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女中枭雄慈禧:一个经典案例

女中枭雄慈禧:一个经典案例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她的巧言游说下,忠厚老实没有主见和心机的皇后与她达成了一致协议,共同对付肃顺。叶赫男子几乎被杀尽。咸丰当即向肃顺表示不能留下这个祸患。7月,咸丰的病情更加恶化。慈禧对此深为不满。这一回合的较量,慈禧取得了胜利,她终于争得了干预朝政的权力。但慈禧并不以此为满足,她需要进一步夺取权力,以至独断朝纲。安德海奉主子之命,很快将慈禧的亲笔信交给了恭亲王。

女中枭雄慈禧:一个经典案例

懿贵妃性格果断,机警聪慧,富于权变,为人残忍,有强烈的权力欲,特别是替皇上生了独子以后,更是横行后宫。咸丰皇帝对她早已不满。她想要通过皇上翦除肃顺等人恐怕难以办到,看来只有靠近皇后。皇后毕竟是皇帝的原配,虽然已经失宠,但皇上仍很敬重她。通过她或许能达到目的。

于是,那拉氏稍微收敛了一下自己的行为。在她的巧言游说下,忠厚老实没有主见和心机的皇后与她达成了一致协议,共同对付肃顺。

肃顺在宫内布置了不少耳目,近来懿妃与皇后过从甚密,往来频繁的情况早有人向他通报。肃顺寻思:近日咸丰皇帝对他不像以前那样信任了,皇后沉静纯厚,不至于对我有何损害,那个懿妃可不好对付。她自恃生了皇子,又代皇帝批答奏本,时常与我作对,一定是她向皇帝进谗言欲加害于我,必须想办法控制住局面。

这天,咸丰皇帝正为一件事情生懿妃的气,肃顺抓住时机对皇上说:“懿妃不轨之心早有所闻,不想今日竟付诸行动。”见皇上还没有回过神来,肃顺补充说:“皇上该不会忘记懿妃是叶赫那拉氏吧?陛下还记得太祖时期那蹈火者的誓言吗?”

此话一说,咸丰立即警觉起来,他怎能忘记这惊心动魄的故事呢?

懿妃的祖先叶赫那拉氏本是蒙古族,起初与爱新觉罗氏和亲联姻,后互有吞并之心而见诸武力。叶赫布扬古时期与清先祖努尔哈赤展开了激裂的争夺战,最后以努尔哈赤的胜利告终。叶赫男子几乎被杀尽。叶赫布扬古被推向火刑地时,悲愤地呐喊

“吾子孙虽存一女子,亦必覆满洲。”

顺治入关后,又破获一起叶赫子孙颠覆满洲政权的事件。当为首者处以火刑时,他又喊出了几乎同其祖先同样的誓言。

懿妃正是叶赫那拉的后代,而且是大清继承人——载淳的生母,这实在太危险了。咸丰当即向肃顺表示不能留下这个祸患。

7月,咸丰的病情更加恶化。即将归天的咸丰感到他死后局势会动荡不安,因此作了妥善的安排:任命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尽心辅弼幼主。他又叫来肃顺,说:“懿贵妃将来一定要想爬到皇后头上去,你要想办法制止。但是她也该有她一份应得的名分。”咸丰既不愿放任八大臣纵权,更不愿懿妃以母后专擅朝政。于是在这两方政治势力之间玩弄平衡术。临死之前,将象征最高权力的两颗印章“御赏”和“同道堂”分别授给皇后钮祜禄氏和懿妃那拉氏,以期望权臣和后妃两股势力互相牵制,求得政局的稳定。7月16日,咸丰帝终于一命呜呼,年仅31岁。

咸丰驾崩以后,热河的两股势力的争斗由秘密转向了公开。

肃顺高声向群臣宣布:“从今天起,皇后称皇太后,皇太子称皇上。”并拟定用“祺祥”作年号。

皇上撒手归天,皇太后更加没有了主心骨。她特别需要有人陪着她,她有许多事情需要同人商量。她想到了很有主见的懿贵妃,但自己已被尊为皇太后,没有听说懿贵妃得到加封,于是叫来肃顺等人,问道:“皇帝已经即位,懿贵妃的封号怎么说呢?”肃顺说:“按本朝家法,母以子贵,懿贵妃应该尊为太后。不过那得皇帝亲封才行。”“这好办”,皇太后接着说:“我让皇帝亲口跟你们说一声好了。”肃顺赶紧回答说:“懿贵妃尊为太后,虽是照例办理,可到底是件大事!奴才的意思,最好在明天大行皇帝大殓之前,请皇上当着王公大臣,御口亲封,这才显得郑重。”

