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糖尿病营养治疗的误区与常见问题解答

糖尿病营养治疗的误区与常见问题解答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认为起源于肥胖人群中脂肪组织的炎性细胞因子和氧化因子水平升高参与了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据统计,肥胖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3倍,约50%的肥胖者将来会患上糖尿病。体重每增加1 kg,患糖尿病的危险至少增加5%。因此,预防糖尿病的发生首先要控制肥胖的发生和发展。故不建议只管服药而不注重饮食管理,其实饮食管理是糖尿病患者治疗的首选措施。

问题1:糖尿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与胖和不胖没有关系

答:其实2型糖尿病的遗传风险多数是由多基因危险因素和环境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造成的,致病机制是由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和相对胰岛素不足共同导致。胰岛素抵抗引起的高胰岛素血症在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心血管疾病等慢性代谢异常情况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在大多数发生2型糖尿病的患者中,最显著的环境危险因素是过多的体重增加和过少的体力活动消耗,两种因素均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目前认为起源于肥胖人群中脂肪组织的炎性细胞因子和氧化因子水平升高参与了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据统计,肥胖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3倍,约50%的肥胖者将来会患上糖尿病。体重每增加1 kg,患糖尿病的危险至少增加5%。肥胖患病率越高的地区,糖尿病患病率也越高。因此,预防糖尿病的发生首先要控制肥胖的发生和发展。

问题2:糖尿病与吃糖有关

答:其实“糖”的形式多种多样,统称为碳水化合物。我们饮食中的米饭馒头面条面包、饼干、山芋、南瓜等所含丰富的淀粉便是多糖,多糖类的淀粉虽然不甜,但在淀粉酶的作用之下,会被分解为单糖,而且主要是葡萄糖。葡萄糖是可以被人体吸收和利用的,但它的吸收和利用需要有胰岛素的帮助。如果含淀粉或糖的食物吃得太多,再加上体力运动少,缺乏足够的能量消耗,使主要作为能量底物的糖类过多剩余在体内,当胰岛素无法胜任帮助其吸收和利用时,就有可能使血中的血糖升高,甚至通过肾脏滤出出现尿糖,从而引起糖尿病。

问题3:血糖升高就是患有糖尿病

答:有很多因素可以使血糖浓度升高,但并不一定表示已患糖尿病了。以下情况会引起血糖一过性的升高,如:① 当人体进行中等强度或剧烈体育运动时,或者受到应激创伤时,受体内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的影响,骨骼肌会分解使蛋白质发生糖异生,同时肝脏中储存的肝糖原会分解成葡萄糖释放出来,使得血糖水平升高。② 服用一些影响糖代谢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呋塞米(速尿)、女性口服避孕药、烟酸、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消炎痛)等,均可引起一过性的血糖升高,停药后,血糖会很快恢复正常。③ 当存在肝炎、肝硬化等各种肝脏疾病时,肝糖原储备能力减少,可出现餐后血糖一过性升高。

问题4:饮食疗法就是饥饿疗法,限制吃主食即可

答:不少人认为,饭吃得越少对糖尿病病情控制越有效。但事实上主食摄入不足,总热量无法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导致体内脂肪、蛋白质过量分解,身体消瘦、营养不良,易发生低血糖,甚至会出现饥饿性酮症和全身免疫功能减退。同时还会引起由于主食摄入过少致B族维生素矿物质的缺乏。

问题5:患了糖尿病,应该少吃饭多吃菜,这样血糖控制好营养也保证

答:其实这样的观念是错误的。一是由于主食摄入不足,会造成膳食总热量的摄入太低而无法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导致体内脂肪、蛋白质分解,甚至产生饥饿性酮症酸中毒;二是由于主食吃得很少,确实使血糖也基本正常,误认为已经控制了病情,为了增加饱腹感,从而对油脂零食、肉蛋类无糖类食物不加限制,使每天摄入的总热量远远超过自身的需要量,进而增加了高脂血症和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其实在主食方面,粗细粮搭配才是糖尿病患者的最佳选择。可将粗粮、杂粮及杂豆类作为主食的一部分(约占1/3)。如燕麦、荞麦、大麦、黑米、赤小豆等可明显缓解餐后高血糖状态,减少血糖波动,利于血糖控制。值得提醒,若存在消化道功能障碍的糖友,添加杂粮的种类和量需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适当限制。

问题6:自从得了糖尿病,我几乎天天吃素,不吃荤,为什么血糖还是这么高

答:鱼禽肉类营养丰富,提供人体所需优质蛋白质、脂肪、微量元素等,我们应该每天每餐适量交替食用富含优质蛋白质的动物类食物,可保证均衡的营养。建议平均每天摄入鱼禽肉类总量120~200 g,少吃或不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食品,蛋类3~4个/周,保证每日摄入蔬菜300~500 g,其中深色蔬菜占一半左右。

