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实行新德国共和宪政的优化方案

实行新德国共和宪政的优化方案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18年11月5日,基尔水兵拒绝出征。1923年11月,皇太子威廉返回德国。人民代表议会宣布新德国将是实施共和宪政的国度。随着旧帝国的解体,新宪政共和国宣布成立。恰逢此时,由二十岁以上的德国公民投票选举产生的议会代表,参加了1919年2月6日召开的国民议会。1919年8月11日,新宪法正式生效。根据新宪法规定,内阁要为国民议会负责。沃尔夫冈·卡普政变 共和宪政德国受到内乱威胁。

实行新德国共和宪政的优化方案

霍亨索伦王朝末代首相 世界大战持续了五年。在停战协定签订的一个半月之前,无法继续战争德国分崩离析了。世界大战爆发之初,特奥巴尔德·冯·贝特曼-霍尔维格担任德国首相。特奥巴尔德·冯·贝特曼-霍尔维格心地善良,性格软弱。当他意识到必须控制德军总参谋部时,已经晚了。1917年7月14日,奥巴登·冯·贝特曼-霍尔维格辞职。新首相格奥尔格·米夏埃利斯是一位办事高效的公务员,仅仅执政三个月,被《泰晤士报》戏称:“在闻名遐迩的普鲁士官僚机构昙花一现。”格奥尔格·米夏埃利斯之后担任首相的是慕尼黑大学哲学教授格奥尔格·冯·赫特林。格奥尔格·冯·赫特林是罗马天主教徒,巴伐利亚保守派政治家。他在战争中肩负起国家重任。他希望疲惫不堪的德国能摆脱困境。然而,德军总参谋部并不支持格奥尔格·冯·赫特林。1918年9月30日,格奥尔格·冯·赫特林被迫辞职。随后,担任首相的是极力主张改革的马克斯·冯·巴登—巴登大公弗里德里希二世的堂弟。

基尔兵变 为了摆脱困境,德国首相马克斯·冯·巴登计划建立议会制自由德国。不过,马克斯·冯·巴登错过了最佳时机。1918年11月5日,基尔水兵拒绝出征。他们升起了社会主义红旗,杀死企图阻止兵变的军官。各地工业中心与军事中心纷纷成立“工人与士兵委员会”。1918年11月9日,马克斯·冯·巴登从柏林逃往家乡卡尔斯鲁厄,弗里德里希·艾伯特继任首相。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属于温和的社会民主党派。他必须妥善处理战争失败与国内革命问题。

格奥尔格·米夏埃利斯

格奥尔格·冯·赫特林

马克斯·冯·巴登

巴登大公弗里德里希二世

德皇出逃 当弗里德里希·艾伯特继任首相时,整个德国如同一盘散沙。1918年11月10日,德皇威廉二世从比利时斯帕陆军司令部逃往荷兰。曾在凡尔登前线指挥军队的皇太子威廉也逃往荷兰。德皇威廉二世在荷兰本廷克伯爵的阿梅隆根城堡定居。荷兰政府为德国皇太子威廉在须德海的威林根岛上提供了一所住处。1923年11月,皇太子威廉返回德国。

弗里德里希·艾伯特

德国皇太子威廉

人民代表议会 在柏林,六位勇士共同承担起政府职责,尝试重振德国。这六位勇士分别是弗里德里希·艾伯特、菲利普·沙伊德曼、奥托·兰茨贝格、胡戈·哈泽、威廉·迪特曼和埃米尔·巴斯。六位勇士组建人民代表议会,颁布了“具有法律效力”的法令。该法令专门陈述了自由权利,其中包括德国即将实施的出版自由。法令还宣布政府将保护私有财产。因此,人民代表议会反对在各地夺权的共产主义者。人民代表议会宣布新德国将是实施共和宪政的国度。国家尊重私有财产,逐步推行改革,实现社会改良。

