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2岁屡试不第的杜甫邂逅了43岁被赐金放还的李白。杜甫眼中的李白,与传说中并无相差:仙风道骨,企羡登真。尚有血性的杜甫,语气讥讽。分别后,各自访道求仙。不久两人分手,杜甫西返长安,李白东游吴越。经历过朝野动乱、有志难伸、政治倾轧后的杜甫,忽然就明白了当年的李白。此时杜甫远游四方,明白了李白,也明白了自己。大历五年,在李白辞世八年后,杜甫手握酒壶,在临近岳阳的扁舟上去世。
杜甫是有执念的人,不然不会死守文人那一套,被大唐官场驱逐出局,直到自己连茅草屋都没得住的时候,还念叨着要大庇天下寒士。
杜甫一生仰慕李白。可统共俩人就见过三面,当真一眼万年?也是执念。
公元744年夏天,洛阳,初见。
箫鼓喧阗[tiάn],一醉方休。32岁屡试不第的杜甫邂逅了43岁被赐金放还的李白。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杜甫眼中的李白,与传说中并无相差:仙风道骨,企羡登真。他看到了李白的狂傲不羁,可也只看到了狂傲不羁。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尚有血性的杜甫,语气讥讽。这不是他心中的李白。
同年秋,二人相约游梁宋。同行的是“莫愁前路无知己”的高適。秋波落泗水,举杯欢歌,对影三人。分别后,各自访道求仙。
公元745年,东鲁,李白从任城赶去赴约。系马高楼,琴诗酒伴。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寻深山隐士,拜道外李邕。
不久两人分手,杜甫西返长安,李白东游吴越。此后飞蓬各自远,再未相见。(www.daowen.com)
十年后,渔阳鼙[pí]鼓动地来,“安史之乱”,惊破长安。
经历过朝野动乱、有志难伸、政治倾轧后的杜甫,忽然就明白了当年的李白。
狂傲不羁是表象,悲感至极方以豪语出之。
此时杜甫远游四方,明白了李白,也明白了自己。
他写入梦的李白,是“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的失意人。
不是那个花萼相辉楼里赞太真的宠臣。
他忆李白,是“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不是那个举杯邀明月的狂放仙人。
大历五年(770年),在李白辞世八年后,杜甫手握酒壶,在临近岳阳的扁舟上去世。
长安城小,但壶中自有天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有关煮酒论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