表面上看,封懿妃为太后只不过比皇后迟一天,然而这时间的先后却意味着二者地位的高下。肃顺如此安排,正是禀承咸丰遗命限制那拉氏的苦心之举。太后哪里想到,肃顺是有意要把两宫分出先后高下来。

这一举动自然瞒不过精明的懿贵妃:都说肃顺跋扈毒辣,今日才发现他还有更阴狠的一面。肃顺处处抬举皇后,他将来也只会尊敬一位太后,并假手那位忠厚老实的太后去抓住年幼无知的皇帝,挟天子以令“诸侯”。

于是,那拉氏加紧拉拢皇太后,她现在必欲得到皇太后的支持,巩固她们之间的联盟。

第二天,那拉氏果然被尊为“圣母皇太后”。由于住在西宫,故人们称为西太后。钮祜禄的尊号是“母后皇太后”,因住在东面,故又称东太后。后来,内阁恭拟出两宫徽号,西太后为“慈禧”,东太后为“慈安”。

为了防止皇太后干预朝廷,肃顺等又规定凡是用小皇帝的名义发布的谕旨,由他们写好以后,皇太后于前后钤印即可;官员的章疏不必呈览,而且各级官员有什么奏折,上面只能写“皇上”字样,不准写“皇太后”字样。

慈禧对此深为不满。因为照此办理,两宫听政是有名无实,慈禧拒不钤印。这样辅政大臣首次给内阁和地方官员的咨文,用的都是白片,而无起讫印章,地方官员可以将它视作废纸。最后,肃顺等辅助大臣被迫作了妥协,同意一切章疏送皇太后阅览。这一回合的较量,慈禧取得了胜利,她终于争得了干预朝政的权力。

但慈禧并不以此为满足,她需要进一步夺取权力,以至独断朝纲。

虽然慈禧取得了干预朝政的一定权力,但她仍感孤掌难鸣,无力与八大臣对抗。两宫经常聚在一起,躲在花园里,面对大鱼缸,假装看鱼,实则筹划打倒肃顺的阴谋。他们商量结果,决定拉拢留守北京的恭亲王,利用他与肃顺一党的矛盾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按照祖宗惯例,太后不能召见外臣。加上肃顺防范严密,连王公亲贵亦都被视作外臣,因此要找一条秘密通路把消息传给恭亲王还真不容易。

恰好这时慈禧的心腹太监安德海与慈安心腹侍女双喜发生冲突,慈禧抓住这个机会,以惩办安德海为由将安德海赶回京城,降级使用。

安德海奉主子之命,很快将慈禧的亲笔信交给了恭亲王。

恭亲王自幼与咸丰一块儿长大,曾经是咸丰竞争帝位的强劲对手。就其才能而言,远比咸丰大。咸丰当了皇帝后,一度委以重任,但不久兄弟不和,又受到咸丰的冷落。肃顺掌权以后,兄弟间的裂痕越来越大。咸丰逃奔热河,恭亲王被派留在北京,全权负责议和。又有人传出谣言,说恭王挟洋人自重,有谋反的企图。恭亲王有口难辩。于是向咸丰呈上奏本,希望到热河探病,借机作一番解释。但权臣肃顺担心恭亲王到热河于己不利,于是以各种理由阻止恭亲王前往热河。皇帝对他的猜嫌越来越重,最终被排斥在顾命大臣之外。

恭亲王是一个权力欲很强的人,他虽身在京师,但一直密切注视着热河局势的演变。他的亲信,在热河任领班军机章京的曹毓英及章京许庚身等人,通过军机处频繁寄出密札,随时将肃顺等人以及两宫的情况辗转递回京师。对于肃顺等人的揽权横行,他气愤不已,尤其是肃顺以各种理由阻止他前往热河,更是愤恨至极。为了将来不受制于肃顺,他在北京积极发展势力,并争取洋人作为靠山,形成了能与肃顺抗衡的第三股势力。咸丰病逝后,恭亲王想亲自到热河以叩谒梓宫为名摸摸情况,以决定自己的对策,于是他手写一份奏折,请求赴热河叩谒梓宫。