菲利普·沙伊德曼

奥托·兰茨贝格

胡戈·哈泽

威廉·迪特曼

斯巴达克主义者 人民代表议会得到了淳朴的德国人民与各级行政部门的支持。然而,激进共产主义者令整个国家面临着巨大危险。随着旧帝国的解体,新宪政共和国宣布成立。与此同时,卡尔·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在世界大战前成立的斯巴达克同盟变得十分激进。虽然人民代表议会得到了军队支持,但在德国陆军解散之际获得大批武器的斯巴达克主义者,趁机发动暴乱。1918年12月,斯巴达克主义者夺取柏林政府办公大楼。一场血战后,斯巴达克主义者被逐出政府办公大楼。人民代表议会采取了极端措施镇压暴乱。随后,人民代表议会便解体。不过,弗里德里希·艾伯特、菲利普·沙伊德曼和奥托·兰茨贝格保留了原职,古斯塔夫·诺斯克作为新一任国防部长加入内阁。古斯塔夫·诺斯克属于社会民主党,世界大战期间曾支持政府。古斯塔夫·诺斯克手段十分强硬。他虽然不断遭到批评与声讨,但仍然组织了一支十分有效的警察力量,最终将暴乱平息。斯巴达克主义者在柏林再次发动暴乱时,古斯塔夫·诺斯克起用老部下沃尔泽·冯·吕特维茨进行镇压。经历了街头巷战的炮火纷飞后,柏林终于恢复了平静。卡尔·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被捕。1919年1月16日,被押送监狱途中,他们被士兵杀害。

罗莎·卢森堡

古斯塔夫·诺斯克

魏玛议会 德国依然动荡不安,暴力事件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恰逢此时,由二十岁以上的德国公民投票选举产生的议会代表,参加了1919年2月6日召开的国民议会。国民议会在魏玛举行。魏玛风景美丽,是图林根州的首府,德国文化发源地之一。这里的秩序比其他地方更稳定。国民议会讨论了正在巴黎举行的和平会议前景。同时,踌躇满志的国民议会还讨论了共和政体国家新宪法。到1918年为止,德国拥有二十二个自治邦国。这时,从国家最高统治者皇帝到各地统治者公爵,大小君主纷纷逊位,由临时政府取而代之。弗里德里希·艾伯特任临时政府总统,菲利普·沙伊德曼任政府总理。德国新宪法由内务部部长胡戈·普鲁斯提出框架并起草拟订。经过长时间讨论、慎重考虑、多次修订后,国民议会最终采纳了新宪法。1919年8月11日,新宪法正式生效。此前,国民议会已经签署并认可了《凡尔赛和约》。

胡戈·普鲁斯

德国新宪法 新宪法宣布德国为联邦国家。国家元首为总统(男女总统均可担任),由全国三十五岁以上公民投票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为七年。国家的立法机构是国民议会,由全国二十岁以上男女公民选举产生一院制议会。总统负责任命内阁部长。总理为内阁部长之首。内阁部长可能是但不一定是国民议会议员。根据新宪法规定,内阁要为国民议会负责。德国内阁是英国式内阁。新德国由普鲁士、巴伐利亚和其他联邦组成。各联邦拥有独立宪法与自治权利,但必须听命于中央政府。原来的七个小邦国合并为图林根州。新德国第一位总统是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尽管对国家公共事务并不热衷,却依然被视为新德国缔造者

沃尔夫冈·卡普政变 共和宪政德国受到内乱威胁。威胁制造者不仅有斯巴达克主义者,还有保皇派。保皇派主要来自势力强大的旧普鲁士容克贵族阶级。1920年3月,沃尔夫冈·卡普联合保皇派人士沃尔泽·冯·吕特维茨(1918年曾是反斯巴达克主义的共和国捍卫者)发动政变。他们成功夺取柏林中央政府办公大楼。总统弗里德里希·艾伯特与内阁部长被迫逃至斯图加特。然而,几天后,沃尔夫冈·卡普发现未能获得公众支持,被迫放弃政变,落荒而逃。

