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相赵普虽为朝廷竭心尽力,深受太祖恩宠。但因有敛财受贿、强买宅第、私运木材,以及违反朝廷宰辅大臣之间不准通婚的禁令,太祖听说后,对赵普极为不满。尤其是赵普属下一小吏冒称赵普经商,转卖于京师,从中牟取暴利。有三司奏明圣上,太祖大怒,欲驱赵普出朝廷。其后翰林学士卢多逊,又趁机揭发赵普的短处,以及中书省诸多不法行为。遂于开宝元年(973年)罢去赵普宰相之职,贬为河阳三城节度使。
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太祖驾崩,其弟赵光义即位,即宋太宗。改元为太平兴国。任卢多逊为相。
同年,赵普自河阳调回京师,任太子太保。曾多次遭到宰相卢多逊的谗言诋毁,不被朝廷重用的赵普工于心计,明察善断,很会利用皇室内部权力之争的矛盾,来为自己进身创造有利条件,以求东山再起。
皇室内部的矛盾和斗争,主要体现在君位的传承问题上。太祖驾崩,太宗即位之后,世间便有“烛影斧声”之传闻。太宗即位之后,关于自己百年之后君位再传问题,颇费心思。虽有母后遗旨,已成定命,但他却自己另有打算。于是便极力排斥、打击,甚至残害其弟廷美、其侄德昭(太祖子)。
知其内情者只有赵普一人。早在建隆二年(961年),太祖、太宗之母昭宪杜太后临终前,召赵普入内宫承受遗命,当时只有太后、太祖和赵普三人。太后问太祖:“你知道你所以能得天下的原因吗?”太祖哭着不能回答。太后又问,太祖说:“皆因祖宗、太后积德之余庆。”太后说:“不对,真正的原因是周世宗让幼儿主天下。如果周氏当时有成习之君,天下怎么能为你所有呢?你百岁之后,当传位于你弟光义,光义传位于递廷美,廷美传位于侄德昭(太祖子)。四海之广,万民之众,能立长君,社稷之福!”太祖顿首泣说:“敢不如教。”太后又看看赵普说:“你同记我言,不可有违。”赵普在榻前照太后原话书录下来,并在末尾署“臣普书”三字,藏于金匮之中,命谨密宫人保存。(www.daowen.com)
赵普作为一个谙知政权变故的政治家,深知杜太后关于以后几代君主的安排,完全是从赵宋王朝的安危着想,防止后周幼主即位,异姓兴王那样的事件发生。认为太后这些人事安排,不无道理。但是,杜太后这个遗旨,直接关系到皇室诸人的权力和命运。而自己又是太后遗命的惟一见证人,如果处理得好,会对自己有利;反之,轻则丢官,重则丧命,因此,他对太后的遗旨,采取根据形势,灵活处理的态度。
现在,赵普见太宗有违母训之意,打算自己百年之后,传子不传弟。赵普便暗自打起了小算盘。廷美虽然对皇位也很关注,但势力不强。而且有用属臣僚以廷美骄恣无道、有不轨之处等罪名,诬告弹劾廷美。不过太宗要实现皇位传子的目的,也须费一番周折,需要有一个德高望重的人鼎力相助。
想到这些,赵普认为自己再相之机已到。便向太宗进言,说当年太后遗旨,为他亲手所写,并复述太后遗旨原文。当太宗问及时,赵普当即表示:“臣愿备位枢机,以察奸变。”并借机述说自己多年受宰相卢多逊压制之苦。太宗见赵普言词恳切,又系前朝老臣,与己交厚,可以协助自己皇位传子的政治目的,便于太平兴国六年复赵普司徒兼侍中,封梁国公,重登首辅之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