因此,恭亲王收到慈禧密诏之前就早有准备,在收到慈禧与他联合除肃顺的密信后,大喜过望,更急不可耐地要前往热河。

对恭亲王的请求,八大臣内部意见很不一致。许多人主张仍像以前那样把奏章驳回,免生后患。但肃顺想,生前两兄弟没能见面,死后又不让其叩梓,于情于理说不过去,自己已经控制了朝廷大权,谅他也翻不起大浪。于是他拍板定议:“让老六来好了,不值得大惊小怪的。”

恭亲王得到八大臣的答复,立即从北京匆匆出发,昼夜兼程,8月1日到达热河。

恭亲王刚到热河,直接奔向咸丰灵房,跪倒在梓宫前呼天抢地,好一阵痛哭。但他不会哭昏头脑,他时刻记着此次来热河的使命,他必须谨慎又小心,严格按事先设计好的方案行事。

哭灵回来,恭亲王立即前去拜见八大臣。本来恭亲王贵为亲王,原犯不着如此屈尊。但他考虑到自己并未在赞襄政务之列,肃顺等人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在这些人面前摆架子,尤其在他们的势力范围内,绝非明智之举。因此,恭亲王心甘情愿,屈尊拜谒八大臣,见面以后而且非常谦逊。这一招确实迷惑了傲气十足的肃顺。肃顺下来竟狂言说:“彼何能为?不足畏也。”

恭亲王到了热河,早有太监报告两宫太后。她们决定立即召见恭亲王。

正当恭亲王与八大臣谈得热烈之时,东太后的总管太监前来宣告:

“两宫皇太后召见恭亲王。”

恭亲王听旨,心里一阵紧张,他担心八大臣从中阻拦。

果然不出所料。两宫的召见立即引起了八大臣的警觉。站在一旁的杜翰说:“太后不宜召见外臣,这是祖宗之法。何况皇太后居丧,尤不宜召见亲王。”还想说点什么的恭亲王被这几句话堵得哑口无言。肃顺等人心里为之叫好。

正当恭亲王左右为难,进退不得之际,又有太监前来宣旨:

“两宫皇太后召见恭亲王,想向亲王打听一下北京宫里和老家的情况。”

这是西太后的妙计。她清楚肃顺等防范很严,但绝不至于不让太后打听北京宫廷和娘家的情况。肃顺见无法再行阻拦,于是向恭亲王拱拱手说道:

“老六!既然太后如此频频召见,那就请吧。”

狡猾的恭亲王知道八大臣对他不放心,因而拱拱手,主动对八大臣说:

“还请各位辛苦一趟,陪我一同进见为好。”恭亲王以守为攻,狠狠地将了八大臣一军。八大臣怎能与他一同进见太后,只得让恭亲王进宫回话。

恭亲王急促赶往内殿,跪倒在两宫前请安:“臣恭亲王叩见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然后静静地站在帘前等待两宫垂询。西太后给东太后递了一个眼色,东太后首先发话问了一下京里的情况,接着西太后又问了一下娘家的情形和一路行走的情况。

琐事问过,话入正题。西太后向四周的太监、侍女看了一眼,他们便退出门外,负责警戒,内殿只剩下叔嫂三人。(www.daowen.com)

只听殿内一阵悲泣声,原来东西太后相继抽泣起来。“自皇上巡幸热河,那肃顺、载垣、端华三奸导以声色之欲,揽权跋扈,实不堪言。”西太后哭诉着。东太后接着说:“三奸狂妄之极,皇帝驾崩后更是一手遮天,竟不把我们孤儿寡母放在眼里。”

恭亲王早就对肃顺等的专横恨之入骨,听东西太后一哭,心里又是一阵冲动,但脸上却表现得异常平静,他不愿过早表明自己的态度。从各方面的情况分析看来,西太后是要推翻咸丰遗训,改大臣辅政为垂帘听政,这无论如何是违背祖宗家法的。自己虽被排斥于顾命大臣之外,但不到适当的时候决不敢贸然不顾家法。恭亲王一直在寻思,始终未表示自己的态度。