沃尔夫冈·卡普

鲁尔的斯巴达克主义者暴动 危险的沃尔夫冈·卡普政变最终以荒唐可笑的方式收场。然而,随后发生了一场严重事变。1921年3月,鲁尔工业区发生了一场斯巴达克主义者暴动。暴动主要发生在埃森及其他城镇。暴动分子占领了工厂与公共设施。当地守法居民请求政府派军队保护。然而,鲁尔处于《凡尔赛和约》确立的中立地带,德国军队不得进入。不过,德国政府最终派军进入了鲁尔。一场激战过后,鲁尔终于恢复了平静。然而,在德军平乱前,1921年4月法国政府派军占领了德国重要城市法兰克福,以抗议德军进入鲁尔。法军大张旗鼓的行动震动了欧洲政坛。不过,事情最终圆满解决了。鲁尔恢复平静后,德军便撤离了。同时,法军也撤离了法兰克福。(www.daowen.com)

西里西亚 激进共产主义者一直扬言破坏新政府。1921年3月,德国政府面临严重的危机。萨克森与鲁尔的上空红旗飘扬。工人夺取了工厂,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与鲁尔居民一样,萨克森居民请求政府派正规军镇压叛乱。1921年10月,自顾不暇的德国政府必须面对另一场危机。1921年10月11日,根据上西里西亚公投结果与国际联盟仲裁结果,工业价值极高的上西里西亚大部分地区将割让给波兰。德国人民强烈反对割让上西里西亚。智勇双全的新任总理卡尔·约瑟夫·沃斯妥善解决了上西里西亚危机。德国政府虽然解决了所有危机,但无法解决战争赔款问题。

战争赔款 战争赔款问题由《凡尔赛和约》第二百三十一条、第二百三十二条与第二百三十三条引发。根据《凡尔赛和约》,德国承诺为协约国各国政府与人民的战争损失负责。德国赔偿总额由赔偿委员会于1921年5月1日之前确定(《凡尔赛和约》第二百三十三条)。有了德国支付的战争赔款,法国、意大利和比利时才能重建遭到战争破坏的地区。协约国也能够偿还战争外债。

卡尔·约瑟夫·沃斯

遭到战争破坏的地区 然而,协约国遭到战争破坏的地区不可能坐等战争赔款,必须马上开始重建。尤其是法国东北部,大片重要地区已经成为废墟。从战争停止那一刻起,法国就开始了重建工作。法国向国民筹钱,并承诺,只要德国战争赔款一到,便立刻将钱归还。停战后三年半,法国政府因重建遭到战争破坏的地区而记在“德国名下”的开支,共计一千亿法郎(约二十亿英镑)。

战后会议 协约国各国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希望针对德国战争赔款总额达成一致意见。1920年6月,布洛涅会议提出德国赔偿总额为一百三十四亿五千万英镑。赔偿总额将根据协约国的议定数额在各国再次分配。1921年1月召开的巴黎会议将德国赔偿总额降至一百一十三亿英镑,分四十二期,按年支付。

德国经济衰退 与此同时,德国政府财政状况每况愈下。战争期间,原帝国政府借了巨债。政府通过税收弥补战争开支,可谓杯水车薪。现在,饱受革命困扰的共和政府必须支付这笔贷款利息。根据《凡尔赛和约》,政府需要向一部分德国公民支付巨款,因为有人上交了德属殖民地的个人财产,有人交出了鲁尔的私人煤矿,有人交出了私人商船通过“按吨位计算”的方式抵偿了协约国沉没船舶。除此之外,1919年至1921年,德国政府持续向面包商支付巨额补贴,以确保面包价格低廉。政府还一直补贴亏损经营的铁路。德国政府几乎难以维持财政收支平衡。德国政府十分软弱,过分依赖舆论。因此,德国政府根本不敢像英国政府那样向人民征收重税。1922年,对于一个中等富裕的英国人来说,所得税若以英镑计算为其收入的百分之三十。同样以英镑计算,一个德国人要向政府缴纳的所得税仅为其收入的百分之十五。德国政府努力增加税收,并开始强征资本税,但依然入不敷出。财政赤字只能通过不断发行纸币来弥补。然而,政府这样做无异于开空头支票,根本没有黄金硬通货做保障。显然,德国的经济现实是大量代用货币在市场流通,贵金属货币越来越少。因此,随着新纸币印刷发行(金属货币已经完全从市场消失),马克的价值一直下跌。在全世界范围内,英镑和美元的发行数量依然相当稳定。马克的发行数量每周以百万计的速度不断增加。要用很多马克才能兑换一英镑或一美元。1913年至1914年,二十马克能兑换一英镑。1918年11月11日停战后,马克兑换英镑的汇率曾一度高达七十比一。1920年年底,马克兑英镑的汇率为二百五十七比一。到1921年年底,马克兑英镑的汇率近三百比一。1923年5月月底,法军占领鲁尔工业区后,马克兑换英镑的汇率上升至二十多万比一。1923年8月,马克兑换英镑汇率高达四千万比一。1923年12月31日,马克兑英镑的汇率竟然直接飙升至二十万亿比一。

