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学习方法固然重要,但是它只是影响成绩的因子之一。绝大部分人并不缺方法,只是无法专心学习。虽然一天都坐在书桌前,但是心神始终无法安放在学习上。可能因为成绩退步自乱了阵脚;可能因为任务太重颓废懈怠。能够调理好自己,把心思集中起来用于学习的能力,比任何高效的方法都重要。
在这里分享一篇高中时我非常喜欢的梁漱溟先生的文章:
大家来到此地,都抱有求学研究之志,但我要告诉大家说:单是求知识,没有用处,除非赶紧注意自己的缺欠,调理自己的心理才行。要回头看自己,从自己的心思心情上求其健全,这才算是真学问;若能如此,才算是真进步。
对心情应注意的有两点:一是懈,一是乱。懈是一种顶不好的毛病,偶然懈一下,这事便做不好;常常散懈,则这人一毫用处没有。在写文章时的苟且潦草敷衍对付,都是从懈来。文章写得短不要紧,最不好是存苟偷心理。一有这心理,便字不成字,话不成话,文不成文。苟且随便从散懈心理来,干什么事都不成样儿。乱是心情不平,常是像有点激动,内部失掉均衡和平,容易自己与自己冲突,容易与旁人冲突,使自己与环境总得不到一个合适的关系。乱或暴乱,与散懈相反;散懈无力,暴乱初看似乎有力,其实一样的不行。因其都是一种机械性,都无能力对付外面变化,改造环境。然则如何可不陷于机械而变成一个有能力的人?这就要能自觉,不散懈,亦不暴乱,要调理自己,使心情平和有力,这是改变气质的根本功夫。
调理自己需要精神,如果精力不够时,可以休息。在我们寻常言动时,绝不可有苟且随便的心情;而在做事的时候,尤须集中精力。除非不说不做,一说一做,就必须集中精力,心气平稳地去说去做。譬如写一篇文章,初上来心很乱,或初上来心气尚好,这时最好平心静气去想,不要苟且从事,如果一随便,就很难得成为一气。所以我们的东西不要拿出则已,拿出来就要使它有力量。诸同学中有的却肯用心思,但在写文章时,条理上还是不够,有随便苟且之意,字句让人不易看清楚。有的同学还更差些。这不是一件小事体,这是一个很要紧的根本所在。(www.daowen.com)
这篇文章选自梁漱溟先生的《朝话》,高中时的我把它压在桌皮下。它对于我的意义在于时常提醒我“站在局外评估自己”。比如高三模考为我亮了一路红灯,当时的我充满了焦虑情绪。倘若我任由这样的负面情绪摆布,完全沉浸其中,头脑中将没有任何一个部分可以用来观察、质疑,对自己的认知和行为做出理性思考。这篇文章鼓励我从中跳出来,问自己:“是任情绪摆布,还是做出决断,如何处理它?”
儒家讲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万事万物的起点。处理好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内心世界达到“调和宁静”,拥有约束自己的能力,人才能向外进一步开拓,去更广阔的外部世界中探索和追寻。
在此我用清华大学邱勇校长的一句话作结:“人生的最高境界是‘清’与‘华’的结合。‘清’象征着纯洁和安静,要有定力及自律精神;‘华’代表着茂盛和希望,要有超越自我的追求。”
我在清华园等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