慈禧见六爷不作言语,很感意外,但稍假思索,便明白了恭亲王的心思。如此重大的事情,在没有实际利益表示之前,任何人也不至于贸然表态。于是把话锋一转说:

“大行皇上跟六爷同胞手足,本没有什么成见。但在热河受三奸欺蒙,六爷竟被排斥在赞襄政务大臣之外。六爷才见可嘉,在京与英法等周旋,办好了和协之事,要不是三奸排挤,六爷执掌朝政是众望所归。”

恭亲王何等聪明,他听出了西太后弦外之音,去肃党,政归六爷,这何尝不是自己日思夜念的。恭亲王不含糊,立即表示自己的态度。打倒肃党,同意太后垂帘听政。

彼此说得已经非常明白,大家的目标一致,余下的是筹划如何行动了。

“要办这事也只有回京,还望皇太后再忍耐一些时间。”热河是肃顺等的势力范围,自然不便采取行动。只有回京,恭亲王早就作了一些准备,又有洋人撑腰,自然办事容易得多。

“那,咱们就商量个回京的日子吧!”

“钦天监挑了3个日子。”西太后说,“昨天问肃顺,他说回京之路要走‘大杠’,有几座桥,非修好不可,最快也得50天以后。看来只有定在9月23了。我看咱们两头准备,北京方面的安排全仗六爷了,热河这边我和姐姐会尽力去办。不过六爷还是早些回京为妥。”

“是的,奴才主意已定,为防不测,明日即可动身。”恭亲王说完正想离开,西太后突然又说道:

“只怕回城以后,洋人又来无理取闹,那可就麻烦了。”

“绝无此事。”恭王拍着胸说:“臣敢担保,若有此事,请两位太后唯臣是问。”

西太后这下安心了,于是再补了一句:

“路上多加小心,以防万一。”

恭亲王出了后宫,又到肃顺那里走了一遭,谈了谈叩见太后的情况。肃顺心里非常高兴。皇帝的亲兄弟亦不过如此,在自己的权威下也只得俯首贴耳。他自然不知道,他的命运已经被眼前这位表面顺从的亲王控制了。

恭亲王星夜兼程回到北京。第一步召集那些曾经吃过肃顺亏的旗人官僚,大造皇太后应当垂帘听政的舆论。第二步,恭亲王又拉拢手握重兵的胜保和蒙古亲王僧格林沁,以其两支武力作后盾。又将在北京的准备情况不断通过内线——军机章京曹毓英转达两宫。

两宫太后极力催促八大臣早日护送梓宫回京。八大臣不能不顾及舆论,因此同意于9月23日护梓回京。

时间过得很快,一切都按部就班地进行,表面上双方相安无事。

两宫太后暗中不断与恭亲王传递消息,明里也不放过任何一个削弱肃党的机会。进入9月以来,办理回京事务也太忙了,肃顺等白天黑夜忙个不停。于是向皇太后请求减差,本来他们是想借此显示自己的劳累,表示朝廷非他们不可,不曾想慈禧不给他们客套,立即同意了他们的请求。肃顺等暗暗叫苦,咸丰帝给他们的权力竟让两宫给削去了。

离回京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大家都很匆忙地为回京准备着。西太后照例留心着臣下的章奏。这天收到山东道督察御史董元醇的奏折,主要谈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两宫皇太后应当垂帘听政;二是赞襄政务大臣应增加一二亲王充任;三是为皇上增派师傅。慈禧读后,瞿然动容,心想:火候不到,夹生饭端上桌来,可真难吃。这垂帘之议,发之太早,反而难以处置。跟东太后一商量,决定暂时把它留住,等时机成熟再拿主意。

不想肃顺等前来催看董元醇的奏折。西太后无奈,只好硬着头皮叫军机处按董奏折拟旨呈阅。

肃顺等人当然不肯买账,于是拟定一个章旨对董元醇奏本逐条进行痛驳。

西太后接章一看,气得脸色发青,嘴唇发白。她找到东太后商量,决定立即召见八大臣。

肃顺把载垣、端华找来,匆匆商量了一番,然后一起进见。

朝堂上一阵唇枪舌战,双方都没有让步的意思。

“尔等八人太专横跋扈了!不但把持朝政,还想一手遮尽天下耳目。你们眼里还有皇帝和太后吗?”西太后怒不可遏,一拍桌子,厉声训斥。

肃顺毫不相让,用极大的声音说:“顾命之臣,辅弼幼主,不能听命于太后,这是先帝的遗训,我们不能违背。请太后看折子,实在是多余的事!”在肃顺看来,先帝授命我等辅政,原本没有太后说话的份,前次同意她们看折子,已经是大大让步了,今天绝对不能再让她得逞。

