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族出身,又有经济实力,致使陈子昂任侠使气、狂放恣意。
他身上有种与生俱来的豪侠之气,看看“剑”在他的诗歌里出现次数之频繁就知道了。
唐代两千二百多诗人,陈子昂是其中最有侠客风范的人之一。
一开始他也是被武则天赏识的,他以为自己遇到了明君,遇到了知己。他给武则天上位造舆论,写《神凤颂》,写《上大周受命颂表》,热烈拥护武则天当领袖。
眼看仕途就将进入快车道,陈子昂却偏偏驶入三岔口。
弯腰递话筒的人,非要直起腰板抢话筒。
他不顾自己的锦绣前程,对当时种种苛政弊端批判直陈,“言多切直”,当时种种终于触及龙鳞,令武则天颇为反感,被嫌弃、整肃,还坐了牢。
好不容易放出来了,恰逢公元696年,契丹在营州发动叛乱,一路攻城陷地,焚杀掳掠,直逼幽州。
陈子昂决定提剑塞上,早年弃武从文的他又弃文从武。
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唐朝诗人中“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文武全才,恐怕只有之后的高適能与之一较高下。
但他并不像高適那样能沉住气,陈子昂最终惹怒了直属领导武攸宜。武攸宜向来只重视武力,轻视书生,对陈子昂的建议嗤之以鼻,“你一个书生,带个什么兵!”(www.daowen.com)
37岁的年纪在当时已算人到中年,之前牢狱之灾带给陈子昂的体弱多病,以及繁重工作的力不从心,加之架空职位的紧张焦虑,陈子昂真切感觉到职场上的“中年危机”。
英雄的胸怀不在俯仰之间,而在于星辰大海。报国情切,岂能苟图生死敷衍应付?
于是不顾武攸宜反感,陈子昂还是一次次直言不讳。
他自请带领万人为前驱组成一支“敢死队”,却遭贬为军曹,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陈子昂纵有以身殉国之志,却无报国赴死之门。
一壶酒,泪两行。
陈子昂登临幽州台,凭着酒醉,不少清醒时自戒不能、被压抑的情感汹涌而出。
今天,自己,陈子昂,也登上了这座举世闻名的幽州台,却不见建台招贤的燕昭王姬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自己空有强军御敌、守境安民的韬略,独登此台,无人知音!
他还是那么狂傲。
罢了,陈子昂终于做出了最后抉择,军罢还朝后,寂然归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