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习惯的定义
阅读习惯一定要考虑“坚持不坚持”的问题。薛晓嫘副教授在其作品中指出:“阅读习惯是指通过经常性重复模仿而获得的阅读行为,它显示了阅读行为的规律性,能够增强阅读的效率,对于学生阅读学习结果的发展特别重要。作为一种操作行为,阅读习惯的规律性主要表现在读什么,读多少,怎么读几个方面。”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阅读习惯是指在阅读这一特定情境中自动发生的具有稳定性、规律性的阅读行为。
(二)阅读习惯的特点
阅读习惯,作为一种学习习惯,它有着习惯的特点,也有其特殊性。总的说来,阅读习惯有以下特点:
1.后天养成性
阅读习惯是后天养成的,并非与生俱来的。由于阅读是一项复杂的认知心理活动,所以阅读习惯不可能在无意识中自发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需要学生在后天的长期阅读训练中才能形成。可见,良好的阅读习惯必须在有意识的系统的阅读训练和阅读经验积累中逐渐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
2.相对稳定性
阅读习惯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学习行为方式,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经过反复的练习而逐渐形成的。但阅读习惯一旦形成便很难改变,因此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便可终身受益。
3.可变性
虽说阅读习惯具有相对稳定性,但绝不是不能改变的。不可否认要想改变它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有毅力是可以建立新习惯替代旧习惯的,当然,这也为改变不良习惯指出了可能性。(www.daowen.com)
4.实践性
不论是习惯的形成还是保持,都离不开阅读实践活动。
5.优劣性
这里的优劣性是指阅读习惯有好坏之分,好的阅读习惯能提高阅读者的阅读素养、综合素质,达成阅读目的,让阅读者终身受益;坏的阅读习惯则会降低阅读效益,甚至影响阅读者的身心健康。
(三)阅读习惯的意义
1.良好的阅读习惯决定了阅读的成败与效果
大量的研究表明,阅读的成败取决于是否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帮助学习者提高阅读的效率和效果,还可以帮助学学习者学会学习,不断进步,提高个人素养,转变观念,更新知识,汲取营养,进而能够适应未来瞬息万变的社会,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2.小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能提升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
这是因为,只有小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具备了较强的阅读能力,他们在完成不同语篇的阅读过程中才能真正掌握阅读的精髓,并且能够用恰当的阅读技巧来解决阅读过程中的难题,从而真正提高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