小皇帝见像打架似的,尤其看见肃顺那张大白脸,听见他如雷般的声音,不禁发起抖来。偏偏肃顺越争越起劲,不自觉一步一步走近御案。小皇帝怕到了极点,“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尿也撒了起来。把东太后的身上都尿湿了。

一场争执不欢而散。西太后越发不愿在圣旨上盖印,肃顺等人也绝不示弱,决定停止办公。

肃顺的这一招确实很狠。诏旨不经军机,便出不了宫门,这就像掐住一个人的脖子那样,简直是要致人于死地,但这也是极端危险的一着,因为这已构成叛逆之罪。只要肃顺等控制不了局势,后果则显而易见。

双方僵持到第二天,慈禧看到在热河确实力量太弱,何况自己的政变计划还没有最后布置好,于是强压下这口恶气,拿出那方印章,边盖印边骂道:“回北京再找你们算总账!”

顾命八大臣至此大获全胜,喜不可言。殊不知,他们的末日即将到来。

还有5天就离开热河了。恭亲王的亲信军机章京曹毓英按预先设计好的步骤秘密拟好诛杀肃顺等人的诏书,交给了皇太后。

一切准备就绪。22日,两宫太后特地为返京之事召见八大臣。慈禧提出由肃顺亲自护送梓宫从大路回京,载垣、端华与两宫共同护送小皇帝从小路先行一步,以便在北京作迎接准备。肃顺自恃手中握有禁军,没有提出异议。退朝后立即找来载、端二王爷说:“我不害人,人将害我。途中如好下手,便除掉那拉氏,以免后患。”

启程前一天,西太后密召侍卫荣禄,再三叮嘱,面授机宜。次日天明,两宫太后拥着幼主,并六宫妃嫔等,以及扈从文武各大员,出丽卫门,跪送梓官启程。然后由载垣、端华两王护送;从间道出发。中途遇着大雨,道路泥泞难行。西太后下旨,让随从不辞勤劳,早日到京必有重赏。于是冒雨登程,除夜间驻扎外,片刻不停。到了古北口,四面空旷,猿啼鹤啸,异常凄寂。二王爷正想动手,猛见侍卫荣禄带兵从后赶来,载垣觉得有异,急忙追问。荣禄说奉两宫太后密旨,特来保护。二王爷还想阻拦,不想荣禄不再理睬,直到西太后辇旁请安,从此朝夕不离,就是途中的供奉,也必须由荣禄严密检查。载、端二王没了机会,只好眼瞪瞪让他去。

9月30日,慈禧一行终于比咸丰棺材早4天到达北京,她一路上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但她并没有松一口气,未曾休息片刻,立即召见恭亲王,双方一致决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倒八大臣。

第二天,两太后召见留京诸王公大臣,哭诉肃顺等对他们孤儿寡母欺侮之状。大学士周祖培在恭亲王授意下面奏太后,要求对八大臣重治其罪。于是,早已准备好的上谕公诸于众,宣布解除载垣、端华、肃顺等人的职务,并就地逮捕了载垣和端华。

此时肃顺护送咸丰灵枢到达京郊密云,奉命捉拿肃顺的人马将其包围在卧室之中,肃顺来不及反抗,束手就擒。

10月6日,慈禧又发布上谕,否认咸丰的遗诏,下令将肃顺斩首,令载垣、端华自尽,其他5人分别被革职和充军。两宫从即日起垂帘听政。

两宫当然没有忘记恭亲王的大功,几乎在宣布垂帘同时,又命恭亲王为议政王,入掌军机处。

素来骄矜自负的肃顺,虽然早就对慈禧持有戒心,但终于还是栽在她的手里。

这场政变,进行得如此迅速和干净利落,在中外历史上实属一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