赔偿方式 德国政府无力维持国家经济正常运作,很难筹集资金向协约国支付战争赔款。如果通过购买英镑、美元或法郎来支付战争赔款,只会让德国付出更高的代价,马克贬值也更快。对德国来说,支付战争赔款的最佳方式莫过于以物代偿,如以煤炭来代偿。不过,仅仅如此还不足以支付全部赔款。德国可选的另外一种方式是大量出口制成品,并且要远远超过进口量。然而,协约国并不希望本国市场被德国商品占领。为了自保,各国纷纷提高关税来抵制德国商品。

实物代偿 只要允许使用以物代偿的方式,德国政府基本能够满足协约国的赔偿要求。1920年10月,协约国各国代表与德国代表在斯帕签订了协议,史称《斯帕协议》。《斯帕协议》要求德国每月运送两百万吨煤作为赔偿。德国政府虽然遵守《斯帕协议》,但并非每次都能如期完成。事实上,严格遵守《斯帕协议》绝非易事。德国政府必须在鲁尔工业区的合适地点,每日采集三十多万吨煤。除此之外,德国还要准备好加长列车。首先用满载的卡车将煤运出矿区,再用火车将煤送至意大利、法国和比利时。显然,只有获得政府部门的财力、物力与人力的支持,采集与运输工作才可能组织好。不过,仅靠以煤代偿根本无法完全重建遭到战争破坏的法国地区,更不可能使法国还清英国与美国战争贷款的本息。当然,英国与美国战争贷款的本金可以延后支付,但重建受战争破坏地区和偿还战争贷款利息无法往后拖延。

伦敦计划 《凡尔赛和约》签订时,德国战争赔偿总额并未确定。不过,《凡尔赛和约》规定:1919年、1920年及1921年前四个月,德国支付的首笔赔款为十亿英镑(第二百三十五条)。1921年4月,德国政府经过计算,向协约国表明:将以物代偿包括在内,已经如期支付了规定的赔款。然而,协约国并不认同,坚持说德国并未支付规定的赔款。英国、法国和意大利拒绝接受德国的计算方法。三国政府根据《凡尔赛和约》第八部分附件二第十八条,申请对德国进行国际制裁。具体制裁措施如下:第一,协约国在德国占领区与非占领区之间设置关税壁垒,流入占领区的商品税收归入战争赔款基金;第二,法军占领德国莱茵河东岸非占领区的杜伊斯堡、鲁洛特和杜塞尔多夫。巨大的压力迫使德国政府同意了1921年5月经过赔偿委员计算之后数额。著名的“伦敦计划”应运而生,其内容为:德国赔款总额为六十六亿英镑—比1920年及1921年1月在布洛涅和伦敦提出的赔偿数额少了很多。德国需要立即支付的金额为大概一亿两千万英镑,外加德国出口总额的百分之二十五。

博纳·劳

英国的提议 根据1921年5月伦敦计划,德国赔偿数额比之前规定的数额大大减少。然而,在接下来的数月,德国未能如数支付。截至1922年年底,德国拖欠的赔款依然很多。1923年1月,协约国在巴黎再次召开临时会议。英国政府首相博纳·劳提议:鉴于目前德国经济低迷、马克贬值的实际情况,应当准许德国延期支付赔款。根据新计划,德国连续四年无须偿还债务,只须继续向法国与意大利运送可乐和煤。四年后,德国每年偿还一亿两千五百万英镑。再过十年,德国每年偿还一亿六千六百万英镑。如果所有赔款均如期偿还,三十二年后即可还完。一旦法国与意大利同意实施该计划,英国政府就答应免除两国欠下的绝大部分战争债务。

