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分层教学法及其前提条件和实施方法

分层教学法及其前提条件和实施方法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分层教学的前提条件分层教学有三个前提:第一,要承认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四)分层教学的实施1.创造良好的环境无论任何方案,免不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协调,而实施分层次教学,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条件。分层次教学的主体是以班级教学为主,按层次教学为辅,层次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成功与否。

(一)分层教学的必然性

分层教学,不是流行,更不是时尚,而是普通高中面临的实实在在的现实。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

(二)分层教学的前提条件

分层教学有三个前提:第一,要承认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第二,每个学生都可以学好数学。只要提供给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采取与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对等的教学策略,所有的学生都会有提高,都可以建构起与自己能力相称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第三,教师要创造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

(三)分层教学的目标

通过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和具体操作,要达到如下目标:第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第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形成再学习能力;第三,关注人的发展、全面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四)分层教学的实施

1.创造良好的环境

无论任何方案,免不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协调,而实施分层次教学,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条件。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2.学生层次化——学生自愿,因人划类,依类分层(www.daowen.com)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以及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下、中、上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完成简单习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解答B层、A层学生的难点问题。分层次教学的主体是以班级教学为主,按层次教学为辅,层次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成功与否。为此,对学生进行分层要坚持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的原则。

3.在各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次教学”

(1)教学目标层次化。分清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简单综合应用、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例如,在教授“异面直线的距离”时,应要求A层学生牢记“异面直线距离”的定义,记住求异面直线距离的“向量法”的步骤,能解决简单的距离问题;要求B层学生理解“异面直线公垂线的唯一存在性”的证明过程,理解并能运用求异面直线距离的“向量法”和“几何法”解决问题;要求C层学生熟练掌握异面直线距离的理论,并能通过理论灵活地解决各种求异面直线距离的问题。

(2)课前预习层次化。针对高中生阅读理解能力相对提高,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明显增强的特点,明确提出各层次的预习目标,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看书预习方法,就会获得满意的预习效果。

(3)课堂教学层次化。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安排课时的时候,必须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要注意提高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比率,使其不至于受冷落。一些深难的问题,课堂上可以不讲,课后再给C层学生讲。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同时,对新知识的理解、知识点的应用和题型的变换等,每个层次的设计都要照顾各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

(4)布置作业层次化。在教完一个概念、一节内容后,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作业一刀切,往往使A组学生吃不消,C组学生吃不饱。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A层是基础性作业,B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C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各半。分层次布置作业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克服了“大一统”的做法,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境地,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单元考核层次化。每一单元学完后,均安排一次过关考核,以课本习题为主,着重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根据A、B、C三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同一份试卷拟定出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个层次学生按规定要求完成,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题只要求A层学生完成,部分题只要求C层学生完成(可用附加题形式)。就是在统考中,也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精心设计考题,做到每份考题的难、中、易比例为2∶5∶3,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使基础差的学生感到有奔头,基础好的学生不敢有丝毫放松。

(6)课外辅导层次化。教师要做补缺、提高工作,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因材施教,给没有过关的A层学生补课,给C层学生适当布置额外作业。还可以推动学生组与组之间的辅导,这样可进一步使A层学生“吃得了”,能奋发向上,C层学生“吃得饱”,能充分发展,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