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两情久长,岂在朝朝暮暮

两情久长,岂在朝朝暮暮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黄庭坚与苏轼虽为挚友,但宦海沉浮,实际相处时间并不多,主要集中在两人均在京城做官的三年。两年后,苏轼在从海南北归的途中去世。自古文人相轻,但苏轼与黄庭坚这两位同时代的文学巨匠却惺惺相惜,彼此扶持,为后世留下了一段关于友情、关于文学、关于人品的经典史料,也是佳话。五粮白酒救红军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是长江边上的一个普通小镇。李庄与昆明、重庆、成都同时成为了中国四大抗战文化中心。

两情久长,岂在朝朝暮暮

黄庭坚苏轼虽为挚友,但宦海沉浮,实际相处时间并不多,主要集中在两人均在京城做官的三年。

1094年,苏轼以“讥刺先朝”的罪名被贬往惠州,黄庭坚也因《神宗实录》“多诬”,被叫回京城审问。两人在鄱阳湖相聚,畅聊三天才依依惜别,不想竟成诀别。

黄庭坚与苏轼虽然相隔千里,但继续书信往来,互相题跋字画,彼此惦记。

苏轼刚在惠州安顿下来,便听到黄庭坚被贬到黔州的消息,“为之凄然”,他在诗中写道“身随残梦两茫茫……遥知鲁国真男子,独忆平生盛孝章”。

苏轼知道黄庭坚没什么积蓄,可自己也大手大脚惯了,去惠州的路费还是向弟弟苏辙借的,爱莫能助,只能在信里关心地问一句“途中颇有知义者,能相济否?”

黄庭坚在写文章时总忍不住cue一下苏轼,今天感叹“东坡居士出于眉山。震辉中州,蔚为翰墨之冠”,明天又赞“东坡先生道义文章,名满天下,所谓青天白日”。

1098年,苏轼已被贬到海南,黄庭坚再被贬至戎州。重阳节他与友人到无等院游玩时,发现了苏轼的题字,想到远在天涯海角的老友,担心、思念、不平等情绪交织在一起,心情无比沉重。

第二年,黄庭坚在戎州发现了多年前苏轼写给叔丈王庆元的一封信被随意乱扔,气愤极了,于是在这封信的后面写道:东坡道人的真迹,每个字都是珍宝,竟然被丢到放煤的破筐里沾满蜘蛛网。几十年后,这封信必定会被重金抢购。

两年后,苏轼在从海南北归的途中去世。黄庭坚知道后悲痛难言,在家中挂上苏轼的画像,每天早上都要衣冠整齐地献香致敬。(www.daowen.com)

看到好的景色,他总会不自觉地念叨,可惜东坡不在了,不能与他一起欣赏。两年间写了20多篇哀悼苏轼的诗文。

苏轼去世的第二年,黄庭坚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触景生情,提笔写下名传千古的《松风阁诗帖》,“东坡道人已沈泉”,时隔千年,仍可感受到黄庭坚的苦涩与悲痛。

500多年后的明代,心灵手巧的手艺人王叔远用一枚枣核,生动地再现了苏轼与黄庭坚相知相惜的友谊: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明代宋濂曾这样评价苏黄两人的友谊和对后世的影响,“苏黄挺出,虽曰共师李、杜,而竟已己意相高,而诸作又废矣。自此以后,诗人迭起,或波澜富而句律疏,或锻炼精而性情远,大抵不出于二家”。

自古文人相轻,但苏轼与黄庭坚这两位同时代的文学巨匠却惺惺相惜,彼此扶持,为后世留下了一段关于友情、关于文学、关于人品的经典史料,也是佳话。

五粮白酒救红军

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是长江边上的一个普通小镇。1940年,一份“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应”的16字电报,使得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与社会科学研究所等一大批顶级科研机构和高校迁往李庄,留下了大师云集、彪炳史册的百年佳话。李庄与昆明、重庆、成都同时成为了中国四大抗战文化中心。

在李庄,还流传着“五粮白酒救红军”的故事。相传,红军长征途中经过李庄休整,不少伤员需要救治,但是缺少药品,当地一家酒庄便拿出一坛白酒为伤员伤口消毒,那个酒庄则是后来合并入五粮液酒厂的酒庄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