法国政府对英国计划置之不理,单独提出了一个计划。同样,英国政府也拒绝接受法国计划。理由是法国计划逼人太甚,必然导致德国破产,最终只会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占领鲁尔 巴黎临时会议最终不欢而散。不久,赔偿委员会发现: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应当输送木材进行代偿。然而,德国迟迟没有行动。于是,赔偿委员会(英国代表并未参加投票)宣布德国违约。法国政府总理雷蒙·普恩加莱不愿妥协,继续按照《凡尔赛和约》第八部分第十八条规定,采取“其他措施”逼迫德国偿还。然而,《凡尔赛和约》第八部分第十八条并未谈及“其他措施”的具体内容,也未说明该措施由一国单独实施还是各国共同执行。数月以来,法国一直声称,唯一有效措施就是抢占“保障资源”。1923年1月11日,法国政府派出一支军队,在让·德古特将军率领下,跨过莱茵河,占领了埃森及鲁尔。德国政府立刻停止向法国运送煤。不过,德国继续向意大利每天按时用火车运送煤炭,直到1923年8月11日为止。德国与法国陷入了僵局。法国将一支约七万人的军队驻扎在鲁尔工业区,并派出法国工程师前去强行采煤。与此同时,德国政府宣称法国已经违反《凡尔赛和约》。德国与法国损失巨大:法国必须承担巨额贷款用于支付占领鲁尔的军队开支,而德国因失去了鲁尔更加捉襟见肘。

让·德古特

1923年夏季照会 1923年6月7日,在高瞻远瞩的英国政治家乔治·纳撒尼尔·寇松的斡旋下,德国政府向协约国递送了一份备忘录,提供了修订后的赔偿范围。为了顺利完成赔偿,德国甚至同意以国家铁路与私人工厂的收入作为抵押。英国政府认为,德国至少提供了可供双方协商的基本条件。然而,法国政府再次拒绝了德国请求。

法国政府认为,1921年5月的“伦敦计划”应当重新修订。面对英国政府的质疑,法国政府将对德国的要求归纳为两点:第一,德国政府必须撤销在鲁尔工业区发布的“消极抵抗”命令;第二,无论德国应当支付的赔款总额为多少,法国应获赔款数额为十三亿英镑。此外,德国要代法国偿还欠英国与美国的所有战争债务,除非战争债务被免除。

对此,英国政府在1923年8月11日的一次照会中指出:“法国第二点要求超出了现有协议框架下应得赔偿份额的三倍至四倍。”1923年8月20日,法国对此以长篇照会进行了回复:“与法国重建遭到受战争破坏地区的开支相比,法国向德国要求的赔偿总额远远不够。同时,法国未将合理索取的抚恤金计算在内。”关于鲁尔工业区,法国在照会中说明:“一旦鲁尔工业区停止抵制活动,我国会逐渐改变占领区性质,保证听从协约国意见,监管好鲁尔工业区。不过,我国绝不会因德国的新承诺而从鲁尔撤军。这是我国应得的赔偿。”

欧洲的创伤 英国政府只是有所顾虑,认为赔偿问题应该根据德国实际能力来解决。因此,英国首相斯坦利·鲍德温爵士说,欧洲创伤本应愈合。然而,法国与德国的“消极”争斗无异于将愈合的伤口再次撕开。

乔治·纳撒尼尔·寇松

斯坦利·鲍德温爵士

与此同时,德国向鲁尔工业区的工人付钱,支持工人停工。此举实属自杀式行为。1923年9月,德国政府每周支付给鲁尔矿区工人的津贴高达三千五百万亿马克,足以支付一大笔赔款。1923年9月最后一周,德国总理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果断做出决定,抵制极端主义思想,结束鲁尔工业区的消极抵抗行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