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考后的人生选择,不只是一场考试

高考后的人生选择,不只是一场考试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问题在于,我能够在高三这段时间里,尝试这种“学习与玩耍两手抓”的生活模式吗?倘若一年后,我考试失败了、心态崩溃了,是不是要对现在“两手抓”的我横加指责?高考再怎么被妖魔化,它背后都是切切实实的三年光阴,是我们由少年到青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在这三年里种下的,都将在大学,乃至更远的将来被收获。

对于一个高三学生而言,学习究竟是生活的一部分,还是生活的全部?

这是我在高三、在那失眠的一个月里反复思考的一个内容。我当然希望得到“学习是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你应该放轻松、然后赶紧睡觉”这个答案,可我经过对其他小伙伴生活状态的窥探、严肃地思考之后,我认为,至少对我来说,学习是我耗费心神的全部。

是的,我们必须承认,有的人的确可以在校勤奋刻苦、回家玩游戏看电视,然后快乐地去睡觉,第二天快乐地学习。而且理论上讲,高效、简洁地做出三道类型相似的数学题,比鏖战三个小时刷30道效果好得多。好好休息之后,清醒的头脑和严谨的解题思维,与没日没夜地畅游题海相比,不仅学习效率更高,而且还能得到快乐。

但问题在于,我能够在高三这段时间里,尝试这种“学习与玩耍两手抓”的生活模式吗?倘若一年后,我考试失败了、心态崩溃了,是不是要对现在“两手抓”的我横加指责?更令人忧虑的一点是,我如何把握好这个限度呢?每个人的神经都紧紧地绷着,我开个小口,就会忍不住再放松一些、再少做一道题、再睡一次懒觉,这样的雪崩连锁下来,我的学习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高三的我忧心忡忡地这样想道。而且我确定,即使自己下达了“学习就是全部”的命令,实际执行中我也忍不住给大家表演“踩着铃声进教室”“自习过程中吃饼干”“晚自习卷纸不写了,看会儿杂志吧”这些项目,心态也始终在患得患失中摇摆。(www.daowen.com)

第二个我们应当思考的问题在于,我们是否有可能戴着镣铐跳舞?

对我来说这个问题几乎没有耗费脑细胞:跳舞是本能,戴着镣铐是不情不愿。课间锻炼前背会儿单词固然可贵,但感受一会儿《庄子》的恣意汪洋也并无不可;摘抄作文素材时把基本杂志奉为圭臬确实有它的道理,但在作文中使用《诗经》《楚辞》抖个机灵也是件好事;早自习最后15分钟默写一下古文必须要得,但读两句《道德经》,虽然不是很懂,但感觉也撑起了一天的排场。学习嘛,总能给你留下许多空间去找乐子,技巧高超的话,作文还能得个高分。

高中三年,我也参加了三年的征文比赛,倒真的不是需要××单位的××奖,就是平时看到桃花和锦鲤、做古文题读到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脑袋里乱七八糟的感慨溢了出来,总要找个合适的机会一吐胸中之块垒。参加征文比赛,在周末回家路上整理一下思路,熬个夜把文章写出来,顶多第二天再加一道誊写的手续,一篇文章写出,要么就是仿佛回到了林木森茂的童年,要么就是把最近纷杂的思绪一扫而空,就像倒了一盆水,开着垃圾车去了一趟垃圾站,写完文章后,我又是可以与数学和文综进行大战的一条好汉。

我相信我们不仅仅能够戴着镣铐跳舞,我们也应该去跳舞。高考再怎么被妖魔化,它背后都是切切实实的三年光阴,是我们由少年到青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在这三年里种下的,都将在大学,乃至更远的将来被收获。如果我们真的有勇气不认真对待每个单词的读音,不好好打下数学的基础,不尝试在语文题目之外积累更多更深厚的文学素养,那无疑,一切缺少的都将在大学被迫得到补偿,一切不够深厚的、扎实的,都是高考中我们致命的软肋。是否戴着镣铐跳舞或许与一个人的性格有关,但另一层面上,这也是在无法变更的教育背景下,我们可以主动做出的方法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