下的开元寺。官府补贴不够日常开销,他学苏轼,开垦土地自己种菜吃。

在宜州,他先寄居在城西一居民家,但太守认为按罪不能安置得这么好,无奈搬到城南戍楼。戍楼,是城墙上用于军事的瞭望楼,破败不堪,冬天冷,夏天热,居住环境十分恶劣。

彼时,黄庭坚已年过半百,有眩晕、目疾、脚气等病痛。年老体衰却一次次贬到荒凉偏僻的地方,他本不是像苏轼一样天性乐观的人,痛苦孤独折磨着他。

他感慨“万里投荒,一身吊影,成何欢意”;“三峡猿声泪欲流”,听到猴子叫,眼泪汪汪;“杜宇催人,声声到晓,不如归是”,听到杜鹃鸟啼,越发想家。

在黔州住所,称自己“枯木寒灰,心亦不在矣”;在戎州,干脆将住所命名为“寒灰竂”“死灰庵”。

有时,黄庭坚也会用旷达乐观来消解痛苦。

他为宜州破败的戍楼取名为“喧寂斋”,每天听着楼下买菜讨价还价的声音怡然自得,焚香躺在榻上,用三文钱买来的毛笔开心地给朋友写信。

他看淡了名利,认为“名利往来人尽老”;他春天去武陵溪游览,饱览美景后“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有时,他会感慨身不由己,还是隐居生活最自由,“安得此身脱拘挛,舟载诸友长周旋”,他自称“平生本爱江湖住,鸥鹭无人处”。

10年的贬谪生活让黄庭坚备受折磨,却造就了他最辉煌灿烂的诗词创作。

南宋文学家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中引《豫章先生传赞》,“山谷自黔州以后,句法尤高,笔势放纵,实天下之奇作、自宋兴以来,一人而已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