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档案是人们研究现状、分析历史的可靠凭证,是再现历史的宝贵文献资料,照片档案数字化转换后,不仅能以数字图像来提供査询利用,从而有效地保护档案原件,而且还以其图文并茂的特点丰富了档案信息资源提供社会化服务的形式和内容,是各级各类档案部门制作专题档案数据库、举办档案展览和开展档案宣传的重要素材之一。
总体上,照片档案扫描流程与纸质类似,包括照片整理、图像釆集、图像处理、图像存储和命名、图像质检、目录数据录入或导入、数据挂接、数据验收、数据备份与管理 。
(一)数字化前处理
照片档案数字化前处理包括检査、整理、编序,以确认原件的完整性,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技术修复或清洁处理措施。由于胶片、相纸等材质在存放时有严格的温湿度要求,从库房转移到数字化工作场地后应首先进行温湿度平衡调节(三天以上),使照片相纸或胶片逐渐适应环境。检查照片档案外观时需详细记录有无破损、划伤、脆裂、粘连、粉剂脱落等情况;有无卷曲、变形等情况;有无可见性微斑、变色、生霉等情况;有无污渍、灰尘附着等情况。
(二)目录建库
按照规范目录数据库结构和著录要求建立照片案卷目录或卷内目录数据库。照片档案目录的著录项目和要求与纸质档案不完全相同。以某一省级档案馆为例,照片档案目录数据库结构对“数据字段名”、“字段类型”、“字段长度”都做了明确规定,27个著录的数据字段中必选著录项11个,包括题名、摄影者、时间、备注、全宗号、保管期限代码、册号、照片张号、底片张号、附注、责任者等。照片号和底片号两个数据字段由上述必选著录项组成,照片号格式为“全宗号—保管期限代码—册号—照片张号”,底片号格式为“全宗号—保管期限代码—底片张号”。在著录环节要注意填写完整照片档案特有的著录项,如底片、摄影者、版权所有者、图片显示软件及版本等。
(三)图像存储
照片档案数字化一般采用灰度模式和彩色模式扫描,存储格式通常为TIFF(G4)、JPEG格式。图像质量上不仅要求清晰可读,还应尽量还原影像细节层次,色彩效果最接近档案原件。因此选择存储压缩率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选择不再压缩,以最优质量保存。(www.daowen.com)
(四)图像处理
照片档案数字化图像处理原则上对扫描后生成的图像保留原貌不做调整。对确需调整的影像通常只可进行亮度、反差、去黑边等修正和调整性的筒单编辑,不应对原有信息内容进行删除或修改。
(五)成果管理
由于照片后期利用需求的差别很大,因而普遍存在分级管理的要求,常见的分级为档案典藏级、复制加工级和浏览利用级。不同的存储级别,照片图像保存要求和用途不同。如福建省档案馆规定:
(1)档案典藏级的照片档案主要是存档,可用于出版和印刷,作为格式转换或图像复制的母本。照片档案数字化采集的图像文件釆用TIFF格式或JPEG格式存储。
(2)复制加工级的照片档案主要用途是作为加工复制各种精度、大小的屏幕浏览图像的母本文件,供网上有条件权限的访问。通常由档案典藏级文件转换生成,以JPEG格式存储。
(3)浏览利用级的照片档案可提供网上访问利用。由复制加工级JPEG文件降低分辨率批量转换生成。具体尺寸可根据适用对象调整变化,如缩略图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