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色时所使用的材料可分为三大类:粘结剂(上色介质)、颜料(着色剂)、稀释剂(溶剂)。颜料形成与器物吻合的色彩;粘结剂用于固定颜色,模拟器表质感;稀释剂用于调节涂料稀薄[1]。本文要进行的不是颜料的筛选而是粘结剂(上色介质)的研究。瓷器修复上色工艺一般可分为着色和仿釉两道工序,各修复师所用的颜料大致相同,区别就在于粘结剂(上色介质)即仿釉基料的不同,材料的差异会使修补部位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与色泽持久度,关系着上色成败。
硝基清漆作为仿釉基料曾被广泛使用。硝基清漆干燥速度快,涂膜光泽好,坚硬耐磨,便于整饬,操作方便,但缺点是一般会使用有中等毒性的稀释剂如乙酸乙酯等,多层次施工易出现“翻底”现象,耐光性、热稳定性和耐化学腐蚀性差,有经验的古陶瓷修复工作者一般会把硝基漆和醇酸清漆结合起来交替使用[2],现在修复工作者一般使用改良后的硝基漆。
丙烯酸酯树脂亦普遍用于低温釉陶和高温瓷器上色,常用产品为丙烯酸酯漆,包括色漆和透明漆,目前国内还没有专门用于文物修复的丙烯酸树脂产品,只能选用普通商业产品[3]。
与国外修复专家交流时,了解到在法国会使用聚氨酯树脂作为仿釉基料,一般是Autocolor和Valentine两种产品。此外,也有专门的古陶瓷修复仿釉产品,如Golden Porcelain Restoration Glaze、Golden MSA Varnish(含抗紫外线稳定剂)、Rustins Ceramic Glaze等产品,都是水性的丙烯酸树脂光漆,专为瓷器修复而研发,可使用喷枪上色,亦可以适当的水来进行稀释[4]。(www.daowen.com)
综上,国外的主流趋势是使用丙烯酸类的材料,更倾向于水性的单组分产品。这类修复材料有着耐光性好、具有可逆性、适合喷枪上色等优点,在满足修复需要的同时,还能降低从业人员伤害,减少环境污染。
目前,我国博物馆修复上色时普遍使用较多的有机溶剂,如乙酸乙酯、香蕉水、天那水等,它们都具有一定毒性且易挥发,既不利于修复工作人员的健康,亦不利于环保。因此探索出一套有同样修复效果但更加安全环保的上色工艺十分必要,本文提出改良目前的上色方法,使用水性丙烯类绘画材料上色,最后使用丙烯酸酯透明漆罩光达到仿釉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