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逆反心理最强,当他们违反纪律后,潜意识里可能也在期待老师的惩罚,我们强压怒火苦口婆心说教,说不定会让孩子认为老师虚伪,倒不如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亮给学生看,这会给他们似曾相识的亲切感,会给他们“自己人”的印象,又能引导他们学会将心比心的反思。这样的做法有些冒险,但偶尔一用,效果甚佳。所用对象主要是那些比较聪明、讲义气,而逆反心理强的青春期学生。
3月13日 晴
孩子,你笑一笑……——给插班生冬儿
孩子,你笑一笑,好吗?
你对老师笑一笑,对同学笑一笑,对妈妈笑一笑,对自己笑一笑,你的心情会朗润起来,你的世界会美丽起来的。
为什么总是紧皱眉头?为什么总是冷漠孤傲?你是一个很清秀的女孩子,你是将来的幼儿教师,你笑一笑,会平添妩媚;你笑一笑,会倍增亲和力。
但是,你的笑总是那么吝啬。
你是我们班的插班生。我们彼此还不了解,听说你在课堂上发言积极、思维敏捷,老师心里好欣慰。但看着你漠然的表情,我不知道你年轻稚嫩的心装了多少愁苦,以至于失去了笑的能力。
多么希望你能快乐起来啊!
那天,你旷课了。
我们班有规定,旷课一次要告知家长的,毕竟教育孩子是家长和老师共同的责任。但你说你那天已经让妈妈替你电话请假,结果电话没打通。
我姑且相信你吧!但也要找家长证实一下。于是,你生气了!你一路走一路嚷地回到教室,将身上的外套一脱,就冲了出去。我看你冲动的样子,真的好怕你跑出校园出什么事——外面车水马龙,你这神情恍惚的样子,我怎么能不担心?我不知道为什么一声“告知家长”,就让你的反应这么激烈。我看着你怒气冲冲的背影,我听不清你说的是什么,只是快步去拉你;可是我穿着高跟鞋,好不容易追上了你,你却将我友好的手绝情地甩开——当着那么多同学的面,我好尴尬。我问你去哪里,你也只是大吼,并不好好回答。在不了解情况的人看来,我们好像有深仇大恨似的。事实上,我只是你的老师,我们只是因为你的旷课而发生了一些争执。
下午,你回来了。我看你平静了些,便继续找你沟通。我说:“你是不是感觉咱们的班规不好?”
“没有感觉!”你冷冷地说。
“是感觉老师不好吗?”
“没有!”依然是能让春水结冰的声音。
我不说话,深深地看着你,爱怜地看着你,我知道你需要老师的关怀。
你终于又开口了:“如果我感觉咱们班不好,或者你不好,我就不会再过来了!”你的话总是那么斩钉截铁,你的话总是那么冲,我都不知道该怎样回答了。
缓一口气,我恳切地说:“能告诉我,你为什么不想让妈妈知道你旷课吗?只要有理由,我会考虑折中的办法的。”
你恼怒地说:“我不想说我们家的事,你不要问了!”(www.daowen.com)
我意识到自己不能再忍让,便温和而坚定地说:“那我只有和家长联系了。”
“只要你告知我妈妈,我就退学!”
你赌气回教室去了!留下我在走廊上,我一遍遍问自己,我该怎么办?孩子,老师对你没有恶意,只是想走进你的心里,你为什么紧闭心扉?为什么对我像有深仇大恨?你来到我们班还不到一个月,我没有得罪过你啊!
整整一个下午,我思索着你的忧愁、你的恼怒、你的冷漠、你的绝情,我实在想不通,你为什么那么不喜欢笑,你为什么那么容易生气。
我到论坛上找有经验的老师咨询,怎样缩短咱俩的距离。他们为我提了很多好的建议啊!可是,今天早上见了你,一切都没有用,你依然用一种拒人千里的眼光和语气对我。
我生气了!我终于生气了!!也用冷冷的声音说:“别人用这种语气和你说过话吗?”
“没有!”
“你对别人也是这样的态度吗?”
“不是!”
我忽然委屈起来,声音也提高了:“那你为什么单单对我这样?难道仅仅因为我是你的老师,就该这样受你的气?我不过是想帮助你,我不过是想了解你。难道,你真的认为老师、家长都不关心你的成长,不纠正你的坏习惯,才是对你好?”
说完我转身离去。
……
让我意外的是:今天的音乐课上,你投入地歌唱;课间,你认真做操;放学时,你主动找我说话,脸上分明还有笑意。
我惊呆了!
我忽然明白: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事件,有时候和风细雨地劝,倒不如生气、委屈地申辩;让学生理解老师,也很必要;教给孩子爱的能力,尤其重要。
我忽然感觉,你心中的冰在融化。
我知道,我们师生的心还没有走到一起,你旷课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我们之间还存在争执。但是,这有什么关系?我不急,现在,我只想说:孩子,你笑一笑,只要你常常笑一笑,整个人都会灿烂起来呢!
看上面的日记,不能不让人感叹,这真正是“教无定法”,有时候我们的宽容、爱心在学生那里是没有效果的。潜意识里,他们也许认为我们的宽容是虚伪的,所以才排斥。对冬儿这样比较聪敏,逆反心理极强,感情却脆弱(后来得知,她的家庭情况确实复杂,她问题的根源在家庭)的孩子,她当然需要真诚的关怀、讲道理、提醒,却更需要生气地质问,质问她何以如此无理。其实,老师偶尔的反常——冷漠、讥讽、愤怒,在特定的时候会有效果。比如在“教育在线”论坛上,有一个老师写了一篇《我骂学生是“人渣”》的文章,老师竟然把学生骂上了正路,骂得学生改了邪、归了正。从这一点我们得知,要帮助学生,确实有必要研究他们的心理,但这样的骂有条件。比如,第一,这个老师应该是平时比较关心学生,很少发脾气,很少讽刺挖苦学生的老师。第二,教师手里有真凭实据,话虽过火,但不是空穴来风。第三,班级稳定,犯错学生没有什么支持者。第四,挨骂者本人具备转化的条件。再回头审视我对冬儿的质疑,只是有一点点咄咄逼人,但是也正好符合了这几方面:我平时很关心她;她的做法确实无理;班里尚没有她的支持者;而冬儿本人也属于有悟性的孩子。因此,我的咄咄逼人才有了效果。
但是,“咄咄逼人”“迎头反击”万万不可用上“瘾”,老师若时不时地对学生大发雷霆,必然会降低自己的威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