问题7:“无糖”点心和菜肴,这种食品反正没有糖,多吃点根本不要紧

答:其实这样的观念是错误的。这些食物只是不含蔗糖糕点主要的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有时在这些糕点中还含有大量的油脂(如咸味的起酥面包),吃多了同样会升高血糖。当病情稳定如空腹血糖3.9~7.8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 mmol/L以及糖化血红蛋白<7.5%,不常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时,我们可以适当选择一些坚果类或者低生糖指数的水果(如草莓樱桃猕猴桃柚子苹果等)作为两餐之间的零食,但是坚果好吃也不可过量,通常每天10~15 g;水果通常建议选小个或者半个/次,但当天总能量和食物比例仍需控制在推荐范 围内。

问题8:无糖食品需要注意营养标签,有时也会影响血糖

答:市售的无糖食品,一般指不含蔗糖或用其他甜味剂如木糖醇等替代的食品,这些甜味剂是低热卡糖或不产热卡糖。但无糖饼干、无糖面包等仍然都是粮食做的,这些食品吃下去也会在体内转化成葡萄糖而导致血糖升高。因此,这类食品仍然应计算入总热量范围内不能食用过度。(www.daowen.com)

问题9:糖尿病应该以杂粮为主,多吃无害

答:粗粮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有降糖、降脂、通便的功效,但是吃太多的粗粮,有可能增加胃肠的负担,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尤其胃肠道本身有疾病的人群就更不耐受了;另外过多的纤维素也会影响肠道营养素的吸收,如钙元素、微量元素铁和锌等,容易引起相关营养素缺乏的症状和疾病,造成隐性营养不良。因此,粗杂量的摄入量推荐是占总主食量的1/3为佳。

问题10:用了降糖药就不用控制饮食了

答:一些糖尿病患者认为饮食增加了,多吃点降糖药就可以把多吃的食物抵消掉。事实上暴饮暴食,会加重胰腺负担,因药物服用过量会增加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的概率。故不建议只管服药而不注重饮食管理,其实饮食管理是糖尿病患者治疗的首选措施。

问题11:过年过节、家庭聚会为了不扫亲朋好友的兴,选择在这餐多吃点,大不了这餐后加大药量

答: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患者还是应当遵医用药,更不能随意更改药量。聚餐时巧妙掌握好进餐顺序非常重要,有助于糖友控制进食总量,先蔬菜、后荤菜、再主食。

问题12:胰岛素是“鸦片”,会成瘾,我坚决不打

答: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知道胰岛素是人体内必须有的正常激素,1型糖尿病患者身体无法产生足够的胰岛素,而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不够用造成相对不足,因此刚开始可服用能够促进人体胰岛素分泌和增加其作用的药物,当效果不佳时才需用胰岛素治疗。其他,2型糖尿病使用胰岛素后,仍能再次撤掉胰岛素。注射胰岛素后,可使胰腺产生胰岛素的组织(胰岛组织)得到很好的休息,当胰岛功能恢复一段时间后,部分患者仍可继续通过饮食管理,必要时配合降糖药物的刺激,发挥体内自己分泌胰岛素的作用。

问题13:我有时候会出现“心悸、紧张、冒冷汗”,吃了一点东西之后就好了,这是低血糖的表现吗

答:这确实就是低血糖的表现症状,当我们血糖低于2.8 mmol/L时,即会出现这些临床症状。一些老年患者或者长期注射胰岛素的患者甚至会直接昏迷,非常危险。一旦出现低血糖的症状,必须立刻冲服15~20 g(约2汤匙)的白砂糖,亦可选择吃4~5粒糖果,1两左右的饼干或面包,过15分钟再复测血糖。若血糖仍偏低,可继续上述重复的操作过程。若再次复测血糖还偏低,此刻赶紧去医院就诊。我们要养成每天饮食定时定量习惯,血糖波动者也应该每天监测 血糖。

问题14:很多人习惯早晨空腹外出锻炼健身,糖友们可不推荐

答:有些糖友们每天早晨一起床或者晚上要行走1万~2万步,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运动对于糖友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辅助治疗手段,运动计划要遵循安全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的原则。餐后30分钟到1小时是血糖较高的时间段,在这个时段适当活动(比如散步或者原地踏步)30分钟,可以起到很好的改善餐后血糖的作用。无并发症的患者可以选择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为主,每周至少3次,每次不低于20分钟的基础上,强调多样性。运动一定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问题15:中医中药可根治糖尿病

答:医学界目前还没有找到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中医同样如此。目前比较共同的认识是中医、中药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有一定作用。但要根治糖尿病还未有依据可寻,切忌迷信而忽视了正规的糖尿病治疗的五大原则:膳食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和糖尿病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